|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以来,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专案逐步落地,“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取得卓著成绩的同时,推进中的“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问题和困惑,如何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如何进一步加强民心相通?
近日在京召开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专题研討会上,来自全国93家智库和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就此展开热烈討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建言献策。
加强国別研究 促进民心相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郭业洲指出,在愈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如习总书记所说,不能乱花迷眼,也不能让浮云遮眼,而是要细心地观察。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白鸽在发言中指出,企业是“一带一路”的载体,他们特別需要所到国家的法律、政策、标准、资讯、品牌建设和能力建设。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秘书长、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刘继森指出,“很多企业提出了投资、贸易,产能合作的要求,但是目前对东道国的产能、对贸易的互补性都不清楚,这就需要进行国情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无论是企业走出去的软环境建设,还是促进民心相通,都需要加强国別研究。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于运全指出,世界迅速变化,不同国家对我国态度不同。他建议,以谦虚和诚意的心态,在沿线重点国家要用民意调查的手段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她以亲身经歷指出,有些国家由于贫困,基础设施不如生态农业受欢迎。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陶一桃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和沿线国家来讲是一个文化大于资本,制度重于技术的问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习俗瞭解匱乏成为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过于自信和还没有彻底摆脱急功近利的潜意识,导致我们原本以为善意的、惠己悦人的行为在一些国家遭遇尷尬。”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专家提醒,民心相通要从研究各国法律、宗教和日常的生活习俗上做文章,特別是法律。
讲好故事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李伟建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明确了大国外交道路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是构建话语权的重要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提出了他认为有利国际社会接受的定义:以古丝绸之路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和正确义利观为特徵,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
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指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建设问题,要达到理念引领、认知引领,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对待国际地位上升的态度,减轻对中国崛起的疑虑,使“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让未来世界衝突不断减少、更加和谐有序、发展更加平衡、人民更有尊严。
赵白鸽表示,“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必须跟整个世界秩序相连接,跟未来的发展相衔接。首都文化创新与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在发言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智慧、“天人合一”的环保理念,可以成为人类价值共识的基础。
復旦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焦扬指出,要做好中华文化阐释,讲好中国故事。把“一带一路”建设重大理念主张、重大政策举措转化为国外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杨越明教授表示,熟悉感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名片,助力民心相通,需要提高文化符號阐释和管道传播两种能力。要寻找“一带一路”上共同的歷史记忆,找到表述“抓手”。比如,从茶文化或青花瓷文化等丝绸之路上的共通符號入手,找寻创造性的故事表述方法。
解决瓶颈问题 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专家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既要让企业获得正常的投资收益,又要做到树立好名声、好口碑。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鸿燕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还处在打基础、以经济为主导的1.0版阶段。应將中国的企业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以改善中企的形象。通过我们的言行来改变以前那种眼里只有工作没有休息的形象。
李向阳在演讲中表示,让国际社会认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是“一带一路”在非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中国企业需要到国外履行社会责任,让对外的投资和贸易产生正面的外部效应,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同时,与会专家也热情为走出去企业的进一步升级发展提出谋划。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提出,有关“一带一路”的产业研究院的研究可能是当务之急,要尽快地跟我们的经济效益、跟当地匹配工作要结合。目前企业走出去的产业逻辑和产业园区整体研究还不够,比如政策和融合研究、生产经营方式、产业链条、组织方式等。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係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指出,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和国际版,要反向行之,打造“一带一路”的降级版,解决瓶颈性问题。要打造泰国罗永工业区这样的样板;要补充人才短版,“一带一路”缺乏懂一国或几国语言,且懂经营管理,懂得区域文化的人才;要补充体制机制的短版,国有企业出去以后要打破硬约束、紧箍咒,他建议企业领导人终生问责制,以应对投资失误问题。
中国工程諮询协会副会长陈晓星陈晓星指出,打造“一带一路”升级版目前最重要的仍然是基础设施联动。他建议,加大与西方企业与当地企业在规划諮询方面的合作,这样也可排除疑虑,提高国外企业的理解度和参与度。
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势在必行
避免急功近利 推进合作机制建设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张维利指出,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世人广泛接受,甚至期盼。“一带一路”早期成果起到了良好示范效应,未来应以制度建设作为掌握全球治理话语权的稳定保障。
他同时指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最主要的还是要坚定不移地把推进深化改革开放大业、强身固体,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靠和基础,也是中国提出倡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发言指出,推进“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强调开放、包容,在国际上造成对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早参与、晚参与、参与、不参与”差不多,“参与得少、参与得多”也差不多的认知,这不是长久之计,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围绕机制设计开展研究,包括研究国际层面的合作机制和国內层面的推进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在发言中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做好,首先要做好中国本国的事情,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
专家提醒,对待“一带一路”建设不能急功近利,避免国外企业抓住专案时间节点的要求漫天要价,同时要考虑对“一带一路”资源投入和分配的问题,没有必要一哄而上,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復旦大学“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表示,“中国最大的风险就是能进不能退。”
在以西方中心为支撑的资本主义全球安全秩序日益瓦解的今天,这种成长中的新安全体系,正在成为维持地区稳定、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
隨著“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日期的临近,“一带一路”的落实与推进情况成了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在为“一带一路”倡议3年以来取得诸多伟大成绩而欣喜的同时,发现与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过程当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已经成为推进“一带一路”所必须完成的任务。从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情况以及未来的推进趋势来看,“一带一路”的安全风险將会得到更多关注。
安全风险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其一,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国內安全形势严峻。在近几年的实践当中,一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盪、族群教派爭端、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势力兴起以及中央-地方的衝突等安全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带一路”专案的推进,甚至导致了部分专案的中止。
其二,一些“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如乌-俄、印-巴存在地区衝突或国家间关係紧张的局面,阻碍了“一带一路”所推动的地区整合。
其三,一些域外大国有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制造区域紧张气氛,以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比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举动,就带有很强的遏制“一带一路”的目的。
其四,隨著特朗普政权“反全球化”路线的逐渐清晰,未来国际安全形势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可能会深受波及。
尽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以经济为侧重的,但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有保障的安全秩序。为了保护隨著“一带一路”的推进而快速增长的中国海外利益,以及大量的中国企业与人员的財产与生命安全,围绕“一带一路”构建新的国际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所无法回避的歷史使命。尤其是在域外大国频频以安全秩序对冲中国的经济影响力的情况下,建设“一带一路”之上的国际安全新秩序,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崛起的必然要求。
坦率而言,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伴隨著国际安全秩序的重组。在西方社会的歷史中,这种重组通常是通过大国爭霸、帝国崛起,甚至世界范围內的战爭来完成的。这也是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忧心忡忡的重要原因,但对于承袭了天下大同精神的中国而言,在文化基因上,就对以天下秩序成就一国之私的霸道缺乏兴趣。也正因为如此,在歷史上,中华帝国以及围绕这一帝国的东亚秩序,迥然不同于以征服、殖民为代表的西方帝国。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更倾向于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协调与合作,构建互信、平等的安全秩序。无论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上海合作组织,还是中国-东盟的安全合作,都完全不同于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北约和隱隱成型的美日韩军事联盟。在以西方中心为支撑的资本主义全球安全秩序日益瓦解的今天,这种成长中的新安全体系,正在成为维持地区稳定、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工具。
时至今日,出于对一些国家可能产生误解的担心,中国在军事、安全领域內的国际合作仍然保持著低调与谨慎,但隨著“一带一路”的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终究会发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安全秩序,不仅將是中国重要的大国责任,而且也是所有希望从“一带一路”中获得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国家的共同期待。
根据新华网、中新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