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9|回复: 0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先生,是真正的“90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7 03: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c40f5e181ef2ea9f.jpg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今天上午,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2017文化中国讲坛·春季讲坛”上如是说,他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文艺复兴”的活力和正能量,同时可以修复负面机制。

  文化中国讲坛发起于2013年,今年已是第八届。此次论坛由横山书院、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发展基金协办。讲坛围绕“中西之间——多维视角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主题展开。

  国学大师叶嘉莹先生应邀参加今天的活动,这是先生第四次参加文化中国讲坛,此次先生讲座的主题为“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在讲座过程中,她引用了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西蒙·得·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等西方著作中的观点,对中国词作的意韵进行了阐释。

  她认为,小词大雅,对诗词的诠释因人而异,所以诗句就有了多种可能性。叶先生表示,没有经过阅读的作品只能是一个“艺术成品”,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才成为一个“美学的客体”。作者、作品、读者缺一不可。

  1924年出生的叶嘉莹先生,是真正的“90后”,但是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先生全程站立,令人钦佩。先生一生颠沛流离,但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国国学的钻研。叶先生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此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的客座教授。

  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说,诗词可以增加国人的文化涵养,可以改变中华民族的气质。“我每次见到先生的时候,都是如沐春风。不管外面的天气如何,PM2.5多少,但是见到先生的那一刻,春天来了。我想这就是诗词给先生留下来的气质,而中国人什么时候在脸上能有诗词的气质,这可能就是先生这一代人要做的事情。”

  叶先生一生可谓命运多舛。早年出生于北京,后来跟着父亲去了台湾。在台湾,老公被国民党严刑拷打神经错乱,无依无靠、瘦小憔悴的她抱着孩子四处奔波,投靠亲戚。“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这是叶先生在遭遇家庭变故后写下的诗句。后来,大女儿和女婿又死于车祸,老太太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悲剧。

  作为加拿大皇家院士,作为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伟大女性,叶先生享誉海内外。但是,叶先生回忆过去,回忆人生,回忆自己的不幸遭遇,不是朗诵诗词时的抑扬顿挫,激情澎湃,跌宕起伏。语气是平静的,是那么的平静,犹如潺潺溪水。也许只有真正经历了这所有不幸的人,真正经过人生洗礼的人才能如此平静,如此安详。

  叶先生独爱南开园里的马蹄湖,马蹄湖里独爱那盛开的莲花。那莲花就是叶先生高洁品格的真实写照。最近听说叶先生回国定居,就在南开大学,九十多岁高龄的她终于回来了。我知道叶先生一定很开心。宁念家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老先生终于可以叶落归根,回到她朝思暮想的祖国。人未先去,必先寻找灵魂的归宿。这是中国文人的特征。

  根据 中青在线(北京)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4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