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2|回复: 0

一带一路语言先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5 04: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16803015_14446986483811n.jpg


千百年来的古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融了多元文明,尽管歷经千年沧桑,其璀璨和辉煌依旧沉淀在沿线各国民众心中。

今天,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沿线国家兴起了“汉语热”,中国智慧、中国文化燃动了沿线各国文化的相识相知、交流互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文化为媒,一座民心相通的桥樑,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起来。

用汉语点亮“一带一路”

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抵人心。

古丝绸之路璀璨的歷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14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

在他们的助推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

而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

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据当地人士介绍,很多俄罗斯家长认为,学好汉语等于有了“铁饭碗”。

在巴基斯坦,一位名叫马丁的学生,自学汉语之余,还別出心裁,办了家汉语幼稚园。当地孔子学院的老师说,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做“香餑餑”招进中国公司。

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很多人从事和汉语相关的工作。

……

“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以“通事”,更能“通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唐兴全说,“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共贏的基础,在于语言沟通和文化认同。

一带一路语言先行

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无论是铁路、公路、能源领域,还是商贸合作,都需要大批通晓中文的人才;在中白工业园区,中国企业能得到很好的中文服务,甚至白俄罗斯还把汉语纳入当地“高考”课程……

“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汉语不断国际化的过程。让汉语之花,在“一带一路”上绽放,让汉语距离国际化语言越来越近。

让文化燃动民心相通

语言通,则文化通;文化通,则民心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曾说,文化是一国的气质,是一国的顏值,是让人著迷的东西。古语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文化人、以德服人,方能成其久远。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中国的哲学思想更是魅力无穷,充满智慧。其中的很多精髓,指引著丝路精神从歷史走到今天。

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以和为先”。因此,中国反对任何国家通过武力实现自身发展,“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儒家经典《礼记》描绘的天下为公的大同梦想。

而今,中国以首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大国胸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

“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奠定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贏的思想精髓,得到了越来越多沿线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

除了哲学思想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功夫、中国美食、中医,甚至中国春节……这些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符號,渐渐深入沿线国家民众的心中;《习近平治国理政》等中国书籍畅销海外,《甄嬛传》、《琅琊榜》等中国热门电视剧贏得外国民众青睞。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3年多来,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从政府层面,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318个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执行计画及互设文化中心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1个中国文化中心。

古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相辉映,为“和而不同”做出了生动詮释。

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为增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贡献著“中国智慧”,为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交敞开中国怀抱。

语言作为一种软力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语言交流则是民心相通的前提与保障。曼德拉曾说:“用理解之语沟通,印入脑海;用乡音之语交流,刻在心田。”语言是瞭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是“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沟通纽带。

一带一路语言先行

语言是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传播的重要依託。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的媒介;语言本身也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语言交流往往是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也需要语言的支持。

语言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上语言版图的改变、语言的兴衰会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影响。语言是促进国际沟通和国际理解的润滑剂,是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基础,有助于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瞭解人文中国、开放中国和包容中国。

重视语言软力量,促进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应特別注意以下几方面:

双向交流,文明互鉴。中国语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我们要瞭解沿线国家的语言状况,学习他们的语言。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因势利导,推动汉语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提升汉语的地位、影响力和通用性。孔子学院应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服务区和加油站,发挥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作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包容文化多样,促进文化融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多样,发展程度不同,人文形态各异。我们应坚持平等交流、互相尊重、包容多样、自愿接受的原则,增强对异国文化的国际理解力,用对方易于理解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而使中国文化不仅走出去,而且走进去、融进去。

重视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拉动中国文化需求。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仅靠政府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拉动作用,整合国內外企业、教育机构、华人华侨等各方面力量,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来提供语言服务和文化产品。同时重视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凝练和传播,打造国外能看得懂、接受得了、喜欢得上的文化精品,满足企业、产业、学校、社区等对中国文化的需求。

助力五通建设,促进民心相通。语言软力量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政策、设施、贸易、资金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密切配合,才能接地气、扎根基、通民心。要通过孔子学院等机构为当地提供政策沟通与諮询,开展针对交通、通信、经贸、旅游、金融等领域专业人才的语言培训,促进教育合作和民间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有效传播。

根据新华网、中新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4 2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