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2|回复: 0

城市群改革创新香港应抓住机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8 04: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c41fb31191a8c860c3326a23cc1bfac.jpg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內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这意味着议论多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设想,已经放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包括广东省的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和两个特別行政区(香港、澳门),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极有潜力成为具备最高竞爭力的湾区城市群。

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参与大湾区发展的工作,行政长官梁振英明日將率团到访大湾区六个城市,考察当地的城市发展、定位、物流及基建。《大公报》记者近日就大湾区发展访问了多位专家学者,展望「九市两区」各自的规划及定位。有学者明确指出,开放是大湾区的典型特徵,而区內的协同发展必须要有高层次的规划协调和更多政策支持。

港应珍惜机遇 发挥领导地位

今年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引发了香港各界热议。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具现实意义,香港应珍惜「国家预留座位」的机遇。政制及內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早前亦表示,国家希望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发挥领导地位,带领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湾区亦可提升香港的发展空间,为港人缔造更多机会。

梁振英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全都是本港重要合作伙伴,去年广东与香港在金融、法律、会计、建筑等现代服务业的贸易,较前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而现代服务业正符合本港发展需要及策略,所以很重视与这些城市的合作。他期望今届政府可以赶及六月底前,就大湾区的规划工作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建议。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上与国家发改委有对口沟通的谭志源说,发改委希望將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世界级城市群,由香港做龙头,发挥香港在国际化、制度、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带领区內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同时提升香港的发展空间。谭志源认为,在大湾区规划之下,本港需要跟其他九个內地城市和澳门特区,达至「错位发展」,发挥不同功能,避免恶性竞爭。

城市群改革创新香港应抓住机遇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认为,香港要发展经济,除了要融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亦要融入大湾区发展计划。他指,基建方面,若高铁能够实施「一地两检」,將有助粤港澳三地无缝对接,构建「一小时生活圈」,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达至互利共贏。

行政会议成员、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形容,大湾区发展是「百年一遇的机遇」。

江门三个千亿大计担「中卫」角色

近十年来广东陆续提出了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珠西战略等发展思路,在这些战略当中江门的角色都不可或缺。江门市长邓伟根表示,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级」格局,江门定位为沟通粤西与珠三角一「传」一「接」的「中卫」角色,启动实施工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三个千亿计划」,确保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珠江西岸將有一个点来支撑其今后更长远的发展。

江门位于珠三角西翼,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肇庆、云浮,南濒南海,二○一六年全市GDP达二千四百亿元,常住人口四百五十四点四万。未来,珠三角的发展將从珠江东岸转向西岸,粤西纵深发展可以一直联通大西南,而江门恰好处在珠西门户的节点上。邓伟根认为,江门可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铁等发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便捷交通。

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它是广东目前最大的经济区,其规划馆是本次走访的一个考察点。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广东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的使命,邓伟根表示,目前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在珠西都有布局,在重大的产业集群、重大龙头企业和项目布局上,今后一段时间將致力推动。

惠州定位「绿色城市」拓生态游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不缺制造城,不缺创新城,惟有惠州的新定位瞄准「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以其临港、近海,靠近深圳,拥有山河海湖资源的优势,要成为大湾区城市群里的生态担当。而「三线(厦深、京九、广汕高铁)九站」的高铁布局称霸广东,亦助推惠州进一步融入大湾区核心区。

「惠州整座城市都透着宜居的气息。」香港影星何家劲十年前便开始到惠州生活,近年更携香港好友投资超一亿元打造健康养生产业基地「劲家庄」,至今累计接待游客逾七十万人次,到今年初更晋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他说,目前正启动景区优化工程,包括建设有机蔬果的玻璃房、粮食种植示范基地等,皆因他看好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

至于惠州定位「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其底气亦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境內海拔逾一千米的山多达十三座,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二点三四,在珠三角仅次于肇庆。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大小湖泊、水库一百三十多个,海域面积四千五百二十平方公里,居珠三角前列。广东省近岸海水水质最优,空气质量长期稳居珠三角首位,成为广东省地级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群改革创新香港应抓住机遇

佛山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型

作为广东第三大经济体和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之一,佛山近年实施「机器换人」战略,並以「互联网+」的路径推动制造业向「智造」转型。今次梁振英一行將走访佛山的利迅达公司,便是研发和生产拋光打磨机器人的领跑者。佛山市政府表示,將以广佛同城优势参与大湾区核心区建设,其中佛山突出打造制造业创新中心;而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榜首的顺德区,则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创新龙头城市」。

作为一座建构在制造业「磐石」之上的城市,「如何革新制造」是佛山转型首要课题,而「机器换人」战略引领当地传统制造变身智能制造。而今,佛山涌现出利迅达、嘉腾等一批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新秀。其中,利迅达机器人近年以年均百分之四百增速成长为「隱形冠军」。

顺德区政府透露,正积极参与大湾区核心区建设,將顺德建成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创新龙头城市」。而南海区目前正启动「全球创客新都市」建设,以全面融入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成为全球创新资源与珠三角制造业全方位合作的对接站,打造成为新经济的典范。

珠海拓展桥头堡与创新高地

相比珠三角其他八市,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的港珠澳桥让珠海拥有独一无二区位优势,成为全国唯一与港澳陆地相连的湾区城市。目前珠海已明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与创新高地,探索在横琴自贸区设立「珠港澳创新试验区」,开闢「港澳市场及创新资源+珠海空间与平台」的合作路径,使珠海成为国际创新资源进入內地的「中转站」。

「我们拎包便入驻了横琴创业谷,不仅可免租一年,还可申请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享受百分之十五个税优惠……」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的「八五后」澳门青年欧嘉昌,在创业谷拋出橄欖枝后,他凭藉餐饮O2O平台「开店猫」,成为首批入谷项目。截至今年二月,有一百七十五个创业项目入驻,港澳台团队佔近百分之八十;澳门政府扶持青年创新创业的部分政策也已延伸至创业谷。

横琴自贸区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借鉴香港的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已逐步推广到珠海全市。珠海市商务局透露,从自贸区复制的十九项改革创新经验目前已在珠海落地,包括港商等外商投资程序简化从十个工作日缩短至两三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受理时间最多缩短百分之八十。

城市群改革创新香港应抓住机遇

肇庆错位发展冀成「西部通道」

肇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北部城市,西部与广西交接,东部四会等城市与佛山接壤。肇庆市政府方面表示,广东將肇庆定位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未来把握纳入粤港澳大湾区歷史机遇,大力实施「东融西联」战略。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解读称,肇庆既有珠三角的区位交通优势,又有粤东西北的成本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错位发展中,肇庆可定位为湾区通往大西南以及东盟的「西部通道」。

去年肇庆GDP超二千零八十四亿元,在珠三角九市中居末位。但珠三角先发地区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而肇庆仅为百分之六点五,是当前最具潜力和承载力的城市。此外,肇庆常住人口近四百零六万人,面积佔珠三角四分之一,其森林面积覆盖率也为珠三角之首,堪称「天然氧吧」。保持青山绿水的肇庆,去年GDP总量也已追上英国工业城市利物浦。彭澎建议,尽管肇庆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大,但首要保护好原有生态环境。

彭澎表示,肇庆处在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关键节点,还有广阔的地域空间,是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大西南腹地的重要战略支点。作为「西部通道」的肇庆,也提出加快打造区域性铁路枢纽,融入广佛肇半小时交通圈,打通对接大湾区的南下快速通道。目前,肇庆已有广佛肇城轨一小时直通广州市,高速公路四十五分钟可以到达白云机场,西江黄金水道最大通航能力达到五千吨级。

澳门藉合作推经济多元化

澳门各界纷纷认为,澳门在参与大湾区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突出「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作用,亦需三地合作,考虑如何推动经济多元。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经济財政司司长梁维特撰文指出,未来隨着港珠澳大桥、粤澳新通道、深中通道、广深港高铁等项目相继落成,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將有机会进一步对接。届时,三地除了在商贸持续紧密合作外,还可通过完善交通基建设施的对接联通,增加人、货的通关便利,打造「一小时交通圈」、「优质生活圈」,合力建设具有国际竞爭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澳门学者同盟副会长郑国强认为,大湾区內有香港、澳门两个特別行政区以及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区內有三个独立关税区政制不一,法律制度不一,行政难以统合,交通、生态等问题还要解决,令粤港澳大湾区整合难度较大。但正是这种多样性,多元化,提供了和世界接轨,提供体制改革所不可缺少的包容性、创新性的养分。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须以市场为主要动力,政府起推动作用,通过高层次的规划委员会协调和更多政策支持。

群力智库中心副理事长陈家良表示,隨着大湾区提出,及年底港珠澳桥有望开通,变得更重要。无论是同城化或区域合作,他建议当局应先着力提高自身的管治水平,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並擅用自身的天然优势,才能在竞爭中取得有利位置。

东莞「国际制造中心」大变身

「世界工厂」东莞,作为香港工业北移的重要承载地,港人对其並不陌生。隨着当地产业转型升级,东莞已经不再是当初仅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小城。去年,东莞出产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手机、拥有年产值数百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论经济发展,东莞二○一六年GDP总量近六千八百二十八亿元,在珠三角九市中,排名第四。如今,在面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时,东莞市政府提出「国际制造中心」的定位。

至于「国际制造中心」將要如何在大湾区中立足,东莞市政府提出目标称,將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市场化、环境国际化,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和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形成与香港、广州、深圳更高水平协同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东莞定位「国际制造中心」有其优势。学者认为,大湾区十一个城市层次不同,东莞制造产业的优势,让其拥可分別联动其他十个城市的能力。东莞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制造能力发达,其外向经济优势可与佛山內源经济互补,制造能力在向惠州、江门等地辐射。

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陈鸿宇认为,在大湾区中,东莞可以制造深圳设计的智能产品,收广州发来的单,对接湾区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部分产能可以向惠州、江门等地转移;在佛山不够强势的外向经济上错位发展;香港的金融还可以引入东莞,帮助企业产值「倍增」。

中山六年投千亿布局路网

市內有康华路、长江路、博爱路改造工程,对外有深中通道、广中江高速、「城轨变高铁」的加速推进……每一个到中山的人,都感受到当地全新修路时代的来临。在「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中山提出承接珠江东、西两岸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建设目标,目前中山计划在六年时间投入一千四百亿元布局交通版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市位于珠三角中南部,珠江口西岸。一直以来,中山具有地处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的先天优势,但由于过去没有与东岸的直连通道,反而被「边缘化」。深中通道的建设,將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深中通道正是此次行政长官梁振英大湾区走访的一个考察点。按市政府之间的直线距离来算,中山距离珠海三十公里,距离澳门四十公里,距离广州和深圳七十公里,距离香港八十公里│这是珠江口西岸地理中心。深中通道贯通后,中山地理优势激活,该市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角色,其作为珠江口门户城市和交通桥头堡的地位得以确立。

不仅如此,放在自贸区的版图来看,中山还將成为珠江两岸三大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衔接和转换的重要节点,成为未来广东最开放和最活跃区域的地理中心之一。因深中通道建设的利好消息,深中两市的产业对接,已经开始布局。在二○一六年的中山招商引资洽谈会上,来自深圳的境內市外项目达十八个,总投资额达九十九点七一亿元,佔境內市外项目投资额的三成以上。

广州打造三大国际战略枢纽

改革开放至今,香港一直是跨国资本进入广州和广州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樑。国家推动內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为广州与港澳合作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目前,广州正重点打造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而南沙自贸试验片区作为深化穗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正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新区城市副中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门户城市。

作为广东省省会,广州地处中国大陆南方。二○一六年广州GDP达一万九千六百亿元,常住人口超一千四百零四万。在「十三五」规划中,广州提出「空港、海港、铁路港、信息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三大战略枢纽城市布局更趋优化」的发展目标。

当下,广州大力推进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综合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广州將修建八座火车站,其中高铁南站將成为九省门户;明年二月九日,白云机场扩建工程完毕,未来旅客吞吐量数以亿计;而小米、阿里、腾讯、復星、科大讯飞的落户,让琶洲成为新的创新基地,且广州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新兴产业领域已形成了强大的实力。

深圳协同构建创新生态链

作为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最早提出者之一,深圳行政学院副院长谭刚教授对「粤港澳大湾区」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喜见其成,乐观其行」。早于二○一四年,谭刚就曾向广东省政协提交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提案。近年来,深圳各方面,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他认为,当前,深圳应当从最初的规划倡导者转变为引领者,利用特区发展的经验,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辐射成为整个湾区的优势;深圳可利用前海、河套等平台,与香港携手开拓更大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谭刚指出,大湾区中几个核心城市各有特色,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是华南商贸中心,深圳则是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深圳的定位是打造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未来深圳在自身发展同时,还应在湾区內协同构建创新生态链。

谭刚表示,开放是大湾区的典型特徵,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深圳还应当如何思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包括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与香港携手,找到新的合作內容。他指出,粤港合作发展数十年,两地关係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完全不同,尤其是深港之间,当时香港的产业转移也面临转移的问题,不存在体制障碍,也乐于参与內地推动深圳特区的发展,合作效果很好。但现在两地经济的差距迅速缩小,深圳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尤其在创新产业方面,远远走在內地前面,甚至超越了香港同等水平,合作的驱动力量,很难单靠香港的产业转移。当前两地急需寻找新的合作目标和方向。

来源:大公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2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