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在应对能源和环境治理等自身挑战时,中国正在做出大胆的抉择,尽管这确实艰难。在气候变化和发展等全球重大议题上,中国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正逐步展现其全球领导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取得了任何国家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帮助数亿人民摆脱了贫困和疾病,还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我们虽然不能期望中国去填补富裕国家在发展援助领域留下的缺口,但中国承诺将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扩大3倍,真可谓明智之举。中国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帮助其他国家消除贫困相当于给各国人民创造一个更加稳定和安全的世界。
中国不仅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努力取得新突破,也在利用其对抗贫困和疾病方面的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应对类似挑战。几年前我访问北京的时候,汪洋副总理曾说:“非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现在,来自中国的经验正在帮助非洲迈向一个崭新的明天。
这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时代。当你们步入社会时,恰逢中国崛起,成为全球发展和创新的中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关注你们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天之骄子。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我相信这些领域能够给你们提供大好机会,推动中国和世界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进步。这四个领域分别是健康、农业、能源和技术。
首先是健康领域。17年前,当梅琳达和我决定成立基金会时,我们不断问自己:怎么才能使我们的资源产生最大的影响?很快,我们就意识到健康领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个人就无法高效地学习或工作,更不用说摆脱贫困和赚钱养家了。
梅琳达和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为自己的人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这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持中国的发展。过去的十年里,我们在中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那些中国尚未完全解决的健康挑战上,如减少结核病和烟草相关疾病、预防艾滋病病毒传播以及改善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关怀等等。
在持续支持这些领域的同时,我们在中国的工作也随着中国不断变化的需求和重心而改变。比如,我们看到中国在引领全球健康创新方面潜力巨大。
没有人能比屠呦呦教授更好地证明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屠教授是北大校友,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女性。屠教授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在南亚、非洲和南美地区挽救了数百万的生命,堪称20世纪热带病药物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她的贡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拥有大批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和强大的药物及疫苗研发能力。因此,当我们为一个新的“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项目选址时,中国的胜出毫无悬念。这个中心由盖茨基金会与北京市政府、清华大学携手共建,将通过加速药物研发应对全球卫生和人类健康的挑战。我们正在和食药监总局合作,帮助提升中国的监管能力,以推动更多中国的医药健康产品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
如果让我为中国选择一个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我希望中国能够领导世界消灭疟疾。继天花和即将被消灭的脊髓灰质炎之后,我们有望在中国的领导下,让疟疾成为第三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人类疾病。
目前世界上仍然有32亿人面临罹患疟疾的风险。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疟疾,我们需要在屠教授发现的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单剂药物等其他更强有力的工具,并寻求更好的方法,以阻止疟疾通过蚊虫在人群中传播。
除了健康领域之外,我认为中国能够推动全球进步的第二大领域是农业。1975年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是非洲农业年增长率的四倍。农业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数巨大且不断增长的中国人口的温饱问题,还促进了国民营养和健康水平的改善、农村收入的增加和贫困人口的下降,并向其他产业提供劳动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引发中国当代绿色革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农业创新领域的投入以及像袁隆平教授等杰出专家们的努力,袁教授研究的杂交水稻将水稻亩产量平均提高了20%。
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持续进步能够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数百万的小农户带来巨大的好处,他们中有很多人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养活家人。
自2008年起,我们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其他科研机构开发水稻新品种。通过将这些品种与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等国的本地品种进行杂交,我们将得到高产量的耐逆境作物,增加农民的收成和收入。
但是,随着全球人口压力不断增长,我们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中国科学家最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作物的超级光合作用,这不仅能大幅提升粮食产量,还能减少对灌溉和化肥的需求。
我们还支持中国科学家开展提高家畜健康水平的研究工作,这对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和农村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正与中国商务部和农业部合作,共同推进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第三大全球机遇是能源创新。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之一,而且最近还宣布将在2020年前,对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3600亿美元。无论从中国国内还是全球商业长远机遇的角度而言,这一举措都将产生丰厚的回报。
知易行难。中国现在需要找到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平衡点,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也需要更多类型的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中国在这方面能开展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引领下一代核能技术的发展。下一代核技术将更加安全、廉价,并能克服目前核技术面临的许多困难。我投资的一家公司正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及其他中国企业合作,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
我曾与习近平主席多次会面,他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和领袖风范令我深受鼓舞。中国连同其他21个国家承诺在今后几年内对清洁能源创新领域的投入增加一倍。
我和马云先生,还有一些其他投资者共同成立了一支10亿美元的突破能源基金,用于支持早期能源技术开发,将实验室里最好的想法转化为市场产品。
中国拥有巨大潜力的第四个领域是软件开发。我还在微软的时候,从中国各大高校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研发人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促使我们在北京成立微软亚洲研究院,到现在一晃已近20年。
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仍然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聚集了200多名全球顶尖的研究和开发人员以及300多名访问学者和实习生。
研究院最大的优点是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像微软小冰这样的突破。小冰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座有人可能已经在微博上和她聊过天,在电视上看她播报过天气预报,或者在《钱江晚报》上读过她的专栏。
小冰目前已经吸引了4500万名粉丝,最多可以同时和23个人聊天。而且我听说小冰现在已经能够感知用户情绪,甚至在别人失恋时给予安慰。
除了为微软开发新技术外,亚洲研究院还帮助已经有好产品的软件创业人员扩大业务规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从“微软加速器”项目毕业的125家公司中的大部分都获得了追加的投资,而且其中有三家创业型企业已经成功上市。亚洲研究院还支持奔跑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软件开发人员,我们在中国已经招募了5000多名实习生。
技术毋庸置疑正在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2015年,公众通过中国四大在线捐助平台所捐赠的善款高达9.66亿人民币。腾讯公益基金会几年前发起的“9·9公益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证明当人们拥有便捷的途径参与公益、回馈社会时,他们往往都会付诸行动。马云、马化腾、陈一丹、牛根生等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已经令中国个人财富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他们正积极采取各种行动参与公益、回馈社会。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实施的第二年。对于中国的医药产业来说,如果抓住机会更好地实现中外药企、研究机构在医药方面的合作,加速中国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是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
近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7国际医药创新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举行。与会嘉宾通过研讨、问答的方式,就中国如何更好地实现医药产业的国际合作献计献策。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有38家成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研制诸多新药。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49个工厂,31个研发中心,除了造福病患之外,还为国内制药行业蓬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表示,在中国医药领域的研发上,这些外资企业迄今已投入超过80亿元人民币,与各地公立医院、大学以及研究所开展了200多项合作项目,聚焦于中国密切关注的重点疾病的领域,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传递技术、知识以及行业的标准。
在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鲁道夫·沙尔平看来,很多国际知名医药企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设立一系列的研发中心,就是中外双方共同创新开发生物医药的表现。赛诺菲集团首席执行官白理惟则表示,中外药企之间的共同合作研究就体现在临床实验的同步性上。“未来我们将在中国启动更多的药物创新,这些将与我们公司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创新同步启动。”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说:“中国的企业家要与世界各国医药企业家联起手来,为健康中国建设作贡献,为世界人民健康作贡献。”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说,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在中国的研发、生产,促进了中国医药产业的进步。不过,中国要真正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仍然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比如要进一步完善药品监管政策等。
陈德铭认为,未来中国要为外商的医药研发、制药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让他们和中国企业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同时,中国也应更好地保护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从而营造更好的创新研发环境。
白理惟希望中国的医疗保险能对创新研发的药物进行一部分报销,让患者能够负担得起。“如果让患者承担新药的所有费用,他们很可能就因为成本问题不会采用,这样可能会影响创新流程。所以我们希望医保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在创新药方面有进一步扩展。”针对创新药品应部分纳入医保的看法,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学会会长潘广成建议,要使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
共同开展合作研究是中外医药产业合作的基础性任务。而在中国药企走出去方面,嘉宾们是否有更多可行的建议?
对此,先声药业集团首席科学官兼研发总裁牟骅认为,中国药企要更好地走向世界,就需要有各国当地企业的支持,投资和并购就是获得国外药企资源的重要方式。“在过去两年半时间里,先声药业一共在欧美投资了超过1.65亿美元,主要投资欧美前沿性生物科技公司。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在追求一种战略合作,引进他们高度创新的项目和品种,从而将中国充分融入全球开发的过程中。”
来自复星医药的代表邵颖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以资本为动力,比如复星医药就有基础研究基金,在欧美进行一些项目的投资,并与全球顶尖的研究室进行合作。“另外我们还实行合伙人制度,相当于在全球引进一些高端的团队,从而进行联合开发,也方便产品在互相之间的市场得到认可。”
根据《新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