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5|回复: 0

加快“一带一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1 2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755b311084a8c2c5.jpg

  “这是一个关键节点的推进性举动。在这个时间节点召开高峰论坛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以往经验,更是为了规划未来,为更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取得了丰硕的早期收获,目前已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中方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首倡,但现在已从中国倡议变成了全球共识,并进入全球行动的阶段。”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戴永红说。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外界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经济发展责任的期待也在增加。共建‘一带一路’就是促进全球和平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响应了各方关切,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戴永红说。

  ——看点二:与会嘉宾阵容有何讲究?

  阵容强大的与会嘉宾是本次高峰论坛的一大看点。

  “与会嘉宾涵盖了五大洲,有政要、官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充分说明了中方倡议得到的积极响应,也体现了本次论坛的开放包容。”阮宗泽说。

  据悉,出席论坛活动的除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还有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让更多国家和各界人士参与论坛,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对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体现,如此高规格的与会嘉宾也为中国与有关国家探讨双边合作提供了机会。

  按照国际会议惯例,东道国领导人一般都会同参会外国领导人在会议期间举行双边晤谈,探讨双边关系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次应该也不例外。

  ——看点三:未来国际合作将有何新举措?

  中国将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国际社会对本次论坛关注的一个重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认为,各方应充分利用论坛这个平台,规划实施路径,做好项目落地,推动合作共识落地生根。

  论坛议程安排透露出对于如何开展深度合作的一些考量。除了领导人参与的圆桌峰会,论坛将以“1+6”的形式举行一场高级别全体会议和六场平行主题会议。

  高级别会议将重点探讨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等8个方面。六场平行主题会议则分别聚焦“五通”和智库交流。

  李向阳表示,“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收获中,不少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今后贸易畅通中的贸易便利化会进一步加强;随着设施联通的推进,资金需求增加,融资合作和金融领域的支撑也要跟上。

  文宗瑜说,要继续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联动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联动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形成协同效应。

  ——看点四:中国自身将有何新收获?

  戴永红表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也是受益者。这不仅体现在“一带一路”对中国自身开放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所带来的大国形象和地位的提升。

  本次高峰论坛期间,中方有望再与近20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商签合作文件,中方有关部门预计将与沿线国家对口部门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实现均衡、包容发展,也有利于中国自身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转型。

  “‘一带一路’涵盖我国中西部省份和沿海发达地区,通过扩大向西开放,有助于加快中西部发展步伐,实现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把对外经济合作与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开放紧密融合。”李向阳说。

  ——看点五:百姓将有何获得感?

  从中国超市里的法国红酒、波兰苹果,到欧洲商场里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从跨越欧亚大陆的视频电话,到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已经切切实实惠及了沿线国家的普通民众。

  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论坛有关情况时表示,要确保项目落地,把领导人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行动力,落实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国发展焦点上。

  “‘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合作务实,很接地气,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普通民众还将享受到更多的合作红利。”阮宗泽说。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往来将更便利,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是梦想;贸易将更畅通,货架上多了更多价廉物美的选择;人文交流将更密切,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将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旅游交流合作明显增多,旅游往来规模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不断凸显。互联互通,旅游先通,旅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和桥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整体进展如何?旅游合作给沿线国家百姓带来哪些便利?近日,记者专访了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合作越来越多。请问,目前有哪些成功的合作项目和成果?

  李金早: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旅游部门积极行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区域开展工作,持续密切与相关国家的旅游交流合作。

  一是建立一系列“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中俄蒙等一系列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举办首次中国—东盟旅游部门会议、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高级别会议、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首届中国—南亚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为深化旅游“一带一路”工作提供机制保障。指导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陆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万里茶道”国际旅游推广联盟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省市在客源互送、线路共建、目的地共推等方面加强横向合作。

  二是凝聚“一带一路”旅游发展国际共识。2015年举办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通过《丝绸之路国家旅游部长会议西安倡议》。2016年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107个国家旅游部门提出“各国政府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举措,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旅游便利化,推进并支持区域旅游合作。”

  三是不断夯实“一带一路”民意基础。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合作,先后举办中俄、中韩、中印、中美、中国—中东欧、中澳、中丹、中瑞、中哈、中国—东盟等10个旅游年,覆盖国家34个,在各旅游年框架下组织民众喜闻乐见的旅游推广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努力,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交往日益密切,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今天,中国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市场,随着旅游合作不断深化,旅游交流规模将会进一步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

  记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们“走出去”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于签证便利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签证合作情况如何?

  李金早:签证政策是影响国际旅游业的重要一环。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全球约2/3的人出国旅游需要签证。近年,各旅游目的地国均认识到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便利中国公民入境的签证措施。

  截至今年2月,与我国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有9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或地区达到16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和地区达37个。

  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2013年起,中国陆续在18个口岸城市实施对过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并订妥联程机票的51国公民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2016年1月30日起,江浙沪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开始实施。截至今年1月30日,上海口岸共为近3.9万人次外籍旅客签发了144小时过境免签临时入境许可。自2016年10月1日起,上海实行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旅游签证合作方面,我们积极开展工作。目前,我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在团队旅游免签政策安排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记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古就有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但也存在历史背景、发展理念、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在未来的旅游交流合作中,我们将怎样进一步推进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李金早:“一带一路”连接了全球主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近500项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该区域国际旅游总量占全球旅游70%以上。发展“一带一路”旅游,前景广阔,我们将重点从两方面推进,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

  一方面,我们将加快“一带一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一带”旅游向特色旅游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探险旅游、商务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推动“一路”旅游向休闲度假升级,稳步推进三亚、海口、青岛等地邮轮母港、游艇码头和海洋主题公园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优化“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保险国际合作,与俄罗斯建立旅游安全合作机制,通过国际再保险方式衔接两国保险体系。加强与泰国、韩国等国合作,开展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共同应对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

  记者:中国旅游发展近年来为世界旅游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展望未来,您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旅游合作有哪些新期待?

  李金早: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目前,中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潜力正在逐步释放,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全域旅游不断推进,中国旅游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将为世界旅游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旅游业注入更多正能量,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客流和更先进的发展理念。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我们说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因为旅游是实现民心相通的最佳途径。古代丝绸之路因跨国家和区域的货物流通而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中国与沿线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的进程,核心是人。

  我们要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沿线国家和区域间的民心相通,发挥旅游业兼容性高、带动性强的独特作用和优势,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文化、经济、技术、环境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让旅游合作和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旅游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亮丽纽带。

  根据新华社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6-26 09: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