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凭借“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正在加快全球产业布局的步伐———不仅企业“走出去”呈现多点开花势态,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声音”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与文化做纽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开展合作、增强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经济与文化的认同度,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要走出去,文化也要走出去。”3月29日,在“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暨“寻找英雄儿女足迹”电视栏目合作发布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艾克拜尔·米吉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提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虽然民心相通被放在了最后,但这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而要实现民心相通,既需要中国优质企业“走出去”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这些国家提供先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需要通过众多优秀的、能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走出去”,来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建立文化认同感,从某种角度说,这将对“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实施起决定性作用。
作为一项立足当代、面向未来、造福各方的重要倡议,“一带一路”着力推动广大沿线国家完善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潜能、寻找可持续增长路径。在“共商、共建、共享”三项原则的指导下,各方共同探讨战略对接、项目推进和协同发展模式。而在这一过程中,靠什么实现“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对此艾克拜尔表示,除了推动钢铁水泥、交通、货币“走出去”之外,中国文化“走出去”也很重要,“只有文化认同,产生共鸣,人家才能理解中国人,而不是简单将‘一带一路’与钢筋水泥画等号。”谈及此,艾克拜尔略显激动。据其介绍,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尊重所在地的民风习俗、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方面存在欠缺,这看似不是大问题,但一些案例显示,正是由于没有注重文化、信仰等细节,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有所上升。
艾克拜尔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依靠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核心是文学艺术要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因此,要以宣传英雄为主题,通过更多、更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并以此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同感。”
而在当前举行的活动上,艾克拜尔表示,讴歌英雄,讲好英雄故事,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职责。而创建有中国气派的英雄文化产业是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振奋民族精神,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有力保障,也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要一环。
今年6月10日至9月10日,主题为“未来的能源”的2017年世博会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办。对此,已被聘为本届世博会中国馆内中国文化与饮食馆名誉馆长的艾克拜尔表示,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站。目前,中哈贸易快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双边投资持续增长,产能合作全面推进。借助世博会的国际舞台,众多中国企业也将与众多国家、国际组织一道,在“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发展、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寻求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艾克拜尔与哈萨克斯坦有着不解之缘,2015年,哈萨克斯坦聘请艾克拜尔做欧亚大学的名誉教授,并颁发了国家金质奖章。目前,艾克拜尔的6部著作在哈萨克斯坦出版。他告诉记者,世博会中国馆既是国家展示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成就、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际舞台,也是中国企业展示先进技术和理念、弘扬社会责任的高端平台,同时还是展示中国文化的最佳窗口。我们也应借助这一平台,展示中国影视文化、饮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如果说经济交往是基础,文化交往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够更为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把更重要的钥匙”。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秉承丝绸之路精神,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激活尘封的文化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北京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全世界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本次西安的研讨会就将这一新思想进一步阐释和深化。
“文化相通相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贸相比,文化的探讨更具有深远意义和持久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伟认为,“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文化相通为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文化交流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来,人文交流是丝路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深化人文交流,才能推动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相互理解、友好相待中构建命运共同体。
根据人民政协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