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註定是中国地缘政治突破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让全球的关注点从东北亚,从中美关係转向了中国,转向了亚洲,转向了欧亚大陆,“一带一路”所跨越的不仅是一座兴都库什山脉,更是突破了中国地缘政治的千年宿命。2017年將要改变的,不仅是中国自东向西倾斜的经济版图,还有中华民族整体的思维模式。
当我国的大江大河向东奔流不息的时候,我国发展的列车的轮船却在向西飞奔,向南行驶,越过我国西部那座壁立千仞、空气稀薄、高寒荒漠的高原,驶过南海,驶向印度洋,驶向中东、中亚、欧洲、非洲。站在西部那道威严的世界屋脊之上,我们將听到什么?我觉得我们將听到印度洋的涛声,听到阿拉伯大沙漠的驼铃声,听到里海、黑海、红海、地中海的风声。
突破歷史宿命和传统思维的大道之行:“一带一路”宏大视野中的中国战略突破
地球上的河流、山脉、沙漠、旷野、高原、大海、洋流、半岛、岛屿、海峡这些脉理中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这些地理因素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到底有什么样的决定性影响?为什么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土面积仍要疯狂地扩张?为什么美国要將中美洲和南美洲视为自家的后院?为什么印度次大陆在两千多年的歷史中始终是各个民族相互征伐的战场?为什么有人將伊朗高原视为欧亚大陆的枢纽?为什么非洲大陆始终贫穷?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亚洲首先开启现代工业革命?
翻开世界地理版图,对照人类进化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听听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我们会从人类歷史发展的进程和当代世界地缘政治的变革中,逐渐找到地理版图中隱藏的秘密,理清世界地缘政治的脉胳,然后找到我们前面提出问题的答案。
隨著中国重新崛起为世界上的强大国家,隨著印度经济的崛起,隨著伊朗重新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也隨著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全球发展的主导战略,中国、印度和伊朗这个“文明三角”將成为21世纪世界格局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美国將退出这一“文明三角”地区,俄罗斯將回归被封锁在大陆和冰川之间的陆权地位,欧洲文明的力量將逐渐衰落,“文明三角”將崛起並在与欧洲文明相互融合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全球政治的主导力量。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端,面朝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北面是寒冷空旷的森林和草原,冰盖一直沿伸到北冰洋,南面是破碎的中南半岛环拥的南中国海和由此构成的亚洲“地中海”,黄河、长江自西向东流注其间。
“一带一路”突破地缘限制 打造国际合作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渊源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这里萌芽、生长、繁盛,从未间断。中国人从未想过要去佔有北方的大片荒漠,直到十七世纪俄罗斯从万里之外策马奔来,才想起那片大草原有著巨大的价值。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仅只是向南海和印度洋周边国家宣示泱泱中华的威仪,而不是去扩张领土、进行殖民统治。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一片相对固定的版图上生活,他们知道自己无法穿越北边大漠,无法跨越西部大山,地理格局和文化传统限制了他们的扩张衝动,他们一直都视这块土地为自己的家园。在几千年的歷史上,中国除了与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有过文化融合,基本上没有与其它文明产生过衝撞和融合。中华文明是一个未受欧洲、中东文化侵蚀的纯粹的单一文明体系,而且是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体系,这得益于西部的那道巨大的天然地理屏障。
如果有一天,中国去跨越横亙在版图西部边陲的巨大屏障——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中国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害怕?恐慌?狂喜?不屑一顾?中华民族所生存的这块版图既是一个家园,也是一个囚笼,中国人的思维已经不习惯走出这个家园或囚笼,这里是他们的根,是他们的家,他们不会去攀爬西部那道千仞之上的屏障,即使站在了这个世界的屋脊之上,他们也不会留恋,而会返身回到东部向著大洋的地方继续他们平静的牧歌般的田园生活。
除了草原上的英雄成吉思汗率蒙古铁军一路向西,横扫中亚、中东、东欧,摧毁城池、屠杀百姓,所到之处,要么臣服,要么灭亡,其金帐汗国、蓝帐汗国令基铺公国、莫斯科公国、中亚、中东各国称臣进贡达数百年之久。而大汉、大唐、大清的英雄豪杰却只能挥师西域而止,不是他们不英雄,不是他们不血性,而是他们知道,山的那边不属于他们,不属于中国,那是另一个世界,这种认知既是中华民族的遗憾,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西部屏障那不是一座山脉,而是一堵墙,一堵无法穿越也无法跨越的高墙,这就是中国的宿命,是中华文明地缘政治的宿命。其实也正是那道屏障將罗马帝国军团、波斯帝国军团以及中东、中亚各个族群的铁蹄挡在了外面,中华文明得以持续传承而从未中断,除了修筑长城挡住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民族內部的爭斗,基本上没有与欧洲、中亚、中东各种文明产生正面衝突。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都是如此。
中国人没有想到,敌人不是从背后,而是从前面的大海上来。先是荷兰佔领了臺湾岛,然后是英国割占了香港,葡萄牙割占了澳门,俄罗斯割走了东北和西北的大片土地,並让外蒙古独立,德国割占了山东青岛,最后是日本,割走了整个东北,进而佔领华北,並將铁蹄踏向华东、华中、华南。
尽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中国並没有在西方列强的围猎中像印度一样死去,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也没有像中南美洲一样被来自西班牙、葡萄牙的强盗征服,中华民族在大厦將倾的生死一线之际能够存活並復兴,得益于中国的地理优势,广大的西部纵深使日本无法分兵攻取,正如拿破崙和希特勒攻打俄罗斯和苏联一样,面对俄罗斯和苏联无边无际的国土,法国和德国只能无奈地落荒而去,既可以说是俄罗斯民族打败了法国和德国,也可以说是广袤的俄罗斯国土打败了法国和德国,既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打败了日本,也可以说是幅员辽阔的中国国土打败了日本,这是上苍恩赐给俄罗斯和中国的家园,没有人可以从他们手中夺走,即使强盗踏上了这块土地,也会丟盔解甲而去。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是永远也不会被打垮、被征服的。
“一带一路”突破地缘限制 打造国际合作
俄罗斯与美国相比,与中国相比,与英国相比,虽然国土面积很大,却一直被封在中欧、中亚和中国以北的广大区域,从来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海洋大国,这就是俄罗斯只能是一个陆权大国而不能成为一个海权大国的宿命。除了北面被冰雪封冻的北冰洋,俄罗斯从立国时期的基铺公国就是一个陆权国家,没有一个出海口,俄罗斯左冲又突,四处扩张,从欧洲打到亚洲,甚至穿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大陆,经过多次战爭,他们在西北得到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同样经过多次战爭,又在黑海得到了克里米亚出海口。
1991年,隨著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所获得的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相继脱离俄罗斯独立,使俄罗斯追求了数百年的海权大国之梦一朝破灭,刚刚舒缓的“不安全”神经又重新绷紧。现在我们可以理解,当乌克兰出现动盪的时候,为什么普京迫不及待地將克里米亚收归俄罗斯版图,使俄罗斯重新获得这一天然良港,重新踏上了海权大国的征程,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让俄罗斯失面复得的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来说就像是皇冠上的宝珠,哪怕因为西方的制裁而使经济倒退十年二十年都值。
现在我们再看看美国为什么可以容忍中国的崛起却绝对不能容忍中东和中亚被俄罗斯或中国控制。看看中东和中亚地理图和能源分佈图、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走势图,我们就会明白伊拉克和伊朗对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有多么重要。
自古以来,伊朗高原就是东西文明的枢纽,是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交汇点,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各宗教內部教派如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碰撞融合的交汇点,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印度次大陆的关键区域,近代发现储藏著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后,这一地区更成了各国经济的命门,“两伊”掌握著世界经济发展的钥匙。苏联解体后在黑海、里海及中亚地区发现大量石油天然气,这更让美国、欧洲、俄罗斯和经济上后起的中国、印度对这一地区加快了爭夺步伐。可以说,谁在这里抢得了先机,爭得了头筹,谁就会在21世纪的竞爭中处于有利位置。
然而中国在这一竞爭中始终处于被动,这是中国西部那道高耸的自然屏障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起步的时候,世界上的优质能源资源已被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瓜分完毕,剩下的都是风险大成本高开发技术难度大的地区,比如非洲。美国之所以花重金扶持以色列像钉子一样扎在中东,之所以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莫须有罪名两次发动伊拉克战爭,都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那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已经控制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公司手中,它们不允许在中东出现一个强大国家对美国欧洲掌控那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构成威胁,从摧毁伊拉克到阿富汗的国家机器,到以发展核武器罪名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这些都是出于美国和欧洲国家利益。即便美国靠国內大规模开採叶岩气、叶岩油而大幅减少了对中东、中亚的能源依赖,也依然不会放弃对这一地区的爭夺,因为美国不愿让其他国家轻鬆得到能源供应。
现在我们再拿起世界地理图看看,会发现从伊拉克到伊朗再到阿富汗这个区域,不仅是能源富集区,更是控制黑海、里海能源向外输送的枢纽,这里的石油天然气向西经巴尔干半岛进入欧洲,或经过黑海进入地中海送往欧洲,向东通往中国、日本和韩国,向南通往印度、波斯湾、印度洋,不仅中东,而且中亚和俄罗斯也需要以上能源通道向外输送能源,谁控制了伊拉克、伊朗、阿富汗这一欧亚大陆的枢纽谁就控制了世界经济,这不仅是国际贸易和能源供应问题,更是国际政治问题。中国翻越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进入这一地区,必然打破既有的国际利益格局,必然对这里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分割,对已经形成的势力范围进行重新划分,必然产生政治、经济和军事碰撞。可以说,中美之间的生死竞爭,除了南海和东北亚,就是在中东和中亚,中国要打破僵局,在中东和中亚站稳脚跟,必然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有一次残酷甚至是攸关生死的碰撞。
当前美国不仅控制著中东的石油资源,而且还控制著海上的石油运输通道。虽然伊朗在波斯湾有漫长的海岸线,美国却在印度洋有航母编队控制著整个印度洋的航行,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新加坡有大型军事基地,与新加坡一起控制著麻六甲海峡的航运线。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新加坡及其前领导人李光耀对中国十分友好,其实並不尽然,这是一种错觉,李光耀不仅长期反共,而且是东盟中对中国最坚定的排斥者,它一个弹丸小国,掌控著世界能源通道的钥匙,使得新加坡在世界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这並不是新加坡治理得好,也不是李光耀是伟大的政治家,而是因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小国的重要性,地缘政治决定了新加坡的现实与未来前景。要打破美国和新加坡对中国经济的制约,要破除麻六甲海峡这一瓶颈,就必须另辟溪径,另想它法。
中国的未来並不在东部的东北亚,也不在大洋对岸的美国,而是在欧亚大陆,做好欧亚大陆的事,谋划好欧亚大陆的格局,是我们当下紧迫而重要的事。当前中国的能源大通道一是从沙乌地阿拉伯起程,经过印度洋和麻六甲海峡海运;二是北部通过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和俄罗斯的石油管道,还有通过铁路经阿拉山口向中国新疆和內地输送;三是通过正在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四是通过中国云南经缅甸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五是从美洲的委瑞內拉等国购买,经太平洋海运。这些运输通道都存在著风险和不稳定。北面的中亚各国一是政局不稳,二是受恐怖分子威胁,虽然暂时是安全的,但是否能长久保持畅通,则有待观察。云南通往缅甸的能源通道则因缅甸政局不稳定已经出现风险,如何控制风险,减轻美国对缅甸的渗透和控制是中国需要重点考虑的。麻六甲海峡目前虽然风平浪静,但一旦有事,必將卡住中国的脖子,使中国经济和政治均受制于美国和新加坡。
中国要想摆脱目前的地缘困境,必须改变思维方式,打破传统的地缘限制,从不可能处辟出一条路来。站在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站在兴都库什山脉之上,站在帕米尔高原之上,来看中国未来的出路,不仅仅是能源的出路,也不仅仅是政治的出路,更是地缘的出路,文明的出路。我认为21世纪的世界格局將还原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本来面目,俄罗斯將依然被封闭在內陆,回归一个陆权国家的本源,美国將彻底退出欧亚大陆的政治版图,中国、印度、伊朗、欧洲这四大古文明及俄罗斯將成为主宰21世纪欧亚大陆政治版图的核心主体,特別是中国、印度、伊朗的“文明三角”关係,即中华文明、古波斯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地区將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係。横亙于中国与印度、伊朗之间的世界屋脊將不再是一道地理屏障,而可能是一道新兴的世界经济走廊,更可能形成一道文明世界的脊樑。隨著交通的便利,隨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一地区將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心,这是过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歷史,也是地缘政治即將出现的走势。
我们说2017年是一个地缘政治的突破年,其实2017年只是欧亚大陆地缘政治重大变革的一个开端,中国將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实现世界屋脊两边的经济融合,而文化融合也將隨著这一通道实现突破。中巴关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並不仅仅在中巴两国本身,而在于世界屋脊两侧將形成一种新型的国际关係,这种国际关係的形成將彻底改变数百年来由欧洲文明通过海权统治世界的格局,將改变欧洲文明被视为先进文明的话语表达和思维习惯,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將实现復兴,世界屋脊两端的陆权国家將得到更大的话语权和世界政治支配权。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恢復伊朗的大国地位。美国为了维护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地位,必然会打压中东本土的政治势力,他们绝不会让中东地区出现一个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势力出现,因此,当伊拉克出现统一而强大的政治势力的时候,他们就发动了两次伊拉克战爭,推翻了萨达姆总统,然后又通过伊朗核问题对伊朗施压和制裁。美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绝对不能让中东出现一个能够恢復大中东全球地位的王者出现,出现一个搞垮一个。另外美国在中东搞犹太复国,建立以色列这个军事强国,对北非的埃及、利比亚、中东的伊拉克、敘利亚、伊朗构成威胁,將以色列作为一个钉子钉在中东地区,让中东成为一个火药桶。伊朗人作为古波斯文明的主要传承者,恢復伊朗的大国地位,进而復兴古波斯文明是稳定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排斥美国霸权主义的重要基础,只要中东地区有一个能团结中东各民族的强大国家出现,美国就不可能控制这一地区,美国迟早得退出这一地区的政治舞臺。
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孟加拉等国,这个地区分分合合,从未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战火连年,征伐不断。但能够把印度次大陆联繫起来的是古印度文化,印度这块土地虽然战爭不断,却对宗教相对宽容,各种宗教都能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繁荣共生。当前印度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首先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是除中国外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而且很快会超过中国成为第一大人口国家;其次是印度经济在迅猛发展,是除中国外,世界上唯一一个正在与美国缩小差距的国家,未来经济总量將超过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而排名全国第三位。印度作为印度次大陆的主导国家理应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发挥重作用,不仅成为欧亚大陆的重要力量,而且必然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印在歷史上从未有过重大的军事、文明衝突,除了1962年的一次小规模军事衝突,中印应该算是友好邻邦。虽然目前因领土纠纷一直关係紧张,但领土其实不是一个什么大问题,关键是看双方政治家的智慧和两国人民的诚意。世界上各国的领土边界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双方政治家都能从大局著手,相互妥协,求同存异,既尊重歷史,又考虑现实,既考虑人民的感情,又维护两国主权,坚决把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边界伤口清理乾净,不让它继续流血化脓。如果能从两国恢復友好关係后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福祉考虑,我想边界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只要中印边界问题得到解决,中印之间就不存在根本性的重大利益衝突,中印两国关係就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这对两国都是有益的。特別是在中国“一路一带”大战略中,如果印度因为边界纠纷而不与中国合作甚至搞破坏,不仅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对印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如果印度不能搭上中国“一路一带”快车,印度將在未来欧亚大陆及大中东发展中被边缘化,这对印度有百害而无一益。
歷史上,印度的佛教曾对中国政治产生过重大影响,在唐代的一些年代甚至曾被奉为国教,佛教在中国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我想解决中印关係的两大障碍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一个是DL在印度从事分裂西藏的活动。由于佛教在印度已经式微,影响並不大,禁止达赖在印度的活动並不会影响印度人民的感情和宗教信仰问题。二是边界问题,我前面已作了分析。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其他就是经济、贸易、交通、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我觉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能源竞爭是不可避免的,但合作是主流,两国都有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合作必將成为两国关係的主流。
发展中印关係,一是政治层面,二是经济层面,三是外交和军事层面。中国可以先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係,树立中巴关係典范,然后以此促进印巴改善关係,由于印巴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点,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族关係都可以通过交流达成和解,由于中、印、巴三国都有核武器的相互威慑,爆发战爭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加强合作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如果能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基础上修通中国到尼泊尔再到印度的铁路和公路,將使中印两国关係绕过麻六甲海峡而直接发展,联繫將更加紧密。
中印、中巴关係在“一路一带”战略实施后,將出现新的重大突破,我们要对这一点提前佈局,不仅经济贸易会出现井喷,政治上也会出现重大变化,只要是有远见和聪明的政治家,都不会对眼前的重大利益无动于衷。
在解决与印度关係的同时,要开始佈局与伊朗的关係,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看,在中东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伊朗对中国都是有好处的。一个统一强大的伊朗,首先可以从北面阻止俄罗斯的扩张,从而减轻中国、印度、伊朗“文明三角”关係的压力;其次可以减轻从西边进入中东中亚的欧洲势力;第三是可以通过伊朗的影响力,把伊斯兰国家团结起来,形成大中东经济圈,並使之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第四是可以削减印度在中东的影响力,由于印度在中东比中国距离近,文化上又能够相互融合,因此强大的伊朗可以对印度进行制衡;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可以把美国的势力从中东赶走。由于美国在中东除了为自己的利益发动战爭策划动乱,不干任何好事,已经在中东人民心目中信义丧尽,並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第六,伊朗之所以重要,除了能源因素,还有人口因素,伊朗现有人口接近8000万,是中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搞得不好是动乱之源,搞得好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变成人口红利,同时也可以在大中东建设特大城市,形成经济中心,对大中东地区产生凝聚力和带动力;第七,伊朗成为中东大国还有其文化优势,伊斯兰什叶派是信奉伊斯兰教人数最多的教派,具有广泛影响力,虽然要统一伊斯兰各教派不可能,但可以让各教派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关係是全球战略关係中的核心关係,但中国、印度、伊朗“文明三角”关係是21世纪中后期全球关係中的核心关係,也是重要力量。有了一个稳定的中印伊关係就可以实现亚洲的事情由亚洲国家和亚洲人民作主,就可以彻底摆脱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对亚洲事务的干涉和对亚洲人民的奴役,从而实现亚洲的伟大復兴。
习近平2015年3月在“博鼇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了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他说:“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相容並蓄、交流互鉴。在漫长歷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习近平提到的三大流域文明即是我所提到的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后为古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实现这三大文明的復兴,並使其形成国际关係中的“文明三角”对规划世界未来前景具有重要价值。
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阴影。当今比较流行的区域学、国別学知识体系虽然汇聚了各国学者的智慧,但无疑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这与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知识体系的发展方式有著密切关係,是西方学术话语体系强势地位的具体体现。然而,当今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西方国家的影响力在下降,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入发展快车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发展格局的新变化,决定了我们对世界发展格局的认识也应更新。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一些学者以往对非西方国家的瞭解比较有限。整体来看,在国际问题研究和学科设置中,面向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机构、研究力量和学科配置明显不足。与热门的美国研究、欧洲研究、日本研究等相比,我国学者对中亚、中东、南美等地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关注不够。因此,为精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学理支撑,首先需要走出西方中心主义的阴影。
有针对性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具体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使中国成为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以至引导者。中国要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治理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需要我国学者突破以往的认知方式和研究范式,有针对性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具体研究。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缺乏对一些沿线国家的深入研究和细致瞭解,相关交流合作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由于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学理支持,我国一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投资时,对潜在风险和挑战估计不足、应对不充分。这启示我们:对于区域国別研究者来说,应按照“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需要重新设置研究机构、研究议题、学科体系等,努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准、政治制度、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宗教信仰、地缘关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为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让相关研究更接地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研究,如果手段单一、方式刻板,不分对象和层次,就无法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者应静下心来,努力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甚至方言,为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可以通过田野调查等方法,与相关国家的民众增进理解、互通有无,充分瞭解该国的社情民意。在研究中应坚持理论联繫实际,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尽量掌握第一手的数据和资讯,让研究更接地气,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更好地提供决策諮询。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源,这是中国迈出的勇敢而坚定一步,也是中国向地缘政治发起的挑战。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囿于高山、大海和草原的封锁和捆绑,从不敢越此一步。跨越西部屏障,不仅是一种英雄气慨,更是一种现实选择,从无路处探索一条路来。古人云:“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著既定的目标前进。从前,中国积弱积贫,受人欺辱,任人宰割,不仅中国,亚洲各国也是如此。今天我们要团结起来,建设一个亚洲人当家作主的亚洲,真正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要把殖民主义赶出亚洲,而且要把帝国主义赶出亚洲。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需要几十年数百年的艰苦斗爭和共同努力。
將来,那道壁立千仞的西部屏障將成为一座巨大的碑石,上面將书写我们今天跨出的这一步,以及我们此后所迈出的每一步。这是世界陆权走向海权再回归陆权的一步,这是中印伊“文明三角”时代的开始,也是欧洲文化统治世界走向没落的开始,中国將站在世界屋脊上宣告中国世纪的到来、亚洲世纪的到来和欧亚大陆世纪的到来,宣告中华文明、亚洲文明和欧亚大陆文明的復兴。
此即为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指导下,在“一带一路”宏大视野中,中国所面临的地缘困境,以及即將开始的战略选择和战略突破。
根据新华网、中新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