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广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
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近年来广西致力于将陆路大通道与海上大通道有机衔接,海陆并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开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
东兴市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隔着界河北仑河相望,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位于东兴的中越北仑河大桥上每一天都是车来车往,人潮涌动。大批中国游客出关体验跨境游,越南的商贩则到中国批发商品。如今,距离大桥不远处的中越北仑河二桥已经在去年底通过交工验收,将在今年竣工投入使用,以货物、车辆、人员通行的全功能定位的中越北仑河二桥将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中越北仑河二桥建设办综合处处长黄召明说:“二桥是按照公路一级荷载来设计的,是一桥设计荷载的十倍,通关能力及时的话,车都能通过去。”
而在距东兴口岸40多公里的防城港码头,工人们将昆明至北部湾港海铁联运快速班列上的货物卸下装船,几小时后,这些货物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南亚以及欧洲。目前,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铁山港等北部湾4大港口已实现与广西铁路网全网互通,广西南昆铁路、益湛铁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玉铁铁路形成了“五龙出海”之势。南宁铁路局局长张千里说:“在广西,能达到了四通八达的效果,对货运(能力)的释放也是非常明显。北部湾地区往年都是压港严重,大量海上上来的物资走不了,因为没有车皮,现在基本上是随到随走,有需求就能走。”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2016年,广西扎实推进国际大通道建设,目前东兴、靖西、那坡等广西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都已修通高速公路,累计开通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4条,广西北部湾港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海上运输往来。一度被称为交通末梢的广西,如今正充分发挥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位优势,从陆路到海路等多个层面构建立体的交通架构,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的广西企业也因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位于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内的北海诚德集团是广西最大的镍铬合金生产企业,自铁山港码头逐步完善以来,从2015年起,公司开始在运输这一块节约大笔成本。公司副总经理章诗军说:“靠近铁山港深水码头,不管是原料进来,还是产品的发货出港,相比其他同等企业每吨能便宜300到500元,每年整个物流成本可以节省到六个亿。”
同样得益于四通八达的“海上高速”,钦州港中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后,钦州口岸采用两船间原油转载操作的海上原油过驳作业,为企业节约大量运输成本。截至2016年底,钦州港已累计过驳约4000万吨原油,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海上原油过驳第一大港,居世界各港口前列。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副总经理李力斌说:“随着中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广西石化是中国石油在南方战略的开局之篇,也是成功之作,广西石化作为一个能够加工高含硫原油的世界级先进水平的炼厂,真正变成北部湾一颗璀璨的明珠。”
日前,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泰国万浦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新领域。
泰国万浦集团是泰国最大的煤炭贸易商,在广西防城港拥有高水平的煤炭专业化码头,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进口、中转基地之一。
广西北部湾港包括钦州港、北海港和防城港。根据战略协议意向,双方将在防城港合作建设配煤基地,将北部湾港发展成为万浦集团在中国的煤炭销售中心。
早在2015年,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就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北部湾国际集装箱码头。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负责人陈聪敏说,广西拥有中国大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集团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作,看中的正是中国大西南广阔的产业腹地。
5月12日上午,“渝桂新”国际联运通道首趟试运行班列经过近48个小时行程顺利抵达钦州港。“渝桂新”国际联运通道,是指从重庆出发,利用铁路运输,经贵阳到北部湾港,再经海运至新加坡的海铁联运通道。经此通道,新加坡港至中国的货物可直接通过北部湾港上岸抵达中国内陆,从而大幅降低运输成本。
自治区发改委总经济师唐爱斌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沿海开放向内陆开放拓展,广西将成为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
广西南宁汇邦贸易进出口公司几年前为越南胡志明E-BLOCK公司承建第一条绿色环保加气砖生产线。当时德国公司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经过中国技术人员的刻苦攻关,这条生产线最终成为越南第一家盈利的同类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大量用于高层建筑。
此后,该公司再次向广西南宁汇邦公司定制第二条生产线。如今,南宁汇邦公司设计的加气砖生产线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胡志明E-BLOCK公司的加气砖不仅在越南供不应求,还出口到其他东盟国家,他们对中国的设备赞不绝口。
2015年,位于柳州的广西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美元建设印尼子公司,预计2017年下半年竣工投产,最高产能15万辆整车。公司海外事业部高级总监张子盛说,印尼子公司主要向东盟国家输出五菱旗下成熟的MPV及其他产品。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雷小华说,许多东盟国家正致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发展需求旺盛,广西在汽车、工程机械、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建筑等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广西企业走向东盟既能弥补这些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设备上的短板,又能促进其产业转型升级。
广西商务厅副厅长马继宪说,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参股的马来西亚关丹港建设运营不足两年,就实现吞吐量和营业收入两个指标翻番。广西企业“走出去”已经逐渐从单纯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到投资、合资、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走出去”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
初夏时节,地处北部湾开放开发前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里,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的工地上一派繁忙,多台工程机械往来穿梭,许多工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初,欣意电缆与广西投资集团合作,在中马产业园区建设总投资200亿元的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国际产能合作基地。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介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目前已有近50个入园项目,总投资额达190亿元。
去年底,位于马来西亚的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高炉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14亿美元,可年产350万吨钢材,是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中马“两国双园”模式是广西与东盟深化开放合作、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登陆点和试验场,也是广西以国际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广西已与东盟的8个国家开展园区合作,正在建设和推进的园区有近20个,未来将实现东盟国家合作园区全覆盖。
“加快布局境外经贸园区和重点项目,为企业‘走出去’构筑平台和跳板,是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广西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说,今年广西有望完成2到3个省级境外园区挂牌,广西与东盟国家全方位合作的潜力将得到更多释放。
5月22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自治区金融办、广西银监局、广西证监局、广西保监局联合举办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与多家金融机构、企业共同研究探讨广西金融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课题。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崔瑜表示,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业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全力做好金融服务。
近年来,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作出的“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定位,着重做好人民币跨境使用、资金支持和外汇管理改革三篇文章。
首先,创造性地提出“铺一条路、搭一个平台、建一个循环圈”的战略构想,建成了广西—东盟资金高速路、启动了人民币与越南盾区域银行间交易平台、形成了对东盟的人民币投融资循环圈,金融机构共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5.2亿元,跨境人民币贷款融资额在全国14个试点区域中位居前列,人民币成为广西跨境收支第一大币种。
其次,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增资扩股力度,促进信贷合理适度增长,近三年累计增加广西金融机构可贷资金1500多亿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三是加大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力度,落实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先后开展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改革等多项试点,为贸易投资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了效率。
崔瑜指出:“我们要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在五个“通”上有所作为。”
一是在推动智慧联通上有所作为。广西金融学会成立于1981年,是广西最重要的金融学术性社会团体,是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研究金融问题的重要平台,是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和学术机构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集中了学术界、金融界的优秀专家学者,可以、也应该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学会凝聚智慧的“智库”作用,有效整合资源,开展科研协作,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为广西金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二是在支持资金融通上有所作为。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较不成熟,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金融服务欠缺和资金不足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支持“走出去”企业,为其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三是在服务贸易畅通上有所作为。金融是贸易畅通的润滑剂,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统筹做好人民币和外汇两方面的管理,为贸易畅通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方面,继续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另一方面,深化外汇管理改革,适时复制推广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试点,有效降低汇率风险;进一步优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流程,多措并举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四是在强化交流沟通上有所作为。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将准确把握开放发展大局,进一步发挥广西金融辐射周边国家、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血脉作用。
五是在实现安全互通上有所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同,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不一,为我们的金融机构对外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加强对毗邻国家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积极推动政府与周边国家建立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合力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位于中国西南的广西钦州港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如今的钦州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钦州保税港区及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2008年5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这是中国距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也是中国西南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区,目前这里重点培育汽车进出口、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跨境业务。钦州保税港区目前主要覆盖东盟国家的42个港口。钦州市港口集团副总经理方健力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钦州保税港区集装箱发展有了快速提升。从2012年开始,不到50万标箱,今年的目标,我们整个目标是1.48亿吨,集装箱是230万标箱。我们也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里面,也努力打造千万标箱大港。”
这几年来,钦州保税港区大力推进港航物流发展,通过港航物流发展带动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加工贸易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世界知名船公司看到了钦州保税港区的发展潜力,纷纷到这里拓展新航线,开展物流合作等。钦州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文远介绍说:“世界前二十名的船公司,11个进驻钦州保税港区发展集装箱的航线,世界前四名,包括(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中远海,(瑞士)地中海进驻开展航运物流,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新加坡太平集团参与保税港区六个集装箱泊位的开发建设。”
距离钦州保税港区不远,便是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这个园区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平台,交通十分便利。作为中马两国政府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钦州产业园区与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区一起,共同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成立已有五年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面向东盟5亿人口大市场,同时辐射中国中南、西南拥有5亿人口的广阔腹地,在市场开发、产业合作、产品销售、人文交流等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西慧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入驻企业,借助园区与马来西亚相关部门合作的便利,去年5月底在马来西亚与当地企业合资建厂。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方黎介绍说:“合资建厂后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我们以原材料的方式出口到马来西亚,因为只是原材料的出口,利润点不高。我们跟马来西亚共建一个合成公司,合成的时候,这个利润我们又可以分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介绍说:“现在开展的项目包括燕窝加工园,主要满足马来西亚燕窝企业入驻的需要。大概有十几万平方米,做了个燕窝产业园。今年启动的还有一个清真食品基地,也是为了满足马来西亚清真食品标准和清真食品产业入驻。同时我们跟马来西亚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正在谈,准备开发5平方公里左右的马来西亚城。”高朴强调,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不仅服务中马两国企业,还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合作交流、贸易往来提供平台。
截至2017年3月,园区重点建设项目共89项,总投资约538亿元人民币,其中建成22项,在建67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马来西亚拿督翁忠义表示,作为马方代表,他希望更多马来西亚企业来园区发展。
翁忠义说:“我们更希望的是,从马来西亚招进更多的企业。陆陆续续很多马来西亚企业都表示对这个园区感兴趣。我觉得,马来西亚的优势是在我们的优势传统产业,比如棕榈油加工、橡胶制品、燕窝、清真食品,还有其他一些食品加工。”钦州保税港区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是广西钦州融入“一带一路”的缩影,钦州这座古丝绸之路重镇也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根据人民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