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国曼谷,建筑高度303米的湄南河畔地标性摩天楼近期进入高层施工阶段。三臺由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中联重科生产的全新高速升降机,首次亮相海外施工现场。在此之前,“中国制造”的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送等设备已相继投入这一专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工地上,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身影”越来越多。记者瞭解到,隨著沿线国家加快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机械企业和相关投资开发、建设施工企业一起,成了“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的生力军。
“一带一路”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家统计局日前发佈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建筑工程用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以来,在“一带一路”和国內市场基建投资的驱动下,工程机械产品销售一路飘红,相关企业业绩大幅改善。
三一重工是最早“走出去”的工程机械企业之一。目前,三一重工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超过4000人。在三一的整体销售中,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公司业绩的40%,其中70%的收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就在一个月前,三一重工在印度生产的第4000臺设备下线。在印度这样的重要市场,三一重工2016年销售额近10亿元,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近4亿元,同比增长90%。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获得全球回应,释放了行业持续向好的积极信號。工程机械企业將抓住机遇加大投入,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事实上,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刚开始“闯世界”时,並非一帆风顺。三一重工西非大区总经理李磊清楚地记得,10年前他被派到肯雅工作时,当地市场还是欧美、日韩品牌的天下。
而过去几年“走出去”的歷程中,中国企业的国际竞爭力快速提升。据瞭解,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纷纷躋身全球工程机械第一方阵,跨国並购了多个行业巨头,有的设备在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佔有率位居前列甚至第一。
从东盟到欧盟,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全线佈局
在“一带一路”的超级地理大版图中,中国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已经全面佈局。
目前,中联重科在德国、俄罗斯、印度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工业园或生产基地,还有20个海外贸易平臺、8个境外备件中心库,产品出口到31个沿线国家和地区。
三一重工2016年年报称,公司已基本完成了“一带一路”沿线的产业佈局,在土耳其、俄罗斯、比利时、法国等地都有工厂,在印度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园,现正规划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建立产业园区。
中国机械的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沿线,徐工已在中亚区域、西亚北非区域、欧洲区域、亚太区域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佈局了较完善的行销网路。
此外,如柳工、厦工等工程机械企业也纷纷抢滩“一带一路”市场。
虽然各巨头都在全线佈局,但各自的侧重点並不雷同,各大企业的打法也各有特色。
东南亚一直是中国工程机械海外销售的主战场之一。周万春称,这是三一重工最重视的区域,资源配置最多,重点把守。不过,因销售距离较近,从国內出口也非常方便,三一重工目前在东南亚还是主要採取代理制方式,並没有大型的生产基地。
作为国土面积、人口规模均接近中国的大国,印度市场对中国工程机械巨头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周万春说,印度的现状类似于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工程机械的市场需求大、增速快,而且印度没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同时,印度的整体制造成本比中国低30%,产品出口中东、南亚与非洲市场更方便。
直接投资建厂是工程机械巨头们的主流选择。
2017年1月,徐工集团宣佈將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当地建厂,力爭年底第一跨厂房完成建设。
即便如此,徐工的步伐还是慢了一拍。早在2006年,三一重工就投资6000万美元在印度建厂,耕耘10年后,其2016年在印度的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柳工的印度工厂2009年正式投产,目前其产品已经出口到阿曼、尼泊尔等地。
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专案,中白工业园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能出海的重要平臺。中联重科于2015年正式入驻中白工业园,並將其作为倾力打造的重点。
中联重科宣称的目标是,要以此为跳板,近则覆盖独联体国家,远则辐射欧洲市场。
欧洲,是“一带一路”的终点,是工程机械高端市场所在,也是中国企业的市场短板。“並购”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巨头钟爱的入场券,以此打通“一带一路”全线。
徐工2012年並购了德国混凝土设备制造商施维英公司,这是其收购欧洲两家零部件企业后的又一大手笔。同一年,三一重工买下了具有58年历史的德国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贯擅长並购的中联重科加快在欧洲市场的並购步伐。从2013年起,中联重科先后並购德国M-TEC、荷兰Raxtar、义大利LADURNER等企业,均是欧洲本土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此前,中联重科还並购了全球排名前列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义大利CIFA。
詹纯新表示,其目标是要打造覆盖“一带一路”全线的本地制造集群。
中国机械的一带一路
从1.0到2.0新阶段,怎么走?
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发佈的《“一带一路”年度报告》认为,这可能标志著“一带一路”建设將从搭建框架为主的1.0版阶段,进入优化升级为主的2.0版阶段。在设施联通方面,中巴经济走廊里的瓜达尔港、印尼的雅万高铁、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匈塞铁路、中国和老挝之间的中老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纷纷落地。
面对“一带一路”这个新阶段,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怎么走?
周万春认为,通过国內施工企业承接的大型工程“借船出海”仍然是重要方式,与此同时,“走出去”的模式也在向本地化转型。“比如说泰国国家火车站专案,三一重工的设备都是当地代理商直接销售的。整体来说,在海外本地化销售已接近国內施工企业‘带出去’的比例,今后应该会超过”。
本地化成为共识。中国企业过往的国际化案例表明,当地产业需求、消费偏好、法律法规、语言交流、区域文化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决定中国企业“走出去”成败的关键。
中联重科副总裁熊焰明表示:“国际化最初是单纯卖产品到国外,而现在的国际化是实现本地化,实现拥有本地伙伴、雇佣本地人、进行本地制造,因此国际化需要扎实地走出去、走进去。”
据媒体报导,中联重科投资印度基地之前犹豫颇久,其复杂的税收体系曾让其望而却步。
三一重工也曾面对类似的困惑。周万春说,印度投资环境与国內很不一样,各种制度有时候很难理解。此外,印度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三一重工的产品刚进入印度时,销售价格比成本还低,后来发现印度人奉行实用主义,产品简单够用,有基本功能就行,但是产品品质要求又很高。周万春向《中国经济週刊》记者介绍,10年来,三一印度已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CEO和96%的员工都是印度人。
柳工官网资料称,其印度工厂本地化程度已经达到30%,包括所有的钢制配件、轮胎、轮輞、软管、液压件等,同时採用康明斯印度工厂生产的发动机。仅动力系统、车轴、电子控制系统由中国进口。
本地化的生产基地之外,服务的本地化则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相对于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巨头的短板。
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副总经理陶思阳告诉《中国经济週刊》记者,如果配品配件跟不上,服务跟不上,销售业绩就很难做大。“就像买汽车,如果没有遍佈全国的4S店,或者不容易买到零配件,你敢买一辆车吗?”
周万春透露,“在三一有一条纪律,凡是服务和配件跟不上的区域,就不做销售。如果因这方面的原因把品牌做坏了,所受到的损失好多年都补不回来。”
各企业正铆足了劲,希望补足这一短板。柳工在2016年年报中表示,要快速推进“一带一路”佈局构建和夯实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完善行销网路,为沿线建设提供优秀的产品、服务、配件、培训支持。三一重工2016年报称,公司將通过组团出海、国际产能合作和大专案输出,由设备提供商升级为投资运营商,实现国际化运营模式的升级。
根据新华网、中新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