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1|回复: 0

粤港澳齐心协力保护粤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 2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0602031527126.jpg


粤剧,早期称本地班、广东大戏,是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並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的地方戏曲剧种。粤港两地粤剧发展的歷史,是粤港关係血脉相连的重要见证。

从2003年开始,粤港澳三方文化机构筹划联合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並將每年十一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定为「粤剧日」,藉以拓宽观众视野,弘扬粤剧艺术。

多年来,粤港澳三地政府、文化界、粤剧界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粤剧成功申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5月,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並于2009年国庆节期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2年4月19日,粤港澳三地又在香港举行粤港澳文化合作第十三次会议上签署《粤剧保护传承意向书》,承诺进一步合力推动粤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如今,三地粤剧表演团体互访演出频繁,三方共同举办了「粤港澳粤剧群星薈」等多个合作项目,形成了较好反响。

对于红线女来说,粤剧是联繫港澳和海外的桥樑和纽带,而年轻人是粤剧未来必须爭取的阵地。1998年红线女艺术中心正式落成后,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香港粤剧爱好者。每一次,红线女都抽空亲自接待,还现场示范指导。

2009年1月,由香港基本法推介联席会议主办的「同根同心─香港初中及高小学生內地交流计划团」蒞临红线女艺术中心参观学习。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记得,当时红线女亲自接待团友,並嘱咐他们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为国家建设出力。发展至今,红线女艺术中心已经成为「同根同心」一个常设参观点,在红线女逝世以后每年仍有不少学生前来。

作为粤港粤剧交流的主要內容之一,香港粤剧艺术研修班自2007年底举办,日渐得到粤剧爱好者的追捧。在红线女逝世前的2013年3月31日,第八期香港粤剧艺术研修班80多名学员在香港八和会馆名誉主席汪明荃带领下到红线女艺术中心受训。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喜欢粤剧、支持粤剧,红线女格外高兴,她亲自登台演唱首本名曲《荔枝颂》之前,还开玩笑说,「我本该退出,不想退就要看看年轻人怎么成长,自己也跟着学习、创新,才能赶上潮流」。红线女还鼓励大家,「粤剧爱好者只要努力,粤剧就不会灭亡,就可以更好为人民服务」。

粤港澳齐心协力保护粤剧

1992年,红线女亲赴广西,盛邀南寧粤剧团的台柱欧凯明来广州发展。从此,红线女也与欧凯明、蒙菁夫妻二人结下不解之缘。在红线女身边多年的蒙菁最经常听到的词,大概就是「无悔」,红线女对于1955年回到內地发展这个被很多人认为「很傻」的选择至死无悔,因为「从艺术上说,不回来,就没有后来的辉煌」。

56岁回港演出万人空巷

对于喜欢粤剧的香港人来说,1980年的「红线女旋风」让人记忆犹新。那是红线女自1955年回广州工作后首次赴港演出,一时万人空巷,场面比英女王伊丽莎白访港更轰动。红线女之子马鼎盛曾在忆述母亲传奇人生时透露,「有人想看看红线女『文革』十年两度受审的惨样。不料56岁的女姐风采依然,声线绕樑。」

早在20世纪50年代,红线女在港已名成利就,如果像一些同行攒钱买楼,成为亿万富婆不在话下。但蒙菁曾不止一次听红线女说起,在香港生活那十几年,最不服气的就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连二等公民都不如,备受歧视与欺负。因此,1955年当红线女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又亲眼目睹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象时,她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便很快作出回內地的决定,于同年底回到广州。

倾力编排《春到梨园》庆回归

在香港生活的经歷,使红线女对于香港回归有着特別的感受。1997年接受媒体採访时,红线女说,「能看到香港回归,实在幸运。我早就盼着这一天了。」蒙菁透露,红线女为了庆祝回归做了很多的准备,《春到梨园》就是专为迎接回归创作的粤剧。

《春到梨园》以描写粤剧艺人在香港不同时期的经歷为主线,以丰富艺术形象传达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心声。红线女费尽心思,从筹备、排练到公演都亲力亲为,並亲自演唱《天低云暗》、《衝霄汉》、《春风化雨》三首间幕曲。蒙菁回忆,《春到梨园》綵排时红线女身体不大好,但仍拖着疲乏的身体,以雨伞作枴杖,奔跑于舞台上下督促指挥,言传身教。

1997年6月,红线女率领红豆粤剧团在香港新光戏院献演了她倾注两年心血创作排演的《春到梨园》。听说「女姐」来了,香港戏迷们奔走相告,当中不乏她的老朋友和拥躉,大家爭相向红线女索要签名留念,红线女当时感慨道,很久没有试过签名签到手软。

回想在红线女身边的时光,蒙菁说,红线女一直坚持学习,自觉了解国家发展和世界局势,並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任何时候,她都保持着对艺术的坚守,始终谨记粤剧把她养大,给了她荣誉,主动选择与国家共命运。蒙菁说,红线女这种前瞻眼光和大局观很值得时下的香港年轻人借鉴学习,希望年轻人通过主动学习,丰富自己的眼光和知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新华网、大公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