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高速发展与全面普及,青少年接触网络更加便利,触网年龄呈现出低龄化趋势。适度地使用网络可以丰富生活、缓解压力,但青少年群体社会经历不足,网络素养和上网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如何帮助青少年健康、有效地使用网络,引导其积极适应网络时代,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千禧年后的一代青少年是真正意义的“网络原住民”,他们和互联网有着天然和不可分割的联系。互联网成为这一代人娱乐、教育、自我表达以及交流互动的最主要空间。但与此同时,飞速发展且鱼龙混杂的网络空间也使得这一代青少年身心更容易受到冲击甚至伤害,青少年上网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每个家庭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
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中有1/3是未成年人。在英国、加拿大、捷克和以色列,12—14岁儿童使用互联网的比例超过了95%,欧盟国家儿童的互联网使用比例大多高于65%;在我国,19岁以下的网民人数达到1.7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未成年人首次“触网”行为的低龄化趋势明显,相关统计显示,英国5—6岁的儿童中超过一半可以上网,韩国儿童获得第一部智能手机的平均年龄为8岁,我国10岁以下网民约为2300万人,其中超过56%的儿童在5岁前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这些千禧年之后出生的“网络原住民”几乎“一识字就会上网”,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他们与世界互动互融的方式。
越来越多“千禧一代”成为“低头族”
随着家庭宽带与硬件设备的高度普及,未成年人普遍选择在家上网。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在阿根廷、塞尔维亚、南非,超过90%的未成年人在家上网;英国儿童上网情况调查也发现,75%的9—19岁青少年在家里使用互联网;美国2—17岁的人口中,78%的人可以在家里上网,其中13%在自己的房间上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自2007年开始的年度调研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在网吧、学校和公共场所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总体上逐年降低。
《中国青少年网民网络使用与保护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网民中有74.6%的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并且60.4%的青少年网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台式电脑则居第二位,其采用率低于智能手机约10个百分点。智能电视开始成为青少年上网的主要渠道之一,不少家长也选择智能电视来陪伴学龄前儿童,但不同地域间的数字鸿沟较为显著。
来源: 人民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