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0|回复: 0

别让流动儿童难留难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8 02: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些流动儿童随父母在城里长大,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脱离了故乡,但朋友圈基本限于流动儿童,由于标签化严重,他们相当缺乏身份认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中国每100名儿童中,就有13名流动儿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17岁以下流动少年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媒体记者近日走访生活境遇不尽相同的流动儿童发现,他们处在高低不同的“夹心层”里,面临着难留难归的现实困境。

  多年来,从社会舆论到公共层面,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较多的关注。同样是被户籍制度和人口流动之间的张力所形塑的社会问题,流动儿童群体所受到的公共关照相对要少得多。由于父母进城务工,一部分儿童留在家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构成留守群体,一部分儿童则随父母一起进城,变成了流动群体。表面看,流动儿童至少能够跟随在父母的身边,不至于缺少亲情的陪伴,但实际上,他们未必比留守儿童幸运。

  流动儿童这个称谓,很好地说明了这个群体的状态——他们虽然随父母进城,多数也能就近接受教育,但在权利上大多处于一种不确定性的“流动”状态。虽然从2003年开始,我国就提出对接收流动儿童的民办学校在办学用地和办学经费上提供支持,但很多地方政府实际支持有限,这导致大部分流动儿童只能在一些办学条件不足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而且,由于学籍和户籍门槛,多数流动儿童一般在初三之前就要被送回原籍就读。

  过去,舆论用“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形容那些虽进城工作却不能留在城市的务工者。其实,流动儿童在小小年纪,便随父母一起遭遇了这种“难留难归”的尴尬。在城市之中,他们虽与父母住在一起,但迫于生计,父母一般并无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一些流动儿童处于半留守状态。一些流动儿童随父母在城里长大,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脱离了故乡,但朋友圈基本限于流动儿童,由于标签化严重,他们相当缺乏身份认同,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

  从心理到权利的漂浮状态,在流动儿童群体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针对北京10个区50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866名学生从初二开始连续5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在1493名被成功跟踪调查的学生中,仅有不到6%的学生上了大学,其中一半是三本或专科院校。仅就受教育程度来说,他们明显落后于同龄人。

  目前,因为分布较为分散,且面临流入地和流出地责任分担的问题,流动儿童群体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当前最紧要的是,在摸清数量与分布的基础上,应确保让每一名流动儿童都能够在城市就近入学,把打工子弟学校等纳入正常的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给予他们确定的受教育权利。而从根本上说,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让流动儿童能够跟随父母真正在城市扎下根来,同时避免这个群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孩子的事无小事。每一名儿童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权利保障与健康的成长环境,无论他们是留守,还是流动。城市理当为那些跟随父母进城却徘徊在城市边缘的流动儿童打开更多的希望之门,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告别“无根”的命运。

来源: 法制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7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