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5|回复: 0

朱洪斌立志当一名电气设备的顶级“验血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7 02: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defe671aa3fe821c.jpg

  电网设备中的变压器,需要用变压器油作为绝缘介质,既要用来绝缘,还要用来散热。而变压器油的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变压器设备的运行状况。朱洪斌的工作,打比方来说,就像是医院里的验血师,通过检测变压器油的状况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状况。

  “比如,变压器油中含有乙炔,若检测出乙炔超出一定的值——我们叫注意值,就可能产生放电故障,进而烧坏变压器。”说起专业的事,沉静少言的朱洪斌如数家珍,“还有,如果乙烯超出注意值,就表明设备过热,不正常,也会烧坏变压器。”

  一台中等容量的变压器,价值就达千万元。而一旦发生故障导致停电,更会引起一连串的经济损失。返厂维修变压器,起码要一两个月时间,况且大型设备运输也是个麻烦事。

  以往采用传统的油色谱分析法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需要从现场取油样后拿回化学室检测,其间存在多个问题。比如,采样过程中,油中的气体可能泄漏出来,造成采样不真实;同时,从徐州、连云港等地采样到南京,好几百公里,远途运输也带来安全问题。而且,当时采用的检测手段,精度低,误差大,既费时费力,也难以及时、真实反映设备状况。“可能等你反复检测后得出结论,设备都出问题了!”

  2005年9月的一起事故让朱洪斌印象深刻。“当时要为在南京举办的全运会供电,一台变压器在检测时怀疑存在隐患,但因为检测精度不够,数据一会儿正常一会儿不正常,难以准确判断。结果,变压器烧坏了!幸亏从外地紧急调用了一台变压器,否则要耽误大事了。”

  为了保障设备安全、提高检测质量和效率,朱洪斌立志当一名电气设备的顶级“验血师”。

  1988年,当时的电力用油检测还只是一项辅助性的工作,技术力量薄弱,试验场地有限。油气分析专业,就好比是医院的化验科,要想让医生对病情有个准确的研判,化验就必须及时而且准确,但人们对化验者却鲜有关注。

  这一年,朱洪斌从微型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化学室,从事基层油气工作。面对众多的实验仪器和大量的实验数据,他感到一头雾水。为了快速入门,朱洪斌白天跟着师傅学习,夜间整宿守在设备前,查看、记录、分析试验数据。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70多厘米厚的笔记本和上万份的试验数据,朱洪斌渐渐由门外汉变为行家里手。2004年,由他主持申报的19个检测项目全部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2009年,由他主导建立的油气实验室全面落成,试验项目由原来的16项扩充到3大类47项,实现了电力用油分析项目全覆盖。该实验室试验项目之全、仪器装备之精、科研成果之丰均处全国领先地位,两项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2011年,以朱洪斌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了,在4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收获省部级奖励10项,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2项,取得授权专利35项。朱洪斌说,他要把工作室建成带动专业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促进人才成长的“摇篮”。

  经过长期的试验积累,朱洪斌开始反思现有技术的不足。从2005年开始,朱洪斌和他的团队用了9年的时间,成功制备了色谱分析用工作标准油,并发明了绝缘油现场取样工具及方法,解决了行业40多年缺乏专用取样容器的难题;创新实验室分析方法,平行试验误差由10%降至2%;建立了网络化数据管控系统,不同实验室比对误差由20%降至5%,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2014年,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建设拉开序幕,江苏电力承担1000千伏南京和泰州两个变电站的设备监造、现场试验、验收启动和运行维护技术支撑工作,面临大量的六氟化硫新气验收任务。朱洪斌主持研制的“六氟化硫气体质量现场快速评价系统”,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6项检测指标的仪器化、一体化分析,将单一样品的检测时间由18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杜绝了气体由现场运回实验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在进行六氟化硫气体酸度检测模块研制时,气体中的酸性物质含量极其微小,现有传感器的灵敏度均不足以识别溶液微弱的酸碱度变化,项目组成员几经探讨却没有进展。朱洪斌不愿放弃,经过数月的苦思冥想,他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溯源酸碱检测的对数曲线原理。他巧妙设计仪器工作流程,最终实现了对溶液中微量酸性物质的敏锐捕捉。在六氟化硫气体评价系统攻关阶段,他一个月内3次远赴委托加工的厂家指导改进设备制作。

  从绝缘油检测到六氟化硫气体分析,朱洪斌的创新提高了现场作业和实验室检测的工作效率,过去用传统方法需20人的工作量,现在仅需6人就可以完成,这也带动了全国油气分析行业的发展进步。

  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朱洪斌承担起了油气技术创新经验的传授工作。在每年的技能类单元制培训中,他都是首席教员。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教材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并通过论坛、技术交流、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

  根据新华社、国际商报、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2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