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地理位置优势,杭州一直关注着国内外的新兴行业。随着国际上创意产业的兴起,2002年左右有一批从美国回来的文创类设计师在杭州扎根创业,新的态势被杭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
“当时市委、市政府从大的形势判断,要抓住这个机遇,又考虑到杭州本身的文化环境、人才贮备和民营经济等适合发展文创产业,也看到了未来这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性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规划研究处处长赵自芳告诉记者,2007年文创产业被提升到城市战略高度,杭州提出要“举全市之力发展文创产业”。
和所有城市一样,文创产业是一个新的分类,每个城市略有不同。杭州文创产业涉及面更广一些,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等行业,涉及一二十个不同部门,传统分散式的管理显然无法满足文创产业未来发展。2007年底,杭州市文创办应运而生,上面有杭州市文创产业指导委员会,与之相关的20多个部门是成员单位;下面13个区县(市)也成立相应级别的文创办,形成三级管理。杭州市文创产业重点要发展的八大行业,都由牵头部门落实具体责任处室,如此着力解决了文创产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有人办事”,文创产业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感到欣慰的是,杭州现在已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片热土,吸引了全国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杭州不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过去;杭州更是一座文化创新之城,文化创意产业GDP占全市GDP比例22%,是杭州的核心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像阿里巴巴、网易、华策影视、时代院线、电魂网络这样的明星文化企业,以及像头头是道这样的优秀投资机构。
感到振奋的是,随着G20的胜利召开,杭州向全世界展现了自身的魅力。“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是国务院对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之一。在后G20时代,杭州将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升这一定位,以更大的力度推动这一中心的建设。杭州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了党委、政府目标考核体系。
杭州市本级及各区、县(市)均设立文创产业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近2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约500亿元。为缓解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创新出台一系列举措。其中最突出的是, 2013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成立杭州银行文创支行;3年来,该行已向300多家文创企业客户发放近50亿元贷款。同时,还推动成立了浙江省建设银行文创专营支行和杭州联合银行文创金融服务中心。
赵自芳告诉记者,杭州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的城市,先后创新推出了系列文创企业集合信贷产品,组建了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文化产业转贷基金等金融产品,共计为全市450余家文创企业提供了约15亿元的金融支持;并组建成立杭州市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一期基金规模放大至13亿元。
“有钱办事”之后,杭州依托工业老厂房、老仓库、老街区和旧农居等载体,先后认定24个市级文创园区和35个市级文创特色楼宇,着力解决“有房做事”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40多项文化经济政策文件,涵盖产业规划、财政税收、投融资、园区开发、人才建设等领域,解决“有章理事”问题。
文创人才的引入和培育也至关重要。记者获悉,杭州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杭州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围绕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五个环节,着力打造文创人才高地。
高端人才靠引入。杭州先后用优厚条件引进余华、麦加、蔡志忠、赵志刚等30余位文化名人。中坚力量潜心培育,启动“青年设计师发现计划”、“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重点项目。例如工业设计人才,每年全市300多家工业企业自己推荐报名,最终选出10名佼佼者公费出国深造。“既给专业人才营造了交流发展的圈子,又为杭州培养了文创人才。”赵自芳告诉记者,这个培育计划每年有五六十人的出国深造名额,已有160余位优秀人才出国深造。潜在人才靠发掘,高校里文创人才苗子通过打造平台,给他们提供创业成长机会。据悉,已连续举办五届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人才招聘会,有1.3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做事、有章理事、有专业人才……杭州的文创产业就这样具备了飞翔的条件。
回顾10年 文创发展枝繁叶茂
从2007年到2016年“举全市之力”发展,杭州文创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十二五”期间,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年均增速高出GDP增速7.74个百分点。2016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2541.68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1.2%,高出全市GDP增幅11.7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3.0%。
这期间的成果,是一步步展现的。2012年,杭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国首个“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截至2017年,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成功举办十三届,被誉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动漫盛会;杭州文博会成功举办十届,成为国内业界公认的四大综合性文化会展之一。2012年和2014年,杭州共有8部文艺精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两届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名第一。
杭州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相融合。坚持古为今用,鼓励特色文化元素、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技艺项目与创意设计相结合,万事利丝绸、朱府铜艺、王兴记扇子、楠宋瓷业等一批杭产文创品牌精彩亮相G20杭州峰会。
基地建设方面,杭州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目前,杭州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实验区”、建成“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杭州总部”,先后获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选“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共有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目前,白马湖生态创意城正在积极创建文化部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实施品牌引领,扩大对外影响力。杭州坚持“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方向,打造展会平台。2017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有139.45万人参与各项活动,实际成交及意向成交金额达153.28亿元;2016年第十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共有33.95万人次参与各项活动,实际成交及意向成交金额达67.38亿元。两大文创品牌,先后参加2017中国与希腊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年、巴黎卢浮宫“文化中国”大型文化艺术展览、米兰设计周等重要国际展会,有效提升了杭州文创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把握“融合” 今后重点培育数字内容产业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杭州文创重点发展的八大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休闲旅游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审时度势中,这些重点也有新变化。
“2014年是一个关键点,文化和科技融合产生了文创产业数字化新趋势。”赵自芳告诉记者,文化和科技融合,形成了数字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娱乐业、数字传媒业、数字出版业三个方向。为进一步把握互联网+、新技术的新趋势,杭州做出了将数字内容产业作为文创产业发展重点的战略决策。 很快,杭州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若干政策意见》,认定54个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园区及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到2016年,杭州全市数字内容产业实现增加值1499.21亿元,增长35%。以咪咕数媒、天翼阅读为代表的数字阅读业全国领先;其中,咪咕数媒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累计用户数量达4.5亿。杭州也获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
“现在,很多产业互相交叉,内容产业需要新的技术传播。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成长比较快,会引领产业发展。”赵自芳说,判断准确还要下手快,才会赢得先机。
记者获悉,下一步杭州文创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立足八大重点行业,结合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打造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大力培育一批龙头文创企业(集团),提高行业发展首位度。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拓展”要求,以市级文创园区和文创特色小镇为依托,着力培育构建“两廊、三圈、多组团”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记者获悉,杭州以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中心为战略目标,今后将继续实行机制创新,加大完善文创产业与制造、旅游、科教、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促进地区、部门、行业间协同联动,从而加快构建文创产业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
拥有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个“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文创实力2年前就居大陆城市前三名……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可用参天大树一词来形容。“十二五”期间,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7.74个百分点,2016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541.68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23%。从选中文创这颗当时不起眼的种子,到举全市之力让它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杭州只用了10年的时间。
四轮驱动:杭州文创的发展模式
1、布局蓝海:政府主导力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初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它之所以能够实现后来居上的跨越式发展,与杭州市政府从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高度给予大力扶持和引导息息相关。
第一,利好政策为杭州文创发展明确方向。2005年《杭州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提出要使“创意产业”成为“杭州文化的支柱产业”;2007 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2008 年杭州市提出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和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的重要部署,进一步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地位;2009年出台《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2012年出台《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多年来,杭州市政府对于文创发展的支持政策不断,杭州文创的发展方向也在政策的推动下不断明确。
第二,切实保障文创发展。在管理机构方面,杭州市成立了专门的政府部门,设立市、区两级“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公室”,协调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杭州文创的发展搭建产业集聚平台、投融资平台、项目引导平台、人才开发平台和交易展示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模式所导致的管理混乱的问题。这不得不说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在财政支持方面,自2008年起,市本级财政共投入了18.6亿元,以公开申报的形式,对全市约3100个文创项目进行了扶持,带动社会投资约630亿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近年来,杭州市通过大力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公益文化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等文化体制改革,较好的解决了文化事业单位面临的突出问题,宏观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投资主体多元、股权结构合理化的局面逐步形成。在展会平台搭建方面,中国国际动漫节被誉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动漫盛会,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跻身全国文化领域四大展会之一。展会平台的搭建无疑为杭州文创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2、激励保障:文化金融驱动力
在文化金融服务方面,杭州市一直处于全国文创发展的前列,无论是建立文化银行、创新金融产品,还是提供担保贷款,杭州的文化金融实验为文创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第一,率先成立文创银行。2013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成立杭州银行文创支行,一年来该行已200家文创企业授信超过9亿元。同时杭州市推动成立浙江省建行文创专营支行,使得杭州成为全国首个建有两家文创金融专营支行的城市。
第二,完善无形资产担保。自2011年杭州市建立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企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以来,该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Ⅱ期已为129家文创企业提供了超过5亿元的信贷支持。
第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在杭州市文创办、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金融办等有关部门支持和推动下,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银政投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第七期文创集合信贷产品在2014年顺利发行;此外,杭州市文投公司与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文创产业转贷基金,为在杭州银行文创支行贷款的中小微文创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周转服务,转贷基金作为无形资产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的配套产品,为破解中小微文创企业还贷资金瓶颈,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创造新途径。此外,杭州市还针对具体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了类似“印石通宝”艺术品融资产品、“拍益宝”金融产品及“助保贷”融资平台等相关金融产品。
杭州市在文化金融方面的创新得益于文化产业市场的成熟,是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更与政府的利好政策导向密不可分,他们都将进一步为杭州文创企业的发展注入资金血液。
3、整合发力:集聚驱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平台,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断为杭州文创助力。近年来,杭州市在先期园区规模与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集聚品质,优化集聚区运行机制和治理结构。
目前,杭州以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等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不断完善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了“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两圈”指环西溪湿地文化创意产业圈和环西湖文化创意产业圈,“两带”指沿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这就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载体。
从自发集聚、目标确立,到集群化发展战略实施,在到集群化品质的提升,杭州文创在集群驱动的力量下走上了快车道。据统计,目前,杭州共拥有5家国家动画产业(教育)基地,8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24家市级园区,规划面积约为7371.29万平方米,建成面积约为1217.47万平方米,共集聚文创相关企业8283家,2014年实现营收1141.05亿元。集聚,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无数的化学反应在大大小小的集聚区内不断发生,为杭州文创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
此外,为加快推进杭州市“文创西进”工程,2014年,杭州还认定了10个市级文创小镇培育对象。通过培育一批环境优越、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文化创意小镇,进一步促进文创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激发杭州文创发展的集聚力量。
4、为我所用:人才驱动力
2015年1月27日,杭州出台了最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27条”——《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对政策进行创新,可以说是最优惠、最实在、最有含金量、最可操作的吸引人才的政策。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话,吸引人才难,善待人才更难。杭州市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一系列人才政策,搭建了创意人才栖居的美好凤巢。
自2008年起,杭州市就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等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从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使用和服务”等五个环节入手,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为创意人才。在高端文化人才引进方面,杭州市目前已经以不同方式引进了余华、麦加、蔡志忠、赵志刚等30余位文化名人,他们的入驻为杭州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因子。在本地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杭州市先后启动“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意杭州’广告大赛优秀获奖选手赴国外培训”、“优秀工业设计师赴国外进修方案”等重点人才建设项目,共选拔70余位优秀人才出国深造,为创意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本地人才培训方面,自2011年以来,杭州市通过举办文创企业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为杭州市培养了文创青年管理人才近千余人;此外,204年,杭州市还举办两届杭州文创人才专场招聘会,吸引了全国17个省市、700余家企业,共有5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为广大文创人才搭建起筑梦的桥梁。
继往开来:中国文创的杭州启示
中国文创的杭州模式是经验,更是一种思考与启迪。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高质发展,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文化市场如何全方位盘活?文化创意人才如何为我所用?
1、政府应如何作为?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与政策的导向,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毫无疑问,杭州文创的快速发展是离不开政府导向和积极推动的推动作用。
政府是为文创发展保驾护航的,在这里,政府不是要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全面管理,而是要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与发展空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运行模式,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通过政府力量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为文创发展搭建完善的市场体系,才是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应当实现的最佳效果。不论是《杭州市“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宏观布局,还是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两圈集聚、两带带动”的空间新格局,抑或是是杭州市政企银合作推出的文化信贷担保产品,都体现着政府政策的导向性与撬动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创新仍然是第一位的。政策要创新,体制机制要创新,政策的具体落地与实施要创新,政府行为需要与时俱进进而与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相相吻合。杭州专门成立的市区两级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办公室,就是制度创新的重要体现。
2、市场如何全方位盘活?
产业需要在市场的检验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市场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广阔天地。杭州文创发展的实践可以说盘活了全市文创市场,为文创的发展开拓了一片广阔天地。
全方位盘活市场,第一,需要充分释放企业的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创造企业的成长空间。在第六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杭州市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思美传媒3家企业入选,占到了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全国起到了典型的表率作用。正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与中小文化企业的推动,共同造就了杭州文创发展的繁荣局面。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给予文创企业充分发展动力与空间。
第二,要通过对园区、集聚区、功能区的有效规划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集聚发展是杭州文创发展的重要特点,集聚的力量对于市场的盘活作用不可小觑,杭州文创的成绩证明了这一点。在未来,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的发展更要找准定位、丰富内涵、完善服务,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进而全面盘活市场资源,推动文创产业质变的实现。
第三,要健全投融资支持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是企业的根本血脉,而文化投融资体系则更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文创的金融实践大胆创新,在全国领先,如及时雨一般解决了全市诸多文创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健全需要大胆创新,需要整合撬动各方力量,而这一过程离不开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的协同创新。
3、人才如何为我所用?
想象力、创造力和知识积淀是创意产业存在的先决条件与发展基础,而满足这一条件的主体就是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驱动,更离不开杭州市从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的一系列人才政策。
文创的发展要立足长远,对文创人才的引进也不能急功近利,人才不是工具,他们需要生活,需要安全感,需要得到宽容和尊重,更需要得到自身价值发挥的空间与氛围。因此,人才的为我所用,需要以人为本,长远谋划,战略部署人才策略,解决好人才关怀的最后一公里,这样才能够真正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资源盘活,为我所用,真正发挥出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的“场效应”。不论是杭州市的高端人才引进计划,还是本地人才的各类培训项目,都是杭州市立足长远将文创人才为我所用的具体体现,这都是值得借鉴的具有长远目光的举措。
根据新华社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