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受瞩目的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19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双方就宏观经济政策、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全球经济治理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强劲、平衡、健康发展。
经贸关系历来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间厚重的经济相互依存,为中美关系施加了极大的势能,使得双方谁都承受不起贸易战的灾难性后果。两国经贸问题的分歧本质上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步骤。中国主张立足现状,双方通过积极对话在合作中共同弥合分歧;美国则主张迅速解决贸易逆差,并由此促压中国与美在其它领域合作。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就宣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但4月初习特会后,美方迅速改口,双方迅速就通过“经济合作计划”来解决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致。此后双方高度评价与高密度磋商紧密衔接,乃至5月12日就发表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的初步成果性文件,公布了多项初步成果清单,包括美方主动提出并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批美国牛肉进入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中国人民银行也允许美国全资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在双方的合作下,中美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了紧密合作、成果初现的一片向好。
回顾以往,2009年时,美国的GDP是中国的3.2倍;2016年,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0%。短短八年发生这样的巨变,预示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交叉点”正加速逼近现实。特朗普与其前任奥巴马奉行对华进行“软遏制”的政策不同,他对华政策的务实面有所上升。
事实上,在国内层面,美国有提振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中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转型的困扰,双方都在进行深度改革,这为两国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机遇。
然而,美方对中美经贸关系的认知仍存在不少误区,需要通过对话交流来转变观念。例如,特朗普政府把美国贸易逆差问题放在执政议程的头等重要位置来解决,片面强调对华贸易赤字的现状,夸大其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事实上,互利性是中美贸易交往的前提,如果只是一个中国受益、美国吃亏的格局,很难想象这种贸易关系会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得到如此迅速的扩张和如此稳定的延续。毕竟,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5196亿美元,比1979年建交时的贸易额增长200多倍,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中美双方一致认同的。
尽管前期成果明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两国经贸中的体制性和认识性的差距,任重道远,这才有了此番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从双方的表态看,美方在声明中重谈“平衡、公平、互惠”的贸易原则,潜台词是这些原则还有待落实。与此同时,美方不仅闭口不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在对话的同时,由特朗普出面,推出“美国制造周”,继续高调宣传美国优先、制造业回归等贸易保护议题。
从中方来说,无论是出口结构的调整、还是应对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贸易全球化都是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故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是最优解。其次,解决中美贸易逆差,无非是中国多进口、美国多出口。但现实情况是:受美方陈旧的出口管制法规政策影响,美国企业没有获得应有的“蛋糕”;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巴西的水平,对华贸易逆差最多可缩减24%;如果降至法国的水平,最多可缩减34%。
如果就用一句话概括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的经贸关系演进,那就是成果初现、任重道远。美国政府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内政压力和外交困局,此时此刻应该意识到合作强过对抗,循序渐进胜过推倒重来,不要用借经贸问题施压中国。
中美经贸合作的成果不仅惠及两国人民和工商界,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推进器”,这是市场决定的,也是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决定的。随着两国经济交融面的增加,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和摩擦。双方完全可以本着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原则,着力提升合作水平,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通过对话协商予以妥善解决。
对话是一个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的姿态,中美对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双方坐下来交流,充分了解彼此关切,加强沟通,增强互信,减少不确定性,互利合作,避免对抗。从长远看,中美作为利益共同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和磨合,终将在经贸领域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双赢局面。
根据凤凰网、光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