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8号,是“中国红牛之父”严彬旗下的华彬国际大厦,也是红牛饮料罐厂商奥瑞金的办公地之一。对于奥瑞金而言,红牛伴随其建立和兴盛,在资本市场浮浮沉沉,如今又绑定其六成业绩。这一切颇有些福祸相依的意味。
7月14日,奥瑞金在停牌数日后披露了涉诉详情。奥瑞金表示,涉及的是红牛的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纠纷,在纠纷得到最终解决、诉讼取得最终判决结果前,公司将正常履行协议,继续为中国红牛供罐。也就是说,这一次奥瑞金仍然选择与华彬集团建立“攻守同盟”共进退。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案件走向尚未明朗,但陷入诉讼的同时亦不排除其市场份额遭到蚕食的可能性。奥瑞金因与华彬集团的合约和利益绑定陷入两难境地,泰国红牛方面可能采取的诉前禁令,这或许就是奥瑞金面临的一大“雷区”。
利益同盟:奥瑞金“福祸”皆因“红牛”
对奥瑞金而言,多年来与之保持稳定合作的“红牛”,指的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广东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和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这4家公司直接或间接受严彬掌控。
回溯奥瑞金的发展历程,早在2012年,奥瑞金在招股说明书中称,该公司实控人周云杰及其母亲关玉香与红牛合作长达17年,“双方稳定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双方长期稳定合作历程的体现”。
1997年,随着红牛在北京建立总部、在怀柔建立灌装生产基地;奥瑞金便在红牛怀柔生产基地附近,投资建立公司前身奥瑞金新美,成为当时红牛在国内的唯一饮料罐供应商。此后,2005年在湖北,2010年在广东佛山,奥瑞金新美采用“共生型生产布局”模式,在红牛生产基地园区内建立饮料罐生产线,为其供应饮料罐。
而在法律层面,2012年2月,奥瑞金方面与红牛续签了合作协议,并将合作期限延长为10年。目前,距履约期止还有4年半左右的时间。
在这份《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约定,红牛应优先向公司采购饮料罐,并尽量保持采购量每年均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公司应优先为红牛提供配套产能,优先保证红牛的用罐需求。除红牛自身销量下降因素外,如其要求奥瑞金为向其供应马口铁罐而购置、安装制罐生产线,又不选择奥瑞金供货,需赔偿奥瑞金相应款项。
不仅在业务层面互相依存,严彬在2010年还曾透过弘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灏控股),间接持有奥瑞金8%的股权,因此每年该公司与红牛之间产生着难以避免的大额关联交易。2013年12月,弘灏控股减持奥瑞金至4.53%。2016年5月,奥瑞金发布公告称,弘灏控股持有的公司股份已减持至零。
奥瑞金与红牛之间的依存程度之深,可以通过双方业务量占比来体现。2012年1~6月,奥瑞金来自红牛的销售收入在其营收中占比75.49%,这一数字在2009年只有64.52%。另一方面,2012年上半年,奥瑞金产品占红牛同期采购量为94.31%,前三年的占比均在九成以上。
两难危局:诉前禁令或釜底抽薪
从上市扩张到被诉讼波及,和华彬集团福祸相依的奥瑞金,受到的牵连颇多。
7月14日,奥瑞金公告称,原告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请求判令奥瑞金立即停止伪造、擅自制造原告“红牛”、“REDBULL”及图形等注册商标标识,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
眼下,本案尚未开庭审理,但奥瑞金称,其和中国红牛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商标纠纷得到最终解决且本次诉讼取得最终判决结果前,将继续为中国红牛供罐。
不过,在超凡股份律师庄晓苑看来,奥瑞金目前的状况似乎也陷入“两难”局面,停止生产可能存在违约,继续生产可能构成侵权。至于宣称继续生产,或许源于奥瑞金认为中国红牛获得商标使用权可能性较大。
上述诉讼尚未解开谜底,奥瑞金7月17日晚间发布的关于涉及诉讼停牌的进展公告中显示,截至本公告日,本次诉讼的相关沟通工作正在进行中。
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庞彦燕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原告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作为商标注册专有权权利人,可能会向法院申请被告奥瑞金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果法院同意原告上述申请,可能会影响奥瑞金的经营。
庄晓苑则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倘若能够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担保,原告可申请诉前禁令,如果获得法院支持,奥瑞金则在禁令生效后停止生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诉前禁令是一种行为保全,《商标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如不及时制止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依法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
对奥瑞金而言,商标许可纠纷或许有漫长的诉讼时间来应对,但可能产生的诉前禁令对其可谓是釜底抽薪。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奥瑞金、华彬集团及泰国红牛方面,但均未获得回应。
市场影响:只要有空隙就会被迅速填补
红牛商标纠纷的解决仍需时日。外界最关心的是,红牛在国内功能饮料方面的市场是否受到波及。
《2016~2020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功能饮料不足1升,预计到2019年人均消费功能饮料可以达到1.8升左右,距离全世界人均7升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巨大市场潜力的背后,则是诸多功能饮料品牌的争相竞逐。
红牛与达利乐虎、东鹏特饮、启力和“鬼爪”等产品共同竞争。在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看来,眼下功能饮料已经进入“百花齐放、群雄乱战”局面。
“功能饮料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无疑在加速,只要有空隙就会被迅速填补。”零售连锁及战略管理专家陶文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尽管功能饮料入局者众多,但消费者追求自然健康的理念,也在制约着功能饮料扩张的脚步。
具体到红牛的境况,朱丹蓬认为其在销量方面“老大”的地位很难被撼动。不过,随着新品涌入,加之商标纠纷未解,不排除红牛原有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的可能性。对于中国、泰国、奥地利三方的红牛而言,最好的处理方式或许是找到三方的利益均衡点。
今年7月初,中国红牛在宣布启动涉及2亿元“红包雨”的营销活动,这也被认为可能是该纠纷进入司法阶段的催化因素之一。
营销专家李兴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诉讼僵局继续持续,可能会给红牛带来一些隐忧,具体可能会体现在放缓甚至打乱营销节奏上,比如一些大额度的广告有可能延缓投放。不过,他认为,其他进入市场的玩家更多只是抢占红牛销售渠道终端留下的份额,短期来说,撼动红牛的地位仍然很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