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香港青年联会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香港大学生愿意到内地工作,主要原因是香港企业与内地关系紧密,且内地比香港有更多发展机会,去内地工作能拓展视野。受访香港大学生也担心缺少人脉等不利因素,更倾向于在内地短期发展。香港《商报》发表《扎好中国根 实现港青梦》的评论指出,香港青年要实现人生梦想,就要正确认识“一国两制”方针,正确认识香港与国家的关系,胸怀祖国,了解国情,才能有大志向、大格局。
不必讳言,香港近年出现本土分离主义苗头,这尤其见诸部分青年身上。本来,关注本土与国家观念并不矛盾,两者更可互利共贏。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从过去到现在至将来,香港与国家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的。青年人更加关注香港不是坏事;不过,这却不等于合理化分离主义。栽好紫荆花不能割裂中国根,“一国两制”是适合香港的最佳制度,香港既可保留“两制”的本土特色,又可在“一国”内更好把握国家机遇。
今日全球经济增长之中,中国贡献了1/3强,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则达六成之多。试问,正当世界各地的投资者都蜂拥而来之时,香港岂不应该发挥“一国两制”近水楼台的优势?日前有调查显示超过八成香港大学生愿意北上就业,说明大多数香港青年都是开明理性的,没让本土分离主义的影响阻挠自己追逐自身的事业和梦想。
“一国两制”为香港青年实现梦想提供了最佳环境,在此基础上,只要青年人有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广阔的眼界,不受本土分离主义误导荼毒,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扎好中国根,就能实现青年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是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的好时机。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 地位与功能。对此,陈经纬直言,这是香港青年人一个很好的出路。
2016年4月,陈经纬担任主席的香港中国商会联合多家香港和海内外华侨华人相关商协会及香港经纬集团,发起成立“紫荆谷创新发展中心”,支持香港中小微企业和青年人更好、更有成效地在内地发展创业。
陈经纬表示,香港拥有众多科技方面人才,同时,香港青年接触国际社会也较深。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香港青年到内地创业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科技创新正成为中华大地上前所未有的潮流。2016年,中央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正式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在王志刚看来,科技创新正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
目前,科技部支持香港建设了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和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方面,香港创新科技署对香港分中心的组建和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香港特区政府按程序向分中心提供拨款支持,以提升其进行应用研究项目的能力,加强与内地伙伴合作。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建设方面,涉及生物、医疗以及环境等香港科技界的优势领域。王志刚表示,这些伙伴实验室定位于围绕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两地学术交流与合作。自2011年起,香港创新科技署通过创新及科技基金,向香港的伙伴实验室直接提供资助。
科技部鼓励香港科技人员参与到当前内地推动的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中来。同时,也鼓励内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与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务实合作,为两地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青年人的合作提供更宽视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内地与香港的创新产业携手并进。
在两地青年科技交流方面,科技部通过深化与香港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科技能力,进一步激发了香港年轻一代对创新科技的兴趣,提升香港青少年对国家科技发展的了解,增强青年人才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继2016年邀请创业港青赴内地参观交流参访后,科技部今年将继续扩大规模邀请港青、港生北上,亲身体验内地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氛围。
去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发轫之年。“科技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人来进行,包括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企业家,他们都要有积极性,让所有愿意创新,愿意投身科研活动的人都有平台,都能得到公平的服务,这是我们改革的初衷。”王志刚表示,中国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架构已确立,各项政策制度逐步细化完善,科技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在科技创新方面,从科学发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中国很多都走在世界前列。在基础研究方面不管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包括在卫生健康领域等都有一系列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人们的吃、穿、用、健康以及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支撑和帮助。技术创新方面,则有高铁、超级计算机、特高压输变电、核电、“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15年全国人大修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实施若干规定》,国办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共同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这些改革的目标是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创新,能通过创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改革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让生产力有更持续和快速的提升,从而支撑中国经济社会能有更好的发展。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科技人员的获得感和积极性都在增强。
针对在科技体制改革中还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需要进一步加深要素驱动、投入驱动、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第二,科技政策、法律、措施等,应适应创新驱动的要求;第三,即使政策法律已经出台了,也要让每一个想创新的人都了解到。希望通过改革,在全社会确立一个导向,构建一个环境,建立一个评价的标准,创造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使得国人都愿意学习创新,理解创新,最后投身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要实施一批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中国科技界未来有几件大事要做,一是面向2030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二是组建国家实验室,三是中国科学家还要牵头一些国际大科学计划或工程。在国家实验室方面,王志刚说,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想创新首先是能力,然后才是创新的结果,从因果关系来讲能力是最主要的,而国家实验室建设就旨在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战略性的创新能力。中国能够集中各方面力量,围绕一些重点的领域,重点的科学或者技术创新的问题来联合攻关,这就是建设国家实验室最基本的出发点。相信在这一体系的建设中,能够出现一批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世界科技作出贡献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和科技人才。
人工智能是近期来最热的科技话题之一。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人工智能2.0”成为新增项目,可见国家对于这项研究的重视。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与世界差距不大,有些方面还具有特别优势,比如模式识别等技术。中国的发展跟世界相比差距不大,有些方面还有自身优势,比如模式识别,包括人脸识别等;通过皮肤的反光,通过头发白和黑等等方面判断人的年龄等。此外,还有语音识别,中国的语音识别技术不仅中国人在用,国外公司也在使用。
根据大公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