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1|回复: 0

【专题】亨利基辛格论中国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5 01: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dc9114f0295aba64bbe28ca99872c59.png


亨利·基辛格,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基辛格的政治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歷史的真义:关于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的感想》之中。这篇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施本格勒:歷史是直觉知识》、《托因比:歷史是经验科学》、《康德:歷史和人的道德经验》,最后一部分的标题是《责任感》。在这篇论文中,基辛格把施本格勒、托因比及康德3个哲学大师扯到了一块,並向学院派提出了挑战。论文的內容十分复杂,行文刻意求工,立论独具慧眼。除对施本格勒、托因比和康得进行了专门论述以外,论文还涉及到了亚里斯多德、荷马、维吉尔、但丁、弥尔顿和斯宾诺莎的著作。

作者评: 「歷史是直觉知识」、「歷史是经验科学」、「歷史和人的道德经验」都是我们国家汲汲以求于社会主义的歷史发展过程之中,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亚里斯多德、荷马相当于西方文学的奠基者和源头;康德奠基现代科学以及道德哲学的基本规则和发展模式,他的学说同样是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荷马等以前西方的哲学家。

那么,我们来看看亨利·基辛格如何评论中国的起源问题吧。

亨利·基辛格:「一个社会或国家常认为自己將亙古永存,並对自己起源的传说备加珍视。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似乎没有起点。中华文明不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作为一种永恆的自然现象在歷史上出现。黄帝被很多中国人尊崇为开天闢地的第一位帝王。根据这一传说,当时中国似乎已经存在。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出现时,当时的中华文明陷入混乱。各路诸侯相互攻伐,鱼肉百姓。统治者大权旁落,无力维持社会秩序。这位英雄招募军队,平定天下,被百姓拥戴为帝。」

作者评: 古书《白虎通义》中则用词更妙,「农氏因为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耙,教民食五穀」,这是说神农氏这一次出走啊,是天时地机的配合,后来更有农耕工具巧合出现,因为民间以穀物为食续渐开始流传,亦取代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开始了农耕时代。与其说是传说,古人將其认为天时地机的巧妙配合,时代的转变是天道循环,如今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会称之为「歷史的经验」。

亨利·基辛格:「黄帝于是作为中华始祖流传于世。然而根据有关黄帝的古代传说,他重建了而不是创建了一个帝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已经有了中国。在歷史意识中,中国是一个只需復原,而无须创建的既有国家。中国歷史的这一悖论同样体现在古代圣贤孔子身上。孔子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始祖」,尽管孔子强调说,他没有任何创新,只不过是想重振大同的理念。这种理念曾盛行于黄金时代,然而在孔子所处的政治乱世已不復存在。」

作者评: 这总是西方学者没法理解的地方,而是抽象的把它称之为大同的理念。孔子所是的说:「今大道既隱,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闭是用,而兵由是起。」「大同」是只是结论,前提是「今大道既隱」,它的原因庄子已经说得很明白,所以政治乱世持续不断的,它的理境是仍然存在。

亨利·基辛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欲穷其渊源而不可得。中国人早期的生活状况邈无痕跡,此乃中国的一大特点。研究一国歷史时,我们习惯于先确定一个清楚的起点,然后借助流传下来的歷史文献、歷史传统及重大歷史事件,一步步地追溯文明的衍变过程,从其起源到发展,再到壮大,直至衰亡(通常情况下)。中国人则不同,无论何时,他们似乎永远处于和今天相同的发展阶段。歷史文献验证了这一观点。

作者评: 国外对「文」、「史」、「哲学」是层层划分的。而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史哲学」不分家的,哲学的发展是记载到史学之中,后人从史学文献、记本中思考並寻变,而这最早是起源于孔子的想法。

孔子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在这里,孔子所说的“文献”就是指古典文献。孔子认为文献所论述的內容是正确瞭解过去的关键。而孔子在研究夏商周的时侯,深感文献不足,所见现存文献缺遗或「不知而作」之处又不少。

因此,孔子对文献不足及文献缺佚与穿凿妄作现象的深切忧虑。在面对各国文献有散佚、妄作之虞,孔子不得以將文献存亡继绝的歷史重任担当起来,因而编《诗》、《书》,定《礼》、正《乐》,赞《周易》,作《春秋》。

综上所述,亨利·基辛格要读懂中国还有很漫长的道路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0 2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