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营养专家提醒,值此时节,公众在调养起居上应该记住一个字“早”,即在生活作息上应该保持“早睡早起”。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適。”
中医认为肺主秋季,而燥又为秋季之主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又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立秋之后,天气短期內会热,但这股热不同于夏天。夏天气温虽热,但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能让汗液蒸发。但一旦到了秋天,凉风立刻来了。“大家都会有体会,虽然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底下,立刻会感到凉爽。”中医博士罗大伦介绍,秋天凉风来袭,身体能立刻感知凉意,汗液往回收,津液往里走,但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会让体表感觉乾燥,比如鼻孔乾燥、嗓子乾燥、皮肤乾燥、毛髮乾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志刚教授介绍,在秋季,乾燥是伤害肺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呼吸道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器官,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秋季乾冷的空气一旦侵害,就容易损伤黏膜,引发呼吸道病变。所以说,秋燥伤肺,秋季养生重点是润肺。
那么如何润肺呢?
李志刚教授指出,这个时期可用点食疗的方法调理,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优酪乳等。当然,为了益胃生津,再煮些药粥更好,比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立秋之后不比夏季,萧瑟秋风吹出些许寒意,此时更是温软肠胃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要贪吃各种油腻辛辣的食品。而是要选择採用一些清热透热的方法,配合一些滋补津液的药材,比如生地、玄参、石斛、沙参等。
除了药粥解燥,还可以增加运动量来发汗,缓解燥邪。对于老年人来说,做些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只要达到微微发汗的程度就好。
立秋养生食物
1、柿子
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癆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2、甘蔗
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3、糙米
我们平常吃的雪白柔软的米饭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过程中经过精磨、去掉大米外层部分得到的产品。大米虽然洁白细腻,但你也许不知道,经过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过程中胚芽以及穀子釉质部分和穀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营养更加全面,维生素保留较多。
4、苹果
健康最有利的水果。此外,在众多的水果和蔬菜中美国人排出了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臟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苹果作为瘦身必备,每週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號称“苹果日”。
5、蜂蜜
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维生素及糖类,对于皮肤是绝佳的保养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还可润肺去燥,从內养外。
6、柑桔
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7、藕
藕既可当水果,又可作佳餚,生啖熟食两相宜。藕不论生熟,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消瘀凉血、清烦热、止呕渴。適用于烦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妇女产后忌食生冷,惟独不忌藕,就是因为藕有很好的消瘀作用,故民间有“新采嫩藕胜太医”之说。熟藕,其色由白变紫,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而用藕加工制成的藕粉,既富营养,又易于消化,有养血止血、调中开胃之功效,实为老幼体虚者理想的营养佳品。
8、茄子
立秋养生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仅是价廉物美的大众蔬菜,还是种食疗佳品。中医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所以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加点滋阴药,进补不上火
有一些人似乎特別“不受补”,即使在进补前已做好了清热去湿的“功课”,仍会在进补后出现咽干舌燥、流鼻血、夜间烦躁等情况。这类人在进补时,可在补品材料中对应地添加一些滋阴降火的药材。比如燉高丽参,可加麦冬9克;燉冬虫夏草,可加石斛6克;燉海龙海马,可加西洋参6~9克;燉蛤蚧,可加沙参9克;燉各种鞭类如鹿鞭、猪鞭、牛鞭等,可加桂圆肉12克,蜜枣2个。
这样温补、滋阴双管齐下,可使整个补品在温补之中又能清润育阴、补而不燥,阴阳互济相得益彰。
根据搜狐、家庭医生在綫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