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36|回复: 1

“绿色发展”对于大亚湾区而言成绩斐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4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2068bb05b03423b6.jpg

  在大亚湾区科创中心孵化楼里,来自港科大的曹文彬正为抗菌材料项目的落地忙碌着;在他的楼下,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则忙着和研究生讨论纳微胶囊的产业化路径;在孵化楼窗外不远,是葱翠的红树林和碧波荡漾的大海,是正在喂料试投产的惠炼二期炼油项目,是光弘科技、长润发、科莱恩、博磊达、敏华控股等一大批在大亚湾增资扩产的企业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主题之一就是绿色发展,更加理性地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路径。“绿色发展”对于大亚湾区而言,也是成绩斐然。

  2016年,大亚湾全区G D P达437.8亿元,与2005年相比约翻了三番,形成了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滨海旅游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1+4”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项目多达53宗,总投资约1500亿元,占石化区总投资比例高达九成;2013-2017年,石化区连续五年获“中国化工园区20强”称号,并连续四年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2位。

  当前,大亚湾石化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高达90%,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达到80%,获得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清洁生产示范区、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循环改造试点园区等称号。不久前,该石化区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和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

  2 0 1 6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1%,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石化区地下水、入海河流和石化区排污口附近海域的水质均无污染。在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惠州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三,大亚湾则在惠州5个监测点排名前列,环保考核排名全市第一;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以全市第一的成绩完成节能考核,2016年节能措施落实情况排全市第一。

  一系列可见的成绩无不描述着大亚湾区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的角色。

  经验A

  生态规划引领发展

  2014年以来否决53宗项目

  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生态”评估带来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大亚湾全区GDP达437.8亿元,与2005年相比约翻了三番;2016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1%,饮用水源和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大亚湾区”)成立于1993年5月,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基地之一。从珠三角的小渔村成长为世界级石化基地,大亚湾区委、管委会更是清醒认识到,生态环保关系人民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大亚湾长期以来努力坚持将生态和自然条件的约束作为各项规划的前置条件:当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一经察觉就主动做减法,抬高招商引资门槛,精准招商;绿色发展的机会窗口一旦开启就主动做加法,积极作为。这就保证了生态红线和底线不会在发展中被突破。

  近年来,大亚湾相继编制了《生态区建设规划》《惠州大亚湾海洋综合规划》等系列生态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绿色生态环保规划体系,并在“四规合一”中落实了其统领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大亚湾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锐意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安全环保形势分析会等制度,全力强化绿色规划引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监管等工作。

  “想进大亚湾投资可不是那么容易。”国内某知名民营化工企业负责人坦言,尽管曾因为想进入大亚湾投资而屡次碰“一鼻子灰”,但她对大亚湾环保安全审批的“寸步不让”竖起了大拇指:“舍弃财税收入也要保证碧水蓝天,要做到这点不容易。”

  事实上,近3年来,大亚湾区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一方面全力消除环境隐患,通过部门联动、交叉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对辖区内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实施分类处理整顿,落实“三个一批”(即淘汰关闭一批、整顿规范一批、完善备案一批)要求,彻底解决了一批环保重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制定“招商图谱”,修订了《项目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对项目实行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据统计,2014年以来一票否决53宗项目,涉及投资额405.98亿元。

  经验B

  用世界级标准建石化区

  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占90%

  对环境更加严苛的要求得到了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的认可,发展环境更加被外界看好,绿色发展带来的是产业后劲勃发。大亚湾石化区已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企业投资79宗项目,总投资1678亿元。

  对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把全区232家企业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其中对11家重点污染源实行一年不少于6次的现场检查;邀请环保专家参与,采取“体检式检查”的精细化检查方式,对区内已投产企业进行全生产过程排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随机抽查机制,深入开展“4+2”专项行动、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和石化区异味源专项检查行动……

  连续多年来,大亚湾对环保投入占G D P比重超过3%,近几年更是探索出“控、减、补”的治理策略,即控源头污染、减总量排放、补生态短板,全面化解发展对环境的冲击。2016年,大亚湾区获评“全国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区级先进集体。2017年以来,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查封扣押4宗,立案数101宗,同比上升134%。

  以大亚湾石化区为例,该园区目前已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企业投资79宗项目,总投资达1678亿元。其中,33宗项目由1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总投资的90%。同时,世界化工巨头纷纷前来投资洽谈,大亚湾石化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等生俱乐部”。

  经验C

  探索产城人融合

  近年投入约6.8亿元建生态之城

  近3年来,大亚湾区每年将超过70%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领域,精心呵护生态环境,着力建设“活力湾区、魅力湾区、幸福湾区”。2015年以来,大亚湾区共投入逾20亿元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薄弱环节。

  尽管石化区用地紧张,但是大亚湾自始至终只允许在石化区范围之内布局石化项目并实行封闭管理,避免了生态风险对居住区的威胁。2013年-2016年,大亚湾连续投入1.5亿元,沿石化区东西北三侧建立了绿化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233万平方米,全面改善石化区的小生态和大亚湾区的大生态。

  为打造生态之城,近年来,大亚湾区先后投入约6.8亿元,按“环、面、线、点”规划建设生态大亚湾,着力补齐生态短板:如建成虎头山公园一期、板樟岭公园、澳头公园、社区(村)公园等公园绿地项目,两年已建社区(村)公园49个,具备条件社区(村)公园覆盖率78.7%,今年底覆盖率将达到95.3%,2018年底将实现具备条件社区(村)公园全覆盖,为老百姓打造“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建设石化区东、北、西侧3条防护林带,总投资约1.5亿元,总绿化面积约233.2万平方米,形成环绕石化区的“绿色屏障”;加紧推进亚公顶森林公园、大亚湾森林公园东西两个跨界森林公园建设,抓紧规划南北两个森林公园,努力打造大亚湾生态屏障,形成多元化立体化公园绿地网络。

  数据

  2016年,大亚湾全区G D P达437 .8亿元,与2005年相比约翻了三番,形成了石化、汽车、电子信息、滨海旅游和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1+4”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基本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

  “十二五”期末和“十三五”期间,大亚湾区先后出台《大亚湾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15—2020年)》,启动升级发展“1523”行动,制定了“五个提升年”活动方案。围绕该目标,大亚湾区全面铺开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海洋、旅游等各类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同时,全面对标深圳,规划建设临深“1+N”创新产业聚集区,主动承接深圳创新产业溢出和创新资源辐射,加快创新产业发展。

  这些举措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大亚湾地区生产总值(GDP)达437.8亿元,比2014年增长8.7%(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3亿元,比2014年增长5.5%,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比2014年增长23.6%,年均增长11.2%。2015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4.4亿元,两年年均增长36.5%。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是2014年的1.27倍,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处于较好水平,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达到82.5%;税收总额286.9亿元,占全市的34.4%,为全市税收作出较大贡献。

  今年1—6月(初步统计),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1亿元,增长1.5%。其中石化产业工业增加值139.5亿元,增长2.5%。

  全球引资打造产业链

  石化图谱中诞生“优等生俱乐部”

  石化产业的“招商图谱”成为大亚湾围绕大项目发展大产业、用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的一张名片。在招商图谱指导下,大亚湾区锁定全球500强和国内行业排头兵,先后引进普莱克斯、东进世美肯等一批优质项目。目前,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9宗,总投资1678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九成,石化区“优等生俱乐部”基本建成。

  此外,该区充分利用汽车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顺利推进日上光电一期、洲明LED一期、光弘科技二期、东风本田一体化、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一期、住成二期线速等项目。

  2015年以来至2017年6月,全区招商选资新签约项目368宗,总投资额1054.84亿元。2015年以来至2017年6月,新动工项目337宗,投资额921.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460.41亿元。新竣工项目223宗,投资额305.87亿元。

  目前,大亚湾区加快构建“1+4+N”现代产业新体系,已形成以石化为支柱产业,以电子信息、汽车等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为四大主导产业的“1+4”产业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其中,炼化二期全面建成投产后,炼油乙烯规模将跃升至全国前列,石化区产值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2016年,全区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89.9亿元,增长20.8%,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2016年,该区电子信息、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比2014年提高16.8%及35.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2014年提高6个百分点及3.2个百分点。同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28.3亿元,创历史新高,比2014年增长239.7%,年均增长84.3%;实现盈利企业92家,盈利面为74.8%,比2014年提升4.1个百分点。

  湾区热土连起创新链

  深港惠融合加速高端要素聚集

  实施产业优化提升活动以来,大亚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硕果累累,背后是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和落实。

  2015年,大亚湾出台“1+7+N”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出台创客扶持政策,2016年财政科技投入2.27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4.3%,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全社会R&D经费支出15亿元,占GDP比重3.41%,比2014年增长1.27个百分点。

  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大亚湾的创新队伍不断壮大。累计引进进站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7人、长江学者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专家2人、惠州市“天鹅计划”领军人才13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3个进驻科创园。在第三批“天鹅聚惠工程”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中,来自大亚湾区的离子液体开发团队、高速光通信光器件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团队等5个科技创新团队入选,数量占全市入选名单一半,入选的创新领军人才数居全市各县(区)第二。

  随着人才不断聚集,创新平台不断增加。大亚湾科创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截至2017年6月,大亚湾科创园孵化器现有在孵企业84家,毕业企业43家,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0多个。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成为省内唯一的专业服务石化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分别达到20家、27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1家、孵化器2家,组建院士工作站1个、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目前,正积极筹建国家千人计划化工(惠州大亚湾)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惠州研究院。

  在政策、人才和平台多重合力支撑下,大亚湾的创新能量不断聚集。大亚湾区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实现专利申请2228件,比2014年增长1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97件,比2014年增长112%。

  为引导国企与民企合作共建,大亚湾盘整西区中海科技新建厂房、西区成松公司新建厂房资源,该区科创中心与欧蒂姆公司、湖工成松公司签订孵化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欧蒂姆加速器今年初投入运营,欧蒂姆众创空间即将投入运营;成松产业园正在建设一期项目,预计年底可竣工,可有效缓解场地问题。

  临近深港是大亚湾发展的区位优势,为细致跟进港科大教授项目工作,该区科创中心指定专门工作人员跟进港科大教授项目服务工作,协助陈国华教授的高性能锰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温维佳教授的安全长效纳米抗菌材料项目、高福荣教授的模塑集成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项目分别注册公司。

  为吸引更多周边城市的高端要素集聚,大亚湾主动对接香港、深圳、广州的创新企业和创客,今年第一批引进的8宗孵化加速项目涵盖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包括高性能耐热稀土镁合金开发及应用、可穿戴智能医疗信息采集电子设备等一批科研实力强、产品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优质项目,正在进一步打开引进、培育和发展精细化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局面。

  数据显示,2016年,在国际油价低迷、国内化工品市场持续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该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37.8亿元,比2014年增长8.7%(按不变价计算,下同),年均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0.3亿元,比2014年增长5.5%,年均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90.9亿元,比2014年增长23.6%,年均增长11.2%。2015年至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94.4亿元,两年年均增长36.5%。财政收入结构和质量处于较好水平,2016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2014年的1.27倍,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达到82.5%;税收总额286.9亿元,占全市的34.4%,为全市的税收作出较大贡献。

  14年科研生涯后

  “下海”创业

  曹文彬团队促新型抗菌材料项目落户大亚湾

  7月6日上午,在大亚湾区科创中心孵化楼里,接过曹文彬的名片,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有些学生气的年轻人和“惠州清水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的名头联系起来。

  从2002年到2016年,曹文彬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度过14年的研究生涯,2013年到2014年读博期间还休学到中关村的中科院物理所学习。在北京期间,他感受到社会对创新的关注在增加,创新创业的环境在发生变化。

  曹文彬的导师温维佳做的电流变液智能材料项目,虽然技术先进,但产业化一直没成功。曹文彬分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做精力分散,“还是在研究的岸上,没有到创业的海里,在岸上做转化存在局限。”曹文彬开始有了创业的心思。

  2016年,温维佳受邀到大亚湾考察项目,曹文彬等学生跟随,参观了大亚湾科创中心。当温维佳仍在担心能否吸引足够多的高层次人才,曹文彬已经在筹划将自己的研究项目在这里落地。“也在深圳找地方,但那边太热闹,大亚湾安静的环境正适合。”回去后,曹文彬特意从谷歌地图上研判大亚湾的区位特点,认定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跨区公路等组成的现代交通,良好的石化产业基础等方面比深圳更有优势。2016年8月,曹文彬的项目正式落地大亚湾科创园,并于2016年底开始采购设备。

  曹文彬所研发的产品是他在港科大攻读期间研发的抗菌材料。他介绍,该项目属于与大亚湾现有石化项目隔墙供应的精细化工领域,日本研究了几十年,主要是用银离子,可以起到抗菌效果,但存在无法长效保持、无法在透明材料中使用等短板。他研发的银纳米线不仅有良好抗菌作用,而且永久有效,不影响原有颜色并可做成透明,还可用在日常服饰的布料上,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目前,曹文彬的团队组建基本完成,有7名成员。他透露,目前产品处于“小试”阶段,预计明年进行“中试”。

  为了帮助曹文彬的项目发展,科创园通过场地租金减免等进行扶持,还提供20万元孵化资金,“注册挺容易,早上来,下午基本办成。”曹文彬说,科创中心工作人员全程陪同他办理入驻手续,效率很高,目前正在申请住房补贴和人才补贴,“都是科创园的人在催我,我一心忙着科研,希望可以马上运转起来。”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发表于 2020-3-20 09: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支持你,大家都会顶你












网址导航 123.k5118.com 网址大全 上网导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9 0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