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6|回复: 0

坚决推进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6 0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708f6a568400d8c5.jpg

  近日,中国水泥协会正式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是我国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转折性发展的重要时段,此时发布《水泥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对实施水泥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推进水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带动水泥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随着我国水泥新的增量需求放缓,加上新增产能仍不断增加,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0%,部分地区不足50%。全行业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起伏不定,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增效益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2015年就下发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从近两年水泥行业执行产能置换政策的结果来看,作为一项化解部分产能过剩的政策,《实施办法》帮助一批建设手续不全且已投产的企业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对清理违规项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积极发挥去产能作用之余,新增产能现象仍难以控制,企业之间矛盾加剧。”孔祥忠认为,水泥行业去产能需要一个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只有及时修订完善政策条款,才能使得产业政策更好地发挥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

  孔祥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本质是熟料产能过剩,水泥行业过剩产能的衡量指标应该是熟料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和去产能也是指熟料产能。“因此我们认为,产业政策的指向必须准确,才能实行精准调控。”孔祥忠说。

  数据显示,工信部2016年公布淘汰水泥熟料产能559万吨,但2016年水泥行业新建投产19条熟料生产线,新增熟料设计产能2558万吨,扣除淘汰量,净增约2000万吨。“此外,现有熟料产能中确有一部分水泥窑已多年不运行,这部分‘无效产能’基本不会对市场带来冲击。但新增产能从投产之日起直接对市场产生冲击,形成‘有效产能’供给量叠加,反而加剧了市场的过剩程度。更何况,在产能置换中,不排除有些地方政府利用淘汰水泥粉磨站的水泥产能折算出熟料产能,使得建设项目的熟料产能净增。”孔祥忠表示,对新建项目采用淘汰立窑和水泥粉磨站产能指标来置换产能,并不能解决水泥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把全国现有2000多家水泥粉磨企业淘汰一半,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依然不能解决,因为熟料产能没有出现净减量。而且,水泥熟料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或许会因为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放大,产能置换政策还为新建项目带来了‘批小上大’的投机隐患。”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达到产能利用率回到合理区间”目标任务要求,中国水泥协会给出的“合理区间”产能利用率是80%。据孔祥忠介绍,从2013年至今,全国水泥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4亿吨左右,说明中国水泥产品已处于消费平台期,即使在不考虑有新增熟料产能的前提下,要达到80%合理产能利用率至少要压减4亿吨熟料产能。

  据了解,为了实现压减淘汰过剩熟料产能4亿吨的目标,《规划》提出要严禁备案新建、新增产能项目。2020年底前,严禁备案和新建扩大产能的水泥熟料建设项目;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水泥熟料产能置换。

  对此孔祥忠建议,将产能置换政策仅限定为“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对于即将建成或已建成违规水泥项目,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只能在项目所在区域市场范围内置换产能,取消水泥建设项目异地置换,对退出产能给予资金补偿,实行“有偿产能置换”,才能算完备转正手续。

  此外,孔祥忠建议修订《实施办法》,增加行业协会对产能置换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清理违规项目的协调作用。“建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出分析评估报告,列出各省份水泥产能过剩程度的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各地去产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目前,水泥市场需求正处于峰值平台期,预计未来全国水泥需求将进入下行通道,只有尽快实现行业去产能,才能维持水泥行业较好盈利水平。为尽早实现去产能目标,下半年水泥行业需要着力实施停止新增产能项目建设、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清理无证生产企业、加速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开展熟料生产企业配备矿山资源调查等一系列举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水泥产量达11.1亿吨,同比增长0.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熟料产量6.67亿吨,同比增长2.88%。“当前,水泥产能过剩已严重阻碍了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下降,留给行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期’有限,去产能工作将成为行业‘十三五’的攻坚战。”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表示,目前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的重点是去熟料产能,遏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停止生产32.5强度等级水泥必须齐头并进。

  “2017年上半年,与水泥需求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使得上半年水泥需求表现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但从区域来看,表现出南部略强,北部偏弱的特点。”孔祥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华东、西南和中南水泥需求均为正增长,增速分别为3.14%、2.51%和0.73%;华北、东北和西北水泥需求均为负增长。

  孔祥忠认为,水泥需求南北差异大,北方水泥需求负增长与北方地区GDP增速慢有关,北方地区水泥产能并没有减少,需求下降更加剧了产能过剩程度,使得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南北地区无论是水泥市场需求还是企业效益均差距明显,孔祥忠表示,想要实现整个行业效益稳定上升,重点是坚决推进北方水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减少市场无效供给,加快去除过剩产能。

  “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做到‘多方发力’。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鼓励和协调,尽快出台配套政策和有效监管的办法,必须认识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存在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同时,孔祥忠认为要靠大企业集团发挥作用,通过推进兼并重组,关闭大企业僵尸生产线及无效资产,带头退出市场、停止新建,提高市场集中度。同时,在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建立市场化长效机制方面,也需要大企业牵头。

  据中国水泥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有水泥企业3465家,其中含熟料的水泥生产企业1234家,只生产熟料的企业46家,水泥粉磨站企业2173家,水泥配置站企业12家。全国熟料实际总产能20.2亿吨,水泥产能38.30亿吨。

  “2016年全国熟料产量13.76亿吨,熟料产能利用率68%;水泥产量24.03亿吨,水泥产能利用率62.74%。”中国水泥协会碳减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琛表示,上半年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66%,与2016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但仍未恢复2011年80.6%的水平,与2020年恢复到80%的合理区间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据中国水泥协会测算,至2020年,全国需压减3.92亿吨左右的熟料产能,行业去产能之路任务依然艰巨。“同时,也要尽快建立水泥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以市场化法治化双重手段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粉磨产能,水泥行业去产能工作需要实行去熟料产能和粉磨产能两手抓。”李琛说。

  水泥行业去熟料产能已箭在弦上。据中国水泥协会《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7-2020)》显示,2017年至2020年水泥行业去产能的目标任务是,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分解到每年的目标任务,全国熟料产能平均利用率要达到80%,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要达到70%。此外,水泥行业要力争实现前10家大企业集团的全国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的目标。力争10个省区内前2家大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达到65%,超额完成34号文件要求的目标。”孔祥忠说。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设立去产能专项资金,形成市场化去产能长效机制。“去产能专项资金将在2018年上半年正式启动运行,力争在10个省区组建水泥投资管理公司,运用去产能专项资金,形成市场化的去产能长效机制。”孔祥忠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达到334亿元,同比增长248%,超过2015年全年利润。水泥行业利润率达到7.26%,高于工业平均利润率水平。

  从上市公司盈利预告的信息来看,绝大多数水泥企业实现了效益的大幅提升,部分实现了扭亏或大幅度减亏。“上半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出台了包括‘错峰生产’‘环保督查’在内的多项限产去库存措施,市场的供需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库存水平大幅低于去年,价格和盈利快速回升。”孔祥忠说,“同时一些成本控制差的生产线开始放缓生产,再次改善了供求关系。这与大企业履行行业自律是分不开的”。

  据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水泥和熟料价格同比和环比大幅上涨。进入3月份后全国水泥价格持续上涨,到5月份达到今年最高的354元/吨(P.O42.5含税到位价),6月份比去年同期价格高出82元/吨。虽然6月份进入行业淡季,水泥库容比持续走高,但价格仅出现小幅度回调。6月份熟料平均市场价格为288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95元/吨,上涨幅度超过水泥价格。

  “这说明行业对熟料价格的控制力在加强,充分体现了行业自律、区域市场协调治理的成果。”据孔祥忠分析,水泥价格上涨的主因是行业通过自律行为减少了恶性的价格竞争,包括错峰生产、环保督查等行业调控手段客观减少了供给,改善了供需关系。

  孔祥忠认为,在需求整体平稳的大背景下,水泥行业通过错峰生产降库存、大企业带头自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供给关系。“预计2017年全年水泥需求与去年基本持平。下半年水泥价格将进一步回升,从而带动行业效益继续增长,全年行业利润有望实现800亿元以上。”

  2016年,北方15省区市冬季错峰生产活动平稳有序展开,成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节能减排与减轻雾霾污染效果明显,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为去年行业整体盈利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将推动错峰生产作为产业政策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日前,为期166天的2016年北方15省区市水泥企业冬季错峰生产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从2016年11月1日起至2017年4月15日止,各省区市根据季节和供暖时间,分别陆续开展了水泥窑错峰生产活动。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2016年的水泥错峰生产活动政策执行力度大,停窑企业多,环境和经济效益更为明显。

  “本年度水泥错峰生产活动是在国家工信部、国家环保部领导,大企业带头执行政策的背景下展开的。围绕贯彻国办发34号文件精神,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根据季节和供暖时间,分别陆续开展了水泥窑错峰生产活动。”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并步入常态化。

  据了解,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明确要求将“推进错峰生产”作为压减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加以实施;2016年10月25日,国家工信部、国家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落实国办发34号文件精神,做好2016年至2020年期间水泥错峰生产提出具体要求,为今后5年错峰生产工作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孔祥忠表示,中国水泥协会于2016年7月份在新疆召开了全国水泥行业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交流大会,又分别在山东济南和陕西西安组织召开泛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陕甘宁青错峰生产工作会议,动员各大企业带头珍惜错峰成果、维护行业自律,做好区域协作,实现共赢发展,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做好冬季错峰生产。

  据统计,2016年冬季北方15省区市共有475家水泥企业参与错峰生产,占企业总数的92.4%;有701条熟料生产线按各省计划实施停窑,占熟料生产线总数的92.6%;北方15省区市共减少熟料产量23792.71万吨。

  “根据《通知》规定的错峰范围与时间要求,北方15省区市冬季错峰生产活动平稳有序展开,成效显著,从多个方面达到预期目标。”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齐欣介绍,除了化解产能过剩,有效控制熟料总量之外,2016年水泥错峰生产的成效远不止于此。

  首先,节能减排与减轻雾霾污染效果明显。数据显示,按减少水泥熟料产量换算,2016年水泥错峰生产共减少燃煤消耗28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57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72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1万吨,减少粉尘排放2.96万吨。其次,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减少熟料库存15870万吨,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约305.9亿元。第三,市场供需得到保证。错峰期间水泥市场供应稳定,错峰结束后随着生产旺季来临,各地市场均出现回暖,为全年行业实现整体盈利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2016年错峰生产使得企业人心向稳。”齐欣表示,本次实施错峰生产的475家水泥企业,涉及从业人员18.2万人。“错峰期间,多数企业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保证职工基本工资发放的同时,主动开展停窑检修、职工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以及多种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安定。”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南方多数省份积极学习、借鉴、推广北方15省区市冬季错峰生产工作经验,认真制定各省错峰方案并试行实施。“2017年水泥行业能否健康运行、有所突破,关键在于南方市场是否进一步节能增效。”孔祥忠说,下一步水泥行业将持续推进行业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使错峰生产作为产业政策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

  日前,水泥行业去产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芜湖召开。会议认为,未来中国水泥市场需求总体呈下滑趋势,必须压减过剩产能,抓住近3年有利时机全力推进行业去产能工作。“会议决定立即着手开展研究和起草涉及行业去产能7个方面的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建议。”孔祥忠说。据悉,在7项专题方案定稿后,中国水泥协会将于7月中旬前召开扩大会议,使去产能方案成为行业统一行动的准则依据,有序推进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由于政策配套措施始终没有出台,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以及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使得错峰生产工作中长期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错峰生产政策全面落实。”孔祥忠说。

  记者了解到,本次水泥错峰生产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政策方面缺乏相应配套的制约手段与保障措施。“本次冬季错峰生产中,仍有部分企业存在私自提前点窑生产、不按期停窑等现象。”齐欣认为,这反映出仅从政府部门约谈和环保达标角度实行监管显然力度不够。“政府主管部门对违规企业缺乏更行之有效的处罚依据与手段,使违规企业无法受到严厉惩治。”对此,中国水泥协会建议主管部委主动会同更多政府部门为错峰生产做好“会诊”工作,“研究更多的监管手段与奖惩措施,用‘组合拳’方式多方位对违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以保证现有政策在有法可依、有章必循的状况下有效实施。”齐欣说。

  其次,监管、执法实施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度。据了解,仍存在部分企业所在地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监管力度,致使错峰生产难以正常开展。此外,个别企业社会责任缺失,行业自律观念淡薄,也对本次错峰生产造成了一些影响。

  目前,错峰生产正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行业期待国家政策配套措施及早落地。孔祥忠表示,“中国水泥协会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相关单位,在9月份前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全国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使水泥错峰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增加鼓励错峰生产的优惠政策,完善监督措施,营造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错峰生产顺利实施”。

  根据经济日报、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30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