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日利亚交通部已经向中国铁建总公司授予了一份价值131亿美元的合同,将在该国兴建沿海铁路线,覆盖36个州中的10个。
据公司介绍,这条铁路的长度为1385公里。这条铁路的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将有22个铁路站在10个州之间展开。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在一份声明中透露,该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这一协议。
2006年,前总统Olusegun Obasanjo与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合同,将拉各斯的铁路现代化,但在2008年发生了一场纠纷后,该项目被暂停。尽管在2012年9月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预计将重新启动该项目,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与交通部的新合同有关。
中国商务部长高虎城说,合同细节披露,中国鼓励本地企业扩大对尼日利亚的投资。
高虎城在昨天于阿布贾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得益于尼日利亚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中国强大的加工产业,两国的经济关系将会对两国的经济利益带来好处。
据他介绍,尼日利亚和中国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共同合作开设了家具和家电制造工厂,创造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
尼日利亚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英国殖民时期。上世纪60年代初,尼国内铁路网络干线总长度达到3505公里。在此之后,由于设备老化、腐败和管理不善,尼铁路运营几度陷入瘫痪。据尼国家铁路公司(尼铁)统计数据,1964年,尼铁运送旅客1100万余人,货运近300万吨。到本世纪初,这一数字下降为客运160万人,货运10万吨。
在开工仪式的现场,一列老旧的满载旅客的窄轨列车缓缓驶来。旅客们争先恐后地从窗口探出头来,望着仪式现场的一排排整齐的大型工程车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喜悦与期待。而参加庆典的人们目送着列车缓缓驶去,感叹改变铁路历史的这一天终于到来。
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的交通状况在非洲具有代表性。公路、铁路陈旧落后,飞机是远途更为有效的交通工具。绝大多数尼民众由于无力承担昂贵的机票,只能选择公路出行。而公路维护难度大,交通事故频发。
尼联邦道路交通安全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尼公路交通事故近8万起,伤亡人数达5万余人。其中拉各斯和卡诺是道路交通事故重灾区,在尼全国排第二和第三位。
从事皮货生意的哈里尤对记者说,从拉各斯到卡诺约1200公里,每周只有3班列车,单程行驶需31个小时。列车平均时速只有45公里,加上中途无数个停靠站点,车厢内人满为患,一趟行程下来,旅客疲惫不堪。大多数商人只能通过大巴运货,不仅加大了货运风险,成本也增加了一倍以上。
中非贸易研究中心分析,近年来中尼两国双向投资发展迅速,据统计,2017年1季度,尼从中国进口商品进口额3839亿奈拉,占进口总额的16.79%。目前,在尼投资的中资企业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工程承包、石油开采、自贸区经营、水电站开发、农业、通信、纺织、食品、车辆组装等。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为尼建设现代化铁路提供了机遇。在时任总统奥巴桑乔的倡导下,尼交通部与中土集团公司签署了拉各斯至卡诺铁路(拉卡铁路)现代化建设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南起尼最大城市、经济中心拉各斯,途经首都阿布贾,北至北部重镇卡诺,线路全长1315公里。
去年7月,现任总统布哈里出席了阿卡铁路项目竣工典礼,标志着拉卡铁路项目第一标段取得成功,为尼国家铁路现代化网络建设树立了标杆,为尼现代化铁路建设翻开崭新的一页。
据中土公司介绍,拉卡项目合同签署后,受尼政府换届、国际金融危机、石油价格波动、尼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项目被迫搁置。为缓解业主资金压力,由中国政府提供部分优惠贷款,尼方提供配套资金,项目采取分段实施。2009年,双方就拉卡现代化铁路项目达成一致,先期启动阿卡段和拉伊段铁路,后续各段根据尼财政状况逐步启动,项目重见曙光。
自去年7月阿卡铁路投入运营以来,已安全行驶近14万公里,累计发送旅客近16万人次,以安全、舒适、高效的服务,赢得了尼社会各界的好评,坚定了尼政府与中企合作建设国家现代化铁路网络的信心,对拉伊项目的实施,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布哈里总统对此项目予以高度关注,认为项目开工将为当地大批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将带动整个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感谢中国政府和企业的鼎力支持。
中土尼日利亚公司总经理李建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拉伊铁路是尼铁路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降低拉各斯至伊巴丹的通行时间,提高客货运输效率,加速尼工业化进程。同时,项目开工建设将创造400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建材、工程机械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尼经济振兴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从投标、初步设计到施工配合、建成通车,整整6年时间。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收获了诸多成果。”谈到安伊高铁,汤友富对本报记者说,作为首个由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高速铁路项目,中国技术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最宝贵经验就是,中国技术要‘走出去’,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钻进去’,更要‘融进去’。”
欧洲标准注重过程控制,中国标准注重结果运用。设计理念、工作习惯、审核流程的不同,曾让设计工作一波三折。铁五院相关负责人回忆说:“158公里的高铁线路,有90多公里的反复修改设计。一次,业主对一个变电站位置的变更,我们的设计人员修改设计前后有10余次。”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设计人员坚持“感情融进去带动技术融进去”的工作理念,有意识地把中国高铁设计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与当地分享,用事实展示中国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随着一个又一个技术问题的解决,土方越来越多地开始接受中国的设计理念,认同中国的技术实力,他们对铁五院设计师表示,“原来我们推崇德国的技术,现在觉得中国人很棒。”
在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承担社会责任,让中国技术为当地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亚吉铁路连接着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两国首都,被当地百姓称为友谊之路、民生之路、繁荣之路。吕晶向记者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小伙子,因为家里穷,女朋友家一直不同意他们结婚。后来,小伙子经过培训,到亚吉铁路来工作,女方家竟然很愉快地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据吕晶介绍,亚吉铁路大量雇佣当地员工,提升当地就业水平。项目上场中方员工累计1000余人,埃塞当地员工1.5万多人,吉布提当地员工3000多人。同时,公司还组织当地员工到中国进行3-5个月的技能培训。“这些员工回国后都成了骨干。”吕晶说。
“一带一路”在连接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通过数据的联通、信息的联通、技术的联通实现相关国家的标准对接,用“软联通”促使“硬联通”的高效运转,让各国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老挝、斯里兰卡、吉尔吉斯斯坦、古巴,这些国家都在使用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正逐步走向海外市场。
“中国的科技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参与一些国际会议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只有这样,中国的产品才能更好融入海外市场。”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学院王国中教授从2002年起参与AVS标准研发,他认为,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AVS这样的中国自主标准也将迎来更好的前景,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把AVS标准推向全球。
“其实,各国工程建设标准背后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吕晶向记者介绍,以铁路技术为例,中国和欧洲对铁路设计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技术人员们发现,无论是中国标准还是欧洲标准,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标准丝毫不比欧洲标准低,而且我国铁路建设得多,实践经验丰富,标准的实用性、适用性更强。”
中国的技术标准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把中国标准与当地情况进行结合。”吕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在修建阿卡铁路时,最初谈判结果是要“采用中国标准(不低于国际通用标准)”。在实际执行中,来自意大利的监理公司发现,采用中国标准实际测算与国际标准结果一样,从这之后,合同才改为“采用中国标准”。
“通过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技术的输出门槛会降低很多,才能更好地实现设施联通和互联互通。”吕晶说,“中国技术的海外应用为中国标准敲开了国际化的大门,而标准对接为中国技术走出去增添了一双翅膀。”
根据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