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37|回复: 0

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 03: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450b29933c72cc7b.jpg

  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预计突破49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5年来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4%,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0%左右……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发现,北京市海淀区以建设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近日发布的北京海淀双创示范基地白皮书显示,海淀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海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坚持高端引领、强化政策机制创新、持续优化政府服务。”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李长萍在白皮书发布会上强调。

  北京市海淀区是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区GDP中占比60%以上。作为科技创新改革的“试验田”,“放管服”改革始终贯穿于海淀区的发展进程。近年来,海淀区通过“政府服务+”模式,调动整合社会专业服务和市场力量,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创业。

  在海淀,200多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是创新创业的前沿热土。走进“创业会客厅”,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咨询”“五证合一”“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窗口依序排开。在这里,政府公共服务与第三方服务在一间大厅内有效整合,共同服务创业者。

  “创业会客厅”的运营方、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公司海置科技董事长姚宏波介绍,作为全国首个一站式全要素双创服务平台,“创业会客厅”自2015年3月正式运行以来,目前引进专业的第三方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00余家,在政策咨询、工商登记、财务、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300多项服务。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弓回国前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事卫星图像处理。2015年萌生回国创业的想法后,张弓来到了中关村。如今,公司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80人,并于今年4月完成6000万元A轮融资。张弓说,公司的发展受益于海淀区“政府服务+”为创新创业提供的各方面支持。

  “我的专长是做技术,回国后对如何注册公司、怎么找办公场地有些迷茫,看到‘创业会客厅’这里还挂着联合党委的牌子,觉得靠谱就进来咨询。之后我顺利对接到孵化器,注册了公司。我觉得这里就像灯塔一样,给了创业者信心和方向。”张弓说,“完善的第三方服务,让企业可以将精力更多聚焦于核心业务。”

  在解决初创企业注册、办公问题方面,海淀区从2013年9月起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及社会机构为创业期科技型企业打造集中办公区,提供工位注册和开放式办公空间,目前共有139家集中办公区通过认定。对为中小微企业实施租金减让的集中办公区,按照租金减让总额的50%进行补贴。

  氪空间是第一批通过认定的集中办公区之一。氪空间(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业政策总监李捷告诉记者,在政府认定的集中办公区“一张办公桌就能办公司”,办公区还可以为企业担任“大管家”,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社保、财务、技术研发、市场等创业服务,切实为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减少办公成本,“让创业更简单”。

  李捷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中’两个字。通过联席会管理制度,海淀区工商、国税、地税、人保局、商务委、海淀园都把集中办公区纳入各自工作体系,为我们提供服务。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办公区企业的需求可以集中办理,不需要企业单独去跑,通过‘集中’将‘放管服’的红利传导给更多创业企业。”

  “让创业者跑得更快”,走进位于3W咖啡三层的集中办公区就能看到这几个字,约20家小型创业公司正在此集中办公。3W空间公共事业部经理张帆说:“我们给创业者的租金比较低,政府在租金、网络、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等方面,都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编办副主任陈鹏说,调查显示,创业者的需求集中于更便利的政府服务和高效率低成本的财务、法律等专业服务两方面。 海淀区率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展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注册服务,材料齐全的创业项目最快在3个工作日可完成公司设立手续。

  陈鹏告诉记者,作为海淀“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牵头部门,海淀区编办在扎实做好“放、管”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的关键点更多地放在“服”上,通过政府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的“政府服务+”模式,打造海淀特色的服务品牌。

  “坚持创新引领,通过服务原始创新、促进协同创新、推动开放创新来打造创新创业策源地。”李长萍表示,服务原始创新,就是要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着力打造全球知名科学中心的核心载体。

  近年来,海淀区以国家科技创新重大专项为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国家队”的服务保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依托高校院所、领军企业、创新型企业等主体,加快推进基础科学、战略前沿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一批前瞻性、带动性强的高端原创成果转化落地。同时,积极围绕国家战略前沿实施产业布局,如通过战略投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探索深度参与“国家队”科技创新的新实践。

  “促进协同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着力构建新型共同体。”李长萍表示,海淀区通过全方位深化院地、校地、央地、军地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率。

  例如,推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为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共建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组建18个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海淀区积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以四季青军民融合产业园、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促进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领军企业开展内部创新和协同创新,建设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的“双创”生态圈。

  海淀区积极利用资源禀赋优势,鼓励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向创新创业主体开放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科研仪器设备等,形成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同时,主动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并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国。

  例如,在秦皇岛、齐河等地设立海淀园分园,将海淀区的创业孵化服务标准化,整体输出创业生态,使得津冀地区创业企业在当地即可享受到优良的“双创”服务。

  “坚持高端引领,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李长萍表示,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海淀始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人才政策聚集全球高端人才。

  海淀区积极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和中关村“高聚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推动央地人才协同发展,建设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着力打造高端“双创”人才聚集高地。例如,率先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吸引和聚集一批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2016年,北京市受理绿卡申请598人,460人获得绿卡。此外,通过建设创客小镇、提供人才公租房等形式加大服务保障力度。

  海淀区坚持打造中关村科技金融示范区,中关村西区、西直门外两个科技金融功能区聚集金融服务机构超过600家,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中心支行(国家外管局中关村中心支局)也在海淀成立。同时,积极推进中关村并购资本中心建设,发起设立了300亿元的中关村并购母基金,以市场化手段撬动上下游创新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第三方支付和征信企业数量占北京市一半左右。着力打造创新资本中心,聚集股权投资管理机构637家,管理资本量约4200亿元,股权融资案例和获投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创业投资高度活跃,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不断增强。此外,更有80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海淀集聚发展,海淀区被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称号。

  “除了人才和资本,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空间的支撑。”李长萍表示,海淀坚持疏解与提升并举,探索建设创新型经济聚集区的新路径。

  海淀区积极推动创新创业与高效开发利用城市低效空间相结合,按照“科技风、创新路、国际范”的总体定位,启动了中关村大街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55万平方米,大街沿线一批传统电子卖场等转型成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打造了全国第一条以智能硬件孵化为主题的中关村智造大街,聚集硬创梦工场、Plug&Play中国总部等一批创新型智能硬件企业及孵化器,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向高端化和国际化迈进。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中关村创业大街,形成了“投资+孵化”“创业媒体+孵化”“产业链+平台”等多样化的孵化模式。

  “强化政策机制创新,打造先行先试试验田。”李长萍表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海淀始终坚持政策先行先试,为“双创”氛围的培育打下良好基础。

  在落实中关村“1+6”、“新四条”等政策基础上,海淀区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投贷联动、税银互动等试点,着力破解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率先在北京市开展投资项目四阶段并联审批试点,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成为北京市标杆。同时,制定出台海淀协同创新券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科研服务机构开展合作、购买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难题。

  除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级政策试点外,海淀也不断强化区级层面的政策集成和创新。

  围绕优化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重点产业、服务重点企业等,出台了支持方向聚焦化、支持方式市场化、支持领域特色化、支持对象普惠化、支持标准规范化“1+4”的“双创”政策支持体系。

  在政策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海淀区积极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跨界融合的示范应用。例如,在“智慧海淀”建设、压减燃煤、水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领域,广泛采用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

  此外,海淀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例如,会同北京市科委、北京大学共建协同创新母基金,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成果转移转化基金,累计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市场化基金40余只,撬动社会资本140多亿元,形成了推动创新发展的“海淀基金系”。

  “持续优化政府服务,营造优良‘双创’生态环境。”李长萍表示,首先积极对标硅谷优化服务,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海淀区建立创业期科技型企业集中办公区139家,市级众创空间74家、占北京市一半以上,初步构建起“集中办公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体系。

  其次,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打造“双创”服务新平台。例如,设立“创业会客厅”,推动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开展精简政务服务先行先试,创新政府有限购买服务与社会机构市场化运作的有机融合。同时,吸引专业机构为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科技金融、法律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更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双创服务”,在线下创业会客厅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网上会客厅”。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着力降低双创成本。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试点工作,实现工商登记无纸化、无介质、零见面,降低办事成本;率先试行集中办公区工位注册,对集中办公区统一代办的各项行政审批事项,采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双创”制度性交易成本。

  此外,厚植创新创业文化土壤,着力营造“双创”文化前沿阵地。海淀区积极打造中关村创新创业季、盛景全球创新大奖等一批“双创”品牌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支持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众创空间、众创空间集聚区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展示中心,为海淀区优秀科技成果和优质创业项目提供展示平台。积极选取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广泛宣传,培育尊重创业、敢于创新的“双创”文化。

  自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来,海淀区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示范,以更高标准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后,海淀区仍将继续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打造更加优化的创新创业新生态做出不懈努力。”李长萍说。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的北京市海淀区,如何做到逆势上扬,持续迸发创新驱动的蓬勃活力?

  “很多人觉得硅谷可以做0到1,中国人就适合1到N,做商业模式复制。但我们要让他们看见,中国人也可以做原创技术。”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北京公司总经理杨帆介绍,致力于引领人工智能核心“深度学习”技术突破,商汤科技已在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等技术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与银联、华为等行业巨头合作,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

  在海淀区,科技创新正在不断转变为经济动能。近5年来,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6635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8.5%,累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00余家,总数超过6100家。仅在数百米长的中关村智造大街,平均每米创造800万元产值。

  “一方面,通过战略投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加强对科技创新‘国家队’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在全国率先开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投贷联动、税银互动等试点,着力破解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题。”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崔述强说。

  坚持创新引领,激发经济动能,需要政府服务的持续优化,营造优良双创生态环境。据了解,海淀区创新政府治理新模式,推动工商、税务、园区等多个部门在“创业会客厅”开展精简政务服务先行先试。此外,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着力降低双创成本。

  与此同时,海淀区坚持高端引领,率先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加大外籍人才引进力度,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吸引和聚集一批形成“塔尖效应”的顶尖人才。

  在北京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甲22号院的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往来着不少前来咨询和办理相关业务的外籍人士。“针对外籍华人的新政,身份认定快速简单,让海外华人来中关村创新创业更加便利。”北京海聚工程入选专家、泛维智联信息技术董事长、美籍华人周洪波表示。

  “要创新,‘人脑’是最重要的,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说,截至目前,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已受理的永久居留申请人次,超过北京近5年获得“绿卡”人数的总和。而首批通过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绿卡直通车”的7人中,包括了来自印度的联想公司研发总监桑杰夫,小米公司副总裁、美籍华人张金玲等。

  海淀区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还面临着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任务。春节假期刚过,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中关村西区“创业公社”国际创客中心的孵化空间就忙碌了起来。“一年半前这里还是中关村购物中心,现在已有130多家企业入驻,招商率达到97%,以文化类、科技类、互联网类公司为主。”“创业公社”的运营经理周洪旭说。

  郭洪介绍,近年来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55万平方米,中关村大街沿线一批传统电子卖场等业态,调整转型成为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中关村创业大街,形成了“投资+孵化”“创业媒体+孵化”“产业链+平台”等多样化的孵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等支持,孵化创业团队400余个。

  海淀区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不仅支撑北京市的经济增长,也辐射到京津冀乃至其他地方。2015年,海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1435亿元,占北京市的45%,其中58.6%辐射输出到北京市以外地区、16.9%输出到国外。海淀区企业对津冀地区投资呈加速态势,2016年前三季度投资次数增长46%,投资额增长1.4倍,居北京首位,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创新和投资辐射源头。

  根据新华社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5: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