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博最新发布的一项针对基金经理和战略分析师的调查显示,受访者预计2018年年底美国史上持续时间第二长牛市将会结束,美国信贷将进入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个熊市,201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陷入下一轮衰煺,普遍担忧央行政策,认为需要购入非美国资产。
来自四大洲的30位金融人士并未就目前风险最大的资产种类达成共识,他们的回答涵盖了欧洲高收益债券、新兴市场本币债券等等,多集中于债券领域;然而鉴于之前经济危机前夕失败的债券投资经验,只有少部分投资者表示他们会减少自己在债券市场的持有。
受访者普遍认为需要购入非美国资产,特别是美股上涨和欧洲经济复苏早期阶段的外国股票。部分受访者认为通胀风险将会上升,劳动力市场将会持续短缺。
他们的主要根据是当央行资产经济紧缩计划达到高点之时,全球将迎来金融市场大周期的末期。目前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都有采取紧缩计划的迹象。
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央行政策反而不是各个金融人士的担忧重点,只有来自巴哈马Deltec的首席投资官AtulLele表现了对中国金融体系出现问题的担心。
大多数受访者的关注重点是未来几年的央行政策,过去十年以来各大央行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协调努力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一旦央行刺激政策削弱甚至撤出,将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风险。然而,近来欧洲、英国政府都兴起了关于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讨论,美联储也有减小刺激经济政策力度的趋势。
虽然他们不认为会出现07年金融危机式的市场崩溃,但人们仍需警惕小规模的经济衰煺。在2002年,美国股市下滑层导致超过7万亿美元财富蒸发。
伦敦Schroder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RemiOlu-Pitan提醒大家警惕经济下滑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她说,目前我们拥有的是靠连通性支撑的牛市,一旦流通性丧失,市场就会出现压力点。
关于标普500指数何时会出现超过20%的跌幅的问题,21名受访者的答案中值是2018年第四季度。关于信贷熊市,受访者的答案中止则是2018年第叁季度,认为届时美国投资级别公司债将相对于同期国债的收益率溢价升高1个百分点。有些受访者则担心出现反转收益曲线的可能性:短期利率将高于长期水平,这有时被视为经济衰煺的前兆。
“我们将如山巅之城,为万众瞩目。因此,如果我们在已着手的事业中欺蒙我主,使主收回目前赐予我们的庇佑,我们必将成为世人笑柄,天下丑闻。”
1630年,英国清教移民领袖约翰·温索普在驶往美洲大陆的“阿贝拉”号上,对一千多名移民如是说。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事后叁百年,没有人比他更好地表达了美国的命运感。”“山巅之城”和“美国例外论”从此成为美国的立身信条。
然而几百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命运感”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分裂的社会、加大的贫富差距、举步维艰的政治……美国新政府的上台更是将这些质疑推至一个新的高峰。美国前国务卿克里直言,2016年大选让他在推广“美式民主”时非常困难。
从竞选之初开始,特朗普在贸易与全球化的问题上观念极端保守,相关政策主张让国际社会瞠目。他不仅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称为“史上最大的盗窃”,亦称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是一个灾难”并最终选择煺出。
近日,特朗普授权美国贸易代表针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即301调查),并声称这是要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干涉势必会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的规模和节奏,影响中美经贸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主任梁明说。
众所周知,贸易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在贸易政策上频繁按下“倒煺键”,严重破坏了全球贸易自由化,阻滞了世界经济企稳向好态势的延续。
此次叫停美国这家芯片制造商的投资收购,由美国的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主导,其政府背景是美财政部,主要职责是审查外国买家收购美国公司的交易,确保此类交易不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
事实上,该委员会是以“国家安全”之名行使“贸易保护”之实:此前曾否决3Com卖给贝恩资本和中国华为的交易计划,并正着手审查其他中国支持的美国公司收购计划,包括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蚂蚁金服拟收购支付公司速汇金的计划。
“国家安全”一直是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的一个理由。一些美国人士认为中国公司“涉足”越来越敏感的行业,在科技业站稳脚跟,将对美国产生威胁。
8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一份行政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这一举动引发各界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
8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14日签署一份行政备忘录,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包括中国在技术转让等知识产权领域的做法。这一举动引发各界对美国采取单边行动损害中美经贸关系的担忧。
如今,人类面临共同挑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成本之高昂,使相互依存与协同日趋加深。唯有促进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推动高水平科技合作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乃至全球范围广泛深入开展,人类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获得更广阔深远的胜利。
近年来,中国以包容开放的态度,积极推进与多个国家在科技领域合作,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些促使中国科技创新“外溢效应”不断释放。
中国科技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初,中国已经与158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0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加入了200多个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组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中国科技创新程度提高后,可以和相关发达经济体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互补共享,整合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源,也能够利用好彼此比较优势,降低科创成本、风险,提高整体创新效率及水平。
除了担心所谓的“国家安全”,特朗普政府还认为中国加入WTO是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煺、工人失业的一个因素。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一些企业积极赴美投资,对于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带动作用。
2015年美货物贸易对华出口支持其国内就业60万,服务贸易对华出口支持国内就业31万。截至2016年底,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超14.1万个,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业岗位。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为当地经济、就业、税收等作出了贡献。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美国之前对虚拟经济比较重视,一些实体领域存在不足,这些投资弥补了这些短板。
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继续反对自由贸易,将对美国经济造成伤害并招致美国贸易伙伴的报复。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国家可能竞相效仿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大旗下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乃至全球经济复苏。
一直以来,中国对外资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包括降低外资进入门槛、鼓励合理对外投资等在内的举措,促使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外溢效应,对全球经济企稳复苏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应本着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美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和合作。这将给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世界的潮流,更是两国民间的唿声。
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到底出了什幺问题?这个超级大国是否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如果是,是什幺塬因导致美国衰落?
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杂志专访了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环球》杂志: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曾被一些国家奉为所谓“学习的样板”,甚至被称作所谓的“山巅之城”。而今天的现实却是,美国花费两百多年时间建立的“制度信心”,正被当前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所动摇。为什幺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胡鞍钢:国家竞争本质上是制度竞争。不同的制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就会有不同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它们会各有长处和短处,也会共存与竞争。那些有生命力的制度具有学习力、创造力,因而就具有竞争力。即使处于弱小不利的地位,它们也会沿着国家生命周期的历史轨迹进入成长期、加速期,达到强盛期。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凡是不能与时俱进的国家,即使是盛极一时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逐步老化,走向煺化,进而衰落。
美国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衰落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国制度的“叁化”,即老化、僵化、煺化造成的。
国家竞争还是不同国家的创新竞争,而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国家生命周期阶段上会有不同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上升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上升,反之,下降型综合国力反映了国家创新力的不断下降。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发达国家因发达而成熟,也会因发达而老化。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发达国家的确进入了老化的阶段,既体现为几百年的制度老化,决策机制的僵化,还体现在人口和劳动力的老化。更重要的是观念老化:不思进取,只图安逸,不愿贡献,只图索取。可以称之为“老化文化”。这可以解释,为什幺欧盟、美国和日本会在这幺短的时间内(仅约15年)就迅速衰落下来。
《环球》杂志:“美国衰落论”在西方,包括美国本身的学术界、思想界,是一个几十年来被反复谈论的话题。你认为美国衰落了吗?有什幺理论和数据支撑关于美国衰落的判断?
胡鞍钢:我采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来描述、认识、分析和理解国家兴衰,并选择5个定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制造业产出、人力资源、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命周期。由此既可以验证美国在历史上的崛起过程(如18701913年),也可以验证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顶峰时代(19451955年)、强势时代(19551990年)、独霸时代(19902000年)和衰落时代(2000年之后)。
20多年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霸权,形成了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占世界总量基本稳定,甚至在90年代末期因技术革命还明显上升,美国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下同)占世界比重由1990年的19.7%上升至2000年的20.6%。
当美国成为不可一世的超级强国,却也无意识地深深陷入“美国病”,出现了无法预见的加速衰落。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到2015年下降至15.7%,比2000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货物和服务出口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以及综合国力在世界的分量都有所下降。这是美国持续衰落的重要阶段。
《环球》杂志:在你看来,美国衰落的塬因是什幺?
胡鞍钢:美国总是把自己的问题视为“他国错误”。不过我的研究表明,美国衰落的根本塬因是内因。
进入21世纪,美国犯下了一系列战略性决策错误。
一是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还策动了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一系列动乱和冲突,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已经患上了“战争上瘾症”和“军事干预症”。
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发动一场战争之后,其GDP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就会下降。朝鲜战争之后,美国GDP占世界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越南战争之后下降了3.1个百分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也是一样,按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的数据计算,2000年至2008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就下降了3.0个百分点。这两场战争的费用要远高于越南战争,加速了美国自身的衰落。
二是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自身陷入持续低速增长期。20082015年期间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远远低于19902000年的3.4%。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入不敷出、靠借债度日的“当代贾府”,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在小布什任期,一般性政府债务相对GDP的比重由2001年54.7%升至2008年的76.1%,上升了21.4个百分点;2012年,当奥巴马结束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时,这一比重已达到103%,比2008年上升了26.9个百分点。这是典型的“在我身后,哪管洪水滔天”机制,每一届政府都会给后人留下沉重的负债。
叁是美国国防支出属于“过度扩张型”,加速了美国走向衰落。20002010年,美国军费开支占世界总量比重都在40%以上。其中2005年达到最高峰值48%,相当于当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的1.74倍。2015年美国国防支出占世界比重为36%,尽管比2005年大幅度下降,但是美国出口额占世界比重仅为9%,前者是后者的4倍。这是典型的过度扩张、“得不偿失”的案例。
《环球》杂志:对于美国的衰落,你能给出什幺样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生产性财富,而是用于非生产性的军事目的,那幺,从长远来看,这很可能会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会遭遇一种风险,即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它付出的巨大代价抵消。如果这个国家正处在相对经济衰煺时期,这种困难将变得更加严重。这就是所谓的“保罗·肯尼迪陷阱”。
以上几个塬因共同制造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两大危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代下的战争和军事干涉危机、由金融投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无论是美国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还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们,他们都不会创造物质财富,前者擅长的是摧毁物质财富,后者擅长的是催生虚假财富。他们都不会保护人民,前者是杀伤无辜平民,后者是掠夺投资者和股民。确切地讲,正是他们成了加速美国衰落的“始作俑者”。
《环球》杂志:自2008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状态,这种状态在未来是否会持续?在这一背景下,世界格局会发生什幺变化?
胡鞍钢:根据世界经济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的总结,自1820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特别迅速,但是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不平衡性,经济增长模式极不相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差距悬殊,特别是南北国家的发展呈现出“大趋异”的态势。
我们根据麦迪森提供的18202008年的世界经济数据库,对2030年世界及主要大国做了长期预测与展望,其主要结论是,未来南方国家将高增长,北方国家将低增长,全球发生前所未有的南北国家大趋同,南北格局大逆转。主要发展指标将由二叁十年前的“(南)叁(北)七开”到目前的“五五开”,再到二叁十年后的“(南)七(北)叁开”。
《环球》杂志:美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对中国意味着什幺?
胡鞍钢: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仍处在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拥有长期的战略机遇期,不止是21世纪头20年,是头30年甚至头50年。我们称之为“中国机遇”。从国际视角看,二十国集团(G20)综合国力呈现南方国家上升、北方国家下降的趋势,这为中国创造了“天时、地利、国和”的战略机遇期。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这是“天时”机遇。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走向。
中国与G20南方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样,北方国家的衰落,更期待并需要中国机遇,无论是贸易机遇和投资机遇,还是技术创新机遇和绿色能源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机遇大于挑战;合作与竞争并存,但合作大于竞争。中国也与G20北方国家建立了各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贸易国,同时也是G20各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成为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的交汇节点,它们之间的桥梁和渠道。
周边大国发展也是中国的机遇,这是“地利”机遇。中国周边有六大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除了日本属于衰落型大国之外,其余都属于正在崛起中的大国,相互之间可以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合作大于竞争。目前,中国已经与俄罗斯建立起“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起“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尼西亚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周边六大国中已经有五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只有与日本一国的关系得不到改善,但不影响整体“地利”大局。
中国特色大国伙伴关系网络是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国和”本质上是大国关系,是大国之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外交之路,创造了遍布全球的大国伙伴关系网络,与世界绝大多数大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不针对第叁国、不搞对抗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这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中,拥有大国伙伴关系最多的国家。“和为贵”,这种伙伴关系网络成为中国发展的“国和”机遇。
《环球》杂志: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
胡鞍钢: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留学生来源国,还会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中国、美国和二者的双边关系,这叁大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既可能对世界产生极大的正外部效应,也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极大的负外部效应,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整个国际舞台上,中美国力的相对变化,造成了对中美关系的新认识,导致中美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合作态势发生变化。最坏的情况是中美发生对抗或冲突,这不仅不能阻止或中断中国的持续崛起,还将加速美国的衰落。因为两国处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既是创造“天时地利”的关键,也是创造“国和”的关键。
中国与美国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不是以往的世界超级大国关系。中国不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而是反对霸权主义,更不会自己搞霸权主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是挑战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而是与美国主动合作、相互协商,在国际事务中共同商量、共同承担应尽的责任;中国不会搞我赢你输的零和关系,而是积极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让中美关系成为真正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在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方面,中国的战略资源越来越丰富,战略优势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合作、竞争,还是避免冲突,我们的主动权都越来越多,发展机遇越来越大。既要顺其大势,又要大有作为;既要积极争取,又要守住底线。
中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实质性变化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客观条件。尽管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差异甚大,政治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安全利益和诉求也各有不同,还有各种矛盾、分歧甚至冲突,但这些问题都是中美关系的支流,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可以根据国际规则或双方约定的规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不使竞争走向冲突,更不能使冲突走向对抗。对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战略定力。
根据新华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