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繁荣有赖教育,惟近年学生渐趋激进,有不少学者及老师认为,事情演变並非朝夕,主因是过去香港二十年轻忽中国歷史教育,学生长期缺乏对「一国两制」及基本法的认识,结果2012年的「反国教事件」、2014年的「佔中」、2015年的「反水货客行动」、2016年的旺角暴动,表面上都是由学生带头,制造反政府反国家情绪,更一次比一次激烈。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副主席兼教育政策部主任胡少伟坦言,有些人对「一国」概念模糊,没有家国观念,容易被一些貌似中立的教育团体和中学老师、教授等,对学生「灌输洗脑」,如果这类老师走去教通识教育科,对社会更会造成负面影响。香港中史教师会会长、福建中学(小西湾)助理校长李伟雄直言,在校本政策下,学校在推动国民教育非常「弹性」,前线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关上班房门户后,老师具体的施教內容及方法,可以有很大分別。以现在教育局要求每个学生上51小时基本法课程为例,如何执行也很受老师自身取态影响,因为当局没有方法了解老师的教授情况。」
李伟雄说,学生崇尚权威,易受影响,有学者以「违法达义」给学生洗脑,部分传媒和学生会带头渗入「港独」思想,令对现状不满的青年人,以为人多大声便可以无后果。他又认为,学生如果不熟基本法条文,易生错误观念,学校应设专人负责全校的国民教育课程规划,让国教落地,才能达到基本法课时政策的意义。
本地各大学的学生会近年沦为「港独」温床!港大学生会两年前在其刊物《学苑》宣扬「民主与独立一併爭取」,公然將「港独」言论引入校园,以戴耀廷为首的教师们更推波助澜,大学当局则多番纵容,任由校园变「播独场」。今年九月,大学校园再现宣「独」标语,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成员串同其他院校的学生会,包围中大高层,迫校方承诺放任「港独」标语,恶行最终竟获校方放生。其实,各大学学生会认受性不高,却长期用言论自由作「免死金牌」,公然排斥异己,为「港独」鸣锣开道。「独」行氾滥,祸源在教育,有学者坦言,做好「一国两制」及基本法以及中国歷史教育,刻不容缓。大公报记者 唐晓明
大学生普遍不热衷参与学生会活动,学生会选择投票率不高,结果被別有用心者骑劫,少数「代表」大多数,垄断学界投票话语权。以港大和中大为例,根据今年各学生会公开资料,分別有约一万六千名本科生,投票人数只有约两成,港大学生会会长黄政鍀则约得2500票,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子灝约得2100票,分別仅得15.3%和12.8%支持度。
伙反对派排斥异己
各学生会政治立场鲜明,一直靠拢反对派,不容异己出现。2009年港大学生会会长陈一諤,因发表质疑民运人士的言论而遭到罢免,2013年2月,时任港大学生会会长陈冠康因不走反对派路线,便被反对派媒体及学生扣上「赤化」等政治帽子,更有反对者在该校的中山广场集会,最后陈被迫下台。
学生会原意让学生学习管理,为担负社会职责而热身,可惜这班青年对中国歷史及香港近代史缺乏认知,受反对派长期唱衰內地影响,逐渐变质为激进反政府的政治组织,有些人甚至扭曲「中英联合声明」,声言他们没有参与过制订基本法,现在要当家作主云云。中大校园今年九月出现宣扬「港独」标语,按道理和程序,中大学生会根据其大学条例设立大学学生会,在法律上,中大学生会是中大的一部分,而非独立法人,理应受中大管理,但当中大校方要求学生会尽快拆除宣「独」标语时,中大学生会竟派人留守,阻拆「独」物。
「言论自由」作挡箭牌
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子灝在致新生欢迎辞时,竟公然煽惑新生,称「中大周围出现咗好多宣扬『香港独立』嘅文宣及banner。我都好高兴见到有同学愿意为佢觉得正确嘅事而尽力发声。」宣「独」行径毕现,其后更犹如黑帮老大,联同约二十名学生衝入学生事务处要求与处长梁汝照对话,又围堵副校长吴基培,要求校方承诺不会强行拆除「香港独立」横额。对于区子灝宣「独」言行,中大校方未予警告遑论惩处。
「港独」分子、中大学生会前会长周竖峰更以「支那人」辱骂內地生、阻止拆除播「独」标语,各大学生组织非但没有谴责,甚至新亚书院院长黄乃正指周愧对先贤,言语不当,竟遭新亚学生会指责为「与学生划清界线」。詎料中大校董会对周竖峰的劣行,仅予以记过和在图书馆服务若干惩处了事,等同「放生」。
这批被反对派「启蒙」的学生团体,多次以言论自由作为「免死金牌」。港大学生会利用其刊物《学苑》主张「民主与独立一併爭取」,在2015年被时任特首梁振英揭露《学苑》鼓吹「港独」,当时的学联秘书长周永康即走出来包庇《学苑》,指摘梁「以言入罪」。有多间学生会成员更在同年六月出席支联会活动时,公开放火焚烧基本法。
八间大学的学生会除了中大以外,均为社团註册,他们利用学校地方从事社团活动,近年举办的活动愈趋政治化、愈趋激进,殊不知正在违法犯险边缘,沦为政客们手中的好使好用的一张「王」牌。
教育局就修订初中中史课程展开第二阶段諮询,课程纲领將首次加入中三须教授基本法制定元素。諮询稿按教师早前建议,在课程加入部分衰亡乱世的內容,及调整课堂时数。教育局官员说,中国二千多年朝代歷史难以鉅细无遗涵盖,包括部分政治议题,课纲只会提供框架。局方又向教师澄清基本法条文毋须逐条教,有中史科老师认为,香港歷史大多涉及基本法,加入课程,做法合適(见另稿)。大公报记者 张月琪 唐晓明
非要求逐条条文教授
修订初中中国歷史及歷史课程专责委员会去年就初中中史科课程展开首轮諮询,经过一年余整理,教育局由昨起至11月底进行第二阶段諮询,其后至明年中旬將参考收集到的意见而修订,预计最快在2020/2021年由中一级起开展新课程,逐级落实。
根据諮询文件,委员会建议中一学习內容,涉及隋唐时期的香港、屯门作为南方海路交通重镇的地位;中二会学习宋元时期、香港经济发展概况,及于清朝遭英国割让的歷程;中三课程则涉及香港沦陷及抗日活动、中英谈判歷程、基本法的制定及特区成立。就基本法课程,有出席諮询会教师引述局方说,並非要求教师逐条基本法条文教授,鸦片战爭与香港主权有关等內容,都可视为基本法教育的相关课时。
设延伸部分 增教学弹性
另外,委员会建议设置延伸部分解决教学內容太多问题,教师可按教学进度、学生能力和兴趣选择是否教授,或协助学生自学。纳入延伸部分的內容包括越王句践、孔子、边疆民族政权与宋室和战的概况,及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转变。文件亦列出选教课题供教师选取,以唐代为例,教师可于妇女生活面貌、玄奘西行与中印文化交流或与周边国家、民族的关係中,三选一教授其中一个主题。
调整课时比例 文化史大减
教育局总课程发展主任陈碧华表示,于第一阶段諮询中,有七成多教师认为课程內容太多,而政治演变、文化特色及香港发展的课时比例不合適,故加入部分衰亡乱世的內容,及调整课时比例。根据諮询稿显示,课纲加入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汉朝的瓦解及唐的衰亡。课时比例方面,初中76%课时教授政治演变、14%教授文化特色,香港史部分则维持佔10%,大大减少了文化史的比例。
对于学界关注近现代史的敏感课题將如何处理,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表示,课纲只会提供框架,未计及中华文化,二千年歷史难以鉅细无遗放进课纲,但强调会专业处理,部分政治议题亦未有说明不能编入,不会「写到死一死(硬绷绷)」。她强调,学习自己国家歷程就被视为「洗脑」是不公允的,盼外界不要將政治角度套于课程上,否则课程会很沉重。
根据中新网、大公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