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85|回复: 0

“它不仅是经济上的联通,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联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21: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90f8815e6124365b11319db78e8d654.jpg

  120多个国家的万余件投稿,102个国家的567位艺术家入选,展出的601件作品中,外国作品411件、中国作品190件……已经举办15年的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第七届展览中又一次刷新纪录。9月24日至10月15日,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2017·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来自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艺术家聚集在北京,我们在非常和谐的环境下互相交流,进行了非常广泛的对话。”参展的伊朗女艺术家法拉赫娜兹·阿扎拉巴迪哈的话并非外交辞令,近70个国家的200多位艺术家来京出席了展览相关活动。展厅中,他们或共同品评作品主题,或就某一技法深入切磋,或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与观众热情互动,一时间,让整个中国美术馆变成各国艺术家的交流平台。

  “2003年举办首届以来,参展国家从首届的45个增加到本届的102个,先后有4000多位各国艺术家参展,累计有百万人观展。本届北京双年展是活动创办以来首次突破100个国家参展,也是全球迄今为止首个达到100个参展国家的美术双年展,表明了北京双年展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提升。”展览总策划、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介绍。“十几年前,2013年的9月,也是在这个大厅,也是这个场馆,首届北京双年展开始呈现在世人面前。那时,有一种声音说:绘画、架上艺术已经死亡,北京既然要办艺术双年展,就应该追随影像、多媒体和行为艺术的潮流,而不是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展示内容。十几年过去,北京双年展的成绩单,令国人和世界瞩目,我有幸作为亲历者,作为该展的发起人,一直见证着它的发展和成长。”刘大为说。

  据了解,北京双年展自举办以来,一直坚持以绘画和雕塑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办展方针,参展国层面数字上的不断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国艺术家对北京双年展办展体系的进一步认同与响应。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介绍,各国参展作品围绕“丝路与世界文明”同一主题,采用了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到超现实的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大多数作品描绘古代丝路文明遗迹、各国风土人情和象征图像,但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也并非图解政治概念,而是注重表现丝路精神——表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尤其是表现当代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而不是对立冲突的精神。除主题展外,本届展览的特展申办也一度达到10个之多,经策委会综合考量,本届北京双年展共设有“格鲁吉亚当代艺术特展”“希腊当代艺术特展”“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特展”“蒙古国当代艺术特展”“从丁托列托到利兰加的艺术之旅”“北京双年展历届捐赠作品特展”6个特展。

  “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双年展的举办,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积极践行。以‘丝路’为纽带,以美术为形式,在北京双年展创办15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年份,邀约全世界的美术家将世界文明做一次艺术化的梳理和呈现:和丝路一样,文明的一端是昨天、一端在当下,新丝路和世界文明当下的新成果也正是艺术家们重点关注的切题的现代题材,通过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对其进行高水准的塑造与表达,也是时代赋予艺术家们的义务与责任。”展览策划委员、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表示,作为艺术领域中重要构成部分的美术,尤其是北京双年展主要展示的绘画与雕塑,因其“无国界”与“无障碍”的从视觉到心灵的沟通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先天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产物,最便于沟通人类的心灵。丝路精神拥有全人类共享的精神价值,本届展览主题获得了当代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应征投稿空前踊跃。参展艺术家不限于丝路沿线国家,也包括非丝路沿线国家的众多艺术家。总体来看,本届参展作品特别是外国作品的艺术质量明显高于往届。可以说,本届参展作品本身就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就是东西方文明在丝路题材上交流融合的艺术表现。”展览策划委员王镛说。

  “丝绸之路不是全新的概念,它一直促进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北京双年展的艺术家和作品来自于世界的各个地方,以‘丝路精神’这个主题在众多美术双年展当中脱颖而出,让我们见证了东西方文艺复兴的新开端。”奥地利艺术家潘特纳·埃尔马·安东说。

  “当两年前我们在讨论双年展主题的时候,我曾经有过一些迟疑:丝绸之路这个主题能得到广大的艺术家,尤其是能得到国外艺术家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吗?但是通过展出的作品和各国艺术家在交流中表达的观点,让我对曾经的迟疑感到惭愧,艺术家们对丝绸之路以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和表达十分深入。”北京双年展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本届展览达到如此规模,与其说是北京双年展日益提升的国际知名度、影响力和吸引力,倒不如说是‘丝绸之路’的感召唤起了全世界艺术家心中对于文明传承和文化交流的守望之情。”

  展览国际策划委员代表温琴佐·桑福说:“北京双年展在我眼中是一个奇迹,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美术展览达到过100个参展国家这样的规模,而北京双年展做到了,仅仅用了15年的时间,在这一点上超过了起步早和资历更老的其他艺术双年展。为什么西方的艺术家如此渴望和中国的艺术家进行接触、交流?正是因为北京双年展内在精神的吸引。”

  “这次展览是古代和现代丝绸之路融合的见证,也是中国和世界沟通的见证。它显示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包容性的文化,而且可以将贸易、商业、人文交流融会贯通。”埃及艺术家夸瑟尔·埃尔·谢里夫说。

  法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雷米·阿隆认为,当代艺术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为数众多的,且内涵特别丰富。“丝绸之路给我的第一印象,它是一条路,是一个运动的概念,再就是一种跋涉……这条路象征着走向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的必要性。它是一条包容的共性之路。在我们看来,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跋涉的必要性,但必须根植于艺术家自己的文化,甚至自己的土壤之中。通过展览,我们在尝试探求一些组合,让我们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艺术家,能够更加生动地看清‘一带一路’。这当然是全球外交与文化的对话,从中也能看到它为艺术发展带来的活力。”他说。

  “它不仅是经济上的联通,而且还是一种精神上的联通”“出席这次论坛,就像来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是开放与合作,这也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石”……坦诚真挚的话语,呼应着新时代谋求合作共赢的主旋律,成为丝绸之路精神的最新注脚。

  回溯历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用生命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出“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华彩篇章。伴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习近平主席将丝路精神概括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强调弘扬丝路精神,就要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这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观念和方法上的灵魂。今天,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交流故道,“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孕育合作的硕果,舒展开崭新的交融图景。虽然肤色不同、语言相异,身处的文明语境也存在差别,当人们聆听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触摸到因互利合作带来的获得感,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正凝聚起更广泛的共识,激荡着更丰富的智慧。

  环顾寰宇,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但冲突与动荡也频频敲门。事实一再证明,和平对话是解决问题的优选方案,携手合作是走向繁荣的光明之路。沐浴着21世纪的阳光,合作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在肯尼亚奇苏姆省,一名疟疾孕妇因使用中国生产的青蒿素药物“科泰新”被治愈,遂将生下的孩子取名为“科泰新”;在浙江义乌,随着中欧班列的抵达,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当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崇扬“和”的理念、秉持“合”的心态,追求平等互利、共享共赢,是对丝路精神最好的诠释。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合作、开放、共享,可说是丝路精神恒久不变的底色。千年之前,东南亚的占城稻经海上丝路传至福建,逐步影响了中国水稻的品种结构。老挝种植的水稻虽同为占城稻后代,却受制于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2015年,一位名叫徐国武的中年人开始在老挝种植水稻,以中国标准定义了稻米品质,让老挝米重新焕发生机,阔步迈向国际市场。从共同考古挖掘历史交集到开设孔子学院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从亚吉铁路开通并为员工开展系统培训到为柬埔寨西港特区引入深圳式管理服务……放眼“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化为现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正如阿根廷文学家博尔赫斯所言,“友谊是最可靠的财富”。如果心与心能紧密联结,就不惧山海之远。由于能源短缺,巴基斯坦经常遭遇停电的烦恼,即便在第一大城市卡拉奇,这种尴尬也经常上演。但许多巴基斯坦朋友保留着这样的习惯:“中国朋友来了给开电风扇”。这种“高级待遇”的背后,体现了老百姓对真诚合作的朋友的尊重。据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中国游客已成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客源。在丝路精神的感召下,人与人之间跨越国境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彼此互信、共同前行的正能量。

  打开卫星拍摄的地球夜间灯光分布图,分布极度不均衡的光亮令人印象深刻。它仿佛某种隐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依然任重道远。中国有句古语,“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公共产品。倡导对话和平、坚持合作共赢、尊重道路选择、促进文明互鉴,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务实奋进,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肩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让丝路精神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

  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丝路精神?党建网微平台带您一起学习了解总书记的部分论述。

  如何看待古丝绸之路?

  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以新的形式把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2013年9月7日《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频繁展开

  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中国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活跃期。据史料记载,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那时候的首都长安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个大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到了东南亚很多国家,一直抵达非洲东海岸的肯尼亚,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中国人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欧洲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如何认识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共商、共建、共享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2016年7月25日致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贺信

  如何弘扬丝路精神?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一个国家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否则,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

  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我们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中国将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地区事务,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同阿拉伯国家一道,推动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

  ——2014年6月5日《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根据人民网、浦江同舟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4 18: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