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记者在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总决赛将于10月13日在德州市开幕,届时将有210家全国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科技型企业,400多名选手参赛。
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分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6个行业进行,分别在德州、南京、宁波、深圳、洛阳、桐乡等地举行,共有28147家企业参赛。
德州市产业优势明显、政策优势突出、承载能力强、区位交通优势,通过积极争取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支持,取得了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的承办权。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的创新创业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吸引着全国的目光,受到普遍关注。依托大赛聚集的政策、技术、金融、市场等创新创业资源,德州将全方位推介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团队和科技成果落地。同时,利用好这个最大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平台,也必将有利于的德州市有效集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新旧动能转换、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为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鼓励引导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企业落户山东省创新创业,促进区域产业快速发展。经与省科技厅汇报对接,省科技厅同意与德州市会商出台支持政策,对落户我市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参赛企业给予支持。
其中,德州市对参加行业总决赛落户德州的企业也给予支持政策,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科技金融补助支持、运营场地支持、政策支持等内容。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表示,“一带一路”将给环保业带来很多商机,是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好机会。
据悉,博天环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伊拉克、安哥拉、伊朗等国家取得过多个水处理项目,属于环保行业最早布局“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之一。
《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中国环保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赵笠钧: 具体而言,东南亚一带将出现更多市政类的环保项目机会,中东地区有更多工业项目机会,而全球海水淡化等水资源替代方案的需求,也将形成未来重要的市场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促进中东地区更多工业产业园的建立。而且,由于中东在石油、天然气资源上面的优势,将会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市场,因此在高难度化工废水的处理、清洁回用和零排放等领域,将给环保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在市政领域,沿线有不少国家存在城市水环境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一些国家在市政污水方面尚未有系统性的建设,还存在明渠直排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已将解决市政污水处理问题纳入工作重点,并逐步将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
此外,由于气候、水资源有限及分布不均衡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国家纷纷寻找地表和地下水的替代方案,海水淡化和循环水需求在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将会是未来市场的一个大趋势。
《21世纪》:从你的观察来看,“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环保企业在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国外市场遇到了哪些问题?
赵笠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法律、项目标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等等,都是海外实施项目时的挑战。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项目在收益方面的风险。
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亚和中东地区对环保的需求不小,但相关风险与不确定性也较大,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在这些区域的布局较少。
博天环境的海外布局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很多国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当地合作伙伴人员能力也不足,这也是环保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普遍问题。
《21世纪》:中国环保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出海模式”比较好?
赵笠钧:中国环保企业具备不少“出海”的优势,比如在中国本土30年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在处理技术难度和项目规模等方面全球稀有的经验。同时,中国企业和许多欧美公司相比,依然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包括采用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其三是中国的资本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良机。
但在走向国际时,也面临被误解和不受信任的问题,在品牌形象上的认同还有待增强。同时,环保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因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适合采用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抱团出海”的模式。
通过抱团出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我国央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享誉世界,具有海外市场的平台优势和项目经验,而环保企业可以利用专业上的技术优势和服务水平确保环评达标,两者在“走出去”中可以形成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此外,在进一步国际化落地的过程中,“本土化”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目前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环保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都采用了本土化的策略,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来进行市场拓展。
站在企业实现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走出去”并不仅仅是在海外做项目,海外项目不只是将业务拓展到国外,而是要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因此,还需要在海外建立办公室,通过收并购等方式产生真正的协同效果,实现自身在垂直线上的成本协同、竞争力的提升。
《21世纪》: 如果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布局的话,从哪个地区起步比较好?
赵笠钧:海外布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市场潜力、施工环境、外汇政策、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在“走出去”的案例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企业普遍以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作为跳板,进而往其他国家扩展。
东南亚市场,如印尼等国家在地域、交通、社会稳定性、人口规模上,比阿拉伯国家对基础设施有着更大的需求。而从水环境来看,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日渐成熟,国民对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虽然有一定的地表水,但目前生活用水很大程度上需要地下水进行补充。同时,这些国家的市政污水,大都是选择明渠直排的方式,当地政府也已将解决市政污水处理的问题列入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逐步将市政污水处理对民营资本开放。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博天环境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进展?
赵笠钧:通过多年来不断的开拓积累,博天环境在伊拉克、安哥拉、伊朗等国家赢取过多个水处理项目。
博天环境的热法超滤膜、冷却塔等产品设备,也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尼日尔、乍得、伊拉克等海外市场拥有良好业绩,应用于当地多种污水处理项目之中。
从市场来看,在中东等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都在寻求经济转型,从单一的石油输出国转向综合制造国,沙特、阿曼、伊朗等都是如此,这也吸引了全球的制造产业向中东转移,因此相关环保产品的市场可以涵盖中东、非洲、西亚和欧洲大陆,前景广阔。
未来,博天环境将坚持“工业水系统+城市水环境”的双轮驱动策略,结合区域特点,关注市政供水、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的项目机会,实现有侧重点的业务推广和市场拓展。
《21世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未来是否考虑为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组织设立专项基金?
赵笠钧: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链仍然在持续延伸,国内环保市场正处于精细化发展阶段,新兴的细分市场大量出现。因此,对于中国环保企业来讲,国内市场仍然大有可为。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环保企业也将更多着眼国际市场,在“走出去”方面积极探索尝试。未来,随着这方面的步伐加快,环境商会也将在适当的时机和条件下,探索设立“走出去”专项基金。
目前,我们商会主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援助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等方式,帮助环保“走出去”。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