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本扬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是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1年来再次访老,也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和全党领导核心的首次出访。
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确立了方向,阐明中国进一步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政策理念和方针政策,指出中国将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此访正是进一步落实好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老中经贸合作委员会主席、老挝工贸部部长开玛妮·奔舍那日前对媒体表示,老挝正积极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
开玛妮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包括老挝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老挝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开玛妮说,近年来,老中两国高层往来频繁,有力推动了双边合作。目前,中国是老挝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老中经贸合作促进了老挝发展。此外,中国支持老挝减贫事业,帮助改善偏远地区民众生活水平,援建学校和医院。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更加频繁,老挝期待更多中国游客前来旅游。
作为老中经贸合作委员会主席,开玛妮说,委员会成立20年来,积极发挥两国经贸合作桥梁作用,为增进老中友谊作出贡献。委员会将进一步完善机制、简化程序,助力老中合作进一步发展。
“每次想到在建的老中铁路,我总是心潮澎湃,我总是想到中国歌曲《天路》里唱的那句: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老挝执政党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自然资源和环境部部长宋马·奔舍那说,“老中铁路是一条合作之路,是一条产业之路,是一条将会衍生出许许多多‘加号’的世纪发展之路。”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老挝国家主席本扬的共同见证下,中老双方代表13日签署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文件。从那一刻起,全长400多公里的中老铁路,被赋予新的含义与使命。穿越崇山峻岭、平原大川的钢轨枕木,由此将蜕变升华成一条全面合作的大道,中老铁路也因此进入“中老铁路+”的新阶段。
对于一个长期受制于落后交通基础设施的内陆国家来说,这条铁路已经成为带动老挝乃至中南半岛经贸血液流动、产业技术革新、产能合作互补、区域均衡发展、文化交流互鉴的驱动器和活力源。
“中老铁路+”的那个加号,既代表着依托铁路推动而涌现的新产品、新产业、新产能,也是一种超越交通运输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概念,更诠释着老挝各行各业关于铁路的联通梦。
在老挝投资和计划部长苏潘·乔米赛眼中,中老铁路为老挝发展的广阔愿景提供了务实的新通道。
“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划了三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解决贫困问题,摆脱欠发达状态;到2025年,使老挝成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使老挝成为中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苏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在建的老中铁路,为老挝落实发展规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遇。”
而在老挝农林部种植司副司长奔占·孔奔亚西看来,中老铁路则是一条能够全面助力老挝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快速通道。奔占说,他奔走于老挝的种植产区,时常看着巨大生产潜力和落后物流交通之间的矛盾发愁。而老中铁路的建设,正在打破这种制约老挝农业发展的瓶颈。
“自打老中铁路奠基以来,我一直都有一个梦,那就是让农业合作成为‘老中铁路+’的那个加号,”奔占说,“这次习主席来访期间,中国农业部和老挝农林部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老中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谅解备忘录,老挝农林部也正在和中资企业炫烨(老挝)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筹划建设一个集农产品育种加工、仓储物流、交易展示、科研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产业项目。老挝的农业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
宋马则认为,中老铁路的“加号”是双方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学习与合作。“中国的建设者们在建设中表现出了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他们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节的措施,技术先进,富有实效,这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之外的软实力。”
而对于更多人来说,“加号”的涵义广泛而普惠。它可以实现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转折;它可以推动区域间优势互补、产能匹配和均衡发展;它也是一条文化之路,让不同文明之间心更近、民更亲。
演唱老挝语网络神曲《一带一路》的老挝歌手阿提萨说,老中铁路将开启一条文化之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走进老挝,越来越多老挝人前往中国,文化交流必将提升一个台阶。我就想在铁路完工后的第一时间坐着火车去一趟中国,不止是体验,我要把这种互联互通的感受创作成歌曲,唱给更多人听。”
“习主席说,要让人民有获得感,”宋马说,“我想,人民的获得感就是‘老中铁路+’的最终目标,要让两国老百姓感到,这条铁路不仅仅是两个国家间的交通设施,更会给双方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利益。”
中老两国山水相连,世代友好。老挝是中国“朋友圈”的重要一员。1961年4月25日,中老两国正式建交,双边关系开启新篇章。无论是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两国人民始终互帮互助,以心相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实际行动共同打造了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经过五十六载风雨锤炼,中老在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两国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高度政治互信是中老关系的根基。中老同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想信念相通,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两国领导人始终从战略高度把握中老关系大局。2016年5月,习近平同本扬一致同意,中老将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此访将与老方领导人共同规划新时期两党两国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双方未来合作重点方向,将互信互助互惠的中老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
互利经贸合作是中老关系的动力。中国已成为老挝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第一大援助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建设工业现代化等长远战略高度契合。以中老铁路和中老合作发射的老挝1号通信卫星为标志的重大项目体现了中老合作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此访将进一步拓展两国互利合作的维度,让中老务实合作更多地惠及两国人民。
广泛人文交流是中老关系的基础。近年来,在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老挝中国文化中心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老挝民众与日俱增。老挝民众期盼已久的老挝语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即将在老出版发行。一首来自老挝的“魔性神曲”《“一带一路”》一夜间在中国圈粉无数,刷爆了许多网友的朋友圈。目前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留学的老挝学生人数在东盟各国中排名第一。相信习近平总书记此访必将掀起中老两国人民互动交流的新热潮。
在老挝采访,感受最多的是情谊二字。过去常说,中老两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情谊建立在地理联系上;现在,共筑一条路,互助同发展,两国情谊又多了很多新的内容。
回忆总是情谊浓缩出的精华。采访中,老一代给记者留下的更多是对过往的感慨。老挝革命前辈贵宁·奔舍那的子女中有8人曾在中国生活读书近10年,对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奔舍那家族部分子女曾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八一学校同校。“平易近人,重情重义,这是我们家族对习主席的印象。习主席肩负重任,但他一直牵挂着跨世纪的老校友,使我们倍感亲切和感动。”贵宁的女儿开玛妮说。记者采访这一家人,听他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儿时的北京故事,和对中国的感念。讲到动情处,他们的眼角往往噙着泪水。这种情谊写在心底,经过风云历史的考验,历久弥坚。
相比之下,老挝年轻人对中国的情谊奔放得多。因演唱歌曲《一带一路》而在中国和老挝迅速走红的青年歌手阿提萨,面对记者的镜头引吭高歌,打着响指手舞足蹈。“热烈欢迎,习近平伯伯,您的来到,老挝人民热情欢迎,欢迎您来到首都万象;习近平伯伯来了,一定要去品尝牛肉末、凉拌木瓜丝……”歌词中出现的两份菜肴,味道未必多合客人的胃口,但它一定是阿提萨认为的最好待客美味,他毫不保留、毫无修饰地奉献出来。这种感情写在脸上,率真质朴,洁白无瑕。
虽然表现方式不同,情谊就是情谊,始终在那。而且,不论哪种情谊,一定有它产生的内在逻辑,有它成长的感情基础。在万象省丰洪县中老铁路第Ⅵ标段上,有工人告诉记者,村里有群七八岁的娃娃,经常结伴到施工现场看一看,对着施工人员齐声说:“我要坐火车去中国!”每到这个时候,中方很多员工都会激动地抱起孩子们。毫无疑问,中国建设者的热情会因为孩子的愿望而更高;也可以想象,当这群孩子有一天坐上火车去中国的时候,今天他们对中国怀有的感情的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任何一种付出都会有回报,只是程度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已。情感的付出更是这样。记者采访贵宁的另一位孩子叫宋朋,他自己介绍说,是朋友的“朋”,用这个字,是为了纪念中老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人,用自己的名字去表现两个国家的友谊,这也需要真挚的爱。如果人人都能够这样去爱,中老两国的友好就能收获最大的回报,这将是中老两国拥有的最大财富。
老挝有句谚语:“听了要看,看了要用心判断。”作为中国驻老挝大使,到任3个多月以来,我深深感受到老挝党、政府和人民对进一步深化发展中老关系的强烈愿望和高度期许。我坚信,只要双方牢牢把握两党关系对两国关系的政治引领,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中老关系必将进入互信互利、共创共赢的新时代!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 光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