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80|回复: 0

从共享单车诞生以来,押金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7 0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蓝和酷骑单车的押金退还问题还没解决,11 月 23 日,小鸣单车又被曝出公司大量员工被裁,工资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拖欠。

  仔细想想,好像行业里二线的共享单车玩家都一下子就进入了「倒闭潮」,而相反的头部玩家 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依然在海外市场打得火热。

  共享单车行业确实发生着巨变。

  二线的单车企业相继进入「倒闭潮」,而一线的厂商越发的出现瓶颈——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单车坟场」,看到堆满城市人行街道的共享单车,单车企业似乎也迟迟没等来什么政策红利期。

  新的一批泡沫终究要破了,还是我们即将会迎来资本助推下的垄断型单车企业?

  目睹了这两天单车行业所发生的事,总感觉这个分水岭就要来了。

  2016 年 4 月,摩拜单车率先在上海上线,走入城市化运营;6 个月后,ofo 小黄车也走出校园,中国单车的共享之风由此刮起。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二三线玩家的涌入。根据公开报道,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年中,陆续有超过几十家的共享单车企业入局,不过,大都是从二三线城市切入,并没有在大城市与头部玩家形成直接抗衡。

  但,虽然被冠以「共享单车」之名,说实在的,他们其实看起来更像分时租赁一些。所谓的共享单车,与 Airbnb 或者 Uber 不同并不是轻资产企业——其单车是由单车企业提供,并非用户个人闲置共享之用,而生生造出的上亿重资产,非要说共享,称之为分享经济 2.0 或许还说得过去。

  大量的入局者,引发了巨头之间的融资战,尤其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更甚。踩在 ofo、摩拜之上的投资人坚定的认为自己投下的就是下一个出行帝国,打量着自己的小算盘;而没有在搭上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这班车的投资人也势必要在自己的生态和赛道上布下天罗地网。

  几个月时间,上百亿的融资额大战在单车行业上演。

  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在最初的几个月内,就快速完成了几轮融资,融资度超百亿,并占据行业的领先地位。而最终,这些资本的出口就是铺车,占领更多的用户,短时间内通过资金形成行业壁垒。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 年底,ofo、摩拜共计投放量分别为 80 万、50 万辆;而截止目前,ofo、摩拜投放量已分别超过 1000 万、800 万辆。在一年的时间,从 130 万辆,达到 1800 万辆,看起来是实实在在的拯救了单车工厂。

  更多的车辆意味着更多的城市,摩拜单车刚刚宣布,他们已经进入了全球范围内的第 200 个城市。而最近的 ofo 消息显示,ofo 已连接超过 1000 万辆共享单车,为全球 18 个国家 超 200 座城市2 亿用户提供了超 40 亿次出行服务。

  共享单车行业一点不输 Uber 滴滴的疯狂,除去口水战、公关战,还有红包战、价格战。

  市场分析报告上,他们也在行业第一的位置上呈现了你来我往的趋势。不同的市场分析报告往往会通过真实的数据而因不同的角度的进行数据优化工作,而对应的,就是两家企业分别引用不同角度的分析报告进行公关战。

  公关战一直在持续,而到了在今年 2 月开始,对于用户的新一轮的补贴战打响。ofo 小黄车、摩拜单车先是推出全国免费骑行,后又推出「充 100 返 200」的充返活动。

  充返太简单粗暴了?还有更简单粗暴的。

  3 月开始,摩拜单车上线「红包车」,骑车不光不要钱,还给你发钱。ofo 小黄车随即跟上,也上线了「红包车」功能。随后,ofo 1 元月卡、摩拜 2 元月卡的包月优惠持续上演,最后分享小程序就能免费拿月卡,共享单车行业不断地在免费上突破底线……

  不管市场活动的名字怎么变,终究是拿钱补贴,让更多的用户全部涌入到自家平台,并持续使用下去。共享单车行业逐渐显现的问题是,他们并不能在产品、策略甚至模式上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就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式,用钱耗死对方。

  ofo 背后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摩拜单车背后是腾讯。而 ofo 小黄车和摩拜单车的竞争,就是神仙打架,殃及池鱼。第一耗不死第二,第三第四迟早得死。

  说白了,二线玩家的理想出口,其实是摩拜、ofo 或是滴滴——以一种行业第二三梯队的姿态进入市场,只要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站住脚跟,最后以一个高价格卖给 ofo、摩拜似乎是这些企业的最优解。

  在这场共享单车资金链的生死时速中,在第二梯队的酷骑单车的率先倒闭是一个信号。9 月 29 日,酷骑公告,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公司作价 10 亿元被四川某公司收购。

  丁伟23岁,是标准的“富二代”:家族在江苏周边常年经营珠宝生意,平日生活富足;出入各种高档场所,驾驶价值百万跑车。去年底,在父亲的支持下,丁伟创立町町单车,初期投资2000万。“我爸妈来上海找我,发现我有跑车、轿车、代步车,为啥不开,要骑自行车?当时他们觉得模式不错,去年7、8月摩拜也刚开始,大街上只有摩拜,Ofo还没大批上路,我父亲觉得可以copy一下,说‘咱们在南京也整一个’。”丁伟说。

  虽然当时共享单车的行业模式并不清晰但凭借对媒体报道通过网上披露的共享单车和有桩单车数据的分析,加上自家在南京的社会关系,丁伟认为,入场后,还有机会。

  他和团队对比了当时摩拜和Ofo的打法后,选择做精品车,先啃下摩拜和ofo尚未布局的南京市场。为此,他亲自下工厂、改设计图、没日没夜地熬着打磨车细节,为了提升用户的品牌粘性,甚至专门运营了10个QQ粉丝群。同时用大订单提升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为什么现在还有100万押金在工厂?因为下订单量大。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出事,我就想不管什么单车,商标不重要,主要突出的还是单车。我想的是:必须把车做好。”

  与巨头正面遭遇:他们铺得太快了!

  虽然后来各地陆续出台限制措施,但这并不能阻止摩拜和ofo两大巨头扩张,和更多的玩家进场:白天不让投放,大家就搞“夜袭”;今天被没收100辆车?明天再投200辆。这种节奏让人窒息:终于,町町单车等来了与巨头正面“遭遇战”。

  那一晚,丁伟悄悄布下500辆单车,然而第二天,却满眼看到的都是ofo和摩拜。“别看500辆听着少,铺下去呼啦啦一片,挺多的。早上一看,一路上全是他们的车。”丁伟坦言,“他们铺得太快了,说实话,挺佩服他们的。我也看到过(他们运车的卡车),但没想到他们卡车这么多。”

  后来的日子,丁伟坚持抓产品质量、搞运营、拉粉丝,但市场在腾讯、阿里和各路资本的裹挟下,早已用脚投票:摩拜和ofo二选一。其余玩家,基本出局。

  在被问及,回想起来,觉得是自己没做好?还是资本面前,无能为力?丁伟回应道:“我认为没输给他们的人,团队也没输。但融资上,犯了大错。刚开始有投资方找我们,都是小投资。我们也挑,但看着摩拜ofo都是几个亿的融,我们只是几百几千万。说实话,有点瞧不上。当时也没缺钱,觉得能做好,后来找个商贸集团,说要长期投我们,后来我就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但你知道的,融资这事,前后谈了三个月,失败了。”

  更糟的是,丁伟家的珠宝和其他生意,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毫无疑问会波及到旗下的每一宗生意和公司。

  “跟我爸妈有债务纠纷的人到公司来找我爸妈,我爸去天津了,讨债的问‘丁总在哪?’,有人指着我说是丁总儿子,结果那人‘啪啪’打我两巴掌,我就懵了。我问我爸怎么了,他说‘没事儿’。后来我妈告诉了我实话。”据丁伟讲,自己在町町并没有实际财务权,“当家不做主”。今年8月,町町单车资金链断裂倒闭,15万用户3000万押金被挪用,此时,法人代表已变更成丁伟的父亲。丁伟父母因为家族企业失败,涉嫌“非法集资”被抓;由于是公司股东,丁伟也一度被牵连,在看守所里度过40多天。

  丁伟说,看守所的日子让自己“从慌张变得平静”。丁家在当地颇有名气,里面的人都很关照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二代”,“他们说,‘二代’,你得挺住,你们家就剩你了,没出息就完蛋了……很多鼓励的话。”

  走出看守所的丁伟,除了一句“如果想卷钱走,我就不造那么贵的车”,不再为自己辩解。但说起父母,他只希望拖欠款的供应商、债主和用户“收起恶意的猜测和谩骂”。他说,“连我自己都觉得爸妈会给我留钱。这么大事儿,至少给我留点钱。结果连他们律师费都是我在凑,爸妈是撑到最后实在没钱还才进去的。如果想卷钱跑,弄几千万可以往国外跑,有亲戚,他们一直撑,后来借高利贷,一辈子的积蓄都垮了,整个家族生意全没了。”

  从腰缠万贯,到几乎身无分文。丁伟只身来到北京东南五环外的小厂房,住着员工宿舍,在朋友的公司做直播赚些钱。他把微信改名叫“二代”,头像是自己的宠物狗,签名是:如今一个人,一只狗,装备全靠打。

  采访后,丁伟婉言谢绝了笔者提出的饭局,用手机给自己叫了份外卖。他说,也在想着翻身的计划,但还不成熟。他乐于接受善意,但不喜欢施舍。“微博微信上,总有人留言鼓励我,话费被充了好几千,都不知道是谁。但我为什么开直播?因为那是挣钱,但我不喜欢施舍。你懂我意思吗?”

  舆论焦点:押金之问、跨界之殇和共享“伪命题”?

  一、 押金之问

  “为什么押金如此敏感”?业内人曾告诉笔者,虽然企业都承诺不为他用,但不会有企业会让每分钱老实地趴在账上。第一,这是海量用户带来的“无息融资”,是巨大的诱惑;第二,企业日常造车、运车、运营,成本开销巨大,靠单车使用费绝对无法支持,如果企业现金流运转出现问题,可能让资本加重观望、停止跟进。

  二、跨界错觉

  共享经济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跨界,玩起了互联网生意。如果传统商业的逻辑是面对面,真刀真枪,概不赊欠;互联网风口则是烧钱游戏,挥刀自宫的打法:看谁狠,打退打死对手,垄断市场后,重新定价和拓展商业模式。

  很多跨界者的想法是:先下手,做好了逆袭;做不好卖给BAT。但如今,遍地“接盘侠”,恐怕是一厢情愿的错觉:跨界创业,做不好,就死了。

  三、共享经济伪命题?

  最近,越来越多的舆论质疑“共享经济的虚假繁荣”。这两年,从O2O大战、到共享单车。不同的形式下,本质是商业需要进化,业态融合,提升效率。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商机和独角兽,也有因为低估资本的残酷和市场的风险。

  共享经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监管的进步:不再“一刀切”地搞准入和牌照制,在鼓励中引导和规范。也许,未来不会有独立的互联网经济,商业的逻辑会被重新定义,商业也会回归本质。

  未来随着竞争加剧、政策发力,共享单车行业必将加速洗牌。企业应积极探索多元化、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相关部门也应落实监管责任,如此,共享单车才能骑得更远。

  根据人民网、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