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上午,一道嘹亮的汽笛声在南昌铁路口岸一期项目验收现场响起,首列赣欧(亚)南昌——河内国际货运班列徐徐从横岗站驶出,一路向越南首都河内驶去。这标志着赣欧(亚)南昌——河内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我省又新添一条对接“一带一路”的国际货运大通道,对江西出口东盟国家货物具有深远意义。
据了解,首趟赣欧(亚)南昌——河内国际货运班列挂运33个40英尺集装箱,满载汽车配件、盐化产品和办公设备等货物,全程运行1700余公里,预计5天后抵达越南河内安员站,运输时效比江海联运模式节省15天,运输成本比公路运输低50%。
继越南岘港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东盟迎来了第二个“主场”——菲律宾马尼拉,在10日至16日举行东盟峰会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相继举行的重量级国际性会议反映出东盟国家的共同愿景,即强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捍卫多边主义共绘发展蓝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东盟一体化进程。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时举行的还有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对话会。会上,与会领导人围绕“合作挖掘新动力,构建全面联通和一体化亚太”这一议题进行讨论,共商亚太经合组织同东盟合作事宜。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束后的共同宣言中,与会领导人承诺进一步协调行动,使APEC继续成为全球和地区经济增长和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区域经济架构的主要贡献方,欢迎各成员促进本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倡议,还承诺加强APEC与各区域、国际机制和论坛之间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宣言特别提到,祝贺东盟成立50周年,并赞赏东盟对地区发展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随后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峰会和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令东盟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会议的主题是“拥抱变革,融入世界”,这表明随着近年来本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东盟决心和其对话伙伴国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今年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和10+3合作启动20周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会议将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反恐合作与安全、中国-东盟合作等议题。中方关于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将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菲律宾财政部长多明计斯近日在中国-东盟银行协会第七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东盟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影响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中国和东盟为促进贸易而采取的行动是“菲律宾的幸运”。“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东盟一体化并密切经济合作,东南亚各国将从中受益匪浅。“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堪比长城的建设,但与长城不同的是,这一举措强调加强合作,而非排斥互动。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对贸易伙伴的基础设施进行大力投资。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也提出“大建特建”计划,将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现代化项目,改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通,以吸引更多投资,实现菲律宾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多明计斯介绍说,中国还将为菲律宾“减少基础设施赤字,提高投资流入以促进增长”的努力提供有力支持,象征着两国关系更加密切。此外,由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世界银行共同出资的大马尼拉地区防洪项目,标志着新的资金来源与传统发展资金来源间的融合。
此外,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将举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启动以来的首次领导人会议。参与RCEP谈判的16国领导人将回顾谈判取得的进展,听取成员国经贸部长准备的评估报告,为下一步的谈判提出指导。东盟主导的RCEP若达成,将形成一个人口约30亿、GDP总和约21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约30%的贸易集团,并可能促成更大范围亚太自贸区的实现。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1月至7月,中国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14.5%,高于中国整体贸易增速。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有望实现到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的目标。明年则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实现升级,东亚合作将迎来新机遇。
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指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靠“单打独斗”实现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平台,让互联互通变成可能。
东盟国家处于“一带一路”的陆海交汇地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方向和重要伙伴。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说,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在东盟已取得较大进展和显著成果。政策沟通卓有成效;以高铁“走出去”为代表的设施联通建设加快,一批基础设施旗舰项目成功落地;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正式生效,以产业园区为抓手的国际产能合作紧密推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快速提升。双方都同意进一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各国整体发展战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低迷,一些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一旦“逆全球化”形成气候,处于发展阶段的大部分东盟国家将深受其害,如何抵制和消除“逆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是东盟国家必须共同面对的难题。
“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参与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实施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形成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振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实现发展空间更平衡和收入分配更平等注入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建设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来,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联手“一带一路”,已经成东盟国家度过困难,搭上经济全球化列车的最佳选择。
在最近举行的东博会上,与会代表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区域合作机遇和抵御“逆全球化”风险给予了积极反应。文莱苏丹哈桑纳尔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开发、贸易、金融、投资和最为重要的人员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深信,中国将加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开放,支持包容性贸易。当前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格外重要。”
越南常务副总理张和平表示,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贸易壁垒以及保护主义挑战背景下,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仍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成为全球经贸与投资增长的亮点和积极的动力。
密切的人文交流,是双边合作得以持续推进的民意基础。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是促进中国与东盟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双方互派留学生接近20万人次。仅广西就与东盟各国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016年,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超过12万人,东盟在中国留学生超过8万人。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各国民心相通和人文交流,将不断加强双方合作,为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代表着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方向,致力于连接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各种挑战和难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世纪工程,不仅促使商业发展,更促进文化革新。“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是生动而充满活力的文化,打破地理局限,基于互联互通、互相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重新塑造。“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劲需求,必将成为拉动东盟国家与中国开展更深入的人文交流。
日前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一带一路”亚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30个亚洲国家的77所孔子学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与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这是孔子学院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尝试,旨在为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建设贡献力量。根据协议,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不仅将为工业园区泰籍和其他外籍人士提供汉语培训,还将积极开展中泰文化交流活动,为中泰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促进中泰教育、文化、经贸合作。这正是“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下,沿线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人文交流的一个缩影。
根据人民网、中新网、国际在线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