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5|回复: 0

“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人的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3 2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d0cef7b7685bb7d7.jpg

  “只看西方报道,你会以为一场衰退来临。但只要去中国看一看,你就能感受到一种经济内在的活力。”担任过亚马逊中国总裁的道格·葛这样描述中国。

  全球近四成的网上零售交易都发生在中国,现在每分钟就有11家初创公司在中国诞生。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进入“万亿时代”,外商惊呼,中国遍地是黄金。

  经济活力的背后,是中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前沿科技行业的持续研发投入和领先局面。

  研发经费在2016年达到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2%,世界第二;

  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年均超100万件,世界第一;

  全国人才资源总量1.75亿人,较五年前增长43.8%,世界第一。

  德国之声网站专栏作者弗兰克·泽林称,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就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而言,2016年的欧洲和美国都乏善可陈,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之和。

  不知不觉,中国经济从“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边缘,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创新力、智造力,制定出中国标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追随。

  荷比卢工商协会成员扬森·范滕博格认为,中国市场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其活跃度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从长远看,欧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互补性依然大于竞争性。正如《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文件中所指出的,双方未来除了能够继续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寻求契合点外,在新能源、环保、高科技农业等新兴领域亦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在欧洲很多企业家眼中,中国市场的发展走向无疑是未来海外投资的重要“风向标”。

  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认可同样促使着欧洲央行决策层“向东看”。此前,欧洲央行宣布完成了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外汇储备投资计划。人民币不仅在史上第一次纳入了其外汇储备,欧洲央行亦一举成为全球范围内对人民币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央银行。当地媒体对此评论认为,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看好中国未来对世界经济持续作出贡献。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曾表示,在全球保护主义之风渐起,全球化进程遭遇多重不确定挑战的关口,欧盟与中国均需坚定信心,保持合作,双方应共同努力捍卫全球经贸活动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欧盟中国商会此前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17》年度报告显示,六成欧盟受访企业将中国视为首选或前三投资目的地,另有56%的企业表示将考虑在合适时机追加投资额度。

  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6%上调至6.8%。渣打银行表示,在中国经济增长月度分析数据中,7项前瞻性经济指标近期均取得不同程度改善,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内中国经济出现突然放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尽管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一定挑战,但前景乐观,预计今年将成为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首次加速增长的年份。

  花旗银行还将今年第三、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从此前的6.5%和6.4%上调至6.7%和6.6%。花旗银行表示,在高基数影响下,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略微放缓,但仍将保持强劲增长,达成增长目标“几无悬念”。

  此外,亚洲开发银行也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5%上调至6.7%,并将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6.2%上调至6.4%。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亚洲经济展望》报告说,国内消费和进出口增长使得中国增长前景有所改善。一方面,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公共支出不断扩大,支撑国内消费情况持续向好;另一方面,部分商品价格自2016年的低位温和反弹,叠加外需回暖,刺激了上半年进出口反弹。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瞄准欧洲市场的商机。2016年,中国投资者在欧洲直接投资达到350亿欧元,同比增长77%。从实际效果看,来自中国的投资不仅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为当地百姓所知。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了颇具保护主义色彩的外资审查框架草案,寻求在欧盟内部建立一个针对外国投资的审查框架机制。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决定立即在当地业界引发了争议。不少意见认为,这不仅有悖于欧盟始终追求的自由贸易精神,亦会影响欧盟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旗手”形象。无论是瑞典、丹麦等倡导自由贸易的北欧国家,还是经济复苏态势将企稳的葡萄牙、希腊等南欧国家,无不担心欧盟的上述做法会对外国投资者释放出“错误的信号”。

  欧盟布鲁格智库高级研究员、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莉西亚·加西亚·赫雷罗近日建议,中欧应继续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完善世界经济秩序作出应有贡献。她认为,欧洲未来应加强对华合作,尽早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以“一带一路”建设与“容克计划”对接为契机,深挖中欧在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潜力。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怎样“爬坡过坎”搞好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的内容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德国黑森州欧洲与国际事务司前司长博喜文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德国举足轻重。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中国经济走在平稳的大道上。报告强调了改革、创新和减少政府开支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的结构改革已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政府很清楚经济领域的问题和风险。”格里波娃指出,当前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证明中国经济仍很有潜力,可以战胜困难,解决问题,化解风险。

  “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优秀的人才,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和举措,都十分正确。”韩国成均馆大学金融学教授安玉花认为,这些彰显了中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和决心。

  日本富士通总研主席研究员金坚敏尤其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创新的内容。他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创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进一步强调人才在创新中的决定作用,创新重心从量的扩大转移到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创新对发展的引领实效。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取得大量的创新成果,有效发明专利已超过100万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后如何将这些创新成果应用于带动经济发展上,报告提出了新政策新举措,除吸引全球人才外,更强调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放心创新创业,注重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创新不搞闭门造车、更加注重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这一点令人钦佩”。

  拉尔认为,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中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济质量,值得印度学习。

  欧盟媒体《欧洲报道》出版人科林注意到,人工智能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思考如何确保在下一波科技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针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跨境经济活动而形成的由价值观、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构成的治理系统。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如下特点。

  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主流价值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反映了生产要素在全球配置的内在要求,一经问世便迅速取代重商主义、贸易保护等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理论,也相应地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流价值观。正是在这一价值观的引导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70多年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沿着保障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方向不断演进,有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繁荣发展。

  治理规则涵盖广泛。规则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比,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明显的规则化特征,因而这轮经济全球化也被称为基于规则的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演进过程中,规则覆盖面越来越广、内容越来越细致完备。经济全球化参与主体的规则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国际经贸规则的尊重程度不断提升。

  治理机制具有多层次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并不是由单一的国际组织或治理机制构成的,而是由多层次治理机制构成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多方沟通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如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区域合作机制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演进的一个重要特点。区域贸易安排也显著增多,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来个迅速增加到目前的450多个。

  治理主体多元。全球经济治理主体具有多元性,政府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跨国公司、国际性非政府组织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力迅速上升。

  治理行为的强制性较弱。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不存在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世界政府,而是以沟通、协调、磋商、谈判为运作方式,主要依靠各参与主体的合作来实现治理目标。世界贸易组织由于具有争端解决机制而被称为“有牙齿的老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执行协定的强制性,但对违规成员最严厉的处罚也只是授权利益受损方采取贸易报复措施。大多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缺乏规则执行的强制性,一个国家违规的主要代价是国际声誉受损。

  治理体系具有演进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不断演进的。首先,大多数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秉持由易到难、逐渐深化的原则,具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逻辑。其次,随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断有新的议题需要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来处理,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出新要求。第三,随着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不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出现相应变化。影响力上升的国家希望修订现有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演进历史可以发现,开放合作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国际规则旨在推动、维护和规范跨境经贸活动的发展。这反映了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对世界的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也存在诸多不足。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低迷期,这些不足表现得更加突出,因而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加速变革的关键期。作出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要求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变革。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大幅上升,在吸收外资中占比已经超过一半。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贡献了约80%的全球经济增量。但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投票权、话语权分配并未充分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的这一革命性变化。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投票权和话语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民主化,切实反映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银行份额的调整、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等改革,拉开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民主化改革的序幕。

  全球收入差距急剧扩大要求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包容性。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规则,本质上是有利于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不公正的国际经贸规则,导致国际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前,全球收入的基尼系数高达0.7,收入不平等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国际经贸规则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调整。

  一些发达国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方向性选择。发达国家总体上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但也面临传统产业空心化的挑战。这本来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全球分工的结果,但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内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存在缺陷,其国内收入差距扩大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这一问题,加之互联网推动了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思潮的传播,发达国家的一些群体错误地将本国的社会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归咎于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优势”。近年来,美国一改多年秉持的自由贸易主张,要求进行所谓“公平贸易”,试图将国际经贸规则的调整引到对自身更加有利的方向。欧洲一些国家内部也出现了日益强烈的反经济全球化情绪。经济全球化走到了十字路口,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方向性选择。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碎片化与低效率,已经难以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面临的新问题。经过数十年的演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区域贸易安排纵横交错、叠床架屋,加剧了治理体系的碎片化,降低了治理体系的效率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性。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培育经济动能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信息技术进步、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进入加速变革的关键期,呼唤推进改革的新智慧。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成为共识,但对于变革的目标和如何变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观点。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片面坚持本国利益优先的观念和做法只会带来国与国之间更多的矛盾和冲突,合作共赢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大国应从大局出发,以对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寻求共同利益,推动达成共识,负责任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不断提升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公平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全球经济治理的效率与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处于加速变革的关键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引导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更加公平高效和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

  坚持合作共赢,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大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逆转。但也要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反全球化声浪与政策取向可能在短期内令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对这种风险要高度警惕、做好预案。应当认识到,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局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因此,变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是要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要不断完善现有治理体系。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定不移地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例如: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地位,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新协定的谈判,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成果;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平台,并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发挥作用,共同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从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区域经贸安排,坚持权利与责任平衡的原则,尽量照顾各方关切,加快区域贸易安排谈判进程;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等等。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决策机制正在从美国一国主导演变为“集体领导”。美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愿下降,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转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将更加积极地参与“集体领导”,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一是明确变革目标,即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二是贡献新的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中国将坚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努力使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三是分享中国发展经验。中国30多年开放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创新宏观调控、扶贫减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通过与国际社会共享经验,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四是贡献中国倡议。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要深入研究各国的共同利益,积极提出国际合作新议题、新倡议。

  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方案,应着力增强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的能力。一是加强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的研究,增强提出新理念、新理论和新倡议的能力;二是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能力;三是树立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开放安全观,妥善处理开放与安全的关系,以开放促进技术升级、制度完善,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四是高度重视全球经济治理人才的培养,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和支持更多中国公民到国际组织工作。

  根据新华社、中新网、经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3 03: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