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2|回复: 0

华人简直就是地球上最惊人的经济蚂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4 03: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1a403843a4a28f4.jpg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Society)近日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经济学特聘教授查涛当选世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2017年新当选院士共有20名,查涛教授是其中唯一的华人经济学家。

  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于1930年12月29日成立,是全球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经济学会,聚集全球范围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查涛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中国经济和计量经济学。三篇论文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引述,并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研项目奖励、欧洲中央银行Wim Duisenberg研究基金。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认为,华人是“地球上最惊人的经济蚂蚁”,并且有无与伦比的经商管理能力。他认为华人对东南亚贡献巨大,其成功原因则是因为骨子里有文化的力量。

  郭鹤年在《郭鹤年回忆录》中表示,这些来自中国的无名英雄到东南亚不仅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也乐于“吃苦”。“那些迁徙和开辟丛林的华人,种植橡胶、开辟锡矿、经营小商店。这些中国移民执行了这些艰钜的任务,创造了新的经济。”

  他指英国人是优秀的行政人员,他们扮演“挂名业主”的角色,坐在伦敦、新加坡或吉隆坡的会议室或豪华办公室里,帮助建设东南亚的则是华人。他说,印度人在开发东南亚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华人才是建设经济的主要力量。

  他指出,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他们非常饥饿,渴望成为移民,他们经常赤脚,只穿单衫和裤子。他们会做任何工作,因为有收入意味着有食物和住所。华人企业家是有效率和成本意识的,当他们寻找专业知识时,他们知道如何谈判。他们比任何人都努力工作,愿意吃苦。华人简直就是地球上最惊人的经济蚂蚁。”

  郭鹤年赞扬良好的华人企业管理是首屈一指的。“在我70年的工作生涯中,还没有看过任何人有类似的管理方式。”但这不代表华人企业是世界上最富有或最大的企业。他说,如果与通用电气,或者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相比,许多华人企业其实是小巫见大巫。

  郭鹤年认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拥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强大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体制。但东南亚华人身处的环境欠佳,也没有国家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但依旧取得蓬勃发展。

  他说:“在东南亚,华人往往受到苛待和鄙视。无论你在马来西亚,苏门答腊还是爪哇,当地人都以贬义的方式称呼你是Cina,发音为Chee-na。”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从赤道向北延申至7纬度的东南亚区域内,就是被誉为亚洲"第五小龙"的新兴工业国家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10名富豪中就有7个人是华裔。如郭鹤年,享有“亚洲糖王”与“酒店大王”的美誉。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证券、银行、传媒,到粮油,他就像成吉思汗开疆拓土一样,不但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王国,更让这个商业王国持续向上,旗下仅香港和新加坡的部分上市公司市值就近1500亿港元。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布斯》杂志几乎每年都把郭鹤年列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

  2011年3月,《福布斯》全球超级富豪榜出炉,现年87岁的郭鹤年以164.88亿美元(500.4亿马币)的财富蝉联马来西亚首富。同时,他也是马来西亚唯一进入亚洲十大富豪排名,名列第7位。目前,他名下拥有玻璃市种植、彩虹产业、联邦面粉、香格里拉、拉曼锡矿、马国际船务、太平洋航运等数家上市公司,其贸易与融资网络涵盖东南亚、香港、台湾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在亚洲,70年代中期他大举进军香港,建立起庞大的“香格里拉”酒店王国。80年代他又进军电视业,成为香港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80年代后期,他率先在北京投资建立具有标志性的现代建筑——国贸中心,到目前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金龙鱼食用油,他的商业王国涉足每一个角落。

  时至今日,郭鹤年的商业王国不但横跨整个亚洲,而且扩展到巴黎、圣地亚哥、温哥华、智利等地。公开资料显示,以郭鹤年为首的郭氏家族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丰益国际、马国际船务、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等10多家上市公司中拥有控股权。

  与李嘉诚等耳熟能详的顶级富豪相比,郭鹤年显得异常低调,郭鹤年不爱慕虚名和参与政治,即便是控股的《南华早报》,想多了解一点他,也绝非易事,郭鹤年异常的低调给他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郭鹤年的经历,是众多华商的一个范例,本文主要讲述的主人公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郭鹤年继承了父亲经商的良好基因,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成立力克务公司。公司从杂货店,卖米卖面起步,慢慢地生意范围扩展到船务经纪、船业以及胶粘剂制造,生意越来越红火。1965年,公司改名为郭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成为郭氏家族在新加坡的大本营。

  1948年,郭鹤年创立新公司的第二年,父亲郭钦鉴病故,政府为纪念他对新山的贡献,特意将市内的一条街命名为郭钦鉴路。

  郭钦鉴病故后家族生意由郭鹤年母亲郑格如接管。母亲郑格如不想郭家由于分家而衰落,她建议郭鹤年与他的哥哥及堂兄弟们联手重新创业。郑格如的提议得到认同,不久郭兄弟公司组建,不到26岁的郭鹤年成了郭氏大家族的“掌门人”。

  事实上,郭家三兄弟都很出色。只不过,郭鹤年的两个哥哥主要在政治方面发展。郭鹤举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马来西亚出使荷兰、比利时、前联邦德国等国家,并曾被委任为马来西亚驻欧共体首席代表,返国后还担任了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职务。而郭鹤龄则是马来西亚共产党内一位著名人物。

  1949年4月1日,郭鹤年与他的叔伯、堂兄弟们联手,合股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自任董事长,主要经营的依然是大米、面粉、蔗糖的进出口业务。由于善于掌握供求规律、经营有方,生意一直很红火。但不久英国殖民政府重返马来西亚,局势动荡不安,1952年,由于二哥郭鹤麟参与马共游击队死于英军围剿,郭家也受到监视。不久,郭鹤年也从马来西亚前往英国避难5年。

  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郭鹤年敏锐地看到,随着英国传统势力的消退,马来西亚政府急需发展进口替代工业,以走上经济独立发展道路,消费品市场前景巨大。尤其是马来西亚的食糖供应,完全依靠进口,价格被控制在外国商家手中,甚至一段时期,食糖价格挺升政府当局毫无办法。郭鹤年敏锐地察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黄金机会!早在伦敦期间,郭鹤年就已悉习研究了企业经营的方法和学习商务知识,尤其对糖业的经营做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了如指掌。郭鹤年到达伦敦的这一时期,伦敦及纽约的白糖期货买卖也非常活跃,让他着迷兴奋。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对糖的买卖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因此,立刻从英国返回马来西亚。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为郭氏公司的发展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将力克务公司改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二是在新山市创办明田(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开始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1959年,郭鹤年与马来联邦土地发展局合资,在槟城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炼糖厂,即马来西亚糖厂。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体制。后来他又从泰国购入粗糖,在自己糖厂加工后运销到各地,并通过设在香港的商品经纪公司销往中国。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虽说左右逢源,赚了不少钱。但贸易战也让郭鹤年意识到,马来西亚虽有炼糖厂,但没有原糖,糖的价格受外国商家控制,要想在糖业上进一步发展,必须自己生产原糖。1968年,郭鹤年又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位于玻璃市州约1.44万英亩土地,种植甘蔗,增加原料来源。从事蔗糖的种植和提炼,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在短短几年内,他就控制了马来西亚的蔗糖业,获得了巨大利润,并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当然,1962年,郭鹤年的糖业生意也遇到了一次严峻挑战。这一年,马来西亚市场上的白糖供应量突然剧增,这些来自中国的白糖,价格比郭鹤年更便宜,让他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找到了应对方法。郭鹤年用商船从印度运来比中国更便宜的印度糖,很快夺回了失去的阵地。经此一役,郭鹤年声名鹊起。第二年,他结识了印尼首富林绍良,并供应白糖給林氏旗下的布洛公司,将版图扩至印度尼西亚。也是通过这场白糖贸易战,郭鹤年与中国外经贸部结缘,此后,中国通过在香港的商业机构与郭鹤年合作经营食糖生意,并且委任其作为中国相机、颜料以及电冰箱在马来西亚的总代理。

  在整个60年代,他不仅参与食糖的生产和提炼,同时积极从事国际糖市交易。在20世纪70年代的鼎盛时期,郭鹤年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糖业市场的80%、全球糖业市场的10%。

  在盯着糖业生产的同时,郭鹤年还关注着销售市场情况。1970年,他大胆决策,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在赢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震惊国际糖交易市场,年仅40的郭鹤年赢得"亚洲糖王"的美誉。成为国际糖市叱咤风云的人物,被世界同行公认为世界六大糖王之一。

  如果说糖业构筑了郭鹤年企业王国的基石,那么“香格里拉“酒店堪称王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1971年,在挖到糖业第一桶金后,郭鹤年抓住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机遇,在新加坡创办了他的第一家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这个极富浪漫色彩的名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也使得香格里拉酒店一鸣惊人,盈利甚丰。

  当时,来新加坡的商务旅客越来越多,高级酒店供不应求,郭鹤年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资建成新加坡第一家五星级的豪华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酒店占地十五英亩的花园景致,舒适优雅的客房,加上亚洲人的殷勤好客之道,一登场便连创佳绩,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

  据说,郭鹤年自幼喜读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撰写的《失去的地平线》(LostHorizon)一书,书中描写了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Shangri-la(香格里拉)——一个安躺于西藏群山峻岭间的仙境,能让栖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当时,该书获得了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而若干年后,郭鹤年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找到灵感,为亚洲创造了一个“酒店业巨子”,一个“酒店帝国品牌”。在他创办的酒店中,只有最高档次的五星级宾馆才能被命名为“香格里拉”。更有趣的是,香格里拉集团的每一家酒店都会向来宾赠送《失去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而香格里拉酒店的优质服务,完美憩静的环境,正与这个弥漫着神秘色彩的名字如出一辙。

  郭鹤年趁热打铁,在酒店业上大举出击,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在郭鹤年的悉心培植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一个跨国性的酒店网络。据美国《HOTEL》杂志2002年7月对世界100强酒店集团规模排列,香格里拉排名46位。郭鹤年先后在澳大利亚、中国内地、斐济、香港、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台湾和迪拜、马尔代夫、阿曼、卡塔尔和印度等亚太地区建立了90家酒店,客房量超过20000间。成为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多年以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亚洲酒店业树立了卓越的服务典范。他也因此赢得酒店大王的美誉。

  目前在中国的香格里拉酒店已经超过60家,其中长江三角将成为香格里拉酒店覆盖最为集中的地区,除已经开业的南京、杭州、常州等地酒店外,苏州、无锡、宁波、舟山等城市。在上海的酒店数量达到5家(静安区1家,浦东新区3家)。

  向旅馆酒店业进军,事实证明他的眼光不凡。20年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酒店集团,总资产达470亿港元。目前,香格里拉虽是一家纯粹的酒店管理公司,但郭氏家族在几乎所有香格里拉管理的酒店里都拥有大部分或绝对的控股权。被视为世界最佳酒店管理公司之一,目前,总部设在香港并在香港上市。1997年易主。

  20世纪6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进军香港,1963年成立万通有限公司。1974年1月,他又在香港成立嘉里控股贸易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植物油、粮食、饮料加工、香格里拉酒店、房地产和期货买卖。7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决定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填海成陆,陆续拍卖该地区地皮。郭鹤年毅然与信和地产等地产公司合作,买下了多块尖沙咀东部的地皮,他控制的嘉里及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在此时进行大手笔房地产投资,先后与林绍良在尖沙咀东部地区兴建了拥有720个房间的香格里拉酒店,与黄廷方在尖东建写字楼,与中资的侨光置业合资发展杏花村,与华润合资建港岛香格里拉酒店。此后,他又参与合作永安中心、南洋中心等等地产项目,并同香港航运界巨头曹文锦联手航运业,投资地产的成功,打响了进军香港的第一炮,令郭鹤年名声大噪。

  80年代初,中英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确定1997年香港回归。对1997年7月1日以后的香港,郭鹤年充满信心。他以“人弃我取”的精神,进一步扩大地产投资规模,购入屯门扫管笏一块土地,兴建游艇会及豪华住宅。1984年,他又斥资4亿港元兴建深湾游艇俱乐部。1988年,他的投资又掀高潮,以13.7亿港元向奔达国际购入半山区兰心阁、世纪大厦、梅苑等物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郭鹤年以更大的气魄与层出不穷的手法和战术纵横驰骋,向多行业大举进军。郭鹤年开始将触角伸及传媒和影视业。1988年,郭氏以20亿港元收购香港无线电视30%股权,成为最大股东。郭鹤年和长子郭孔丞进入董事局担任交替董事。1993年10月,他在香港的旗舰企业嘉里集团,以26.5亿港元向澳门传媒大王梅铎收购了香港销量最高、最有影响力的英文报《南华早报》,一度引起轰动。1997年底,其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

  郭鹤年之所以偏爱香港市场,原因在于香港作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的中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便是因为他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郭鹤年的看法是:“危机就是机会,生意人必须保持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现在,他和他的长子郭孔丞都已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香港也已成为郭氏集团的总部和重要业务基地。

  八十年代末期开始,郭鹤年决定大举投资中国内地,成为马来西亚企业进军中国的开路先锋。中马建交,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郭鹤年积极与中国大陆开展经贸合作,投资第三产业和粮油业。据有关部门统计,郭鹤年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达20余项,分布在闽、粤、桂、浙、辽、皖6省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成为最大的海外华裔投资者之一,目前投资超过50亿美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在北京投资的世界贸易中心和近50家香格里拉大饭店,称为大手笔。

  1983年,郭鹤年在北京海淀区建起了中国内地首家香格里拉酒店——北京香格里拉。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的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中国不久,他在北京斥资3.8亿美元与国家经贸部合作兴建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在当时最受瞩目,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香格里拉饭店1987年落成,是当时京城最高、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并投资兴建北京最高档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嘉里中心。

  继北京香格里拉一炮而红,郭鹤年又在深圳、上海、福州、长春、沈阳、昆明、武汉、杭州、青岛、包头、呼和浩特、满洲里和大连等地兴建了约50家酒店,其中北京就有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国大饭店、嘉里中心等。

  从2001年起,香格里拉开始输出管理和资金齐头并进,这种新模式让香格里拉酒店在中国内地迅速扩展,截至2009年5月,香格里拉酒店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开业50家。香格里拉酒店所到之处,都成为当地标志性酒店,在中国内地成功地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

  当然,郭鹤年家族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并不限于房地产和酒店业,他还把投资的触角延伸到了食品业、采矿业等领域,如今不少中国家庭熟悉的金龙鱼食用油,也是他旗下的产品。目前郭鹤年在中国内地建立了深圳、上海、天津和青岛四大粮油生产基地,以及防城、成都、西安、营口等十几个生产加工点,覆盖全国市场,构成庞大的粮油食品生产加工体系。嘉里粮油在中国生产“金龙鱼”、“香满园”、“元宝”、“胡姬花”、“鲤鱼”、“巧厨”、“花旗”和“手标”等16个品牌的食用油。郭鹤年的长子郭孔丞任香港嘉里集团董事局主席。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郭鹤年纵横商场半个世纪,事业上屡创高峰,其成功秘诀是什么?管理一个庞大的跨国集团又有何良方妙策呢?他的商业智慧家族三代而不衰的经营之道可列举为以下几点:

  善捕商机,巧于经营。郭鹤年在四十年代便能创业,固然与他出身在富裕家庭和受过高等教育有关。然而,他个人的胆识、商业意识和判断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郭鹤年在从事企业的生涯中,有一个突出特点即机敏果断,有胆有识,善于判断形势,捕捉住有利时机,进行成功的经营。“做生意如逆水行舟,必须不断向前划,一停下来便可能倒退。因此,我们不能停下来,必须不断向前、不断寻找机会,”他说。当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时,他一马当先,抢先一步,与中国政府合作,投资经营贸易公司和酒店。在国际市场上,他一旦瞅准,就毫不犹豫地去干,使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知人善任,领管之道。郭鹤年对手下人奖罚分明,立功必奖,有过必罚。每次投资取得效益,他不是一人独吞,而是将部分股票分转给有功人员,他集团的领导权分操在15人手中,家庭成员仅四五人。他用人不疑,对公司的决策都由主管人员提出方案,取得他的同意后就去执行,充分发挥这些管理人员的才干。

  除了不断扩建自己的事业版图,郭鹤年对领导之道,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一个企业领导人的成功要诀有三:一是拥有一批强大及有高度效率的经理人才,并与属下的各级员工密切合作,为公司奋斗。“如果你要和别人做生意,必须站在前线领导,而不是坐在数百里外的营帐。我相信成吉思汗在巅峰时期,也是和士兵在前线分享胜利成果的”;二是公平及诚实。领导人应以公平及诚实的态度与所有人交往,平时以礼待人,讲究信用,将会建立良好的声誉。一旦面临困境时,将会得到贵人协助;三是拥有坚强的体魄及精神意志,随时为公司的前途尽力奋斗。对待员工,郭鹤年认为:“员工能否对公司有归属感,与雇主本身是否有公平对待员工,以及给予他们怎样的报酬息息相关。”以他集团属下的公司为例,公司除了给予员工可观的酬薪外,对表现出色的员工,让员工享有公司股权,让他们觉得有耕耘,必有收获。

  郭鹤年说,一生光阴有限,不能一直等。开始做生意时,难免会走一些捷径。以后有一点资本和经验,就不能再走邪门歪道,要走正路和应尽量不要贪心,可能发展得慢一些,但前途比较稳妥。老想走捷径、找邪路,用不正当手段、方式去做,比较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翻船”。他关注事业高瞻远瞩,对人却礼貌谦和。加上他果敢精明,注重实效,家族成员十分敬重他。

  谨慎低调,取得政府部门支持。郭鹤年致富后,一度成为公众人物,但他一向谨言慎行,平时甚少曝光,在一般大众眼中,郭鹤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与大多数商业巨子和社会名流相反,他很少在马来西亚社交界露面,并对时事及政府的某些政策保持缄默。即使对社会上有关他的传闻,也从不出面加以澄清,而采取淡然处之的态度。对大众传媒介而言,他是一个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的人物,他几乎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在公开场合也保持低调的作风。另外,他讲话也言简意赅,做事踏踏实实,不喜欢参与政治。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旅游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维持着一种低调的作风。

  尽管郭鹤年本人并不热衷政治功名,但却十分注意和政界保持密切的关系。早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读书时,郭鹤年就结识了同在该校读书,日后成为新、马首脑人物的诸如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胡先•翁与新加坡李光耀等人,为他后来与政界的往来打下了基础。他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工商部长东姑•拉扎利、马华工会主席陈群川、印尼总统苏哈托等政要交谊甚笃。

  郭鹤年一直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保持着良好关系。1985年,马华公会总主席、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独自负担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社会,引起了广泛注目。

  合作共享,广结亚洲商界精英。郭鹤年能在国际商场叱咤风云,除了过人的商业智慧、胆识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际手腕、广结政商界精英、适时引入策略性商业伙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郭鹤年被国外报界评为“伙伴制经营商业艺术的大师”。东南亚许多著名企业家,比如印尼首富林绍良、泰国曼谷银行东家陈弼臣家族、香港传媒大亨邵逸夫、香港首富李嘉诚等,都曾经是郭鹤年的合作伙伴,如他携手东南亚航运家曹文锦进军航运业,携手印尼商业巨人林绍良进军印尼制糖和面粉市场,他与香港太古集团合作,在中国笔销售可口可乐;他与香港李嘉诚和日本八佰伴合作,在日本札幌兴建大型共管公寓及购物中心;他还与法国最大的食糖贸易公司合作。他结盟ADM、中粮进军中国市场等。

  1984年9月,郭鹤年和中银集团、华润集团以及李嘉诚、包玉刚、安子介、连赢洲和马万祺等20多位港、澳、新实业家集资5亿元成立“港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远东经济评论》指出:“郭鹤年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有能力维持其与广泛的亚洲商人及银行家无懈可击的联络结合,他的伙伴皆为亚洲最有势力者之中的名流,例如泰国曼谷银行的东家陈弼臣家族。”郭鹤年与陈弼臣家族密切的合作关系,以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为代表。陈氏家族在酒店中拥有不少股份,而曼谷银行则是郭鹤年融资的主要助力之一。香港香格里拉酒店还分别有激成集团主席何瑶琨(已故)和香港影视业巨子邵逸夫的股份。80年代末,郭鹤年曾与邵逸夫共同收购香港无线电视,邵逸夫任董事局主席,郭任副主席。后来邵逸夫决定全力发展香港无线电视,他在马来西亚的主业则被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收购。

  根据中新网、经济日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