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49|回复: 0

中国经验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更好的借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5 03: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3c26d872e005b2ed.jpg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促成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金融形态的产生。随着互金体量的不断扩大,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传统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未来,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的互金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

  2013年“一带一路”首次被提出,彼时正逢互联网金融元年,行业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三年多来,“一带一路”通过支持国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建设,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塔乌公路,可缩短塔吉克斯坦南北通行时间5小时;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是巴基斯坦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中亚天然气管线,自投运以来已累计向国内输气超过1500亿立方米……“一带一路”骄人成绩离不开资金融通的支撑,而金融的大力支持则是促进资金融通最有效的方式。

  “一带一路”提倡的“开放、合作、共赢”,实则与普惠金融的使命相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针对如何解决“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面临的融资难题时就强调,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以社区银行、互联网/电信支付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发展。

  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奇子向钱为例,100元起投的低门槛让普罗大众享受到金融服务成果的同时,也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解决了融资难题,实现了用户与平台互惠共赢,这与“一带一路”提倡的“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不谋而合。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带动下,互联网金融冲破传统金融体制的压抑,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重塑了金融格局;通过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了投融资成本,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人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日益紧密,频繁的贸易往来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金融正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创新的新引擎。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所言,强化金融一体化和金融互联性需要更多国家间的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协同合作,加强金融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才能将亚洲等国打造成更繁荣的经济体。

  无论是要将亚洲等国打造成繁荣的经济体,还是引领新的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在在激活了沿线商机、调动全世界的资金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过去3年多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平均每年投入金额约相当于文莱一国经济总量。

  无独有偶,互联网金融在盘活社会存量资产中同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金融机构受限于资金流动性差、审核时间长等原因,导致资产交易渠道不畅,形成了大量资产的堆积,高效、透明、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以金融为本质的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信息壁垒,为有需求融资的企业、个人和有闲置资金却苦于没有投资渠道的出借人,搭建了金融信息服务桥梁,盘活了社会存量资产。

  盘活资金,不管是对于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至关重要。“一带一路”盘活了世界资金,互联网金融盘活了社会闲置资金,作为个人应该如何盘活自己手中的资金,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方式和平台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通货膨胀的当下,如果任由手中的闲置资金躺在银行,无异于坐等财富缩水。其实,如奇子向钱这类型投资门低,操作便捷稳定的互金平台,给投资人提供一种合适的渠道,稳定的收益也能使财富保值提增值,就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未来5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额就将超过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建设中蕴藏着巨大的投融资需求,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得科技金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

  发展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让资金得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创新运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远期红利,转化为近期可见并且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

  为此,陈四清认为可以通过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和大学基金等参与投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融资模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有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013年的秋天,习近平主席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了中国的智慧,也提出了中国的方案。

  四年多来我们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大力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了行动,从愿景转变为了现实,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重要的愿景,就像论坛的主题讲的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客观来看,由于基础设施具有准入门槛高、涉及国家多、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特别是在没有形成网络效应之前,单个项目的经济效益不一定很高,因此很少有金融机构能够独立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来看,金融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提供的金融支持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陈四清表示,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是摆在我们金融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的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创新,搞好相关的制度设计。这是金融界必须要落实好的新的重大的任务。

  陈四清认为,这种新任务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路,金融从业人员必须跳出旧的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用全新的思维来考虑问题,要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期和短期的关系,积极促进当期的投入与长期的产出,社会的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转换。

  这个新任务也要有新的机制,必须突破旧机制,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从项目的准入、项目的审批、项目的管理、风险的防范和发展等重点环节来着手,来探索设计新的流程和机制,保证项目进得来、上得去、管得好,这种新任务也要有一些新的模式。陈四清表示,这种情况下必须打破旧的模式和惯性,来积极探索新的金融服务的模式。“既要考虑以我为主,广泛吸收国际的先进经验,又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方法。”

  他认为这种尝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整合金融资源,完善金融资质的体系。“一带一路”涉及贸易投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既有短期的融资需求,也需要长期的金融安排。金融机构要跳出传统的“拿着产品找客户”的思维模式,立足“一带一路”融资的复杂性,结合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特点,合理安排金融资源,既要满足企业贸易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避险保值等短期需求,又要综合运用双边贷款、项目融资、并购贷款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长期解决方案,真正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第二,创新运用金融产品,提供合适金融工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发展基础设施的主要障碍并不在于资金,而在于让资金得到可持续的投资回报。金融机构如果能够创新运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远期红利,转化为近期可见并且可持续的投资收益,将有助于吸引国际资本。为此,可以通过发行“一带一路”债券,引导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慈善和大学基金等参与投资,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还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融资模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有效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第三,创新设计融资架构,灵活安排融资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属于发展中经济体,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资源配置面临种种的限制。金融机构在配置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条件,创新融资架构设计,以经济效益为导向,兼顾社会效益,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对于一些经济发展落后、亟需上马相关项目打破发展瓶颈的国家,适合采用直接、便捷的融资模式,提升融资效率、实现早期收获。而有的国家经过多年经济发展,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条件实现更高的金融治理水平和要素配置效率。在这些国家就应探索完善项目融资的法律和监管环境,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在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下自由流动、适度竞争,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精细和专业。

  第四,创新推动人民币“出海”,充分发挥人民币作用。“一带一路”合作,货币流通是血液和润滑剂。提高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使用,既能降低沿线国家汇率风险,也是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多措并举,创新推动人民币稳步出海。要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充分利用双边本币互换机制,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加快开发人民币跨境融资产品,推出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清算、融资、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方案。针对主权机构研发人民币投资产品,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发挥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

  第五,创新风险分担方式,健全风险应对机制。“一带一路”国家风险各异,多边合作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临较大风险。部分国家自身实力不足,资金持续投入能力、实际运营管理能力、宏观债务管理能力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金融机构要始终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改变单打独斗、大包大揽的传统思维,创新运用风险分担理念,完善风险抵补和危机应对机制。要充分运用国际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在更大市场范围内分散和管理风险。积极开发各类金融衍生品,帮助企业规避交易中的各类汇率和利率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性。在叙做大型项目时,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担保、出口信用保险、国际商业险等手段缓释风险。在非洲、中东等某些国别风险较高的市场,可以通过引入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拓展风险管理渠道。

  第六,创新打通内外市场,汇聚国际金融资源。“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特点,创新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引导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同并进,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大项目融资的合力,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中资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善于与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对接亚投行、丝路基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发挥他们的资金实力、专业优势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调动东道国的金融网络和本土金融资源,共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自身代理行资源,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陈四清表示,中国银行一直是“一带一路”伟大倡议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我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是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会与大家一道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

  原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哈继铭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中国的储蓄率比较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资金。中国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制造业比较发达。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出,中国以基础设施做抓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有四个比较优势。

  一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特别强。中国钢筋水泥等基础设施的生产能力超过世界的一半。同时,培养了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队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种子基金,撬动其他主权基金或是退休基金以及商业性的贷款,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三是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他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较好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二战”以后,日本抓住了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亚洲四小龙”抓住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抓住了“亚洲四小龙”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如今,“一带一路”沿线相对落后的国家正好可以承接我们的产业转移,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

  四是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验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相对落后的国家提供更好的借鉴。

  何亚非认为,充分发挥金融对资源的配置功能,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有效保障。

  他说,“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创新和深化金融的合作,提供普惠性的公共金融产品,以包容开放的精神推动金融系统化,提升区域乃至全球的金融发展水平。只有在金融领域打造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形成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

  市场化、商业化程度不高,是“一带一路”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水平、国家治理能力都不太足。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国家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政府垄断经营,经济效益比较低,而且很多国家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也有缺陷。还有不少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兼容,表现在支付体系、法律环境、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这些金融网络的建设方面相互不兼容,政策上有差异。何亚非提醒中国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时,对上述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在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何亚非建议:除了在国家层面继续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以外,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应该继续发力。同时,有必要深入了解和妥善应对国际金融领域的激烈竞争,整合国内的资源,形成合力。

  何亚非分析认为,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有很长时间跨国经营的历史,在金融理念、金融产品、服务水平等方面经验丰富。比较而言,中国的金融机构存在差距。而且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可行性研究、市场开拓、融资结构、对外报价等方面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因此,国内的金融机构拓展海外业务,为“一带一路”服务,不仅需要学会在海外“游泳”,还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另外,有必要推动政策性投资与商业化、市场化投资相辅相成。他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项目,通常来说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投资回报的时间比较长,这个困难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投资,也需要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

  据中国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行长郑万春介绍,在支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中,民生银行以多样灵活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供给,进行了具体的实践。

  民生银行构建了“商业银行+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的新模式,服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机构有限的情况下,民生银行积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项目贷款、跨境融资、跨境现金管理、国际信贷等金融服务。创新开发“股+债+证券化”的PPP新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项目股本金融资+银团贷款+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产品的封闭组合运用,统筹PPP产业全链条金融需求,提供一站式、专业化解决方案。目前,民生银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多个PPP模式的基础建设类项目,投放金额超过百亿元,储备项目金额近千亿元。

  同时,民生银行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以供应链金融服务为基础,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包括结售汇、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保函等一系列商业银行服务;综合运用跨境并购贷款、产业基金、并购基金、ABS、发债等产品工具,探索“产业园区+银行办事处”等手段,为中国“走出去”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跨境并购、转移产能等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另外,民生银行在海外机构有限的情况下,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400多家代理行紧密合作,提升了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

  根据新华社、中国财经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1 19: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