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东南亚都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土。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达成的推动跨境电商、互联互通等一系列成果也在展示这其中的巨大潜力。
从投资“印尼版滴滴”到控股越南证券公司,再到腾讯投资的东南亚电商及游戏公司SeaLtd(原名Garena)日前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中国资本“东南飞”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现在的投资和以往的投资已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投资涉及促进设施联通和货物畅通的各个领域。
白明进一步解释道,首先,在投资的需求上,虽然都是以贸易为主要动力,但以往的投资更多是为了节省成本,现在则是贸易与投资的双向需求在互相促进。应该看到的是,最初中企对东南亚的投资,目标性并不明确,更多是在当地找到立足点,而现在的投资已经发展为战略性布局。
其次,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以前对东南亚的投资更多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扮演中低端制造业者的角色,由于欧美是东南亚重要的出口市场,在当地建厂能享受发达国家给予最惠国待遇等优惠政策。现在,中企在信息技术服务、软件、通讯传输等更多领域的主动布局与产业链转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启动了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未来,中国金融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还会更多地出海东南亚。
资料显示,从2012年开始,以猎豹、UC、美图等为代表的工具类企业就出海东南亚、印度;2015年之后,直播、头条等泛娱乐产品也被中国创业者带入东南亚,BIGOLive、live.me、NonoLive、KittyLive先后上线。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东南亚市场。2016年3月,腾讯投资新加坡游戏创业公司SeaLtd,为后者估值37.5亿美元。腾讯还对印尼打车服务公司Go-Jek投资1亿~1.5亿美元。
再次,白明指出,与以往相比,收并购活动在增多。虽然和对欧美企业的并购相比仍有差距,但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比如今年6月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了马来西亚多元资源工业集团旗下宝腾汽车49.9%的股份,以及收购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公司51%的股份。再比如,2016年4月,阿里巴巴斥资10亿美元收购有“东南亚版亚马逊”之称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的控股权;2017年6月28日,看好新兴市场持续高增长潜力的阿里巴巴集团把持股比例由51%提升至83%。
此外,白明指出,和以前中企在海外单打独斗不同的是,现在的境外投资中,合作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的西哈努克经济特区,以及印尼、越南等工业园区。同时,政府政策作用也在凸显,比如,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实施将更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更进一步提升贸易质量。“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机制,中国有能力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白明说。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最新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指出,在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2%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澳新银行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在2016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之中,中国占了泰国吸收外资的14%,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8%,马来西亚的6%。就行业而言,能源、交通运输和房地产行业在2005年~2017年上半年,占据了中国企业向东盟累计投资和建设合同的78%。
最初大量涌入东南亚的是国有资本,如今,民营资本也在加速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王永中指出,近五年来,民营资本对东盟投资的金额和数量迅速提高。与国有资本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能源和公共事业等领域不同的是,民营资本投资偏好分散于计算机、金融、房地产和娱乐业等行业。
不过,大量企业的涌入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产业面临同质化竞争。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部长欧内斯托·佩尼亚近期在一场投资推介会上就表示,当前菲律宾甚至东南亚的社会经济特征和人口特征,吸引了大量中国资本前来拓展市场,但其中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同质化竞争相对严重。
此外,王永中指出,东南亚经济体发展不平衡,东盟各国政策法规尚未实现有效对接,且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中国企业投资东盟难以获取一体化的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应该在投资前做好功课。
近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青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观点,很有深意,这也是证监会首次提出“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这一概念。
而正在这个概念引发市场热议之时,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本周二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制度和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努力展现新时代资本市场新气象,实 现新作为。
里面包含了不少具体内容,不一一在这里提到了。这一番表态也可以看做是对于“建设资本市场强国”这一概念的注解。来看一下我国资本市场在整体规模上的一些数据,截至目前,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3500家,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已经达到11600多家,全国4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超过2.1万家。合计一下,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有超过3.6万家企业,资本市场覆盖面大幅扩大。
就在2017年,包括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罕见地出现了齐头并进扩容的态势,形成了扩容共振效应,各板块间联动效应明显。这确实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值得记载的一笔。
不过,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仍是以中小散户投资者居多,投资者们在进入市场之时,目的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能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而随着资本市场做大的同时,众多的中小散户投资者并没有同步增长财富的收获体验。因此也常常感叹,市场是企业和大资本圈钱的场所,是散户的绞肉机,所谓的股票投资不过是一轮接一轮的“割韭菜”过程。
在周一的《易说》节目中,正好关注了一个数据,根据中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我国股市期末投资者数量已突破1.33亿人。而根据当前两市的总市值增长情况来看,居然还能算出今年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2.31万元。当然,这是个平均数,就如同每年公布的个人收入平均数一样,很多散户投资者都在笑谈自己又被“平均”了一回。数据和个人体验往往会产生很大偏差。
在谈到中国股市的问题时,很多投资者都会直指一个矛盾,那就是认为长期以来,A股市场是重融资功能而不重投资功能。而引发这一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也被归咎为,不断提升的IPO发行速度,和长期存在的“退市难”,而市场中又频频出现各种财务造假、违规减持、内幕交易、市场操纵乱象。以至于,市场多年来是政策市导向、炒新炒小炒差等畸形的投资理念为主。少得可怜的上市公司分红并不是散户投资者们进入市场的原动力,“火中取栗”的价差搏杀是长期以来的主流操作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从规模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期间,中国股市的容量规模也基本上位列全球前列的位置。但“资本市场强国”不能只有融资功能,还需更加重视投资功能,给予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让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也能因为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至于如何实现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的齐头并进,这就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能够把保护投资者利益真正重视起来,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包括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让中国股市告别只重融资的圈钱市,实现投融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
根据新华社、国际商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