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2017第二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民洽会”)在北京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民洽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机遇 助力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新时代社会组织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搭建平台,公益服务,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书记、常务副会长蓝军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蓝军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发挥社会组织平台优势,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民族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是社会组织责无旁贷的责任。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才能创造无愧于新时代和服务各族同胞的新业绩,满足民族同胞新期待。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主任朱维群在讲话中说,三十多年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务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各族干部群众赞誉。希望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配合党委和政府,携手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力量,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国务院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刘续浩在致辞中说,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将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行动,配合党委和政府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平台优势,为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再次推出的一次很有现实意义的举措。
众美集团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吴志慧在致辞中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众美集团作为企业公民,理应在使命面前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并与社会各界一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精准扶贫事业尽责尽力。
当晚,“同心圆梦·美丽中国行”公益晚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携手登台,令整场晚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据悉,本届“民洽会”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由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联合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原住民暨少数民族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商务部、全国政协民宗委、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经济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民主党派中央社会服务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为本届“民洽会”的支持单位。来自民族地区的105个各级政府代表团、900余家央企、国企、民企及44家社会组织、13家海外机构、18家海外企业参加洽谈会,就重点项目、产品贸易、专利技术等举行政府和企业推介、开展对接洽谈,项目签约额达120多亿元。
12月2日下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分论坛“一带一路”与民族事务治理论坛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波兰等国的专家,国家民委、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烟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国内政府部门、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一堂,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分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丁宏教授主持,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明德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朱伦研究员、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黄东辉副主任、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史志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马俊毅编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马克思副研究员等八位国内外学者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问题及其治理状况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专家们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他们认为,各民族在历史上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拓展、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成果,沿线国家从大局出发,才能实现各民族互利共赢。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情况复杂,重视和汲取各国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不同于西方的全球化主张,具有突出的合作共赢特点。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要采用新思路、广视角、多渠道,不仅要注重经济手段,还应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注重民间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基础,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注重发挥责任共同体的作用。学者们也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民族领域的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继8位学者发言之后,与会学者还就共同关心的国内外民族事务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互动。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被写入了党章和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宏大战略构想的背景下,专家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一带一路”战略中民族问题的研究与贡献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踏着北京深秋的落叶,穿过悠长的前厂胡同,精致的院落中传出悠扬的旋律“走,让我们一起走,共拥有共包容,为幸福爱地球……”这是“一带一路”主题歌曲《One Belt One Road》作曲人邢三令在弹唱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希望能做不分国界、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的世界音乐。”这位身穿黑色高领毛衣、举止儒雅的音乐人在采访中对笔者说道。
2017年5月5日,由资深音乐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爱心大使邢三令和媒体人苏赢联袂打造的歌曲《One Belt One Road》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全球首发仪式。动听的歌声回响在“鸟巢”的上空,彼时站在发布会舞台上的邢三令眼神闪烁。
尽管从事音乐创作多年,但面对“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命题,邢三令丝毫不敢懈怠。为了谱好这首曲子,他走访了越南、印尼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各国民间采风,寻找创作灵感。
“‘一带一路’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应该用世界的情怀,用世界音乐人的态度去做。唯有以大爱和家庭为主题的音乐才能最大程度地打动人。”邢三令说道。
为了能全身心地专注于作曲,他选择在深夜创作,往往一写就是一整夜。盛夏夜晚,酷热难耐,豆大的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裳。作曲的过程痛苦而煎熬,邢三令写了又改,改了又删,如此反复,地面上尽是被他撕掉的、不满意的作品。
长达一个月日以继夜的创作,多种不同风格的尝试,前后多达数十次的版本修改,直至最终的定稿已经几乎没有第一版的痕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邢三令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歌曲《One Belt One Road》一经发布便好评如潮、广为传唱。
献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位音乐人用朗朗上口、直达人内心深处的音乐作品作出了表率。
追求纯粹音乐,探寻世界音乐的道路上,邢三令从未停止他的步伐。
1988年,邢三令14岁,第一次摸吉他,此前毫无专业音乐训练的他居然把弦给摸准了。
1992年,他离开家乡山西平遥,被北京武警文艺团体特招入伍,期间,进修于军艺,主修作曲。
1995年,邢三令退伍,一头扎进北京音乐创作的第一线。
多年的经验积累让他收获颇丰,音乐创作也渐入佳境。2017年10月,邢三令作曲的《支嘎阿鲁王》正式上线,这首取材自彝族英雄史诗《支嘎阿鲁王》的同名歌曲旋律动听,恢弘大气,生动地诠释了彝族英雄支嘎阿鲁王测天量地、移山填水的传奇故事。
生长于平遥,创作于北京,立志于做无边界世界音乐的邢三令,多年来常前往四川、贵州等彝族人民聚居的地区采风,从彝族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
“彝族人民大多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我对彝族有着特殊的情感,也从彝族文化中找到了不少音乐创作的灵感。”谈及彝族,邢三令眉宇间多了几分精神。
为了创作好《支嘎阿鲁王》这首歌,邢三令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邢三令说道:“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应该有一首自己的代表曲目。我希望能创作出一首能够代表彝族的成功作品,向中国、向世界传播彝族文化。”
“越是民族的音乐,便越是世界的音乐”,邢三令向笔者透露称:“25年创作生涯的积累让我有了更多的沉淀,我正在创作一个融合中西方旋律、结合古今乐器的音乐专辑,只要用心、用爱去创作,音乐作品便能在全世界传唱。”
岁月的旋律在指尖流淌,不变的是邢三令对音乐的执着。站在民族和国家的立场与高度,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去传唱,这既是他的人生梦想,也是他的音乐信仰。
根据新华社、人民报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