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联办副主任谭铁牛昨在建造业议会午餐会上,以「创新科技:全球新态势与香港新机遇」为题演讲。他认为,香港发展创科有现实需求,亦具备扎实基础和社会共识,加上中央政府坚定支持和特区政府坚定决心,相信香港可打造成具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协同中心。
学者出身的谭铁牛在演讲中提到,世界在未来二、三十年內將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这源于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和意识本质等一些基本科学问题正孕育重大突破,將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理论,而在需求的强大拉动下,新技术发展亦会突飞猛进,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需求和新业态,对全球经济发展及世界格局的调整变革都將产生根本性影响。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可发挥源头作用
谈及全球创科新态势,谭铁牛预料除了前沿基础研究、重大顛覆性技术、绿色健康科技、人工智慧和大数据等领域值得留意,未来国际科技合作亦会日益紧密,合作重点將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网络安全、生态环境污染等全球共同挑战,並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他亦指,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正出现重大调整、走向三足鼎立,由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和欧盟加速发展,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率正快速上升。
对于香港所面对的新机遇,谭铁牛首先提及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和特区政府的坚定决心。他引述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中央支持香港发展创科事业,培育新兴产业,支持中小微企和青年在內地发展创业,又引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指中央希望发挥港澳地区的独特科技优势和开放平臺作用,而国家科技部亦已表明將积极推动香港建设成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
谭铁牛还认为,香港发展创科具有现实需求,例如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將由科技驱动,金融科技对于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不可少,而且香港还具备高校水准高、人才聚集多、专业领域发达等扎实基础,香港社会对发展创科亦有共识。谭铁牛在演讲中亦提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四要素循环概念,指香港可发挥源头作用,推动这一循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运作。
谭铁牛强调,香港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下,通过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和提升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功能,可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和科技协同中心,从而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伟雄是香港特区政府首任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见证香港创科局由无到有的全过程,他形容这个过程“荆棘满途”。为让立法会通过成立创科局,杨伟雄在获任为特首创新及科技顾问后,曾用两个多月时间一对一与近60位议员面谈,平均每位时间超过一小时。2015年11月20日,香港创科局正式成立,这距离首次提出成立建议已过去逾三年。
回顾过去一年多的工作,杨伟雄认为,香港的科创氛围已经开始大幅提升,市民对科创的文化开始接受,谈得也多了,这是政府和私营企业共同推动的结果。不过,香港人还是需要用新的思维看待赚钱,现在的世界是互联网经济,面对的市场是全球市场,创业家要改变思维。香港人以前做工业很成功,“香港人行的”,他说。
在进入政府之前,杨伟雄曾经在技术、创投、商业和学术等领域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时,他是一家光通讯零件公司的创始人。2003年至2009年,他出任香港数码港行政总裁,並成功令其扭亏为盈。2010年至2015年担任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
杨伟雄在港居住34年,期间香港经歷三任港督和三任行政长官的管治。他说,自己一个特別的感触是回归后港英政府变成特区政府,寄人篱下变为“港人治港”,这是很大的改变。回归那年,香港的科创公司不多,但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快速上升。
不同岗位的工作经歷让他切身体验到创新科技工作各方面共融连接的重要性:顶尖的研究机构专业负责做研究,大学给予年轻人创业者的知识,私营投资者做出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政府在政策层面提供良好的科创生态系统。
在杨伟雄看来,良好的科创生态系统包括专案流和再生能力两方面內容。年復一年要有足够多的创新创投专案,同时系统要有再生能力,將尚未成功的专案转化成新动力,继续培育下一波专案。1000个专案可能只有10个成功,但他不想把另外990个专案称为失败。
投资界將估值10亿美元以上,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称为“独角兽”公司。杨伟雄一直对香港出现“独角兽”公司抱乐观态度。他认为香港现在有几家已经很接近,多数是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將来也有机会,这些高价值产业上升非常快,但是香港起步比较晚,需拭目以待。“独角兽是一个心理上的强心针”,他说。
特首梁振英邀请杨伟雄加入政府时,曾经告诉他香港对服务业依赖太大,必须进行经济转型。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公司都是科创公司,科技创新对于香港经济转型举足轻重。杨伟雄认同这个观点,过于倚重服务业不是坏事,但也不是好事,最好的经济是多元化经济。而熟諳互联网文化的年轻人应该去感受和接受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职位,这是一个经济发展的程式。
杨伟雄认为,创新科技对金融服务、专业服务、贸易、旅游等每一个产业都有影响,创新不一定需要科技,但科技必须需要创新,一个可以维持並且有影响力的产业应该至少佔据GDP3%至5%的比重。目前香港暂时未有科技产业对GDP贡献的统计。
目前香港的科研投入约占GDP0.7%。杨伟雄分析,香港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丧失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如今制造业约占GDP的1.2%,香港现阶段的问题是私营企业投入不足,在其他经济体中,私营企业投入通常是政府的两到三倍,这个比例在香港刚好相反。同时,政府推动经济转型也必须继续增加科研投入,把一些工业再建立起来,否则科研投入很难突破1%。
根据新华网、大公网等综合采编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