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6|回复: 0

“医养结合”已经成为了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内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5 2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52d072a290944da88e1abb7dae3bdf6.jpeg

  为老年人提供“医养融合”服务,现已受多数人认可。12日上午,扬子创投与南京美特康宜养堂中医诊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宜养堂中医诊所将“互联网+中医”创新性的加入到“医养融合”服务中,该模式目前已落户建邺区。

  据了解,宜养堂经过7年的发展与实践,在互联网平台“家有爸妈”APP上已积累数百万中老年数据,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些中老年人,完善了一套系统的医养融合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特别针对中老年常见的心血管、内分泌等慢性病,线下以中医中药与藏药为主,进行调理,即:线上“家有爸妈”平台、线下“宜养堂中医馆”相结合服务中老年人。

  据悉,为了加快项目的推进计划,2018年㡳前建成5家线下宜养堂中医馆项目,宜养堂与扬子创投达成共识,共同推动医养融合项目的建设。扬子创投携手南京中医药大学发挥品牌、人脉、专业与资本的优势投资宜养堂,扬子创投将投资千万资金支持玄武、鼓楼、秦淮、江宁、溧水宜养堂中医馆建设。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与老年医疗资源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与医疗资源亟需优化整合。如何有效衔接养老与医疗资源,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我国中医药服务内涵丰富,其具备的医疗、预防、保健、养生等价值也被现今多数老年人所接受,因此,基于医养结合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家庭照顾能力不足

  作为担负家庭责任的年轻人,因从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对老人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抚慰越来越少。

  二、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匮乏

  养老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就业吸引力有限,且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无法享受与医疗机构人员同等待遇。

  三、养老服务机构支持建设运营支持力度小

  上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扶持资金总量偏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同时,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笼周期长、政府补贴少,导致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

  四、政策保障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在传统医疗保障模式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保障参保人的住院治疗费用,社区和家庭的医疗护理保障尚属空白。与医养结合有关的医疗、养老和医保政策受财力限制,对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保障不够,很多护理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做到、养老机构难以免费做到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和上门护理服务。

  对于广大家庭急需一个集“预防、养生、医疗、养老”于一体的中医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一体,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实现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相结合,为老人持续提供中医特色服务,推进中医事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

  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解决这个老龄化带来的难题,尤其是吸引有特色康复保健优势的中医机构参与运营,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二、拓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

  扶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中医医疗机构并申请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同时支持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鼓励综合医院开设分院。

  三、加大养老行业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让有实力的中医院和有经验的养老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逐渐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培养中医专业护理人才,并通过提高中医专业护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吸引更多专门人才从事中医养老护理工作。利用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资源,对社会护理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岗位等级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四、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老年人经济支付能力的支撑,有赖于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健全。可以加快研究设计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老年照护保障体系,探索制定区域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先从商业保险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会保险转型,最终成为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险种,逐步构建各方参与、功能明确、服务衔接、公平高效的老年健康服务和保障体系。

  国家中医药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医养结合的重要内容,即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诊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其中,非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提供的相关服务也可纳入此范围内。

  目标:2020年超60%养老机构有中医药服务

  《意见》制定了中医药健康养老在2020年前要实现的工作目标,即如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二、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密切合作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乡社区,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

  四、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1所以上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五、释放中医药健康养老消费潜力,满足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重点:中医养老机构、医院、社区、人才

  《意见》指出中医健康养老服务的重点:要从相关服务提供机构、中医院与养老机构的合作、社区提供的服务、相关人才、以及整个中医健康养老产业下功夫。

  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机构建设

  ·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养生保健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咨询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使用按摩、刮痧、拔罐、艾灸、熏洗等养生保健、健康干预服务。

  · 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集团或连锁机构。

  · 加强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和能力建设,探索融医疗、养生、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普遍设置治未病科室;积极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设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提升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

  · 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加强康复、护理、疗养等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

  · 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以老年病和保健、康复、照护为主的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并按照《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等相关规定,享受社会办中医政策扶持。

  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

  ·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应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

  · 鼓励和支持公立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民政部门以及社会资本等开展合作,新建、托管、协作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

  · 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后期康复护理场所。

  · 通过建设中医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鼓励中医师在完成所在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进社区

  ·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应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养生保健、康复、居家照护、健康教育等服务,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辐射。

  ·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50%的村卫生室均能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干预和管理服务,在老年人健康档案中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内容并不断扩大覆盖率。

  · 充分发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中医药健康养老中的作用,鼓励中医医师积极参加家庭医生签约团队。

  · 鼓励中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层老年协会等合作,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加强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宣传。

  培养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

  · 加强中医老年病学和中医护理学等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

  · 面向基层医护、养老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知识与职业培训;鼓励引导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填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口。

  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 促进中医药与互联网、旅游、体育、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融合并协同发展,丰富中医药服务形式,创新中医药服务产品,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养生保健机构和中医药科研机构、院校、企业,研发、改进、推广面向老年人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

  · 积极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服务产品,为老年人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和生活照护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推进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手段,为机构和社区养老人群提供方便就医和健康管理服务。

  ·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为境外消费者提供高端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健康养老类保险产品,创新中医药健康养老保障模式。

  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 支持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行业组织,支持行业组织研究、制订相关技术目录、服务规范、操作流程等行业标准,逐步建立完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

  · 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失信惩戒以及退出机制,将其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相关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

  · 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推动负面清单制度和第三方认证作为市场管理的主要方式。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机制。

  从规划来看,国务院将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推动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

  尤为重要的是,未来5年内,全国范围内还将积极探索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

  详细来看,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探索形成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包括: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新机构,以改建转型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建为主,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探索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延伸提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此外,国务院还将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吸引境外来华消费,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

  未来5年内,为吸引境外来华消费,国务院将鼓励有条件的非公立中医医院成立国际医疗部或外宾服务部,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多样化服务模式,为境外消费者提供高端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同时,扶持优秀中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中医药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培育一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中医药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中医药院校赴境外办学。鼓励援外项目与中医药健康服务相结合。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尤其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即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特色突出、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创建若干个综合实力强、国际影响力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服务贸易,开发国际市场。

  此外,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10+1)、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在边境地区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区,提升民族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等服务能力,提高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能力。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国家级规划基础上,相关的政策方向也会随之调整。未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

  在用地保障方面,国务院要求各地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对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可根据规定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划拨用地条件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在投融资方面,国务院则要求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支持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加大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支持力度,促进海关通关便利化。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在财税价格政策上,未来5年内,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19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