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6|回复: 0

无国家:东南亚及南亚当代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0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693478fb3c04722ab6556a029338a4e.jpg

  不久前,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召开,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在此间举行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论坛上呼吁,北京若要成为全球文物艺术品之都,还应做全球化收藏,特别要关注亚洲国家的文物艺术品的收藏。

  提及亚洲艺术品,很多国内藏家可能更清楚中国以及韩日艺术品,对东南亚艺术品则相对陌生。事实上,近几年来,作为亚洲艺术品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南亚艺术品早已悄然进入中国,并拥有了一批实力收藏家。

  2007年春,首次由画廊承办,在中国举行的东南亚艺术展——“索卡新观点”东南亚当代艺术展在北京索卡当代空间展出,引发业内人士高度关注。

  2008年4月,香港苏富比首度在香港推出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品拍卖,不但吸引了包括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收藏群体,很多内地藏家也纷纷参与竞拍。

  2010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拍卖成交总额4450万港元,较2009年秋拍成绩增长了33%,多件由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拍品创下了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不经意间,在很多内地藏家对东南亚艺术品尚感新鲜的时候,这些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的艺术品已经悄悄走进了收藏家们的视野。

  事实上,早在8年前,香港佳士得就已在同行中先行一步——将东南亚艺术专场从新加坡移师香港。香港佳士得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部门主管龚若灵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自东南亚艺术品在香港拍场推出,藏家们对其了解与接受的程度逐渐加深,一些内地藏家加入其中。这在拍场的表现非常直接。比如,一件估价4000美元的作品,成交价会达到3万美元以上。

  近三四年来,很多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在北京、上海、台北进行展览。在北京、上海举办的艺术博览会上,也会有一些印尼画廊参加。这些因素都使得对国人有些陌生的东南亚艺术受到了更多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新的中国内地收藏家进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方面,台湾画廊以及收藏家的反应要快于大陆同行。在台湾,不但有很多收藏家在收藏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有些台湾画廊更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业内首先注意到了东南亚市场。

  在众多的东南亚艺术家中,有一批艺术家被关注东南亚市场的收藏家公认为“明星”。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市场表现也极成功的应属年轻的印尼艺术家米斯尼亚迪。

  米斯尼亚迪生于1973年,他一直在作品中巧妙地渗透讽刺和哲学元素,着力重新定义、诠释他周边的世界。他的作品风格强烈鲜明,足以让人一眼就在众多画作中挑选出来。那些带有卡漫风格的作品,与人们熟悉的日本式卡漫不同,在讽刺之余流露着画家独有的幽默感。很多时候,画家所讽刺的对象是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而这些现象往往会引发人们的共鸣,而忽略掉地域或社会的差异。比如,他对人性贪婪的讽刺等。

  米斯尼亚迪的《伸缩喇叭》即体现了这种“讽刺与幽默”。这件作品描绘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探身窗外,在豪华的劳斯莱斯车上高兴吹着长号,看似风光无限。然而细看画面配文,一位女士正在训斥他:“Bisakah kamu main setelah kita sampai!(你到达后再玩可以吗!)”男子则谦卑地回应:“是的,夫人。”画家以图解的方式展示了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令人莞尔之余不禁思考:在表面风光背后,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有趣的是,龚若灵告诉记者,米斯尼亚迪的卡漫灵感并非来自漫画,而是来自于电子游戏。因为画家本人是一个非常喜欢玩电子游戏的人。事实上,无论是漫画文化、电子游戏文化、还是手机文化,这些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影响到这一代的艺术家,影响到他们的作品。当然,城市文化对艺术家的影响也会因人而异,这也使得他们的作品风格不同。

  汉迪维曼·沙普塔拉、鲁迪·曼度凡尼也是杰出的印尼当代艺术家。沙普塔拉拥有直观而微妙的演绎手法,可以将画面物体简化至最基本的精髓。同样擅长这种美学演绎手法的还有印尼知名女性艺术家克丽丝汀·嫒珠。

  此外,很受藏家认可的东南亚艺术家还有素有“印度尼西亚现代画之父”之称的萨勒、史毕斯、菲律宾的朗奴·温杜拿、于一兰、杰拉丁·哈维尔、越南法籍画家黎谱等。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越南的情形有点特殊。越南的老画家市场表现平稳,但可以推出的作品越来越少,四五十岁的中年艺术家作品政治色彩浓烈,年轻艺术家仍在艺术积累期,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当代艺术家。总之,给人一种“青黄不接”的感觉。

  越南法籍画家黎谱(1907年生于越南-2001年卒于法国)是市场上表现比较出色的一位艺术家。在香港佳士得今年秋拍将推出的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专场中,即包括他的一件《白衣少女》。作品描绘了一名身穿白色越式旗袍“奥黛”的女子,着淡蓝色的薄纱巾,斜靠在枕头上。作品布局精简,肖像绘画技法与法国沙龙艺术家的风格十分相似,是黎谱以美女为题的代表作。

  可以看出,在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东南亚艺术家中间,印尼艺术家是表现最活跃的。这与印尼的历史及客观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印尼的艺术发展史比较久远;其次,印尼的艺术市场比较大。虽然艺术市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属于小众市场。但比较而言,印尼艺术市场发展速度比其他东南亚国家都更快;最后,印尼人口众多,这使得它不但拥有更多的艺术家,也拥有更多的收藏家。

  无论是东南亚艺术的领军人物米斯尼亚迪,还是鲁迪·曼度凡尼、朗奴·温杜拿等,都是在最近五年的时间内,经过市场的起伏调整,仍然深受藏家青睐的艺术家。可以说,当人们在观察市场的时候,这些艺术家们的表现是一个重要参照。

  从市场表现看,米斯尼亚迪无疑是非常成功的。米氏作品第一次进入香港拍场还是在几年前,当时的估价只有4000美元,但甫一登场即有两三万美元的价位。之后,他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现在,最高价位已经达到100万美元。只要有新的作品出来,拍卖行的估价基本上以10万美元开始。

  这与米斯尼亚迪对自己作品的市场控制不无关系。据香港佳士得东南亚现代及当代艺术部门主管龚若灵透露,米斯尼亚迪对画廊的规范行为很有认知。有些艺术家会私下买卖自己的作品或将作品直接卖给收藏家,或是同时与很多画廊合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市场上出现多种作品提供来源,难以控制作品价钱。但米斯尼亚迪从不如此,他选择只跟一家画廊合作。最近几年,他的声誉雀起,也从不滥画,作品数量始终控制在一年只有十几张。所以,即使是新作,拍到三四十万美元也没有问题。

  不过,类似这种“很贵”的艺术家仍属特例。多数的东南亚艺术家都达不到这个价位。从市场的增值空间来讲,“离饱和点还差得远”。“当一个新的艺术家出现,他的价位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必然不一样。”龚若灵笑称,在东南亚已经有这样的区别,其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的区别自然就更大了。

  东南亚市场本身已经很大,目前尚未完全发掘出来,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进入拍场。而且,很多收藏家也是刚刚起步。可想而之,将来会有更多新的收藏家进场。

  2008年经济危机后,拍卖行纷纷将焦点转向东南亚这块市场洼地,市场火热度之高颇似当年红透一片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东南亚艺术拍卖专场大都在2008年迁至香港,当年总成交额达到1.67亿港元,2010年达到1.47亿港元。2011年春,该板块的市场行情达到首个市场高点,成交额为1.9亿港元,菲律宾艺术家罗纳德·温杜拿(Ronald Ventura)作品《灰色地带》在苏富比春拍中842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当代东南亚艺术品之世界拍卖纪录。2012年至2013年该板块被认为是亚洲地区的投资新标的,例如瑞银集团当时几年入藏的东南亚艺术作品一度占其收藏总量的40%。

  2013年年初时,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以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为主题的大展:《无国家:东南亚及南亚当代艺术》(No Country: Contemporary Art for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直接促使了其后数年国际艺术圈间“东南亚热”,市场上对于东南亚现当代艺术的藏购需求在过去十年中达到一波高峰。不过正如很多新兴事物的发展规律,在一波急速成长的浪潮过后,接下来便是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冷静期。近几年,东南亚艺术内部发生了许多变化,市场也整体步入调整、稳定期。

  在逐渐被更多区域认知的过程中,东南当代亚艺术的形态也在从特色鲜明转为向国际靠近,这种嬗变是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不过新旧更替的结果也是残酷的,曾在市场高峰期创下辉煌的几位东南亚青年艺术家领军人物,近来却似乎越来越难以引起藏家更大的兴趣。以往现代和当代各占一半的东南亚艺术市场,也在2014年后迅速向着风格独具的东南亚现代艺术倾斜。最近几个季度,由于缺少了好的老艺术家作品撑场面,更导致了香港市场中东南亚艺术板块的整体成交下滑。

  不过在东南当代亚艺术一片低迷的整体态势中,也有新星一鸣惊人。对于藏家结构正逐渐摆脱区域化,审美趣味更加与国际接轨的东南亚当代艺术而言,市场动态给出了一个提示,让它看到了自己脚下的十字路口。

  本季东南当代亚艺术市场谈论的焦点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印尼画家克里丝汀·艾珠(Christine Ay Tjoe)。在香港富艺斯的“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和设计”专场中,艾珠2013年创作的抽象画《小苍蝇和其他翅膀》(Small Flies and Other Wings)经过9分钟角逐,在近50口叫价后飙升至1170万港元,被日本的一位电话竞拍者买下。这件作品的成交价是拍前估价的10倍,不仅刷新了这位艺术家的最高拍卖价格,也创造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最高拍卖成交价。

  “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排队等待收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富艺斯拍卖行20世纪和当代艺术亚洲部主任乔纳森·克罗克特(Jonathan Crockett)说。他一直关注艾珠的艺术生涯。“如果你有幸在三四年前买到她的一幅画,那时候的价格在5万至10万美元。”

  1973年出生于万隆的艾珠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在市场已经默默耕耘了好多年。在拍卖会最火红的时候,她可能只是个还不太被注意到的,安静画着自己作品的女艺术家,但在金融风暴的调整后,艾珠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又极具个性的作品开始为人所关注。

  艾珠很早便以装置艺术、雕塑、摄影及油画作品蜚声艺坛,其中油画作品在2008年之后尤获国际垂青。她的画作特色源自她的构图布局,颜色与线条前后交迭,界线若有似无,深浅互见。艺术生涯早期的凹版印刷训练为她奠下基础,完善其笔下交织的线条和造型,而对铜版直刻技法的研究则使她进而探索并掌握了对细腻线条的运用,成就了如今她对线的运用。艾珠曾说,其作品是一种映像,对她与其他人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探寻其存在的本质,或生命最深刻的价值与意义。而她的画面似乎随着一种特殊的节奏跳动,在观者眼前生动展现了抽象当代艺术之美。

  艾珠的市场表现与其成名的历程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 2006年前后还是5万港元左右,到2011年已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春拍中接连突破了100万港元,至2014年,最高价已达460万港元。

  2016年夏天,伦敦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为她举办了一场个展,不仅展览中作品销路极广,也扩展了艾珠在顶级艺术市场中的知名度。其收藏人群主要为东南亚“70”后的新兴藏家,艾珠作品中对东南亚文化的直接表现,像是一面镜子让他们看见自己所认同的文化和身份。而近几年在亚洲劲吹的抽象风潮也主推了艾珠作品在亚洲的热度,许多亚、欧洲私人藏家以及基金会也对其作品青睐有加。

  除了一鸣惊人的艾珠,能在低迷市场环境中持续有所作为的还有菲律宾艺术家罗纳德·温杜拿。温杜拿被誉为是目前国际艺术界中最令人期待的艺术家之一,他1973年出生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于2009年首次在美国的切尔西泰勒·罗林斯美术馆举办个展。温杜拿经常天马行空地挪用流行文化图像而产生的巨型画作备受追捧,各种疯狂角色在温杜拿的作品中被赋予生命,平面画幅无阻艺术家突显驰骋的想象力。

  如前文所述,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温杜拿的《灰色地带》便以842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当时东南亚艺术品之世界拍卖纪录。而在近几年的拍卖中,温杜拿几乎每季均有抢眼作品出现,如在2015和2016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夜场中其作品《光环》和《森林》均以超估价5倍以上的788万港元成交。在本季,虽然成交量有所下滑,但温杜拿作品的市场表现依旧强势。

  在2008-2013年的东南亚市场高峰中,出现了一批被收藏家公认为明星。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市场表现也极成功的应属年轻的印尼艺术家米斯尼亚迪(I Nyoman Masriadi;1973年生) 。戏剧性、挑衅感、黑色幽默和精彩话语,是米氏作品不可忽略的特征。

  米斯尼亚迪的大尺幅(250×435cm)作品《班珠尔来的人(最后一轮)》在2008年苏富比秋拍中以782万港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东南亚艺术家的拍卖纪录

  米斯尼亚迪作品第一次进入香港拍场便是在佳士得2005年首次“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专场中,当时作品估价只有3万港元,但一登场即有16.8万港元的价位。之后,他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在2008年香港苏富秋拍中,他的三联画《班珠尔来的人(最后一轮)》比以782万港元拍出,当时是东南亚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这个价格最高估价的五倍多——这对一个10年前还在老家巴厘岛上买画给游客度日的人来说非常不错了。

  作品价格的快速成长与米斯尼亚迪对自己作品的市场控制不无关系。有些艺术家会私下买卖自己的作品或将作品直接卖给收藏家,或是同时与很多画廊合作。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市场上出现多种作品提供来源,难以控制作品价钱。但米斯尼亚迪从不如此,他选择只跟Gajah一家画廊合作。最近几年,他的声誉雀起,也从不滥画,作品数量始终控制在一年只有十几张。

  但在2015年以后,米斯尼亚迪作品的市场热度有所减退,虽然每年的上拍量仍维持在平均的水准,但流拍和低估价成交成为常态。在本季,米氏共有3件上拍作品,其中一件不足最低估价成交,两件作品流拍,显出明显的调整迹象。

  除了米斯尼亚迪外;“窗小组”(Jendela Group)艺术家鲁迪·曼度凡尼(Rudi Mantofani),苏普塔拉(Handiwirman Saputra),以及来自菲律宾的杰拉丁·哈维尔(Geraldine Javier)的作品都曾折射出东南亚独特的宗教环境、地域特色和后殖民文化的艺术思潮,并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相当大的市场成功。但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他们的市场表现都遭遇了不同程度调整。

  “从2008年前后进入市场快车道,到如今步入相对稳健的局面,东南亚市场市场变化的表象之下,暗藏的是买家群体的变化。”苏富比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部主管莫锦川表示:“在90年代时,早期购买力主要来自印尼的华人藏家,1996年后又有香港和新加坡藏家加入。2008年我们(指东南亚艺术部门)从新加坡搬迁到香港做拍卖,有争取到菲律宾、泰国以及台湾的收藏家参与竞拍。”多领域藏家的介入,加之当时整体价位较低的洼地价值,直接催生了2008-2013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东南亚艺术市场的逆势上扬。

  2013年后,东南亚艺术在国际美术馆展览中曝光度逐渐增多,由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英语基础优势,东南亚在国际艺术领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亚洲艺术文献库汇整出最常出现在国际双/三年展的艺术家,其中前20名就有5位是来自东南亚。活跃的整体形象也让曾经拘泥于区域化的东南亚艺术受到更广泛领域的关注。莫锦川表示,近年来欧美的机构和个人买家参与东南亚当代艺术竞拍的人数持续上升,而以往对东南亚艺术心存疑虑的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藏家也更多投入其中。莫锦川同时强调,除了以往的市场明星,香港苏富比近几次的“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专场中也出现了很多首次上拍的新面孔,如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上拍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信未来东南亚当代艺术在拍场中的面貌会变得更加多元化。

  除开二级市场和国际影响力的发展,东南亚艺术影响力的提升也体现在区域艺术生态的建设以及对亚洲艺术影响力的扩散中。如2014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建立,并提出梳理东南亚美术史的概念;2015年的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大奖,便由来自菲律宾马尼拉的谷口玛丽亚摘得,这也是该奖第一次跨出大中华区域,走向东南亚。2016年,新加坡唯一的国际艺博会“艺术登陆新加坡2016”中首次开设了“东南亚工作坊”板块,反映及探讨全球化议题对于东南亚区域的冲击与影响。虽然东南亚当代艺术生态圈因为每个国家不同的国情,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但在文化的碰撞中,其影响力仍稳步提升。

  与常常被拿来做类比对象的中国当代艺术相似的是,东南亚地区的新兴艺术同样成长于西方思潮、文化大量侵入的社会土壤中,自己的民族身份认同感在现代化舶来品大量涌入的时候发生了错位。在互联网所引发的全球化大环境影响下,东南亚当代艺术的面貌也在保守与激进两种创作态度之间不断徘徊,反应迅速的市场用行动给出了他的选择,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走到十字路口的东南亚艺术市场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试错和观察。

  根据新华社、雅昌艺术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0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