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5|回复: 0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8 0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7f0e830701f83e08.jpg

  当“强富美高”新南京的蓝图一步步展开,“经济强”的画卷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亮色。

  刚刚过去的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顶住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南京经济发展始终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培育主导产业,在重大项目“牛鼻子”的引领下,产业持续向中高端迈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劲。

  紧抓大项目“牛鼻子”,为经济发展蓄动能

  2017年12月29日,南京华瑞海航综合物流园、协鑫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在江宁开发区空港片区集中开工,两个大项目落地为南京枢纽经济发展再添一把火。

  12月18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722亿元的20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包括鸿海大屏液晶模组及智能电视研发制造总部、正大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产业园、LG电子汽车零部件研发、苏宁IT产业研发综合体等,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再看11月份,2日,总投资136亿元的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破土动工;10日,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自动化企业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区域总部落户南京江北新区;13日,董明珠回了趟南京老家,决定在江宁高新园打造格力国内最大的中央空调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投资100亿元;同一天,楷登(Cadence)电子(中国)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浦口区;17日,阿里巴巴斥资8亿元在南京拿地建江苏总部……

  按惯例,年末往往是招商引资的“淡季”,而南京的大项目引进却以“冲刺”的姿态,在2017年尾跑出了漂亮的“加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动能的跃升。

  从年初清华紫光半导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到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签下总投资4523亿元项目“大单”,纵观整个2017年,招引、培育、壮大重大产业项目始终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乐金化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二期、依维柯汽车生产基地、福特汽车南京测试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上汽大通、中兴光电子、银隆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项目开工,小米华东总部、鸿海和富士康系列项目、中兴通讯智能制造全球总部基地、科大讯飞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不仅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

  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有效扭转了全市经济投资趋缓的被动局面。今年,我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外商投资的同时突破,工业投资在正增长基础上增速持续提升。预计今年全市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0亿元左右、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0亿元,增长10.3%,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

  加速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链成环”

  近日,自开工起一举一动备受关注的台积电南京工厂又有好消息传出——这座高速建设的晶圆工厂有望在今年5月提前实现量产。从2016年7月正式动工,到去年9月设备进厂密集装机,当前试生产的良率良好,原定于今年底量产的计划很可能提前半年实现。

  量产后,台积电南京工厂预计每月将实现2.2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紧跟行业巨头的步伐,欣铨科技、弘洁半导体、楷登电子、新思科技、华大九天、创意电子、美国国际集成电路等一批企业落户,仅江北新区目前就已聚集上百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全部环节,南京距离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重镇”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数年前,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淮大道两边还只是空旷田野,而如今5.4平方公里土地上,南京金龙、比亚迪、南京长安、珠海银隆等60多家新能源车企业“群龙集聚”。由宝马、英菲尼迪等公司的前高管共同创立的FMC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今年落户南京开发区龙潭新城,总投资116.4亿元、规划总产能3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南京已经落户了蔚来汽车、博郡汽车、前途汽车、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一批整车项目,并且集聚了卡耐新能源电池包、国轩三元锂电池、越博新能源等一批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今年全产业链投资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南京一直着力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着两位数增长,这样的态势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得到延续。预计去年全年,我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可达7600亿元,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应用、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增速均超过15%。

  随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结链成环”和形成产业集群,城市产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以新材料、集成电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以云计算、物联网及软件研发、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聚焦主导产业,一批科技型创业企业快速成长

  2017年11月1日,南京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自“十二五”以来,南京已有50家企业上市,实现了企业上市数量倍增,尤其是去年一年,南京共有17家企业上市,居全省首位,充分体现出实体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和后续发展的潜力。

  江苏润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靠软件服务外包起家的上市企业,如今已是南京最有代表性的本土软件企业之一,正从中国软件百强向世界软件百强挺进。自2012年登陆创业板,润和软件的营业收入5年增长超过5倍,利润增长超过6倍。去年3月,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久吾高科在创业板挂牌上市,这家仅有300多人规模的企业,已占有国内无机陶瓷膜市场40%以上份额,在全国的陶瓷膜领域拥有绝对的定价权……正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我市一大批优秀企业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高成长性的科技创业企业在南京“卧虎藏龙”。南京新与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的典型,线上年流水超过20亿元;小视科技研发出全球首创人脸识别静默活体技术,可一秒钟识别出假脸,创业两年企业估值已有25亿元;成立15年,金斯瑞凭借自主创新成为全球最大人工基因合成工厂,世界上每合成4条人工基因,就有1条出自这里……

  不求大而全,专注小而精。无独有偶,这些企业都抓住了“互联网 ”、新能源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高度契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势与方向。去年,我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南京未来的“独角兽”就将从这些科技型创业企业中诞生。

  去年11月,围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南京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展方向,打造“4 4 1”主导产业。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目标更清晰,构建具有南京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取得令人惊艳的更大成效。

  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

  翻开这份2017年万亿元“GDP成绩单”,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数据中一窥南京这一年来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数据一

  民营经济发力

  2017年,南京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00亿元,GDP占比达4成多,表现亮眼。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却是源自于南京对自身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清醒认知。

  纵观江苏全省,苏州民营经济发达,是省内首个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破万亿的城市。作为经济“新秀”的无锡,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占GDP的比重均高于南京,常州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也高于南京。

  南京的民营经济不仅规模偏小,民营经济发展层次也不高。

  正因为认识到不足,南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民营经济GDP占比要达到55%的目标。

  在去年的南京市工作报告中,南京定下了壮大民营经济的目标任务,提出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培育认定100家优秀民营企业。

  在2017年8月24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提出要把南京建设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张敬华更进一步阐述,民营企业家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这一年来,围绕壮大民营经济,南京把重点放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强调政府当好“店小二”。

  通过放开市场准入,降低制度成本,破解“玻璃门”、融资难等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问题,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以2017年南京民营经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上的表现为例。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南京民营经济占全市社零比重达75.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民营经济中私营个体经济活跃,对市场的支撑持续加强。

  数据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支柱产业

  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0%,这标志着,南京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进展。

  2017年,南京提出构建“4+4+1”的主导产业体系。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曾对此解读称,“4+4+1”产业体系核心目的是通过政府在产业方向上的规划,进一步提高南京产业的层次。

  在此轮产业优化升级中,南京实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

  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以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和科技服务业都是南京重点发力的领域。

  2017年,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了59.7%,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南京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高世代液晶面板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台积电等一批龙头项目正加快建设,新兴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这一年,南京取得的进展同样不小。

  南京市代市长蓝绍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通报,2017年,南京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34.4%下降到31.9%。轧钢、水泥、船舶产能累计减少200万吨、572万吨、44万载重吨。

  2018年,南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还将加快。

  南京提出,将推动南化、南钢、梅钢等重点企业布局调整和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除完成年度钢铁去产能任务,还将化解船舶产能20万载重吨。

  此外,南京将重点推进减煤、减化、减铸造,全年关停化工企业40家、整治铸造企业42家。

  数据三

  创新经济动力澎湃

  2017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5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省第一。

  2017年,南京实施“创业南京”英才计划,集聚科技顶尖专家33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17名、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1280名,引领10894名青年大学生创业,21名企业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在省内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

  “创新”是南京2017年的核心关键词,而在接下来的这一年,“创新”仍旧是南京的“头等大事”。

  2017年,南京提出实施“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

  在此之前,52所在宁高校和南京市11个区及江北新区就曾共聚一堂,共同谋划“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大计。

  南京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目的在于将南京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南京亦希望通过争创综合性科学中心来抓紧补齐补全基础研发这块“短板”。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曾表示,南京要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孵化的链条,实现人才、学科、产业联动,并培养南京自己的创新型企业。

  高新园区作为南京聚集创新要素、高端人才的载体和“创新的熟地”。南京整合高新园区对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整合高新园区本质上是为推动南京创新要素的集聚,促进高新区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的发展。

  而新型研发机构则被南京看成哺育创新型企业和发展创新经济的关键。

  2017年,随着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地,标志着,两落地一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批签约落地的新型研发机构,亮点体现在体制的创新上。

  强调新型研发机构“一手抓科研、一手抓产品”,通过“试水”混合所有制,探索让科研人员持股。

  南京撬动了新型研发机构、科研团队和政府等各方的积极性,为创新经济注入了澎湃动力。

  2017年,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即南京工行)紧紧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和总省行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健经营与创新变革并举,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供给、加大投入力度来助推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打造良好金融生态,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TOP1 加强投入,

  创新助力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

  2017年,南京工行以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江北新区为契机,联动上级机构继续加大对江北新区的支持力度,与工银投资共同完成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0亿元债转股项目,并于2017年12月29日完成首笔10亿元投资。这是工商银行在江苏省落地的首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是工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切实降低杠杆率、实现降本增效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意见,有效助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与江北新区管委会、中欧商业协会等签署了中法产业发展基金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并出具了贷款意向书;牵头筹组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一期PPP项目160亿元银团;为台积电集成电路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提供结构化融资35亿元等。

  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江北新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建设等各类项目融资审批金额达900亿元。

  TOP2

  调结构、促转型,

  支持制造业升级发展

  南京工行始终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为导向,以新兴产业为抓手,推动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有力支持了区域优质装备制造业客户的产业升级。成功审批通过南京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园基础设施结构化融资项目70亿元;成功运作南京泉峰汽车“年产150万套汽车零部件”项目;成功投放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7亿元股权投资业务;为上市公司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扬州曙光光电自控有限责任公司68%股权提供并购贷款支持,助力公司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板块的提升和业务范围的延伸。

  TOP3

  推进城市升级,改善居住环境,

  全力支持南京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近年来,南京工行支持了地方多个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主城区、上坊、麒麟、观门口、南捕厅、燕子矶、浦口等多个区域,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累计融资投放近百亿元。

  2017年,南京工行进一步加大了对郊县板块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区域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重点工程,审批通过了“高淳区如意山水三期安置房建设工程项目”“高淳区城北商务区安置房工程项目”“高淳区2017年棚户区吴家等城中村改造项目”“溧水区秋湖嘉苑拆迁安置房工程项目”,共支持保障房建设77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16万平方米。自2017年12月南京市政府确定12家房屋租赁试点企业和13家区属租赁房业务平台企业后,南京工行充分运用自有资源,积极布局租赁住房市场,致力于为租房者构建全场景金融服务体系。

  TOP4

  不忘初心、践行普惠

  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017年以来,南京工行积极响应国家和总省行号召,坚持专项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品创新,全力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一方面,创新实体经济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推出“一键即贷”的网上小额贷款,主动为南京区域3000余户小微企业核定授信16亿元。自2017年9月投产以来,已累计为81户小微企业办理了近1亿元的网上小额贷款,户均余额100万元。另一方面,强化银政合作,与市财政联合推出的小微普惠明星产品——“小微创业贷”,目前已惠及1500余家企业,累计投放91.97亿元,户均贷款307万元,深受广大初创期企业欢迎,成为银政合作支持国家“双创”战略的典范。

  TOP5

  积极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助力打造南京城市名片

  近年来,南京工行一直积极支持南京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功运作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环境提升、夫子庙科举博物馆一二期、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栖霞山老街改造项目、金牛湖旅游度假区、珍珠泉旅游度假区、杨柳湖、高淳国际慢城、溧水无想山、天生桥、可一仙林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金额近300亿元。

  2017年,成功以结构化融资的方式运作了南京牛首山、高淳老街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以全新的融资模式解决资金需求;成功为六合“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建设项目”投放融资,助力提升国家级江北新区旅游品质;为门东地区赤石矶地块旅游文化改造投入3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老门东地区的出新改造。

  TOP6

  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在信贷规模逐渐趋紧的环境下,南京工行创新完善投行产品线,致力于用多样化的融资方式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完成苏宁金服3亿元代理股权投资业务审批,实现49.18亿元江苏信托同业结构化投资和15亿元华泰证券两融收益权理财直投,并为一批优质企业提供了代理并购融资、理财直投、表内外组合融资等业务支持,有效支持了南京实体经济建设运营。通过流动性债务融资、投行过桥融资、备用并购贷款、北金所债权计划等新产品,完成审批和储备了近65亿元新产品投放计划。

  TOP7

  内外联动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利用工行境内外一体化的优势,积极加强内外联动,为南京本地“走出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不断开辟境内境外两个市场。2017年顺利完成中核华兴、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笔内保外贷业务,并通过外汇产品组合、出口订单融资、福费廷业务、内保外贷、网银结售汇、网银单证业务等多种产品,实现了对“走出去”企业的全方位服务。此外,南京工行正积极参与到由中江集团牵头,江苏省政府搭台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项目中,合作正式展开后,将与迪拜分行和阿布扎比分行内外联动为该项目配套金融服务。

  TOP8

  兴产业,聚人才,

  助力新兴产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南京工行围绕各类开发园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先后对三个国家级开发区、空港枢纽经济区、溧水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谷、综合保税区、新城科技园、启迪科技园、海峡科工园、华夏幸福产业园以及20余个紫金社区提供金融支持,每年融资投放超300亿元,为政府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运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为南京软件园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软件园核心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了南京高新区核心区270亩土地的区域场地整理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B、E区项目建设;通过引入合作机构成功筹组30亿元江宁滨江有限合伙制组合式基金。

  TOP9

  双轮驱动,多管齐下

  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建设

  2017年,紧跟政府政策导向,积极支持区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参与南京地区的多个政府PPP项目,有力支持了南京基础设施和产业新城建设。成功牵头组建了70.5亿元银团贷款支持江宁区淳化街道新市镇建设PPP项目,为促进周边城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功运作溧水区产业新城10亿元PPP项目并全部投放,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肯定。

  2017年,在为客户提供传统信贷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以创新型表外资产业务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为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沿海高速(包括连盐段高速和盐通段高速)两段路收费权质押办理合计融资70亿元,为沿江高速审批3亿元理财直投融资及10亿元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贷款、为扬子大桥办理5亿元理财直投投资业务,通过坚持双轮驱动,多渠道满足客户资金需求。

  TOP10

  金融支持南京教育事业发展

  聚焦融资投入、创新实践、产品配置等多个方面,深化银校合作,积极支持南京地区教育事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支持公共教育资源投入。2017年顺利实现“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16亿元项目贷款审批并实现首笔提款,此系迄今为止南京地区最大的民办学校项目贷款。项目大大提升了江宁地区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满足了居民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深入推进银校合作。多部联动配合南京大学完成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审核报销系统升级改造及投产工作,并在南农大和河海大学推广使用;推动南京林业大学银校互联系统上线;积极推进在南大金陵学院校园一卡通系统内投产工银二维码聚合支付,丰富校内支付渠道;开发并推广了多种面向高校学生的金融产品,如大学生融e借、宇宙星座卡校园版、分期乐等,丰富了在校金融生活,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观、消费观。

  西部新港建成区,核心区4平方公里的“低产田”正在“腾笼换凤”,为一座现代化科技新城置换发展空间;中部片区,特色创新产业在此集聚,工业区正在向科技文旅先行区转型;东部龙潭片区,规划中的特色新城已选定合作方,大规模的产城融合开发即将启幕……

  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南京开发区”),一场发端于发展理念变革,并一步步落实到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域的深刻转型,正在推动这座国家级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和产业升级。随着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再提速,一座融合了城市各类综合功能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即将从传统工业园区内“破茧而出”。

  推动城市之变:

  启动传统工业区再开发,打造功能完备的现代产业园区

  诞生于1992年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经数轮开发扩张,空间已拓展到217平方公里。25年的发展,让开发区内集聚了2174家企业,仅在发展最成熟的西部新港片区,就有350多家企事业单位。

  “新港片区是典型的第一代工业园区,这里从业人员超过10万,居住人口却只有区区1.2万。长期以来,每到上下班高峰,400辆大巴班车和7000辆职工私家车驶进驶离,巨大的交通潮汐,让园区和周边道路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园区的生产、办公、生活等服务配套功能几近空白,是典型的有产无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德臣告诉记者,发展到这一阶段,开发区从功能单一的“生产车间”向综合功能园区转型的需求已十分迫切。

  早在一年多前,开发区开始谋划转型升级,并根据园区不同片区的实际情况,逐渐明确思路:按照产城融合方向,补齐补足城市化发展短板,大力推动西部片区转型提升、中部片区功能集聚、东部龙潭新城拓展,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先导区、科创文旅示范区和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这一转型思路和规划,与刚刚召开的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提出的“一特三提升”要求高度契合。

  西部新港片区的再开发已经启动。40平方公里的新港建成区内,棋盘路分隔出来的一片片区域内厂房林立,几乎找不到一块百亩以上的完整土地资源。开发区计划通过规划调整、“腾笼换凤”等手段,置换出土地空间。

  首先启动的是4平方公里“兴智科技城”的土地空间整理。位于栖霞大道和二桥连接线之间的这片区域,是一块传统制造业集中的“低产田”。眼下,开发区正在推动区域内包括汉佰纺织、晓星钢帘线、华久汽配等40多家企业的搬迁,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这里将进行二次开发,打造科技城,实现“低产田”向“高产田”的跃升。

  “不久的将来,地铁6号线将在新港片区设立3个站点,地铁1号线北延到二桥公园后,要再向东延伸到这里。这里将配套国际医院、学校、商业综合体、五星级酒店、总部研发楼,同时划出1600亩土地建设职工宿舍和人才公寓。园区还在推进2000多亩闲置低效用地的再开发,以及200多家‘厂中厂’企业的清理,进一步盘活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开发区国土规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西部片区的这一轮转型,必须‘以亩产论英雄’,提升土地产出率。调整出来的宝贵的土地空间,将用于完善居住、科技研发、总部办公、商务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3年内解决园区‘有产无城’的状况,变‘生产车间’为‘城市客厅’。”高德臣说。

  在西部片区转型的同时,40平方公里的中部片区,正按照液晶谷、红枫集成电路产业园、华侨城、桦墅特色小镇四大组团布局,推进重大项目,打造科技文旅示范区;东部龙潭片区,正在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整体产城融合开发,用10年时间,新建一座拥有35万产业工人和居住人口的高品质新城。

  推动产业之变:

  集聚创新要素,构建“3+3+X”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5月迎来了首辆试验车的下线。从去年4月项目签约,到今年一季度年产2万辆样车的试制线试生产,再到下半年将第二条生产线安装到位,蔚来汽车的发展可谓“马力全开”。

  除了蔚来汽车,在南京开发区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还有长城华冠、FMC等。“短短两年,园区已经和即将引进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已有六个,总投资将达600亿元,涵盖了整车制造、电池和充换电系统、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南京开发区正在大力培育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经济较快增长模式早已不可为继。开发区要实现新的发展飞跃和突破,必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要着力推动特色创新集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高德臣说,近一年来,南京开发区确立了“3+3+X”产业定位,其中,第一个“3”,是指巩固提升、做强做优原有的光电显示、生物医药、装备制造3大传统主导产业;第二个“3”,是指重点引进、做大做强下一代汽车、集成电路、激光制造3大新支柱产业;“X”则是指重点延伸和培育发展“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文化旅游、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新产业和服务业集群。

  新的定位正在引领园区的产业转型方向。如今,开发区在依托中电熊猫、LG显示、德国博世等知名企业做优做强三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蔚来汽车、FMC、长城华冠、德科码等优质项目,努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激光制造三大新兴产业。

  蕴含着未来无限可能的“X”,也在园区蓬勃生长。以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兴智科技园为例,短短两年间,480位市级人才计划及以上人才在此创业,其中包括3位诺奖得主、6位院士、36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累计12.8亿元的社会风投资金投向了园区初创企业。围绕“云物大智”产业,兴智科技园已聚集创新型企业137家,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形成。 推动招商之变:

  嫁接各种资源,利用资本的力量招引优质项目

  产业腾飞,离不开项目支撑。如何收获更多更好的项目,考验着开发区管理者的智慧。

  “近年来,园区的招商理念、思路、模式和举措都在变。”高德臣说,过去招商人崇尚的“四千四万”(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精神,我们要坚持,但是,招商的方法和手段却要与时俱进。

  聚焦“3+3+X”产业体系,南京开发区先后组织招商小分队到德国、美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工业4.0、互联网+、下一代汽车、集成电路等为主题的精准招商,并计划在慕尼黑、曼彻斯特和国内的北、上、深等地设立招商联络处,瞄准高端制造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

  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今的招商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土地招商、政策招商,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项目需求,接驳和嫁接各种资源,比如,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和相关社会资本来引进优质项目。

  这方面,开发区已开始先行先试。围绕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开发区联手社会资本,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于特别优质的项目,专门设立发展基金。开发区已联合南京民企丰盛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了蔚来汽车产业基金,推动后续项目的发展。

  “我们还尝试将一些土地开发项目与产业项目捆绑,利用民间资金参与园区的产业培育。例如,我们对中标参与西部4平方公里低效闲置用地开发和东部龙潭新城开发的企业设定的条件之一,是出资参与设立产业项目发展基金,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引进一定数额的优质项目。”开发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总投资54亿元的FMC汽车项目,就采用了这一模式,吸引了民间资本的投入。

  高德臣表示:“围绕‘创新引领、产业聚焦、环境提升、板块突破’的总体思路和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当前开发区一手抓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一手抓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努力打造高端智造集聚区、产城融合先导区、科创文旅示范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力争为全市和全省开发区的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有益探索。”

  多年来,南京工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通过融资投入和金融服务来助推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支持民生工程,为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总的看,无论是从融资余额、投放量还是净增量,南京工行在地区各家商业银行中均处于领军地位,在工行系统全国同类城市行中均排在前列;无论是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还是支持社会民生发展方面,南京工行均与政府及平台公司、各类企业保持了紧密合作。

  全力支持城市建设升级。根据南京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传统银团贷款和创新融资模式的优势,持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支持投入力度。大力支持江北新区建设,目前已投放和即将投放的区内各类项目融资超900亿元;积极推动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落户江北新区,助力新区打造金融创新中心。

  全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了地铁一号线北延、地铁七号线银团、河西新城理财直投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项目,成功运作溧水区危旧房改造、高淳区吴家等城中村改造、中央路224号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高淳区城北安置房等一批项目,为区域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支持制造业集聚平台建设,成功运作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园、南京软件园等重点园区提档升级项目;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成功运作锦湖轮胎整体搬迁、泉峰汽车零部件等项目;积极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功运作周处读书台、光宅寺、门东东延、牛首山、高淳老街等文化旅游项目;积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上市公司发展,成功运作埃斯顿、金智科技、苏交科、光一科技等多家新上市企业并购及传统项目融资。

  全力发展普惠金融。多年来,南京工行高度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通过持续加强“平台、产品、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不同行业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群体提供了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南京工行支持的南京地区中小企业超2600家,融资总额达343亿元,在地区各家银行中保持领先。

  全力发展民生金融。充分发挥大行政策、资源、科技等综合优势,更高水平地满足老百姓的各类金融服务需求。实现智能银行全覆盖,90%以上的个人非现金业务可自助办理,网点服务能力提升50%,在南京地区同业保持领先。积极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累计发行市民卡超440万张、全市占比超50%,为省人医等二十多所重点医院投产银医项目,每年惠及市民超百万人次,使金融与社保、缴费、交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结合更加紧密,将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落实到百姓生活之中。

  “南京租房,就找工行”。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南京工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出国有大银行的标杆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运用综合实力铸造住房租赁金牌服务,助力南京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为南京市“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南京日报、新华日报、人民网、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3-29 0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