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5|回复: 0

当年那个拍《孔雀》的顾长卫去哪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2 22: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可思议,这是一部由五零后导演执导的作品,而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居然出自顾长卫之手,这位曾亲眼见证过中国电影发展脉络的“中国第一摄影师”,曾交出过《孔雀》、《立春》这样的优秀作品。

1.jpg


与当年很多并肩作战的第五代同仁们一样,他依旧坚守在自己所钟爱着的事业岗位上。而在步入新千年后,从摄影师转作导演的顾长卫,比起他以往的战友们仍显得“保守”许多。特别是和先后投身商业制作的张、陈相比,顾长卫拍摄的几部作品似乎也显得与整个商业体制格格不入,但也却因此而得以保留了难得的人文关怀与深度思考,这份对电影理念的执着也着实令人心生敬意。

而现如今,当顾长卫交出了这样一部主打“年轻观众”的作品时,他所迈出的这一步,其跨度之大也确实令人感到吃惊。

诚然如导演本人所言,随便给某人某事贴标签加以定型固然会显得有失偏颇,但我相信,大家之所以会赋予其一定的标签属性也自有其道理所在,而从顾长卫以往的作品来看,也的确能看到很多的共性。对边缘群体的关注,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对社会风气的隐喻暗示,这都是顾导以往作品中极为典型的风格特征,从《孔雀》里的张静初,到《立春》里的蒋雯丽,再到《最爱》的章子怡也都是如此。而如今的这部《微爱》虽然题材类型完全不同于以往,但其中所试图展现探讨的却也无外乎上述这几点。

《微爱》关注的依旧是怀揣梦想闯荡北京试图实现自我价值的“北漂”群体,讲述的依旧是他们“不切实际”的逐梦之旅如何被残酷现实一一击碎的故事,影片借电影圈中的种种乱象试图反思的也依旧是当下社会“全民谈钱”的不良风气。边缘群体、执着追梦、反思社会,可以说顾长卫所擅长表达的元素又都统统出现在了本片之中。但这一次,当顾导赋予了其相当商业化的外在属性,让电影看似变得更加年轻,也更加迎合当下观众的口味之时,影片反倒像是导演在纸醉金迷的商业体制中迷失自我的一次绝佳见证。平心而论,影片根本无法深入当下年轻观众的内心,仅仅只是停留在让大家伙过把眼瘾的层面而已。

显而易见的是,影片中充斥着太多自以为很对年轻人口味的讨巧设置。微信时代下的全新人际关系、屌丝抱得女神归的情节设置、文艺北漂追梦的艰苦心酸、大众眼中电影圈内的诸多“规则”乱象、惊悚恶搞元素的乱入等等,所有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被一股脑塞入电影当中。看得出,顾长卫是很努力地想要创作一部反映当下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作品,他也确实展现了不少时下年轻人的喜好追求,继而能够让观众发笑、尖叫,这对于已经年过五旬的顾导来讲,确实也挺难为他的。

但遗憾的是,过于追求对人物外在行为表现的一味模仿使得影片对年轻人内心情感的塑造方面显得有些流于表面,对人物情绪变化的铺垫营造大多都来得生硬突然,即使有精彩的部分,也都被那些一味堆砌的“流行”元素所制造的笑料掩盖。影片中似乎没有彻底的伤感,但也看不到丝毫的励志,它所展现出的仅仅只是顾长卫心中自以为的青年群像,他对于年轻群体的认知也依旧被局限在“夜夜笙歌般的狂欢闹腾与纠结于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混乱挣扎”这样的认知层面而已。没有新意,也没有诚意。

正因如此,年轻观众也很难从中得到共鸣,大家更多只能是一笑了之,最多不过是感慨一句“这电影真好玩”罢了。至于电影最后看似美满的结局不仅很难再会让观众对青年群体的处境有深入的思考,同时也更加暴露出影片“浮躁肤浅”的问题所在,打着所谓文艺治愈系的幌子企图麻痹的仍然是观众对现实的认知与思考,而或许这本就是这部影片的目的所在,而这也是当下太多国产电影存在的通病。换句话讲,这部影片的导演是不是顾长卫,其实根本不重要,因为这完全就是一部迎合当下审美潮流的流水线产品,在当下“泥沙俱下”的电影市场里,显得极其的讨巧与谄媚。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心浮气躁的作品,它有着极为简单的目的——通过大段肆无忌惮的狂欢与讨巧设置以赚取观众手中的钞票,而这也完全与顾长卫导演原本想要表达的理念背道而驰。他试图像个十七八岁的壮小伙一样跟上这个时代狂飙突进的步伐,但那显然已不现实,更不可能。与其如此,倒不如像他的同龄人科恩兄弟一样,拍属于他自己青春时代的影像故事,纵然可能也会像《醉乡民谣》里的主人公一样失败到底,但那才是他熟悉的生活,也是他熟悉的青春。一味去炮制拼凑一个不属于自己时代的青春,对任何人来讲都太过困难,《匆匆那年》做不到,《微爱》也同样做不到。

来源:南方周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