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2|回复: 0

从阿里到华策,从杭州到横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4 0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87e0c55c649425f4.jpg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地方“两会”举办期间,如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从文化产业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角度出发,文化扶贫、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消费意识、打造文化特色小镇等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

  “产业扶贫要形成符合自身定位的特色和品牌。除了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文化资源也是值得培育发展的对象,进而形成新的可持续性强的文化产业扶贫模式。”谈及建立文化产业扶贫模式,四川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理事长蔡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采取“一个省级社会组织帮扶一个地市州”“社会组织+企业”等模式助推产业扶贫,打造“一县一品牌”,让社会组织承担一定的脱贫攻坚工作。据蔡凌云介绍,近年来四川省科技扶贫基金会在巴中市恩阳区灌子沟村开展“行走的画廊”公益项目,邀请艺术家在民居墙上绘制壁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旅游景观,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

  文化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与方案。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有助于满足当地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小昆山镇是上海市首批‘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在改善居住质量方面已有成效,但文明素养和生活习惯仍有提升空间。”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松江区小昆山镇党委书记陈永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后,还有一个文化文明涵养的过程。“小昆山镇是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我们将打造‘二陆’文化广场和镇图书馆、市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满足百姓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找到传承本土文明的载体。”陈永明说。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政治、经济、学术发展的诸多原因,如果要说起中国的影视之城,无疑还是要数帝都北京。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机构,最好的人才,几乎全都集聚于京。

  那谁是第二呢?

  放眼望去,人杰地灵的浙江省似乎是仅次于北京的第二大文化产业圣地,而且不知不觉间,包括电影、电视、动画、游戏在内的文化娱乐产业已经成为了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浙江的电影票房不及排名前三位的上海、北京、广东,虽然浙江的娱乐消费能力也不及临近的上海,但是浙江的影视产能却高的惊人,除了稍微落后于首都北京之外,已经走在了全国其他省份的前头。

  究竟为什么浙江省能够成为文化亚军,又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其他省份来学习借鉴呢?本文将为您探究一番浙江的文化之路。

  政策利好下的群龙盘踞

  众所周知,美国被称为世界第一影视强国,但是在影视公司数量上美国一共也就几百家,产能已经完全被中国抛开。

  中国目前影视公司数量已达到1.2万家,仅2016-2017年就新增4000家。如果做一个粗略统计,1.2万家中浙江的影视公司数量占到3000家,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在当前中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政策的支持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最大驱动力,而浙江省正是把握住了这样的政策机遇。

  有数据为证,文化产业已然成为浙江省支柱性产业。2015年浙江全省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实现增加值24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81%。2016年,浙江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逾3200亿元,占全省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8%左右。

  基于这样的增长比例,根据《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有望达到8%以上,产值将高达1.6万亿元。

  超过万亿的目标着实令人惊叹,而这样的数据又毫不夸张,完全是基于现实情况的预测,并非直接提出一个虚幻的宏伟目标。

  截止到2017年,浙江一共有上市文化企业36家,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80家,合计超过100家,仅次于北京,远超临近的同样也希望在文化事业上下功夫的上海以及江苏。

  从阿里到华策,从杭州到横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说到浙江文化类企业的中坚力量,无疑首推杭州起家的阿里。虽然从某种意义上阿里巴巴更属于全国,甚至全世界,没有太多地方局限,但是无疑坐落杭州的事实使得阿里带动了整个浙江的文化产业层次。

  刚刚斥巨资入股万达影业的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一个互联网巨头,2017年建立了阿里大文娱,从最初的起步到现在投资入股万达,阿里整体的投资已经超过百亿,在国内文娱领域的“买买买”规模与另一家巨头腾讯相比不相上下。

  文娱已经成为阿里继电商、云计算之后的最新主营业务。

  以阿里为排头兵,坐拥影业、影城、线上售票、视频平台等三大业务线,浙江的电影地位已经不言而喻;而在电视方面,浙江省更有多家全国领先的企业。其中最优秀的当属华策影视。

  华策最早是从一家“小作坊”起步,2005年成立,2010年上市,如今的华策影视集团已经是集全网剧、电影、综艺于一体的全国影视行业龙头企业,在影视剧产量、一线卫视播出量两方面一直是全国第一,在收视率也排名全国前10,总计共有1万多小时的影视作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起中国电视剧的企业,应该没有人可以忽略华策的名字。集团下还有上海克顿、浙江金球影业、浙江金溪影视等子公司,出品的著名项目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笙箫默》等近年来的知名IP。

  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来说,有许多都是需要头部的顶尖企业来带动,这样从上至下,就可以串联带动起一个产业群。浙江的经验就是如此:电影、视频端有阿里,电视剧有华策等,这样的领军企业一出,整个产业链就会形成带动效应。

  电影电视之外,在演艺和直播端,浙江还有一家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领先地位的知名上市公司:宋城演艺。

  宋城演艺被称为中国演艺第一股。都知道杭州有阿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杭州还有一家在全球范围内主题乐园板块可以排名前10的巨头。

  宋城演艺,原名宋城股份,创立于1996年,2010年上市,如果说华策是第一家上市的主营电视剧的企业,那宋城就是第一家上市的主营演艺的企业。

  宋城已经建成和在建杭州、三亚、九寨沟、桂林等数十个旅游区、全国总计共有三十大主题公园、上百台千古情及演艺秀,并拥有宋城六间房,宋城中国演艺谷等数十个文化娱乐项目。集团产业链涵盖旅游休闲、现场娱乐、互联网娱乐,总资产超过7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宋城不仅有实景演艺,同时也是直播业务的大户,旗下的六间房直播公司营业额占到了整个公司的六成,2017三个季度就为宋城贡献了5.81亿的收入:不仅是演艺,宋城更是直播领域的大佬级企业。

  从纵向上来看,电影、电视、视频、演艺、直播,浙江都不缺领头羊;从横向上来看,浙江更是有许多文化娱乐资源的汇聚点。

  除了上面提到的省会杭州,另外一个最大的汇聚点就是久负盛名的横店。

  这座位于中国浙江中部东阳市境横店镇内,与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相距36公里,距省会城市杭州160公里的小镇成了90年代下半段以及2000后十年中国影视拍摄的乐园。横店影视城被确立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也是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横店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无数的中国电影里程碑式巨作诸如《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等都是在横店诞生的。

  都说中国的影视城是七成亏、两成平,只有一成是盈利的,那横店影视城就是这一成盈利中的佼佼者。横店影城不仅拉动了当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更主要的是构成了横店集团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横店影视”在2017年10月独立上市,在实景基地之余,更是涉猎到了院线的业务。

  横店另外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不仅是横店影视本身,包括华谊兄弟在内的多家影视企业当初因为横店提供的优惠税收政策而注册在横店所在的东阳,早在西藏或者霍尔果斯之前,东阳横店一直都是中国影视企业首选的注册圣地,也正因为如此,整个浙江的影视产业也会在横店的异军突起下蓬勃发展起来。

  从纵向到横向,从点到面,从省会到周边,浙江省的影视文化发展充满了全局性的思路,一方面是政策的明确指引,另一方面也是历来具备清晰经营头脑的浙商在经济转型大潮中敏锐的嗅觉所致。

  眼光长远,实打实干:

  浙江成为文化产业副中心背后

  有浙商的智慧和浙才的苦干

  为什么浙江能够成为仅次于北京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二高地?

  就像杭州能够孕育阿里巴巴一样,这背后的秘密离不开浙江的商业领袖和人才。近些年来被广泛称道的“浙商”成了这一切背后最主要的原因。

  曾有人分析,浙商特点在于“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这样的特质,做文化产业是再合适不过的。除了阿里、华策、宋城、横店之外,浙江文化产业成功的例子还包括唐德、长城、海润、新丽等企业。细数一下,除了北京之外,浙江的企业简直撑起了影视圈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经营有方其实一直是浙商的基因。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是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江的商人不仅会做生意,而且敢于在外面闯荡。作为需要人才广泛交流沟通的文化产业来说,这样的特质是再合适不过的。据媒体统计,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仅次于广东商人;而在上海,在沪的浙江商人多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也难怪浙江的文化产业能够如此兴旺发达。

  据统计,早在2015年,浙江省的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产量就已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位:

  每年生产电影60多部,约占全国的十二分之一;

  电视剧3000多集,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动画片2.5万分钟,约占全国的22%;

  拥有影视制作机构2100多家,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结尾:浙江的成功经验

  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启示

  1)敢于创新,勇开先河

  从杭州的阿里巴巴,到横店的一骑绝尘,从第一家上市的电视剧公司华策影视,到第一家上市的演艺公司宋城演艺,浙江的发展很多都是敢为天下先。

  作为影视文化产业来说,根本上是一个创新的产业,时时都需要创新,需要尝试,在这点上浙江的企业无疑优势非常明显:普遍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往往在市场还未发现商机或者还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就敢于先下手为强。

  2)打造生态,带动集群

  都说浙商有商帮的概念,宁波,温州,杭州都有商帮的传说。这样的特质非常适合打造生态,带动集群。

  横店就是这样的经典例子,一座原本普通的小镇,因为有了前瞻的视野,带动了整个县城,乃至整个省的产业发展,所有的剧组到横店都可以得利,所有的公司到横店都可以受惠。

  3)高屋建瓴,全面开花

  最后,不得不说浙江的政府确实独具眼光。36家上市文化企业,80家挂牌新三板融资文化企业,可贵的是领域广泛,没有局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演艺,游戏竞技,文化旅游,动漫二次元。所谓泛娱乐,这样的概念在浙江体现得最为明显。

  就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在跟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悄悄然浙江其实早已领先多年,所谓万亿产值在很多其他省市都只是一句口号,而对于浙江来说很有可能是一个必然会实现的既定目标。

  除了那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是:竞争激烈、更新周期短、易模仿复制、易受流行趋势影响。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关键性影响的要素是资本、技术和人才,如果按照稀缺程度来排序,人才显然是最稀缺的要素。说全域旅游视野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丝毫不为过。在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中,人才的作用就是让资本转化的效率最高、技术手段的运用最恰当、文化元素的展现最充分,最终实现文化旅游产品的价值最大化。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在全球所有旅游活动中,由文化旅游拉动的占40%,在欧洲这一比例超过50%,在有些国家这一比例甚至更高,文化旅游活动占的比例如此之高,必然需要一大批文化旅游人才,这是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潜在瓶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我国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国,在很多省市文化旅游资源都是优势资源。在这些省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三个不缺:不缺资源,不缺资本,不缺市场。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这一市场还在成长中,尤其是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高速交通和航空业提高了游客出行能力,解决了过去发展旅游业面临的交通制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去产能、调结构,促使大量资本从过剩产业、房地产、高污染行业中溢出,已经或正在向旅游业流动。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尚存在五“缺”:主体缺位、动力缺失、体制缺陷、项目缺乏、人才缺少。从受重视程度看,前四个“缺”在各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大都能引起重视,而第五个“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许多高投入文化旅游项目,在项目建成后迟迟不能运转,或者运转后维持不下去,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才,各地此类例子很多。

  服务人才是基础。无论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如何强调文化元素,无论项目外观建设得多么高大上,无论采购了多少昂贵的设备,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基础服务人才队伍,该项目的文化内涵就无法传递给游客,项目管理与运营的文化理念就无法被游客感知,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既是政府的责任,又是企业的功课。从政府而言,必须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制定旅游职业教育规划,优化专业设计和课程设置,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校企融合,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开放学习体系,加强就业创业辅导,大力推动教师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估办法,制定鼓励和优惠政策,健全继续教育、在职学习、远程教育体系,实现稳定连续的服务人才供给。从企业而言,项目建设与人才引进、培训应当同步,职前培训和职后教育应当成为制度,企校结合和实习实训应当成为固定内容。文化旅游服务人才虽然并不要求人员的学历有多高,但一定要求人员对项目文化、企业文化和服务文化有最基本的认同和领会。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也需要一支数量充足、深入农村的实用人才队伍。

  复合人才是急需。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片创新创意的热土,大部分文化旅游项目是资源、资本、技术、艺术、服务的综合体,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看,熟悉历史文化的旅游人才与懂旅游管理的文化人才同样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既能参与项目策划、又了解旅游市场的多面手。目前市场上各类中小型文化旅游项目层出不穷,这些项目不可能以大量雇用工作人员取胜,而最需要精干、高素质的团队。而各种大型文化旅游项目动辄数百亿的投资,涉及众多专业、技术、艺术领域,单一型人才早已无法适应这种要求。对于各级行政部门来说,管理一个如此充满创新要求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怎么能没有一批有大局意识、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多元知识储备的行政管理队伍。

  各类领军人才是重点。我国于2006年达到人均出游1次,步入大众旅游阶段,到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800美元,人均出游达到3次,进入了大众旅游新阶段。与大众旅游初期不同,在大众旅游新阶段,人民群众旅游消费升级需要更为迫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各省市不但面临国内竞争,还同样面临国际竞争。在资本的推动下,我国不乏设计建设都非常优秀的项目,但不少大型项目还要借助外脑,不少设施设备还要依赖进口,我们仍然缺乏高水平的策划设计人才,缺乏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导游与讲解人才,缺乏有全球眼光的创新创业人才,缺乏有领军意义的旅游教学与科研人才。各地要建设旅游强省、强市,我国要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必须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上述人才。

  拥有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省市,需要防止陷入优势资源陷阱。这个陷阱隐含三个假设:一是由于资源丰富,因而不需要进行策划设计;二是由于资源丰富,因而必须在现有资源上做文章;三是由于资源丰富,必定会对市场产生号召力。这个陷阱还带来三个不利局面:一是由于优势资源数量上多,容易造成重复性开发;二是由于处处是资源,使其稀有性变弱,增加了开发利用的随意性;三是资源优势压制了创新观念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跳出优势资源陷阱,需要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创新发展举措,打开人才生长与引进阀门,形成绵绵不断的发展推力。举例来说,新西兰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新西兰又是一个各种旅游项目层出不穷的地方,众所周知的“蹦极”就首先出现在新西兰。比如皇后镇居民仅1.1万人,但每年接待境外游客100多万,奥秘在于这里有众多极富创意的旅游项目,如喷射快艇、滑翔降伞、激流橡皮筏、激流滑板、冰川徒步、高山滑雪、滑冰、高空跳伞、热气球飞行、小型飞机观光、洞穴探险、湖河探险、火山观光、徒步旅行、自行车骑行、高尔夫球运动、骑马、剪羊毛、看牧羊犬比赛、淘金、钓鱼、品酒、水疗,看鸟群、企鹅、海狮、海豹等野生动物,探访萤火虫翱翔,体验农家生活、文化遗产、特种车辆游等。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的服务人才,这才是皇后镇旅游业最宝贵的财富。

  根据中青在线 、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