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想做的,就是把中国的农民和技术人员带到我们的国家去,种植土豆跟山芋。”
西非国家加纳的驻华大使爱德华·博阿滕(Edward Boateng)在财新第八届峰会特别活动“中非合作愿景与行动”论坛上表示,他希望能同中国企业进一步加深在农业等领域中的合作,从中国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
在主旨演讲中,博阿滕首先介绍了加纳的概况。加纳有2700万人,人口数量同北京相似,国土面积接近中国四川省的大小,略大于湖南省。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加纳,还深受国际旅行者的欢迎。
近日,中国港湾将39.67万平方米的陆域吹填面积正式移交,完成了项目第一个重要节点。一年多来,中国港湾不仅在这里实现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也在助力当地人才培养、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港湾)承建的加纳特马港扩建工程2016年起开工建设,项目合同工期为51个月,总造价约4.76亿美元。新集装箱码头完工后,特马港将会成为加纳及周边国家重要的物资进出口通道。
特马港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以东30公里处,现有主要泊位12个,是加纳第一大港,也是西非重要的货物集散地。随着加纳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西非区域经济互通增强,港口运转能力已经远不能满足需要。
作为项目承包商,中国港湾将负责全长约1400米的4个1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的施工、近4000米防波堤建设、121公顷码头后方陆域吹填及港池、航道疏浚工作。此外,中国港湾还将负责该项目的地质勘探、物理模型构建等前期科研和主体工程的设计工作。
对于加纳本地人来说,这样的一个工程项目,其最具吸引力的并非薪水,而是对员工有针对性的岗位技术培训。很多员工在上岗后,通过培训拿到国际认证的资质。拥有了技能与认证的他们将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就业都有了保障。
项目总监杨涛介绍说,目前特马港扩建项目聘请本地员工969人,而在2017年用工高峰期一度达1300人,中国港湾已成为在加纳本地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外国企业之一。
“我们不仅对本地员工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帮他们取得国际化的专业证书,还挑选了一部分本地员工去周边国家进行跨项目培训和交流。”杨涛说。
加布里埃尔·艾格比伟是混凝土工人组长。他说,上岗以来,中国港湾为他安排了职业技术、法律及安全等各类培训,“一开始我只是一名普通混凝土工人,后来被提升为组长,去年底我还被选中去周边国家参加培训。中国人对加纳员工十分友好,我很幸运可以成为这个项目中的一员。”
目前,项目管理层的加纳员工大约有53人,占比达37%;本地技术工人约290人,占比76%。杨涛表示,项目在当地聘用的技术工种人员和管理岗位人员的人数和比例一直在上升,本地员工也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认真好学的精神不断证明自己。
安蓬萨-恩亚科是项目的行政人员,负责项目用车的协调、维护等事项。他告诉记者:“虽然我负责的是交通方面的工作,但也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并且通过工作和学习,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即便将来项目结束,我也可以靠着在这里学到的本事去找下一份工作了。”
除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外,中国港湾还与当地超过30家分包商、供应商合作,涵盖运输、工程、物流、广告、食品物资等多个领域,项目在为后者带去生意和收入的同时,还推动他们提高自身生产与安全标准,增强了这些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项目综合部经理刘伟告诉记者,项目在不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关键影响的日常采购和普通分项工程分包等方面,优先考虑加纳本地的中小企业,“在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后,重点协助他们建立适应国际工程特点的企业流程、规章制度、培训体系,使之符合项目要求。此外,我们也把这些中小企业的员工纳入项目培训体系,特别是在安全、质量和环保方面,为他们提供培训。”
奎西·阿桑特的运输公司已经与项目合作了一年多的时间。“以前我的公司只有8辆卡车、25名司机。后来我们贷款买了新车,扩大了规模。目前,公司已经有40辆卡车、130名司机,公司成长得如此之快,连我自己都没想到。”阿桑特说。
“中国港湾对我们提出的安全标准十分严格,比如对于车况与检修、司机素质、行车规范等都有成文的要求。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为每一台车配备了导航系统和行车记录仪。一年多的合作使我的公司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不管将来再与什么国际项目合作,相信我们都能胜任。”阿桑特充满自信地说。
加纳自2009年始派医疗队,首批医疗队一行11人面临的艰苦是无法想象的。两年来,医疗队共进行外科手术1145台,内儿科查房2012例次;针灸1245人次;健康咨询562人次;放疗科模拟定位1143人次,适行计划34例,门诊总量3984人次。在国内看来,这些数字是很稀松平常的。但是,这是在加纳缺水少电、通讯不便等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取得的。
医疗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当地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医疗队的社会责任。该队积极为加纳民众免费义诊,并派发药品;参与当地慈善机构活动;数次向当地教学医院捐赠药械;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和医院刊物开辟专栏,共发表英文文章10多篇,扩大了中国医疗队的影响。
该队最大的贡献在于以“开荒牛”的干劲,克服了当地的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医疗任务,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开创了加纳医疗队制度建设先河。
医疗队建立了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涉及组织管理、外事纪律、医疗工作、财务管理、安全细则、支部活动等等各个方面。两年来,医疗队制度运转顺利,队员相处和谐,11名队员没有吵过一次架,没有一次违规违纪行为。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年,我很期待。”昨日,加纳籍的留学生贝芮一家3口以及妹妹王茜,接受青田市民叶露夫妇的邀请,来到青田过年。
贝芮和王茜姐妹俩都是丽水学院留学生,分别学习国际贸易和护士专业。虽然在中国生活了两年,但她们都没有在中国过过年,对“过年”两个字很好奇,感觉这是一个神秘的词。听说青田要举办“侨乡中国年”系列活动,会有很多外国人在这里过年,她也特地前往,感受中国“年味”。
“青田真是个国际化的城市。”刚走出青田高铁站,贝芮就被华侨广场边飘扬着139个青田华侨社团会旗的旗林吸引住了。叶露告诉贝芮,青田是著名侨乡,有33万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座小城也因此多了几分迷人的欧陆风情。
“走,我带你们去买一些菜,今晚我们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过个‘中国年’。”贝芮一家跟着叶露夫妇逛菜场,没多久,蹄膀、千层糕、糖糕、田鱼……不一会,手上就拎了一大袋食材。“这些食材我们平时很少见到,更神奇的是,我看到很多青田人居然直接用欧元买菜。”看到叶露夫妇直接用欧元买菜,贝芮感到有些不可思议。“青田华侨很多,大家用欧元买菜已经习以为常啦!”叶露笑着说。
到了家,一起挂灯笼、贴春联、贴窗花,里里外外都是浓浓的年味。“我会烧田鱼、炒粉干,我也来露一手。”叶露的丈夫Hector是西班牙籍商人,好客的他,兴致勃勃地亲自下厨。看到叶露在做豆腐丸,好奇的贝芮也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贝芮的丈夫大海则掏出手机,在一边拍起了视频和照片,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过中国年,感到特别新奇,也想让更多的朋友分享快乐。
没多久,一桌“年夜饭”就呈现在餐桌上。“新年快乐,干杯!”“中国年很有意思,中国美食很棒!”吃着丰盛美味的年夜饭,聊着家常,贝芮一家特别开心。
吃完年夜饭,叶露又带着贝芮一家来到临江东路,这是著名的“欧陆风情一条街”,有法式、地中海、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等各种欧式风格建筑,还有数十家各式酒吧、咖啡馆,欧洲风情浓郁。“青田的夜景真美!”贝芮沉浸在浓浓的欧陆风情中,不禁赞叹道。
“这样的体验活动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贴春联、贴窗花,以前都没见过。我想把在这里的体验经历告诉我的好朋友们,向他们推广这里的年俗,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田。”王茜说,这次体验,让她感受到了浓浓的喜庆气氛和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根据新华网、处州晚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