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于2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出席并演讲。
王一鸣表示,所谓高质量发展,从微观层面来看,通常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中观层面来看是产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宏观层面主要指国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效益,通常也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去衡量。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高质量是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的发展模式。
要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需要三个转型: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王一鸣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适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不能简单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作为我们的参照依据,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而且我们正处在结构的快速变动期,要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而高质量发展,我觉得最根本的还在于深化改革,来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当然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是根本途径”。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重点,参与投资合作项目1713个,为改善当地民生、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按照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中央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合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提升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中央企业参与了一批铁路、公路、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深化能源资源合作方面,央企先后在20多个国家开展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在参与矿产资源开发中加强技术交流和共享;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情况,央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多个工业、制造业项目在马来西亚、老挝、印尼等国家成功落地,有效满足了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中央企业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例如,坚持本土化发展,有效带动当地就业。数据显示,中央企业目前海外分支机构38.4万名员工中,85%是本地员工,不少企业员工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
2月1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双星”发射任务,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今年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发射。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央企“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标志着不少央企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已达国际领先,实现了从追赶者到并行者、甚至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只有自己干出来。这些闪亮的成就背后,凝聚着中央企业积极践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专注实业、做强主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努力。
在加大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央企“双创”工作成效显著。截至去年底,央企共搭建各类“双创”平台970个,建成实体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71个,成立各类创新发展基金200多支。
目前国务院国资委正谋划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央企创新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其中包括研究设立央企创新服务平台、搭建央企创新发展基金系等具体举措。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铺天盖地”的创业创新与“顶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辅相成,将成为孕育中央企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源泉”。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与国际一流芯片厂商“同台竞技”的高科技企业,其研发的“智桥”SDN智能高密度万兆交换芯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不过,作为民营初创企业,盛科在成立之初曾面临发展困境。2014年,盛科与央企中国电子“牵手”,成为其旗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解决了资金紧张、品牌知名度不高和市场拓展困难等问题,经营业绩大幅改善。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中国电子副总经理李晓春说。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
——2017年央企及子企业公司制改制基本完成,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筑牢;绝大部分央企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
——央企在产权层面已与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半数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众化的上市公司,重点领域混改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在去年3组7家央企重组基础上,今年中核建设集团划入中核集团,国资委监管企业户数调整至97家;累计完成超1200户央企子企业“处僵治困”任务。
除了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外,中央企业还着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重点,参与投资合作项目超过1700个。
“不论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还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说,国企改革不能停,也不会停下来。
没有外脚手架、没有砌筑的噪音、没有飞扬的尘土……在南京丁家庄二期保障房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实现了“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而这一切离不开项目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宪新和他带领的党员“创客”们。
近年来,苏宪新所在的中建二局南京片区党支部着力打造党建“创客”空间,激发党员“创客”活力,围绕“全预制装配式技术”不断攻关,不仅获得1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建设的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还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
这是中央企业不断探索把党建工作实打实地“融入”企业经营生产的一个缩影。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
目前,中央企业集团全部实现了党建要求进章程,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建立规范董事会的央企集团实现了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
与此同时,党建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夯实,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表示,我们将2018年确定为中央企业党建质量提升年,就是要推动国有企业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到位,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全面开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
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实做优中国经济,具体而言,就是要降风险、挤泡沫、增动能、稳效益,提高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风险主要是降低地方债务风险和其他财政金融风险;挤泡沫包括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和大宗商品泡沫;增动能是增加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动能;稳效益应当争取企业盈利在行业间形成较为平衡和稳定的分布,为企业降杠杆提供有利条件。
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意愿问题,即想不想的问题,其次是能力问题,即会不会的问题。从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验来看,起初因为办法不多,也走了一些弯路。地方竞争机制出来后,大家都开动脑筋想办法,在招商引资、培育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竞争。这些办法、窍门、模式不是事先计划好,或者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线试错纠错发现的,对发挥作用的就坚持下来,然后形成制度、逐渐完善发展并进行推广,对没有作用的就直接淘汰。
地方竞争机制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诀之一,也是我们的重要制度优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套机制仍然有效,不仅不能丢掉,而且要创新、完善和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竞争机制建设,做实经济发展基础,不论对短期防范风险,还是中长期增加动能,都是必要和积极的。为此,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要解决发展目标、评价和激励体系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长期最优增长速度问题,以及取消GDP挂帅之后新的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讨论发展速度快慢,要有参照系,要和增长阶段挂钩。在以往的高速增长阶段,7%就算是低速度,而到了中速增长阶段,5%也可称之为高速度。除了新的主要指标,如就业,还需要找若干个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如就业创业、质量效益、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形成一个指标体系,或综合系数。
其次,与高速增长期相比,地方竞争的内容将会有很大改变。包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营商发展环境的竞争;培育创新环境、聚集创新资源、成为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性城市的竞争;吸引中高级生产要素、形成合理分工结构的竞争;“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模式竞争;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包容性、稳定性内在一致的社会治理方式竞争,等等。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大都市圈、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基地等机遇最终花落谁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的竞争力。在大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应当允许地方有较大的“自选动作”空间,允许有个性、有差别,允许试错纠错,在竞争中发现和推广好的做法、模式和政策。
根据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