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11|回复: 0

港珠澳大桥:“中国制造”撑起超级工程“世界之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6 23: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3.jpg


  这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

  这是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的大桥,隧道全长6.7公里,全部采用沉箱预制搭建。

  这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港珠澳大桥——横空出世,横跨伶仃洋海域。这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老桥梁专家谭国顺,1971年起就在中铁大桥局工作,参与指挥建设包括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胶州湾大桥等在内的多所跨海桥梁,他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港珠澳大桥:“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正是基于邻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线限高和伶仃洋航道满足30万吨轮船通航的需要,港珠澳大桥最终选择了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设计施工方案。这条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

  “岛隧工程是我国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唯一的深埋隧道,作为一个开创性的工程,施工条件极为复杂,极具挑战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监办总监胡昌炳说。

  港珠澳大桥打破了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120年的设计标准。在建设过程中,建造者发现,源自于西方海洋地质标准的技术、工艺无法满足施工需要。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依靠1986年以来湛江地区累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并结合伶仃洋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120”指标的达成。

  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的是,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的。先在中山、东莞等地的工厂里把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统统做好,再等到伶仃洋风平浪静时一块块、一层层、一段段的组装起来——“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建设理念在港珠澳大桥首次实现。

  2017年5月2日22时左右,经过长达10余小时的吊装,重达6000吨左右的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海底隧道连为一体。

  “‘中国装备’的长足发展创新让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吊装变成可能。”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总工钟辉虹介绍说,承担最终接头的起重船“振华30”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具备单臂固定起吊12000吨、单臂全回转起吊7000吨的能力。

  作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也是展示各国创新能力的超级舞台,包括来自丹麦、美国、荷兰、英国、日本、德国、瑞士、土耳其等多个国家的桥梁专家纷纷参与其中。

  无线声呐深水测控系统被称为沉管安装对接的“深海之眼”,能通过计算机和无线声纳设备精确判定沉管在海底的位置、角度,大大提高安装的速度和准确度。该系统由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联合日本三清公司合作历时一年多自主研发。

  首次应用该系统的E4沉管安装时间就刷新了纪录,从浮运到沉入海底安装仅用了16个小时,比第一节沉管安装对接的86小时缩短了70个小时,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大惊喜”。“经过两年多的实际应用,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不断完善优化无线声呐深水测控系统,今后这一系统在国际深水施工领域都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常驻港珠澳大桥施工一线的日本三清公司技术专家冲山桢雄说。

  一桥飞架三地,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东庆说,预计今年底大桥将全线通车,届时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三地经济融合将不断加深,珠三角将形成世界瞩目的超级城市群。

  港澳台媒体关注港珠澳大桥带来旅游新机遇

  2017年最后一天,港珠澳大桥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大桥主体工程供电照明系统施工顺利完成并全线亮灯了。这意味着这座历经6年筹备、8年建设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如期具备通车条件,符合工期计划目标。

  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全线亮灯,标志着全线供电照明系统施工圆满完成,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具备通车条件。亮灯仪式上,大桥东人工岛四周燃放起壮丽的烟花。

  港珠澳大桥未来通车后,香港至珠海的陆路通行时间将由3小时变成半小时,自驾去港澳游玩也将不再是梦。

  多项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大型跨海甬道。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港珠澳大桥作为“大国重器”的典范,从酝酿之际就引人注目,8年的建设过程中更是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桥梁,仅主梁钢板用量就达到42万吨,相当于建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的大桥,隧道全长6.7公里,由33个巨型沉管组成,每节管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单节重约8万吨。

  在沉管安装过程中,建设者们更是整整花了4年时间,创造了“一年十管”的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是世界级的速度和精度。

  港珠澳大桥6.7公里的海底隧道防水项目施工实现粘接率100%,空鼓率0,项目寿命30年,可以做到滴水不进。

  港珠澳大桥预计使用寿命120年,比目前世界跨海大桥普遍使用寿命多出了20年。

  一项项震撼人心的世界纪录!

  不仅如此,这座大桥还具有超高的颜值,航拍图360度无死角,宛如一条巨龙横亘在海面,难怪会被英国媒体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科技感十足

  “搭积木似的”大桥

  没有机器轰鸣,没有水泥飞溅,怎么都不像一个如此浩大的建筑工程应有的“仪制”。但港珠澳大桥就是这样,大桥的所有构件,大到隧道沉管、钢桥箱梁,小到逃生门板、污水过滤盖,全都是岸上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

  但“搭积木”并不简单,而是融入了浓浓的技术含量。“搭积木”包括高度达106米、重量超3000吨的钢塔在海上“空中转体90度”,再以高精度安装,包括33节近8万吨的隧道沉管在海底对接等等。

  “黑科技”

  除了整体工程,一些细节上“黑科技”的使用也让这座大桥更加酷炫。

  夜晚港珠澳大桥亮起的灯光美轮美奂,殊不知这些灯光的背后是一个功能强大的BIM系统。这是世界上首次将BIM系统应用在高速公路行业。这套系统可以让大桥任意监控点的实时视频随时显现,任何一点发生火灾等事故,监控视频都将随时捕捉,几秒之内就会发出警报。BIM系统不仅满足施工的需要,还会在后续大桥的运行维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港珠澳大桥将连接粤港澳三地,通车后内地和港澳的汽车都有可能在桥上通行。而内地和港澳的汽车牌照不同,内地和香港的过路收费模式也不同。为解决在桥上混跑的车辆一次快速完成计费的问题,项目专门研发首创出兼容不同制式的收费模式,同时,在这套系统下车牌平均识别率达到96.7%,平均识别时间从0.5秒缩短到0.3秒。

  由于大风、温度、车辆等多种负荷作用的影响,大桥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位移。因此,港珠澳大桥的桥面上每隔一定距离都需要设置伸缩缝。但电缆在通过桥梁伸缩缝处时,会承受较大的张力,易造成损坏。因此,项目还研发出了一套既能满足桥梁的自身条件,还能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设备抗震要求的电缆伸缩装置。

  暖心科技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感不仅体现在建设的过程中,也表现在社会责任感上。

  在建设过程中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是港珠澳大桥工程极为关心的问题。为确保沉管隧道火灾情况下的人员安全,工程专门选址在福建漳州修建了150米长的足尺沉管隧道实验平台,利用三年时间对各类型的汽车多次进行燃烧实验,并通过获取火灾中隧道内的温度、烟雾流速、厚度等第一手数据,形成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防灾减灾的成套关键技术。

  港珠澳大桥施工区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为了不影响到白海豚的生活,工程人员组建团队,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余万张照片,对海域内1000多头白海豚进行了标识,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施工未对一头白海豚造成伤害,区域内白海豚数量还有所增加。

  在港珠澳大桥中段的青州航道桥,索塔被精心设计成了“中国结”的造型,这实际给工程增加了不少施工技术难度。但“中国结”具有着美好而深远的寓意。“港珠澳大桥不仅要密切三地间的物理联系,还要加强三地人民的心理团结”。因此这个设计被保留了下来。

  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才使得港珠澳大桥以令人惊艳的面貌出现。据统计,自2003年前期研究工作开始至今,港珠澳大桥共开展科研专题研究134项,累计投入近6亿元。科研成果的影响已超出项目本身,多项工艺与装备已在其他工程上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港珠澳大桥成新晋景点

  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的消息催生了元旦假期的新玩法,很多游客已经按捺不住抢先一睹港珠澳大桥的风采了。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为让游客一览港珠澳大桥,广东多家旅行机构推出了乘船游览港珠澳大桥的参观线路,价格从100多元人民币至近600元人民币不等,相关路线一经推出即反响火爆,报名参观者络绎不绝。报道预计,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将有更多与大桥相关的参观路线陆续推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已初步显现。

  香港商报网评论说,如同香港青马大桥,港珠澳大桥本身也将成为重要观光景点。澳门澳亚网报道说,澳门旅游业界期望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为澳门旅游带来新契机。

  港珠澳大桥同样引起了台湾媒体的关注。台湾“东森新闻云”指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对旅游和经贸产生实质上的助益,带动三地经济发展。台湾《旺报》早前报道引述两岸旅游业者的观点,认为港珠澳大桥如同“海上巨龙”,本身就是“超级景点”。

  自驾港澳游将不再是梦

  已经具备通车条件的港珠澳大桥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目前,与大桥通车相关的一系列事宜也都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涉及大桥通行车辆规管、通关、应急救援等各项通行政策已完成研究工作,有关政策将陆续出台。为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港珠澳大桥珠澳通道将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港珠澳三地已联合成立公司共同运营口岸穿梭巴士并确定140辆常用车辆。香港特区政府将粤港跨境私家车配额数目增至1万个。通行费收费方案也已举行听证会,自驾游港澳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港珠澳大桥成新晋景点   乘船参观者络绎不绝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为让游客一览港珠澳大桥,广东多家旅行机构在近期推出乘船游览港珠澳大桥的参观线路,价格从100多元人民币至近600元人民币不等,相关路线一经推出即反响火爆,报名参观者络绎不绝。

  据旅行机构介绍,参观大桥的具体行程是从珠海湾仔码头出海,途经澳门三座跨海大桥后,再近距离观赏港珠澳大桥。有乘船参观大桥归来的游客表示,现场参观港珠澳大桥十分壮观,并表示大桥正式通车后要开车上桥体验。

  香港《文汇报》预计,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将有更多与大桥相关的参观路线陆续推出。报道说,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已初步显现。

  香港商报网评价说,如同香港青马大桥,港珠澳大桥本身也将成为重要观光景点。

  澳门澳亚网报道说,澳门旅游业界期望港珠澳大桥开通后,为澳门旅游带来新契机。

  “超级景点”港珠澳大桥或带动三地串联旅游行程

  台湾“东森新闻云”指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对旅游和经贸产生实质上的助益,带动三地经济发展。

  台湾《旺报》早前报道引述两岸旅游业者的观点,认为港珠澳大桥如同“海上巨龙”,本身就是“超级景点”。有台湾旅游业者表示,对台湾民众来说,港珠澳旅游是短天数近程旅游热门路线之一。目前台湾民众前往港珠澳旅游,多半是3天行程的纯澳游和纯港游,也有4天的港珠、澳珠行程,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可能会出现港珠澳三地串连的旅游行程。

  港珠澳大桥成新晋景点 催旺游船团

  百余元游一天包午餐 仅3小时已客满

  据港媒报道,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这一横跨粤港澳三地的宏大工程吸引了不少民众的目光,在元旦前夜的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更是惊艳世界。据悉,为了让消费者一览港珠澳大桥这一世纪工程,南湖国旅、广之旅等多家旅行机构在近期纷纷推出乘船游览港珠澳大桥的参观线路,价格从100多元(人民币,下同)至近600元不等,相关路线一经推出即反响火爆,报名参观者络绎不绝。

  据南湖国旅市场运营中心副总监曾达丰介绍,目前港珠澳大桥参观团主要分为129元的一日游和569元的2日游,其中一日游行程包括游船河、午餐及往返车票费用,十分划算。

  首批参观团元旦已抢闸

  该旅行社港珠澳大桥参观团的首批300名游客已抢闸在2017年12月29日出发前往观赏。“坐船出海观赏港珠澳大桥,是目前唯一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港珠澳大桥的方式。为了方便消费者,我们最少10人即可成团出发。”曾达丰透露,新路线推出后很受游客喜爱,仅3小时就收满游客。

  有关具体行程是从珠海湾仔码头出海,途经澳门三座跨海大桥后,再近距离观赏大桥。有乘船参观大桥归来的游客表示,现场参观港珠澳大桥十分壮观,并称大桥正式通车后要开车体验。

  一日游以中老年人居多

  同样抓住旅游热点的广之旅,则早在2017年11月底就开辟了港珠澳大桥参观线。数据显示,去年12月,广之旅报名乘船参观港珠澳大桥的人数达882人,而元旦假期期间参团人数就达136人。据广之旅销售经理徐若怀介绍,该旅行社共推出了三条包括参观港珠澳大桥的游览线路,其中一日游路线以中老年人居多。

  “为满足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我们还专门推出包括珠海长隆和港珠澳大桥的2日线路,反响也不错。”徐若怀表示。

  另外,记者从网上查询获悉,自港珠澳大桥具备通车条件后,已有多家旅行机构推出了相关的游船参观项目,可以预见,在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后,会有更多与大桥相关的参观路线陆续推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对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业发展助力作用已初步显现。

  大湾区建设进入“快车道”

  中新社珠海2017年12月23日电:历时8年多的建设,目前港珠澳大桥已进入收官阶段,计划于今年底整体具备通车条件的港珠澳大桥正进行全面交付验收。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时间越来越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被英国《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工程,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桥梁工程长达22.9公里。

  港珠澳大桥堪称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迄今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桥面铺装面积最大的跨海大桥。

  港珠澳大桥于今年7月7日实现主体全线贯通,大桥的荷载试验也从今年10月底正式启动,到年底便具备了通车的条件。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将首次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极大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距离。届时,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时间将由现在的水路约1小时、陆路3小时以上,缩短到20至30分钟内。

  “港珠澳大桥彻底结束了香港与珠三角西翼的交通难题。”香港运输物流学会前会长梁刚锐表示,长期以来,香港仅可借深圳进入内地,路径过于单一,辐射大大打折。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香港与珠江西岸各城市形成了紧密连接,为香港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能够大大地增强珠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力。”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可使珠江西岸与港澳三地率先形成统一市场,提高三地的经济结合度,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据悉,正在徐徐开启的“粤港澳大湾区”时代,将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同时,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

  高速现代交通网撑起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大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广东,自2013年起,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外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

  打造辐射海内外综合交通体系,将成为大湾区的重点。粤港澳城市群间逐步建立起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发达网络,往返湾区之间的公路、航运、航空等交通系统也日益密布。

  广深高速、广珠东西线等已通车多年,此外,广东和越南实现国际道路直达运输;铁路网方面,已经建成广深、广珠城际、京九、广九直通车等,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深茂铁路、广汕高铁等正在建设。粤港澳地区城市间有望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同时,广东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加之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客货吞吐能力最大的空港群。

  在港口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滨江临海,河网密布,港口资源丰富,广州港、深圳港、香港港、珠海港等码头星罗棋布,出海航道形成“水上经济走廊”。据英国劳氏2016全球港口百强排名,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强的港口中,粤港澳大湾区占据3席。

  深圳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思康称,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通关便利化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前景无疑可比肩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顶级湾区。


  台媒:港珠澳大桥犹如海上巨龙 将成"超级景点"

  华夏经纬网2017年7月30日讯:据台湾媒体报道,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不但让三地成为“1小时生活圈”、加速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形成旅游新型态。两岸旅游业者认为,大桥通车后对三地旅游都有正面加持,更会衍生出新的旅游产品。尤其如同海上巨龙的大桥,本身就是“超级景点”。

  据报道,拱北口岸中国旅行社领队赵宗英表示,港珠澳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本身就是景点,未来无论是在港珠澳三个地点海岸都可见到;在桥上来往通行的旅客,更会在规划的观景台看海景陆景,无论是从陆地看桥或从桥上看陆看海,大桥都将是新的旅游大亮点。

  她表示,目前台湾旅游团前往珠海旅游,多半都是“澳门+珠海”,在珠海的主要景点包括长隆海洋王国主题乐园和圆明新园主题公园,另外还有石景山和位于珠海旁中山的孙中山故居也是常去的景点。

  “香港游客原本就会来珠海旅游,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来珠海的香港游客只会多不会少”。赵宗英举例说,目前从香港到珠海搭船约需70分钟,来回船票要5、600元澳门币(1澳门币约合3.78元台币);未来走大桥会只需约半小时,且费用也将节省许多,对于港人到珠海将是一大诱因。

  对台湾民众来说,港珠澳旅游一向是短天数近程旅游热门路线之一,东森旅游经营港珠澳旅游多年,有丰富经验和口碑。东森旅行社电视事业部岛外处自由行线控副理谢羽乔表示,目前台湾前往当地旅游,有纯澳、纯港游,多半是3天行程;也有4天的港珠、澳珠行程,未来港珠澳大桥通车就可能出现包括港珠澳三地串连的游程,对于港珠澳大桥将在今年底通车“乐见其成”。

  “大桥通车后,来往港珠澳三地的游览车,如何过境规范仍不得而知,有待克服”。谢羽乔表示,目前台湾游客前往澳门免签,香港要港签,大陆要台胞证,若要到三地旅游,如何解决签证和过关检核措施,都要有新的安排,才会让行程更加顺畅。

  台媒关注港珠澳大桥:将带动三地优势互补

  参考消息网2017年7月13日报道 台媒称,串联香港、珠海与澳门的“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长达55公里,预计在今年12月通车,被预期认为会带动这三地经济的优势互补,成为世界级的湾区经济圈。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电子报2017年7月12日报道,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由于其线路需要经过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珠江口伶仃洋航道以及本来就繁忙的香港国际机场航线,所以其中一段是搭建海底隧道。

  目前在澳门已经能看到大桥的风采,其中九洲航道桥是离珠海最近的“双塔斜拉桥”,结构简洁,而钢塔远看如同白色风帆,成为当地的新地标之一。

  珠海与澳门较近,珠海市民梁小姐表示,过去在大陆这一方,就能看见澳门街景的五光十色与蓬勃发展,非常羡慕,然而近年来珠海大力推动宜居的花园式海滨城市,绿地与市民设施都很完善,成了大陆有名的“幸福城市”,而今又将与澳门、香港这些繁华的国际级金融大都会连结在一起,令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地旅游业者表示,对珠海来说,大桥通车将把去香港的时间从过往搭客运船的80分钟缩减为开车30分钟,这对旅游业促进很大,因为珠海本身没有国际机场,未来可以将香港国际机场纳入往来的考量,安排更多市民对外以及外地游客到珠海旅游的行程包装。

  “迟早澳门会跟珠海连在一起!”当地旅行业者表示,澳门的地面面积真的太小,靠填海填出来的地方却塞了60多万人,澳门的导游每天要上网查“今天澳门有多大”、能容纳多少游客。所以,在珠海这一侧,目前已经呈现“大工地”状态,参天高楼正在急速兴建中,不少澳门、香港人都到珠海买房地产,除了住得比较舒服,也是看好未来房地产价格的成长空间,据了解,不少台湾人也聚集前往购屋。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

  沉管成隧,跨海架梁,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通车后,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55公里,其中海底隧道6.7公里,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记者近日随科技部调研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建设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确保大桥顺利建设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精密大桥:岸上预制海上拼装

  走在港珠澳大桥上,随处可见衣着整齐的工人,他们进行着通车前的收尾工程。没有机器轰鸣,没有水泥飞溅,施工现场平静而有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整个建造期间,大桥的工地都不像一个施工场,而更像一个组装场。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大到隧道沉管、钢桥箱梁,小到逃生门板、污水过滤盖,全部在岸上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

  然而,这些巨型“积木”的搭建并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高度达106米、重量超3000吨的钢塔在海上“空中转体90度”,再以高精度安装,国内外建桥史上前所未有;单节标准隧道沉管管节近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在海底环境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

  “在十年前,这是难以想象的。”苏权科表示,大桥的建设离不开我国整体装备水平、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

  海上组装可以降低海上恶劣气象条件对施工的干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岸上预制则令大型成套设备、先进生产工艺有了用武之地。

  桂山牛头岛的沉管预制工厂,通过开发混凝土全断面浇筑及控裂、8万吨沉管顶推等成套技术,创造了100万立方混凝土浇筑不开裂的纪录;钢箱梁预制工厂引进焊接机器人,通过自动化控制,成倍提升焊接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焊接质量。

  苏权科表示,通过“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施工,把粗糙的土木工程变成精密制造、精密安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科技大桥:134项科研专题保障工程实施

  伶仃洋上航道密集、气象多变、海底环境复杂,施工面临极大挑战。为支撑大桥建设,我国将港珠澳大桥项目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切实围绕工程需求开展课题研究。

  相比桥梁工程,我国在沉管隧道建设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而在水下近50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沉管隧道建设的技术研究成为科研攻关的重中之重。

  课题通过研究,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能够确保深埋沉管隧道工程得以成功实施并做到不漏水。

  与此同时,课题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全面解决了外海浮运、沉放、测控定位、对接等难题,创造了一年安装十节沉管的“中国速度”。

  自2003年前期研究工作开始至今,港珠澳大桥共开展科研专题研究134项,累计投入近6亿元。科研成果的影响已超出项目本身,多项工艺与装备已在其他工程上得到了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建造标准。”苏权科表示,随着我国桥梁工程“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在同外方合作时争取工程主动权,更能将相关产业链带出国门。

  精品大桥:“我们不想留下遗憾”

  “我们不想留下遗憾。”这句话常挂在苏权科嘴边,“港珠澳大桥作为重大国家工程,理应打造成精品工程。”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把这一理念切实落到了行动上。

  为确保沉管隧道火灾情况下的人员安全,他们经过一年多选址,在福建漳州专门修建了150米长的足尺沉管隧道实验平台,利用三年时间对大巴、中巴、小汽车,多次进行燃烧实验。在世界上首次获取了火灾中隧道内的温度、烟雾流速、厚度等第一手数据,形成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防灾减灾的成套关键技术。

  为有效保护施工区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他们组建团队,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万多张照片,对海域内1000多头白海豚进行了标识,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施工期间,未对一头白海豚造成伤害,区域内白海豚数量还有所增加。

  对品质的追求甚至不仅限于工程本身。位于港珠澳大桥中段的青州航道桥,其索塔被精心设计成了“中国结”的造型,尽管这给工程增加了施工技术难度,但是依然被采用。“港珠澳大桥不仅要密切三地间的物理联系,还要加强三地人民的心理团结,‘中国结’的寓意美好而深远。”苏权科说。

  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


  人民网2017年10月9日电  综合东南卫视及观察者网等媒体报道: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它的美丽、雄伟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实现这份美丽的过程中,那些辛酸和励志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曾在电视节目上,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这项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岛隧工程师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他向大家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西方专家要价3亿 林鸣开始自主攻关

  2007年,当时工程师们为了准备这个工程全球去考察,当时世界上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一个是欧洲的厄勒海峡隧道,还有一个是韩国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这个项目,安装的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的这方面的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到附近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被他们拒绝了。于是考察团就是在大概三百米左右的海面上,开了个船过了一下,用下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从釜山回来后,林鸣更加坚定一个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于是,他们找了当时荷兰的一家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当时人家开了个天价:1.5亿欧元!当时差不多约合15亿人民币。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林鸣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三亿人民币。三个亿,一个框架,能不能提供给我们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的支持。但是,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跟荷兰人谈崩了之后,我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可以走:自主攻关!

  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不得不从零开始,自主攻关,待领团队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努力与坚守 铸造伟大丰碑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外国人都在看着,中国工程师到底行不行?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

  这是不平凡96个小时,仿佛一个从来没有人教过,也从来没有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要把一辆大货车,开上北京的三环五环。然而,第一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后面32节安装都可以简单复制,严苛的外海环境和地质条件,使得施工风险不可预知。这是个高风险的事情,林鸣每一次安装,离开房间的时候,他都会回头看看那个房间,因为每一次出发,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出发。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每一节都是第一节。

  让林鸣最难忘的是第15节沉管的安装,两次回拖三次安装。第一次在2014年11月17号,没想到拖回来了,那天他们碰到了最恶劣的海况,珠江口罕见地只有不到10度,海浪有一米多高,工人被海浪推到在沉管顶上。尽管如此,工人还是护送沉管毫发无损地回到了坞内。当时起重班长说:回家了,回家了,终于回家了。

  第二次安装在2015年大年初六,为了准备这次安装,几百个人的团队春节期间一天也没休息,但是当大家再一次出发,现场出现回淤,船队只能再一次回撤。当时压力很大,只装了15个沉管,还有18个沉管要装,这样下去这个工程还能完工吗?拖回之后,许多人都哭了。

  第三次是在第二年的三月份,这次政府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珠江口的采砂企业全部停工。”参与这项工程的外国专家感到非常震撼,他说,也就是在中国能做到!如果事情发生在国外,早就停下来归责了。只有中国会讨论,如何最快的速度让工程继续。为了回馈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被各种原因影响了三个月的情况下,整个团队咬紧牙关,原计划那一年安装九节,实际完成了十节沉管的安装。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2017年5月2日早晨日出时分,最后一节沉管的安装开始了,按照传统的方法,完成这项安装至少需要8到10个月,但在新方法的指导下,我们实现贯通,仅用一天!这是7年建设中,最令林鸣感到高兴的事情。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这一刻,每一个建设者的坚守,每一次与家人的分离,每一次团队的合作,都已经凝固成了丰碑。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些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华发网根据观察者网、人民网、华夏经纬网、文汇报等整合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8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