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4|回复: 0

施文忠:浅谈当前国学教育的形势和任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 00: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png
国学
1、什么是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国文明沉淀至今依然具有指导意义之学,中国之所以区別于他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区別于他族之学。举凡中国古今一切器物、制度、精神、信仰之学,换言之,中国之传统文化,皆可称之为为“(中)国学”。
古典中国,有“国学”之实,却无“国学”之名,多称其为“学问”。根本原因在于近世以降,风从海上来,文化心理上,中国从一“中央之国”递减为全球琳瑯诸国诸地区之一,而且有清一代,尤其从乾隆朝末期开始,顢頇保守,闭关锁国,导致西洋列强纷至遝来,或挟兵威,或仗器强,或凭通商,或藉收买,渐至主权沦丧,尊严扫地,最严重者,1858年,印度亡国,维多利亚加冕印度女王,兼之彼时值洪洋之乱,中国,几乎国將不国,天下縉绅皆有“保国保教保钟”之忧。数千年一以贯之之学术,亟待重新循名责实。故有识之士,从日本借来“国学”一词命名我国固有之学术,逐步获得各界认可,成为中华独特学术文明之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以央视《百家讲坛》之于丹、易中天诸学人登上公众媒体为标志,传统文化再次贏来復兴,此即这一轮“国学热”。
然而,若所有既往之学术学问传统皆名之为“国学”,则此“国学”必无可据,必无意义,说了等于没说。故有识者不约而同达成共识,今日之国学基本界限,主要是以下两种。
第一种标准:亦为最大多数人公认,仿唐代例,以“经史子集”框定国学范围,凡不在此集合之文化,皆暂时不言其为“国学”,仅以“传统文化”名之即可。此标准之范围,主要如下:经:儒家文化典籍,包括《十三经》及相关注疏;史,即《廿四史》及中国歷代地方志、地方风物资料等;子:除儒家圣贤著作以外,歷代思想家——主要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及至宋明清诸贤——之学术以及相关注疏等;集:歷代文学诗词歌赋碑铭书表等。部分人士主张“小学”(即文字训詁之学)也应纳入其间,与四部並列。
第二种标准:將国学去粗取精归纳而总摄于儒释道三教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佛道二家为辅翼,三者共同构成中国国学之主要支撑。旁纳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诸子之说,此种分类亦有相当拥躉。
其他分类,或包罗万象,芜而不当,或惟我独尊,违背事实,或僻处自说,乖谬无比,均不足以博方家重视。
2、当前中国国学发展基本情况
第一,今日之国学发展现状,有七大特点:一是体制外热度超过体制內,二是海外热度持续升温超过国內,三是全国国学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四是国学启蒙教育现状严重不充分,五是公益讲座日益增多,六是合格的国学师资奇缺,七是封建迷信和宗教狂热有所抬头。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隨著社会经济指数逐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中国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嚮往”逐渐升级,加之改革开放过程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比如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惟利是图、享乐至上、公心冷漠、环境恶化、宗教冲突、婚姻家庭结构剧变、西方精确死板之科学工商管理哲学水土不服……都客观上培育了今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民间自筹资开办书院、精舍,私塾兴起,读经升温,有条件的高校纷纷爭取增设国学专业,MBA、EMBA等纷纷开设国学课程,甚至近几届中央领导也大力加强和鼓励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以至对“国学”的全民自觉学习成为当前全国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在这一波国学热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是民间倒推著政府,是民间自发的国学教育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反过来影响了政府的顶层文化设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两万多家书院(或“国学研究院”),不算活跃在民间的多如牛毛的时间不定期、场地不固定、主题无侧重之“读书会”,全国各地,象明伦书院这样,常年开展教学、担负传统书院讲学论道任务的大概有三千多家,主要偏向于儒家经典义理的再次復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波国学热的特点——以孔子和王阳明为显学。
第二,海外国学热来源有二,一是相当大一部分移民国外的中国人,在涉及到自身子女文化教育问题上,对全盘西化之欧美人文教育深感忧虑,均不接受子女彻底数典忘祖,借用张之洞的一句名言,都希望子女能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是隨著中国国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显著增长,海外人民群众、学界和政府对汉学(即“国学”)的学习研究日益重视,从求学者数量、质量、政府隱性显性投入、报读孔子学院和来华留学的规模增强等诸多线索来看,这种趋势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且有愈演愈烈、五洲燎原之势。
第三,全国教学资源严重不平衡。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爭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战爭与革命,剑锋所及,传统文化经歷了非常严重的摧残伤害。目前,民国时代经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学者已经寥寥无几,大批中青年学者自身也从文革过来,学术素养根本不能与前辈相提並论。但就是这样,优秀的学术资源仍然集中在北上广等一大批文化资源强大丰富的地区(即便是民间隱士、高人,也大多居住在中心城市)。这就造成了国学资源东部地区强于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强于二三线城市,沿海地区强于內陆省份,文史哲等人文专业齐全的高校集中城市强于理工类、专业类大学所在城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西部地区民间国学教育必须在自身財力不充分的情况下花重金延请老师授课,如不这样,自身不足的学术水准勉强教学,也会阻碍受众的国学认知水准提升。
第四,国学启蒙教育现状堪忧。首先表现为一大批没有经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国学爱好者本著良好的发心,主动承担起了民间国学普及的责任。而大家知道,国学,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歷经无数劫难、无数兵燹、无数验证最终沉淀下来的最优秀、最精深的思想、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是歷代思想家不断增补、不断检验、不断发展的智慧结晶,如果仅仅读了几天《论语》《孟子》就自以为掌握了国学,轻则误人子弟,重则大话欺世、为祸社会。
其次,社会上充斥者大量打著国学旗號沽名钓誉、復古迂腐的国学教育。比如某些国学机构,號召大众“老实读经,大量读经”。比如某些机构一味倡导《弟子规》《三字经》,甚至扬言“一部《弟子规》,与《十三经》加《廿四史》等重”等,还有一些机构,强烈敌视西方文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不通世事,宣讲过程中反復灌输中国文化一支独大惟我独尊的思想……这些乱象,根源都在于利用人们对国学的尊重和对国学的不了解,主观上可以说是水准低,客观上却加剧了社会价值混乱和价值观撕裂。
根据明伦书院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真正认识国学,惟有一条路,那就是老老实实从经典本身入手,从先秦两汉中华民族文化基本定型时期的优思想文化元典入手,从经史入手,从字词句三通入手,从理解儒释道文明入手。
但是,象明伦书院这样,十多年如一日,“立足经典,守望纯粹”,每月礼请明师固定开讲经典,传播正能量,弘扬正确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全国范围內並不多。
第五,公益讲座越来越多,水准良莠不齐。正因为有“公益”之名,所以其国学素养和见识自然很容易失控。公益不是不好,相反,未来全社会的国学教育应当向普遍的公益发展。但是,现阶段,许多公益国学讲座极不负责,招摇撞骗者有之,天花乱坠者有之,贩卖私货者有之,借学行销者有之,造谣传谣者有之,自由主义者有之,虚无主义者有之,封建迷信者有之……如此一来,劣幣驱逐良幣,反而给社会造成了很坏的后果,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一点,值得引起注意。
第六,合格的国学师资奇缺。笔者最近几年经常组办和参与各种国学师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一个问题:不管是民间国学爱好者,还是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认识普遍隔膜,教条,僵化,死板,基本歷史人文素养不足,现代视野格局不够。而隨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未来中国势必会有一个庞大的传统文化青少年学习群体,如何通过五年发展或十年发展纲要式的普遍培训,必然是当前国学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七,国学教育,重点在于復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基础在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取向,根本在于忠孝仁义的行为规范,目标在于培养广大国人的浩然正气、大丈夫人格,路径在于通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实践史,掌握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核心精神。毋庸置疑,十多年来的国学教育已经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绩,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正在逐步回归,知行合一、做人做事敬畏天理良心的人群正在日益增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传统士人传统正在唤醒。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某些地区,某些机构,在传播国学的幌子下,一些不健康、不正派、无助于身心和谐、社会和谐的沉渣正在泛起,其中,尤其是打著“书院”的招牌,传播宗教狂热和封建迷信,助长歪风邪气,逃避社会、推卸责任、混淆矛盾、顛倒是非的低劣思想和宗教教义经由他们之口而麻痹群众,流毒社会。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这类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国学教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四川国学发展情况
1、歷史与现状
四川,是一个歷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才辈出的地区,是中国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独特人文风貌、独特气质神韵的文化大省。
在漫长的歷史上,四川,向中国文化贡献了难以计数的思想巨人和文化大师,输送了层出不穷的忠臣孝子和仁人志士。自伟大的大禹开始,文翁治蜀,蜀学兴起,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陈子昂、李白、杜甫、袁天罡、李淳风、三苏、马祖道一、圆悟克勤、巴金、郭沫若……特色浓郁的巴蜀文明不断和中原文明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独立地发展著,进步著。
在和平年代,四川向世界输送著丝绸、茶叶、火锅,在战乱时期,四川,贡献给中国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向中国捐献出一代又一代孤臣孽子、赤胆忠心。
今天的四川,和全国一样,也正在经歷一次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伟大復兴。笔者所在的明伦书院,成立于2005年,几乎见证了这一波中国国学热的所有变化和发展情况,对于四川地区的国学教育现状也有深刻地体会和发言权。
总的来说。四川的国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儒道佛相容,二是尊经,尊孔子之经。这既是歷史上的四川文化区別于齐鲁文化、河洛文化、江浙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诸地区的显著特点,也是今天四川民间书院国学教育的重要特徵。要想在四川地区弘扬国学,这两条应该弄清楚。
第一条,儒道佛相容。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道教祖庭——鹤鸣山——就在四川大邑县,全国仅有两处没有佛寺的“洞天福地”青城山(另一处是青岛嶗山)也座落在成都。道家文化深深影响和改变了四川这一天府之国。由于“水旱从人,民不知饥饉”,四川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所谓“休闲文化”,一种谦退、处下、小国寡民、无为无不为、不爭无不爭、顺天应人的道家风格,所以,在四川地区的国学教育,道教文化比重很大。同时,四川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號称“山之领袖,佛之长子”,兼之近年来有学者考证,佛教传入中国除了北方的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即从成都南下直达印度的南丝绸之路,推翻了东汉明帝时期佛教驻足中原标志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这一“定论”。在四川地区,有大量的佛教圣地,民间的佛教信仰十分昌盛,善男信女绝对人口数位居全国前列,加上四川特有的民丰物饶,居士文化、禪宗文化大行其道,歷代高僧辈出,高士叠涌,成为全国佛教传播重镇。正因如此,四川地区的国学传播,很多书院很多国学机构都不可避免要涉及佛教、討论禪学。
第二,尊经,尤其尊孔子。四川地区,和湖湘理学、闽派理学不同,由于上述的原因,从一开始,四川就对公羊之学、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若即若离,在四川国学教育现状中,尊重孔子、孟子,自然毫无疑问,並且力度极大,但从现在的教学实践来看,理解孔子思想、遍阅十三经和二十四史的人才还是不多,故老鸿儒都是抢手宝贝。以明伦书院为例,课程体系中,儒家文化,主要是先秦原始儒家的经典课程比重最大。再以笔者走出书院在社会各界宣讲国学为例,各种机构,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中小学校,不管是部队还是监狱,企业还是社区,都对儒家文化先秦经典的解读最感兴趣,最受欢迎。
四川文化,在中国国学中的比重非常大,但目前研究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和四川这一文化大省的地位远远不匹配。最近几年,各地政府都在大造声势,深入挖掘各地乡贤名耆,营造各种形式的国学教研基地,吸引文化转型阶段各种资本和人才的凈流入,倾力佈局未来二三十年当地文化品牌,培育未来在当地身兼重任的文化宣讲骨干。这几年做得好的,投入特別巨大,效果特別显著的,有山东,广东,贵州,浙江,江苏诸省。反观四川,严重滯后,还在吃老本。这既是教育旧账的滯后,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更主要是执政官员观念的保守。再以明伦书院为例,隨著中央文化政策的日渐明朗,各级政府对明伦书院也越来越重视,正在加强和书院的全方位合作,从机关公务人员的国学提升,到街道社区干部的国学培训,从组纪宣到工青妇,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方式把国学教育全面成体系的植入。目前看来,负责任的说,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以一个在成都市名列前茅的民间书院来说,迟至今日,才开始有政府的一点点合作,若是放在沿海诸省,这种局面,恐怕早就已经形成了。
2、海外国学教育现状
海外国学教育,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是大国崛起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看来,华人正潮水般扩散到世界各地,不可避免的会带去中国文化。这其中,有优秀的,也有负面的,有正宗的,也有盗版的。我们可以將其理解为阶段性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华人在海外的日渐增多,他们的下一代在海外初生、成长,如何保持民族性,保持文化母乳不断,保持身在海外心系祖国,这必將是摆在我们任何一个关心国学、推广国学、服务国学的有识之士的重要问题。
笔者前年曾组织书院的学院前往泰北美斯乐地区,在那里为一所华文教育学校——美斯乐兴华中学——做了一次《当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美斯乐地区,是国共內战后,败逃到境外的一支国民党军队赤手空拳打出来的一片七倍于台湾的“国中之国”,如今繁衍成了一个几十万海外华人的“孤岛”。多年来,老一辈人顽强坚守自己的中国人文化身份,即使迫于形势,集体加入了泰国国籍,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学校开设中文教学(泰国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在那次讲座过程中,可以明显观察到,当地的国学教育严重滯后,对青少年而言,最基础的国学概念和歷史背景可说是一片茫然:第一代美斯乐人可以用非常准确的中文交流,对自己的文化有天然的亲近;第二代则开始有了疏离和隔膜,毕竟他们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各民族杂居的地区,为了生存,他们枪林弹雨,杀人越货,制毒贩毒,对故国的感情很復杂;第三代,就是如今成长起来这一代,基本对“中国”二字没有感觉,主要接受的是忠于泰皇、热爱泰国的教育,加上90年李登辉上臺后,日甚一日的“去中国化”教育,本来他们惟一的文化纽带——台湾——也断绝了文化的脐血供应,无可避免的,这一群异域华裔“孤军”,急迫需要大陆国学力量去充实,去帮助,去关心。
我们不光要要看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华文教育,也应该注意到在一带一路的荒漠戈壁、崇山峻岭中,还有很多流落辗转异乡的海外华裔更需要国学给与他们的中华文化高度认同感、归宿感、凝聚力。
世界格局日新月异,地缘战略需要目光长远。国学,可以而且应该在这个领域发挥作用。
毕竟,对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认祖归宗,心系家国,都是难以拒绝的文化必选。
对策和建议
对于当前四川地区的国学教育来说,存在著两个问题:“走出去”和“请进来”。
从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势在必然来看,从“一带一路”宏伟战略的加速推进来看,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来看,国学,都是我们国家和平与发展、人民价值观拨乱反正的重要战略。
当前,虽然我们的国学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困扰国学教育健康、正向、聚焦的干扰因素还很多,但是,“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入局”!站在明伦书院的角度,笔者大胆进言:目前正是国学教育大胆突破、积极有为的重要机遇。理由如下:
首先,隨著十多年来国学热的持续升温,我们已经积攒起了一大批理解国学,热爱国学,愿意从事推广国学的师资力量,中青年国学讲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这是我们的人力优势;
其次,隨著中国国力增强,各项技术日趋先进,国学教育已经可以摆脱单一刻板的教学形式,而具备了多媒体、多方案、多点面、多管道的传播手段,这是我们的技术优势;
第三,通过多年的国学教学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产品,可以適时地向更多需要的人群散播。从儒释道法兵阴阳,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形成合力,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提炼、浓缩成最有正能量、凝聚力、族群文化身份认同的核心价值观,都可以带动受众积极理解、响应和配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过去的优秀文化,同构为自身努力进取、砥礪前行的重要动力和能力,从价值观引导上,扩散我们的优秀文化,弘扬我们的核心精神,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人的异化、物化、虚无化、碎片化等问题,这也是抓住主要矛盾,各种次要矛盾相继解决的合情合理的战略方案。这是我们的产品优势;
第四,和平与发展是不变的主题,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正在迈向一个崭新时代,海外华人对国学的需求如此旺盛,对故国文明的天然亲近如此强烈,在大批海外华人思想阵地尚未被非中国化思想佔据的紧要关头,我们应抓住这难得的战略节点,既可以主动出击,送“货”上门,又可以择机邀请骨干人员回国参训。如此一来,既能让海外华人切身感受到祖国的诚意,也能伺机扩大我们的宣传和影响力,更能够真实地帮到那些苦于条件限制无法认真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的数量惊人的目标人群。这是我们的国力优势。
以上是我们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集中整理如下:
第一是所在国意识形态的抵制和干扰。这一点,如果我们秉承“尊重、独立、自愿、就文化谈文化”这几项原则,相信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建立信任,得到解决。
第二是师资水准的甄別与筛选。国学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这是一个塑造人价值观的事业,一个以改造人、锻炼人、雕琢人、征服人为目标的工作,授课老师的道德高低、学问深浅、礼仪真假、言辞精粗、形象美丑、气质雅俗等都需要审慎考核。
第三是国学宣讲的主题设计。如何抓住海外华人最需要最真实最急迫的需求,精心设计宣传主题,这需要通过大数据和民意调研的精心研究方能完成。
总而言之,走出去,请进来,这是我们海外华人国学教育推广的两条腿,双管齐下,形式多样,一定能成。
“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近代,风从海上来;今天,风自成都起!
【文章来源:施文忠微信公众號  作者:施文忠】
免责声明:以上內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將尽快刪除相关內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2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