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92|回复: 0

“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4 02: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博物馆藏粉彩雨中烹茶图瓷茶壶,为乾隆时期代表性御用茶具。

  此壶敛口,圆腹,圈足。前置曲流,后设曲柄,覆状盖顶设有宝珠形钮。壶身以赭红彩为地饰粉彩皮球花纹,腹部有正背两个开光。

  正面开光内绘雨中烹茶图,远山近水,松荫掩屋,庭院芭蕉洞石,庭廊中长者坐于长几旁,几上置有茶壶、茶杯、瓶花、书函。一侍童在炉旁伺火烧水,炉上置有水壶。图案绘制笔法清秀,意境清幽。图中的长者,抑或是乾隆帝。

  背面开光内墨彩楷书乾隆御题七言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

  “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

  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

  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

  下钤红彩“乾”、“隆”两印。足内施松石绿釉,上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据《高宗御制诗文集》记载,此诗作于大清乾隆七年(1742),皇帝弘历祭祀地坛后返回圆明园,途中遇雨,于是改乘“卧游书室”船,赏西山雨景,并以竹炉烹茶品饮,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粉彩雨中烹茶图茶壶(背面),清·乾隆,高12.5厘米、口径5.4厘米、足径6.2厘米,国家博物馆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帝王也不例外。据清代的《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当时宫内设有茶库,每年收取进贡的名茶就有三十多种。所进贡的茶叶除宫中品饮,还赐予大臣。宫中设有御茶房、皇后茶房、寿康宫皇太后茶房等。清宫许多茶具原就保存于皇室成员所住的殿所中,如寿康宫、体和殿、皇极殿、重华宫、景阳宫、南三所等地。不难看出,清代宫廷饮茶风气之普遍。

  乾隆皇帝弘历稽古好文,酷爱品茗作赋,几乎尝尽天下名茶,在历代嗜茶帝王中堪称第一。有资料显示,乾隆帝御制诗中,茶诗逾200首,种茶、采茶、制茶、煮茶、饮茶无不涉及。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宫中特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宫中举行茶宴时,以三清茶宴请群臣,之后要将茶碗赏赐与宴大臣,以示恩典。

  茶宴,又称茶事、茶集、茶汤会等,是由煎茶待客演化而成的聚饮方式。其历史至晚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达到鼎盛,许多文人常常聚集在一起“以文会友”。与会期间,文人们或品茗,或吟诗听曲。到清代,茶宴是宫廷中一项重要仪式,它的主要内容就是赋诗、饮茶。此风肇始于康熙朝,乾隆时达到极盛。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在乾隆八年(1743)至六十年(1795)的五十二年中,除因皇太后丧事外,其余四十八年中,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命王公大臣、内廷翰林等宴集,命题作柏梁体联句,君臣所作诗句全部收录于《御制诗集》。传说,乾隆帝退居太上皇时,亦安排正月重华宫品茶,有大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劝谏,乾隆帝则以“君不可一日无茶”趣对。

  清代宫中的许多礼仪活动中也多与茶礼有关,在万寿礼、大燕之礼、大婚之礼、命将之礼、太和殿筵宴、保和殿筵宴等大型国家礼仪活动中都有茶礼一项。此外,在康乾两朝还举行过数次规模巨大的“千叟宴”,开宴时还有向皇帝及王公大臣献茶的隆重的“进茶之仪”。综上所述,茶事活动在清代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茶礼成为关涉到安邦治国的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项,而茶具是体现宫廷茶文化的一个表征,是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瓷器茶壶生产于陶器之后,可分为白瓷茶壶、青瓷茶壶和黑瓷茶壶等。瓷器茶壶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漆器茶壶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壶多姿多彩,特别是创造了红如玉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闻名遐迩。

  人们也很喜欢用竹木材质的茶具来泡茶,因其物美价廉,经济实惠。

  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茶壶的,但因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

  【乾隆的瓷茶具】

  2016年9月14日,一件乾隆瓷茶壶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34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334.64万元)成交,这一信息让中国收藏界瞬间对这位“十全”皇帝的茶具产生了极大兴趣。

  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盘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其实就是茶壶、茶杯等。

  乾隆一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茶具在此一时期也进入了兴盛时期。从博物馆收藏的乾隆茶具来看,大部分茶具皆来源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各种彩釉的瓷质茶器,此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江苏宜兴进呈的精美的紫砂器。

  乾隆时期的景德镇制瓷工艺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达到了历史的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也说:“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总之,整个瓷器生产呈现出“由朴而华,日渐巧妍”的特点。由于乾隆皇帝对茶事的热衷以及宫中茶礼的繁多,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风格绚烂浓艳,尽显宫廷用器之奢华。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已的喜好,指导茶具的设计与生产,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茶具的生产极为关心。在他的倡导下,御窑厂不惜工本,不惜代价,集中了最好的材料与匠师烧制出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

  乾隆时期所产瓷茶具主要有壶、盖碗(盅)、罐、茶盏、茶盘、茶船等,其中以瓷茶壶最多。瓷茶壶的壶体饱满浑圆,器型较前朝增大,有提梁式、直流式、桃形倒流式、竹节式、石榴式、佛手式、菊瓣式、瓜式、梨式、莲子式等。瓷茶壶的釉色几乎涵盖了当时各类瓷器釉彩,有粉彩、青花、斗彩、矾红彩、珐琅彩、霁蓝等,其中以珐琅彩茶壶尤显珍贵。珐琅彩瓷器亦称“瓷胎画珐琅”,始见于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它是吸收了西洋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仅供宫廷使用,因此传世品很少。

  乾隆瓷茶壶主要是以粉彩制品最为常见,在用色和施彩工艺上不仅承袭前朝特色,并且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首先,在传统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现了各种不同色地的茶壶,大概有红釉、黄釉、蓝釉、青釉、乌金釉、窑变等近十种之多,大大超过前朝。其次,粉彩与其他彩料同绘于一器,粉彩器中有加绘青花、墨彩,或与五彩、斗彩并施,充分反映出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其三,在色地粉彩器中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使乾隆粉彩茶壶的装饰呈现出典型的绮丽之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轧道”工艺,清宫档案中又将其称为“锦上添花”,即在珐琅彩色地上用一种像针一样的工具划出凤尾状纹饰,再在轧道地上加绘洋花图案。乾隆粉彩茶壶装饰图案将粉彩与珐琅彩轧道工艺相结合,开创了乾隆瓷茶壶装饰的新风格。其四,乾隆粉彩瓷壶另一特点是利用粉彩多变的色彩来摹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摹仿各种动、植物的象生瓷等,其形态、色泽相同,质地真切,甚至有时凭肉眼都无法分辨。

  乾隆瓷茶壶的装饰主要以几何图案为主,如勾莲纹、瓜蝶纹、螭龙纹以及在开光内绘花卉、山石、人物等题材,图案寓意喜庆祥瑞,形成了乾隆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为了迎合宫廷所需,烧制出大量的成套茶具,器身大多题有乾隆御制诗文。经常见于壶体的御制诗有两首,一首为上文提到的作于乾隆七年的《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另一首为《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诗云:

  “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

  品题顿置休渐昔,歌咏膻芗亦赖前。

  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

  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弆全。”

  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所作,因诗文较长,瓷茶壶一般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此两首诗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御用茶具上,这些茶具已成为宫廷茶具的标准器之一。同时,瓷茶壶多配有烹茶图,图文并茂,集诗、书、画于一体,形成了乾隆时期瓷茶壶的主要装饰特色。

  乾隆瓷茶壶的款识,有用青花、红彩、蓝料彩等书写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两种,但以青花款居多,且不加边框。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篆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粉彩雨中烹茶图茶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茶壶本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用器,但到清朝乾隆时期,因为宫中茶宴、茶礼的盛行和皇帝的喜爱,大批瓷质的茶壶进入了宫廷,成为皇室御用器物。御用茶壶的制作先要由宫廷造办处出样,然后经过乾隆皇帝的品评选择后,方可烧制和使用,其风格受到乾隆皇帝的个人品位的影响,且多有御制诗文的“加持”。可以说,宫中御用瓷茶壶的制作在工艺、装饰、审美等方面都代表了清乾隆时期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老北京人爱饮花茶,尽管茶叶品种很多:毛尖、雨前,珠蓝等等,但老北京人钟爱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北京人的茶,是用绿茶经过茉莉花窨制而成的茶,也叫香片。(北京花茶)

  老北京人喝茶的礼儿和喝茶的规矩

  一、对喝茶用具盖碗、茶壶、瓣儿缸子、紫砂壶的讲究

  老北京人喝茶有规矩,一般富裕讲究的家庭,喜欢单用茶杯,就是那带盖儿的瓷茶杯。泡茶时主人、客人每人一杯,茶叶直接放入杯中,茶叶不宜放得太多,茶水不能太满。

  如果讲老礼儿,沏茶续水,永远不能让杯子里的水太满。通常的规矩是七分茶八分酒。也就是说沏茶时,水只能倒七成,倒十成就溢出来了。

  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

  普通人家沏茶多用茶壶,一个黄铜茶盘子,擦得亮亮的,上摆一把细瓷茶壶,配六个同色花样小茶杯。茶叶罐、盖碗,需是成套的,盖碗是给贵客或家中老人用的。

  最不讲究的是用瓣儿缸子沏茶,那是哥们儿来了。很是随便的,相互间不必有太多的讲究,但沏茶时茶叶一定要多放,大巴抓茶叶,喝的茶绝不能没色儿了。

  老北京人钟爱泥壶(紫砂壶)泥壶造型各异,宜兴泥壶最佳,老北京人对手里捧着的泥壶是便玩边饮茶,泥壶沏茶味道与众不同,北京人讲究用茶养壶,壶内的不能干着也不能刷洗最多用清水涮一下就行了,而泥壶是个人的喜好只自己用概不外“借”。

  二、 “凤凰三点头” 与乾隆和珅的传说

  有着这样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当年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勤政体民,曾七下江南微服私访。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和珅当走进一间茶馆里喝茶。茶馆老板见来人气度不凡,就亲自招呼二位入座,为其斟茶,只见茶馆老板左手拎起茶盅盖,右手拿起长嘴茶壶对准茶杯,一连三洒,势如青龙吐水。

  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乾隆自叹茶艺精湛,不多不少正巧洒了三下,这有什么说辞吗?茶馆老板回答说,“客官,这叫‘凤凰三点头’。”乾隆皇帝一听十分高兴。

  乾隆皇帝坐下后开始喝着茶,也让和珅坐下一起喝茶,这让和珅很为难。喝不是,不喝也不是,不喝是抗旨,喝了又要先磕头谢恩,在皇宫里是要跪下来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茶馆酒肆又不能磕头谢恩,怕暴露身份。

  和珅毕竟是个聪明人。他连忙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成屈膝的姿势,朝着乾隆皇帝的方向用手指在桌子上叩了几下,以“叩手”来代替“叩首”表示已磕头谢恩,然后才捧起杯子喝茶。

  从此以后,这种倒茶叩指头表示对他人敬茶的谢意动作,便逐渐在茶馆酒肆流行开来了,后来成了我们喝茶的礼仪。

  三、 “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北京有句老话叫“茶满人欺”, 其实倒茶七分满,既有科学上的道理,又有文化上的内涵。

  “凡事适可而止,不必苛求圆满,留一点自由的空间,营造宽容的环境,于人于己,都可周转回旋,不至于毫无退路。”

  这是做人之道、处事之道。茶的特性是收敛的,倒茶七分满,也代表倒茶人为人谦虚,做事谨慎。

  四、喝茶的规矩

  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

  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主人也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

  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

  五、续水的规矩

  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那是骂人那。

  端茶不得胳膊对着别人,敬完茶后不得立即转身,而是要往后退三步才能转身,否则就是将屁股给别人看,为不敬。

  更不能不用茶壶而用水壶或暖瓶直接往壶里倒,这是对客人不友好,看不起客人的表示。当着人的面儿切忌不要往地上泼茶水,往地上泼茶水等于轰客人走。这比骂客人还让客人难堪。

  六、聊天为主,喝茶为辅

  喝茶聊天要以聊天为主,喝茶为辅。为来宾续水让茶一定要讲主随客便,不要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续水搪塞客人,而始终一言不发。

  中国人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无话可讲,则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

  七、北京的各色茶馆

  老北京人除了在家中饮茶外,还特爱去茶馆!老北京市面上有许多各色茶馆:清茶馆、早茶馆、书茶馆、坤茶馆、酒茶馆、棋茶馆等茶客除饮茶外,还可以在内买到点心、小吃、酒饭等。甚至可以欣赏到评书、相声、弹唱等曲艺娱乐节目。

  如今留下的仅有张一元、吴裕泰、启元等几家著名的茶庄,近年来马连道茶叶城的崛起给不少老茶庄很大的冲击,不过老百姓选择茶叶的途径也多了也是好事。

  总之,北京的茶馆曾经是人们的一个休息场所、社会交际场所和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场所。

  根据国家博物馆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2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