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9|回复: 0

粉色的文化含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4 2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caa7087ce40ca14c.jpg

  早在公元前800年的荷马史诗中就出现过用玫瑰色形容朝霞,玫瑰色“rose”来自拉丁文就是指粉红色。在莫奈的绘画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变幻莫测的瑰丽色彩。伦勃朗的油画《持粉红康乃馨的女性》的英文名为Women with Pink,首字母大写的Pink为名词,指代粉红色的康乃馨。在这之前也有很多绘画作品表现这一主题,粉红色的康乃馨代表订婚或者已婚,拿康乃馨的有男有女。

  16世纪初拉斐尔就描绘过幼年耶稣将康乃馨拿给圣母的画面。不过这里的Pink应该是后来翻译成英文的,因为在17世纪之前Pink还没有被用于指代康乃馨。

  到了17世纪左右,粉红终于被用作名词了。一种当时类似康乃馨的浅红色花卉被称作“pink”,因为它花瓣上有锯齿状缺口便从动词引申而来,后来“pink”逐渐成为专指粉红色的颜色了。

  插画家凯特·格林纳威在1884年出版的花语书中对不同的粉红花卉进行了定义。“Pink”粉红代表勇敢,如今粉红丝带是全球乳腺癌防治运动的标志;粉红色的康乃馨表达了女性的“爱恋”。当时这种花卉图案时常出现在女性服饰的胸口处也是最贴近心脏的地方,也是对这个含义最好的表达。1904年至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的“粉红色时代”也称“玫瑰时代”,一扫之前“蓝色时代”的忧郁,这是爱情带来的温暖。

  提到粉色,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童话中的公主和芭比娃娃,如今地球人都知道,粉色丝带是女人的象征。不过很多人却并不知道,粉色并不总是如此女人气十足,它曾经是中性的,甚至还有雄赳赳的男子气的一面。

  粉红色是文艺复兴前后艺术品尤其是绘画中非常常见的颜色,这种温馨的色彩不仅出现在耶稣、圣母、天使的身上,还被很多男士穿着,尤其是地位尊贵的男性。后来圣母穿蓝色、耶稣穿粉色也成为惯例,但并不足以证明粉红色的性别设定。

  在古代,服装的颜色没有性别之分只有阶级之别,高阶神职人员和贵族显贵拥有缤纷的色彩,而农民、平民买不起那些色彩艳丽的衣服。

  他们的衬衫、马甲、长袜这些衣服通常是植物染料染成的灰色、褐色,而且很容易褪色。色彩在古代被用来阐释权力和身份,炫耀财富和地位。

  中世纪的人们最爱艳丽的颜色,对色彩的狂热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为这种狂热激起了穷人的嫉妒和不满。中世纪的乡村和城镇都是一片灰蒙蒙、阴沉沉的,比某个19世纪制造业城镇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一来一位身穿猩红色或紫色斗篷,骑着马穿过大街小巷的贵族就很招人羡慕嫉妒恨了。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这个古代印染艺术的中心,一些手工业者逃亡它方。印染的秘方随着这些工匠传到了各处。很快世界各地都能印染人们需求的颜色了。

  印染从一种神秘的科学发展成为一种手工业,方法也更加简单化,有光泽的色彩和深颜色在价格上的区别开始缩小。

  到了19世纪,德国化学家首先发现了苯胺染料,这种合成染料因为价格便宜,不易褪色,很快风靡世界,这也导致曾经稀罕的色彩的普及和贫民化。

  在19世纪,英国的两所贵族男校,伊顿公学和威斯敏斯特公学的赛艇队为了争夺谁有资格用粉色作为学校的代表颜色。举行了比赛,结果威斯敏斯特获胜。

  19世纪最受欢迎的骑马服装,猩红的猎狐夹克就被称为“Pinks”。而其始作俑者,伦敦高级服装定制店Thomas Pink也乐于与粉色传说交缠在一起。

  商业一开始自然是绅士的职业和兴趣,1893年,《金融时报》采用了Salmon-Pink(鲑鱼粉)色的新闻纸,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后来“Salmon Press”成了一般报纸商业版的简写。

  粉色的男性时尚还穿洋跨海,1945年在马萨诸塞扎下了根,其代表便是南塔克特红裤子(Nantucket Reds),这种裤子本来是给纽约游艇俱乐部准备的,但因其标志性的红色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粉,而深受常青藤学院男生的偏爱。

  从最初只是短裤到现在蔓延到长裤,这裤子标志着最经典的常青藤风格的精髓。如今,你可以在帽子、衬衫甚至袜子上看到南塔克特红。

  如今,在美国和欧洲,一看新生儿的襁褓,就能马上知道是男是女——男孩用蓝色毯子,女孩用粉色毯子,衣服也是按此规矩。其实到了20世纪初期,女婴穿粉色、男婴穿蓝色的“清规戒律”才真正成型。

  用粉色和蓝色对性别的划分确实存在,但是各地的规矩不同。法国人认为粉色适合娇嫩的女孩,蓝色适合男孩。但是在比利时和英国各地或者正相反,或者没有这样的硬性规则。

  在德国的天主教地区。女孩要穿蓝色,据说这是为了表达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敬。而小男孩则穿粉色,当地人认为,粉色是更加有男子气的红色的影子。

  在美国各地的规矩也不一样,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小妇人》里,大姐梅格生了双胞胎之后,妹妹艾米遵循法国传统,给男孩绑上了蓝色丝带,给女孩绑了粉色丝带。

  但是1918年的《家庭妇女期刊》理直气壮地说,一般来说,粉色适合男孩,蓝色适合女孩。因为,粉色是更强烈更坚决的颜色,适合男孩,而蓝色更柔和更精细,适合女孩。

  20世纪初,柏林的大商店的时装目录上,男孩和女孩的婴儿服只有白色。当时的商店只出售白色、褐色的婴儿鞋,婴儿穿粉色或蓝色的时尚,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流行起来,因为这时人们才有能力制造耐洗无毒的染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繁荣时代,母亲们从亲手给孩子做衣服转向了购买成衣。儿童服装制造商们急于建立颜色规则,因为毕竟有了约定俗成的约定之后,新生的女儿就再也不能穿哥哥的旧衣服了。

  各大百货公司就颜色规矩展开了激烈竞争。费城的著名百货公司约翰·华纳梅克,芝加哥的马歇尔·费尔德百货公司,新奥尔良的白楼百货公司,推崇女婴穿粉色,但是其他的百货公司,如曼哈顿的梅西百货和洛杉矶的布拉克百货公司则标榜粉色是男孩的颜色。粉色还要经过很多年才能成为女性的颜色。

  随着彩色婴儿服成为时尚,男性的粉红色转变为女性的粉红色。

  经过战时的萧条之后,二战后的经济繁荣里充斥着艳丽的颜色,其中就有粉色,最为人所知的是1955年,道奇汽车推出的粉色和白色相间的新车型La Femme,这是其专门为女性设计的一款车型。

  电影《甜姐儿》(Funny Face,1957)中那段展现粉红色魅力的歌舞,歌词写道“对于每一个美国女性……以及所有地方的女性,驱走黑色吧,焚毁蓝色吧,埋葬米色吧!从现在开始女孩只要粉红!粉红!粉红!红色已经死去,蓝色已经过时,绿色显得轻浮、棕色太多禁忌。”在美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二战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夫人玛米·艾森豪威尔(Mamie Eisenhower)特别喜欢穿着粉红色的服装而带动了穿粉红色代表着女性优雅的风潮。直到如今很多女性政要都会选择粉红色,不仅仅代表女性的温柔,而且还代表女性的力量。

  在天主教传统深厚的地方,比如荷兰、比利时的天主教区,瑞士及意大利的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女孩穿蓝色,男孩穿粉色的习惯。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粉红色已经成了全世界代表女性的色彩。

  到了80年代,人们再次失去了对婴儿色彩的热衷。不过到了90年代,粉色丝带再次把粉色和女人绑在了一起。

  1992年10月,雅诗兰黛集团资深副总裁伊芙琳·兰黛和美国《自我》杂志主编彭尼女士共同倡导发起了全球性乳腺癌防治运动。 当年美国各地成千上万名妇女自豪地在胸前佩戴上了粉红丝带。

  对现代人来说,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没有压力,粉红色是糖果色,人们在看到粉红色时感觉到的是甜蜜和柔和。但是在女权主义者看来,再也没有一种颜色能够像粉色这样能激怒女人,让她们有撕碎一切的冲动了。

  在某种程度上粉色代表着女性的处境,即使是在最富裕、最发达的美国,妇女的收入也只是男人收入的77%。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正是因为女权主义对粉色的抗议和贬低让其成了名副其实的女性色彩。

  韩国艺术家JeongMee Yoon的“粉红和蓝色系列”摄影作品,表达了如今女孩喜欢粉红色,男孩喜欢蓝色的传统不再是西方文化的专有,而是全球化的商业行为所带来的。然而在传统的西方文化中女孩喜欢粉红色的历史还真的并不长。“一般看来,粉红色更适合男孩,因为更具力量感,而蓝色更适合女孩,比较乖巧”,这句话并不久远,它来自1918年的一本出版物。甚至在20世纪初美国各大百货商店对女孩穿粉色和穿蓝色的宣传是一样多的,直到二三十年代粉红色才逐渐倾向于女孩穿着。

  如今粉红色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流变,几乎成为女性的特质。粉红色不再是典型的男装色彩,穿着它甚至会有更加戏剧性的效果。例如1974年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穿着的粉红色西装就暗指了他不光彩的过去以及轻浮。不过事到如今,虽然穿粉红色仍然具有极强的女性色彩,但男性穿粉红色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了。

  粉红色是东西方都有的传统色彩,而在洛可可时期它们成为了世界流行色。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一个粉红色瓷器展,其中一件乾隆时期的粉红开光花卉瓷瓶和另一件1735年的德国梅森中国风粉红开光人物瓷茶壶,它们分别来自18世纪地球的两端,看上去却是如此相似。中国的粉彩瓷器最早是否来源于西方的技术一直都有争论,但这两件粉色瓷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至少能够说明学习是相互的。粉红色在那个时代已然成为了世界风尚。

  根据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8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