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世界报》19日刊登了文章《“十年间,中国外交官几乎访问了所有非洲国家”》(记者 塞巴斯蒂安·勒贝尔齐克)。
在中国,什么也取代不了“关系”:能够决定友情以及商界政界关系的人际关系。信任要看关系,因此必须会面。
中国外交也是如此。中国十年内对非洲43个国家进行了79场访问,在这个大洲非常活跃。联合国前外交官汉娜·赖德解释说:“中国非常看重个人关系和这些面对面的会晤。中国是唯一制定了这样规律且频繁的访问原则的国家。”为了理解这些访问的思路,她制作了一张建立在这份关系基础上的中非卡片。
中国访问次数最多的前五个国家中既有南非这样大国,也有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中国的目的是与尽可能多的非洲国家元首建立个人联系。
今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遵循传统,访问了四个非洲国家:卢旺达、安哥拉、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汉娜·赖德分析说:“这是一种务实选择。2016年12月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恢复了与北京的外交关系,所以这是一次政治访问。访问加蓬是为了增进彼此了解。安哥拉更出于经济原因,有设立特区的计划。有趣的是,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出访几乎覆盖了非洲所有语言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解释说,中国外长已经连续第28年开年首访选择非洲。
保持这项传统表明中国非常重视与非洲的关系。这次访问旨在增进互信,深化双方互利合作并为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做准备。
报道称,2000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都会对中非关系予以肯定。今年9月将在北京举办的论坛预计将和上届一样有大手笔:2015年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宣布了中国对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今年涉及的金额可能会更高。
汉娜·赖德解释说:“中国经常访问没怎么资助过的乍得,还有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中国始终在保持外交关系的平衡,极少有国家被排除在外。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外交都不是这样,这些国家在非洲有明显的优先对象。而中国想和所有人对话。”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指出:“中国正在丧失劳动力王牌优势。到2050年,世界市场新增劳动力一半将来自非洲。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产能方面的合作。”
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6年末在非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18戊戌年春节,中国人民欢欢喜喜过大年,“春晚”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全世界亿万华人共享共赏。其中有一个小品节目《同喜同乐》以中国援建肯尼亚蒙内铁路为背景,融入独具特色的非洲风情和文化元素,中非演员联袂演出,歌颂中非传统友谊,体现中非一家亲,完全充满正能量和喜庆气氛。
但就是这样一个节目,却被西方媒体扣上了种族主义的大帽子。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英国广播公司(BBC)、《每日电讯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以《中国春晚出现“种族主义”扮黑脸形象》等为题进行广泛报道,各类社交媒体也予以广泛关注和讨论,从而引发了一场“国际化”的舆论风波。
中国处在舆论风波的中心,成为西方媒体指责的对象,这已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引领国际对非合作,也成为西方媒体攻击的靶子,这已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前不久刚刚发生了法国《世界报》造谣污蔑中国窃取非盟总部情报的事件,再次暴露了有些西方媒体寡廉鲜耻,毫无底线,同时说明中国在世界的话语处境复杂艰难。
种族主义从来都是西方白人的“特权”,并给全世界其他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种族隔离、种族清洗、种族歧视、奴隶贸易……所有这些令人发指的历史都是种族主义的恶果。白人种族主义者认为,白人与黑人之别犹如人与猿之别。南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独立前称为罗得西亚,该国白人总理戈德弗雷·希金斯将黑人与白人的关系喻为“马与骑手”的关系:黑人是马,白人是骑手。“扮黑脸”(black face)也是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特产”,他们故意把脸涂黑,装扮成黑人,做出夸张、滑稽的表演,一为哗众取宠,二为取笑黑人,是露骨的种族主义歧视。毋庸讳言,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是造成非洲大陆至今仍然贫困落后的根源。
在中国人的词典里,从来没有“种族主义”一词。相反,中国人民与非洲各国人民一样,也曾经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是种族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和斗争者。中国和非洲有相似的历史遭遇,携手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结下深厚友谊。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曾说过:“患难见真情,我们将永远铭记中国人的无私帮助。”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也曾经说过:“一定不要忘记,独立战争时期向我们伸出援手、帮助我们实现解放的,中国功不可没。”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更加全面深入地展开,中国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非产能合作等,有助于非洲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同喜同乐》小品中的蒙内铁路正是新时代中非友好合作的结晶,续写着中非友谊的新篇章。
上述一对比,谁对非洲真诚友好,谁对非洲是种族主义,完全一目了然。“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非关系的好坏应由当事的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说了算。但西方媒体如此热衷于对中非关系指手画脚,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自己是种族主义的始作俑者和实施者,还反过来将种族主义的帽子扣到他人头上,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今世界的话语权掌握在西方手中,西方是当今世界话语体系的主导者。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人成虎”。与种族主义同宗同源的德国纳粹主义分子戈培尔有句“名言”:谎言重复千遍就会成为真理。这都足以说明话语权的重要性和杀伤力。未来中国发展,在提升自身综合国力,增强经济、军事实力的同时,必须要努力提升自己在世界的话语权,致力于构建客观、公正、理性、友善的世界新话语体系。唯此,才是中国逐步改善自身在世界的舆论环境和话语处境的根本之道。否则,那些西方媒体总会有无数个理由来恶意中伤你,今天是种族主义,明天是新殖民主义,后天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诚然,我们有许多“内功”需要苦心修炼,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学习、反思、改进完善。比如歌颂中非友谊,不一定非得以小品的形式来呈现,也可以通过歌舞的形式,将非洲热情奔放的歌舞融入中非友好合作与中国文化艺术中,创作一个不失精彩的节目。即使坚持以小品的形式,也宜事先有个专业咨询机制,聘请中国和非洲有关专家予以“把脉”,尽量避免犯常识性错误,被人抓住“把柄”,引发不必要的误解、麻烦甚至冲突。
总之,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日增,中国更加需要世界,世界更加需要中国;中国更加需要了解世界,世界更加需要了解中国。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世界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习俗、禁忌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在对外交流中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我们常说以国际化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国故事的内容与国际化的语言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价值取向,又寓教于乐,既不要机械刻板,也不要空喊口号,让广大受众想听、愿听、爱听,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也同样重要,提升我们国际化的语言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此外,在应对不利话语处境、驳斥不良媒体恶意中伤方面,中国官方、媒体、智库需要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协调机制,从不同层次、不同渠道、不同角度共同发声,形成自己强有力的话语体系。
根据中国网、中新网、经济日报等採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