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25日20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次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资料图片)
据新华网3月10日消息:中国载人空间站进展如何?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委员就相关话题接受专访。
进入空间站时代
“随着2017年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杨利伟说,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杨利伟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
“空间站各舱段将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货运飞船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杨利伟说。
核心舱国际标准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关键之年。为空间站任务改进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于3月转入试样阶段,后续将开展发射场合练及首飞任务前的准备工作。空间站核心舱将完成设备齐套及舱体总装,相关大型地面联合试验逐步展开。
杨利伟介绍,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上均配备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主要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此外,还将研制发射两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为天文和物理科学前沿提供观测数据。
“我国将于明年六月前后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飞任务,之后陆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进行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建造。”杨利伟说。
中国迎国际合作
杨利伟说,将来除了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中国会有载荷专家、工程师等新晋航天员,太空“别墅”还将入驻一个国际化的大家庭,因为正在建造中的空间站,已为国际合作预留一定的载荷和试验空间,等待着外国航天员。
杨利伟说,中国正和联合国外空司及有关国家积极沟通交流,协商推动交换培养、联合培养航天员等项目。
国际空间站目前计划于2024年结束寿命。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在一段时间内可能是太空里唯一的空间站。杨利伟说,事实上,中国早在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就搭载了联合国旗帜。
“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发布空间站任务合作机会,并开展项目徵集工作,与欧空局联合开展舱段合作交流,还将与有关国家探讨载人月球探测技术方案联合论证工作,并将组织召开月面着陆与上升模式相关主题的国际学术大会。”杨利伟表示。
【来源:新华社】
|
|